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20例GCS≤12分患者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12分患者为轻度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患者1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的ET-1浓度。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 P <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 和MBP 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含量,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79-80
目的 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特征,关注二者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收集9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0例正常成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RP和NSE的含量,分析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和NSE表达升高,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组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和NSE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RP和NSE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中含量升高,联合检测血清中二者的含量对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向南 《河北医学》2014,20(2):292-294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5例,应用放免法动态测定脑脊液NT含量,并设同期腰麻的择期手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脑脊液NT水平在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中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脊液N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病情越严重,NT含量升高越明显,NT水平与伤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NT水平增高可能是继发性病理损害的重要因素,脑脊液NT动态含量,可用作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探讨二者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50例正常成人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CRP及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及预后表达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组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中CRP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在颅脑损伤急性期联合检测血清中二者的含量对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检测了31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47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Glu、GSP水平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患者GSP水平显著高于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的GS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糖尿病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和痊愈出院时比较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GS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lu检测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GSP检测可以作为鉴别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增高是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重要依据,也可作为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CR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7、14d血清中TNF-α、IL-6及CRP水平。结果: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于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于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伤后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6及CRP于伤后第1天达到高峰,伤后第3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TNF-α、IL-6及CRP含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482,P〈0.01;r=0.563,P〈0.01;r=0.617,P〈0.01)。结论:血清中TNF-α、IL-6及CRP含量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TNF-α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炎性损伤过程,急性期其损害作用是主要的;IL-6及CRP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组,轻型颅脑损伤组(A组)34例,中型颅脑损伤组(B组)38例,重型颅脑损伤组(C组)32例。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受伤后次日清晨分别采集各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IL-17、IL-23、 TGF-β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各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Th17细胞、IL-17及IL-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重型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组(P<0.05),中型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0.05);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Treg细胞及TGF-β1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型颅脑损伤组显著低于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组(P<0.05),中型颅脑损伤组显著低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Treg细胞及TGF-β1水平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Th17/Treg细胞失衡参与急性颅脑损伤后免疫炎性反应过程,Th17过亢及Treg不足可能与急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损伤程度相关,检测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在颅脑损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汉森  卓少丕 《河北医学》2009,15(10):1150-1152
目的:探讨血清TNF-α、IL-1β在颅脑损伤中的表达,为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中型颅脑损伤30例(中型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30例(重型损伤组)。测定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术后第24h、3d、7d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高于中型损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NF-α、IL-1β含量在术后3d达到高峰。结论:血清TNF-α、IL-1β可作为颅脑损伤程度的早期指标,搞清颅脑损伤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方法治疗颅脑外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鹿中华  孙昀  李惠  郑瑶  汤艳 《安徽医学》2012,33(6):666-668
目的探讨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脑氧代谢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ICU治疗的27例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集其颈静脉与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血葡萄糖测定,计算脑氧利用率(O2Ucc),以及颈内静脉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血乳酸差(V-ALac)、血糖差(V-AGlu)的绝对值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根据近期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V-ALac显著降低(P0.01),O2Ucc、V-APCO2、SjvO2明显升高(P0.01),而V-AGlu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存在脑氧代谢异常,O2Ucc、V-ALac、V-APCO2、SjvO2等指标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肖顺琼 《海南医学》2012,23(16):62-63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测定结果 ,分成高血糖组42例,血糖正常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和病死情况。结果高血糖组中高血脂、PaCO2<60mmHg及PaCO2>50mmHg的病例数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P<0.05)。高血糖组患者肺心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肺功能异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长于血糖正常组(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也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糖对AECOPD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晞  陈建江 《重庆医学》2005,34(11):1641-164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特点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1)将16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型3组,测定病人入院当时和发病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BPC)值,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治疗1个月后将168例分为GOS4~5分和3~1分两组,比较两组PT、APTT、FDP、D-dimer、BPC值。结果(1)各型颅脑损伤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DP、D-dimer均有显著差异。(2)各型颅脑损伤中PT、APTT、FDP、D-dimer均有异常,随着伤情加重PT、APTT、FDP、D-dimer均升高。(3)治疗1个月后GOS1~3分组较GOS4~5分组PT、APTT、FDP、D-dimer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资料、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及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死亡组和生存组在年龄、性别、合并脂肪肝病史比例、血尿淀粉酶、三酰甘油、剩余碱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病史明显缩短(P<0.05),合并糖尿病病史比例明显升高(P<0.05),体质量指数、血糖明显升高(P<0.05),血钙明显降低(P<0.05)。死亡组Ranson评分、APACHE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2组间CT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死亡时间多集中在胰腺炎发病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多器官衰竭,不可控制的血糖和血钙可能是预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硫酸镁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 10 5例为研究对象 ,均无合并伤及并发症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通过不同时期GCS、死亡率及伤后半年GOS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第 5天及 1月时的GCS分别为 10 .1± 2 .2、13 .5± 2 .4,与对照组7.6± 2 .4、10 .8± 1.0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5天、1月、半年死亡率 ,治疗组分别为 2 / 5 5 ( 3 .64 % )、3 / 5 5 ( 5 .45 % )、4/ 5 5 ( 7.2 7% ) ,与对照组 8/ 5 0 ( 16% )、9/ 5 0 ( 18% )、12 / 5 0 ( 2 4%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随访半年GOS预后评分 ,治疗组Ⅰ级 3 5例、Ⅱ级 11例、Ⅲ级 4例、Ⅳ级 1例、死亡 4例 ,对照组分别为 15例、10例、10例、3例、12例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应用硫酸镁能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及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23-26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及颅内压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2例,未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作为对照组,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每组81例。比较两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D-二聚体(DD)以及两组颅内压、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研究组PT、TT、APT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FIB、PL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评分、G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颅内压明显增高,这为以后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9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CT确诊,并在伤后24h内行心电图检查,第7、14、21天复查。结果:GCS评分13~15分患者中有32.3%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8~12分患者中有78.5%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7分患者中百分之百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而心电图异常也随着好转者占96.7%。结论:心电图异常对估计心脏损害、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颅脑损伤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急性颅脑危重患者血糖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脑危重患者血糖变化与病情预后关系。方法:检测88例急性颅脑危重患者血糖水平,对50例血糖变化组患者和38例血糖正常组患者病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血糖变化组重型患者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血糖变化组患者血糖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血糖升高可加重颅脑危重症患者脑组织损伤,使病情加重。血糖变化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对卒中事件发生和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新入院脑卒中患者(A组)289例,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必要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并将存活者(B组)273例2周后复查。根据血糖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并同时将A组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结果: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在A和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77.8%和55.6%。无论A组还是B组患者,糖代谢异常组的MDA升高和SOD降低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糖代谢异常在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其脂质过氧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