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难治性哮喘气道炎症的粒细胞表型,初步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vleolar lavage,BAL)在难治性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选择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进行BAL,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分类和细菌培养。结果 31例患者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呈不同程度升高,范围分布于8%~97%,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40%者占64.5%,而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者只有6例,其中3%~6%的5例,54%的1例。BALF培养结果发现,烟曲霉(+)4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大肠杆菌(+)1例。结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表型可能是难治性哮喘的一种特征,通过BALF检查有助于难治性哮喘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食管酸灌注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BRP-39浓度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灌盐组、灌酸组、哮喘组、哮喘灌盐组、哮喘灌酸组),用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用食管下段盐酸灌注建立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模型,末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回收的BALF及血清中的BRP-39;BALF细胞沉渣涂片后染色计数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 (1)单纯哮喘组及哮喘灌盐、哮喘灌酸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分类数均较对照组高,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酸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分类数均较对照组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与灌盐组小鼠,哮喘灌盐组与哮喘灌酸组小鼠无统计学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除灌盐组外,其余各组特别是哮喘灌酸组,BALF及血清中BRP-39的浓度均明显升高,且与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多次食管酸灌注可引起气道内炎症反应,伴有血清及BALF中的BRP-39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与GER诱发或加重哮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豚鼠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组(B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C组)、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治疗组(D组)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治疗组(E组)。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和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联合致敏或OVA单独致敏豚鼠后用OVA雾化吸入激发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或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治疗组在激发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观察各组豚鼠雾化激发后体征变化及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豚鼠气道阻力、血中白细胞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ial alveolar lavage fiuid,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 B、C组豚鼠激发后均出现典型哮喘症状,不同浓度乙酰甲胆碱激发后的气道阻力与A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B组豚鼠BALF总数、BALF及血中嗜酸粒细胞所占比例与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C组豚鼠BALF总数、BALF及血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与A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C组豚鼠BALF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与B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除B、D组血中性粒细胞外,D和E两组的上述其他各项指标分别与B组和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均提示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上皮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典型的哮喘病理学改变,其中B组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C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D、E组较之明显好转。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豚鼠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晚发型重度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类型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以期阐明该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连续收集正常对照者(A组)、确诊的成人晚发型轻中度(B组)、重度哮喘患者(C组),分别采集哮喘患者治疗前以及激素治疗后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中IL-17、IL-8、IL-6、IL-5浓度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哮喘控制评分等基线情况。比较三组患者间的不同以及治疗前后的差别,并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直线回归方程筛选与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评分相关的指标。结果在全部146例哮喘患者中,重度哮喘所占比例将近1/3。与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有着较低的特应质比例、FEV1值和哮喘控制评分,但年龄及体质指数均较高。诱导痰细胞检查显示,治疗前的重度哮喘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低于轻中度哮喘(4.59%vs.7.74%,P0.01),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则明显增加(63.22%vs.22.8%,P0.01)。轻中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类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型为主,重度哮喘则以中性粒细胞型为最多(P0.01)。与正常对照和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炎症介质IL-17、IL-8、IL-6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亦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哮喘患者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IL-17浓度正相关(r=0.545,P0.01)。而直线回归分析提示,哮喘控制评分与IL-17和体质指数呈负回归关系(P0.01)。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轻中度哮喘诱导痰内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炎症介质浓度,提高哮喘控制评分和FEV1(P0.01),而重度哮喘仅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及IL-5浓度的降低,余炎性介质浓度、中性粒细胞比例及哮喘控制评分无改善(P0.05)。结论成人晚发型重度哮喘是不同于轻中度哮喘的一种特殊亚型,其气道炎症成分复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激素治疗仅可改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成分,但对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则无作用。对该型哮喘应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气道炎症特征是气道壁以淋巴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浸润为主,而管腔内则以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为主,为进一步了解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炎症细胞的特点.方法 对23例COPD急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共32次,灌洗液进行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分类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成功脱机拔除气管插管14例,住院死亡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3例.23例患者共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32次,灌洗液回收量为(12.88±4.98)ml,回收率为(32,2±12.45)%;23例患者气管插管后即刻或次日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白细胞计数中位数M为50×106/L;细胞分类中位数M为:上皮细胞18%、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2%、巨噬细胞8%、嗜酸粒细胞0%;其中14例顺利脱机拔管的患者,灌洗液白细胞计数中位数M为25×106/L;细胞分类中位数M为:上皮细胞19%、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1.5%、巨噬细胞6.5%、嗜酸粒细胞0%;住院死亡6例,灌洗液白细胞计数中位数M为50×106/L;细胞分类中位数M为:上皮细胞19%、中性粒细胞62%、淋巴细胞1%、巨噬细胞10%、嗜酸粒细胞0%;病情恶化自动出院3例,白细胞计数中位数M为100×106/L,细胞分类中位数M为:上皮细胞15%、中性粒细胞10%、淋巴细胞25%、巨噬细胞2%、嗜酸粒细胞2%;在14例顺利脱机拔管的患者中8例患者在病情好转脱离呼吸机前重复上述检查,白细胞计数中位数M为50×106/L,细胞分类中位数M为:上皮细胞11%、中性粒细胞52%、淋巴细胞1.5%、巨噬细胞4%、嗜酸粒细胞0%.结论 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所获得的COPD患者气道炎症细胞主要为肺泡巨噬细胞以及较多的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一部分患者还存在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其中最主要的是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这些细胞一方面通过吞噬异物和参与免疫调节发挥对肺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酶等参与肺的损伤过程.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肺内大量聚集,肺防御机制被破坏,抗损伤功能减弱,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激活呈失控状态,释放过量炎性介质,导致肺损伤.COPD的患者各种致病因子长期得不到清除,自身修复和防御机能的平衡遭到破坏,下呼吸道无菌状态被扰乱,以致细菌在黏膜上定植.  相似文献   

6.
王毅  张淑立  曲彦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48-1951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对于难治性哮喘患者,特别是对非嗜酸粒细胞型哮喘(NEA)亚组患者的疗效。方法难治性哮喘患者(n=45)被随机分配至克拉霉素组(500 mg bid)和安慰剂组,共8周。结果克拉霉素与安慰剂相比,明显降低了气道IL-8的浓度和中性粒细胞的数目,改善了生活质量评分。另外NE和MMP-9的浓度得到降低,这对于NEA患者最为显著。结论克拉霉素可调节难治性哮喘患者气道内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性,降低非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 SPF 级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激素组)和粉防己碱组(Tet 组)。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激发24 h 后,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气道阻力;HE 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ELISA 检测血清总 IgE、OVA 特异性 IgE(OVA-sIgE)及 BALF 中 Th2细胞因子 IL-4和 IL-13水平;显微镜下计BALF 中细胞总数,瑞氏染色计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 NF-κB 和 iNOS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气道阻力、气道炎症浸润、BALF 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血清总 IgE 和 OVA-sIgE、BALF 中 IL-4和 IL-13以及 NF-κB 和 iNOS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5);与哮喘组比较,激素和 Tet 干预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粉防己碱可下调哮喘小鼠肺组织 NF-κB 和 iNOS 表达并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与临床控制的关系,为哮喘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40例,采集患者病史、ACT评分、诱导痰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ACT评分、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40例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中,女性26例(65.00%),男性14例,平均年龄(42.70±13.74)岁,发病年龄>12岁31例(77.50%),病程(11.32±12.25)年,ACT(17.15±4.80)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49±0.80)%,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0.03±0.06)×106/g,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3.79±5.83)%,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5.21±2.09)×106/g,FEV1%pred(75.50±21.83)%。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细胞总数、ACT评分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P<0.05,r分别为-0.373、-0.530、-0.519、0.552)。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与临床控制存在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参与了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ACT是一种简易评价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基本病理为慢性炎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嗜酸粒细胞(EOS),T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EOS浸润引起的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的中心环节,EOS活化和释放的颗粒性蛋白是引起哮喘特征性病理改变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EOS脱颗粒的多少比EOS总数更重要,EOS颗粒蛋白主要有: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EOS阳离子蛋白(ECP),EOS过氧化物酶(EPO),以及EOS神经毒素(EDN),其中MBP的毒性作用尤其显著.注入MBP至肺组织中,气道高反应性显著增强,诱导支气管痉挛;激活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促进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破坏膜脂质双分子层,改变组织酶的活性,致细胞损伤,气道上皮脱落.在支气管哮喘和其它EOS相关疾病中,患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BP的浓度都增高.本文就MBP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面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临床的中性粒细胞性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混合液,气管内给药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18只雌性C57BL/6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HDM+LPS)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HDM+LPS+Dex)。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气道阻力,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杯状细胞增生,瑞氏染色检测BALF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和BALF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h17细胞分化。结果HE染色显示,哮喘组肺组织炎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炎症较哮喘组稍减轻(P>0.05);BALF细胞分类计数显示,哮喘组炎症细胞(除外嗜酸粒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炎症细胞总数分别为(2797±400)×106/L和(105±75)×106/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151±395)×106/L和(12±6)×106/L,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97±135)×106/L和(11±5)×106/L,巨噬细胞计数分别为(215±51)×106/L和(34±16)×106/L,均P<0.05],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计数较哮喘组显著下降[炎症细胞总数(1140±418)×106/L vs(2797±400)×106/L,巨噬细胞计数(117±31)×106/L vs(215±51)×106/L,均P<0.05],但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计数(587±208)×106/L vs(897±135)×106/L,中性粒细胞计数(294±134)×106/L vs(1151±395)×106/L,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同样证实,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哮喘组不能被有效抑制;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气道阻力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间气道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相比,地塞米松组肺组织Th2炎症指标显著降低(均P<0.05),而Th17细胞炎症指标有升高趋势,Th1炎症指标无显著改善;流式细胞术显示,地塞米松组肺组织Th17细胞浸润较哮喘组显著增多[分别为(5.8±1.9)%和(2.3±0.8)%,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模拟临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地塞米松非但不能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而且促进Th17细胞分化,印证该哮喘模型存在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5.
16.
17.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