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终冷温度范围的扩大以及控制精度提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影响层流冷却过程的关键性因素如,速度、厚度、喷水量对终轧温度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的作用关系,合理制定出层流冷却的初始值,并建立起层流冷却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运用前馈控制、速度补偿控制的思想以及针对层流冷却特点的线性叠加控制对层流冷却过程进行实时控制。所提出的方法成功运用于某层流冷却生产模型中,实现了终冷温度范围扩大以及控制精度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层流流量计非常适合于纯净气体微小流量测量,但是常规层流流量测量方法为了保证较好的流量-差压线性关系,其毛细管需要很长,导致层流流量计存在压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差分式层流流量传感技术,该技术中层流流量传感器包括两段长度不同的毛细管组。工作时,分别测量两段毛细管组两端的差压,并取两个差压之差,即差压差分值,用于流量计算。通过差压差分,毛细管进出口局部损失和层流起始段流动损失等非线性压降被抵消掉,差压差分值与流量之间具有理想的线性关系,介绍了差分式层流流量传感技术原理,分析了传感元件中沿流道的压降特性,设计了模型传感器并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0.016~ 2.500)m3/h的流量测试范围内,差分式层流流量传感器流量测量误差在±1%以内,证明了这一新型层流流量传感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层流自控系统控制对策:完全自适应方式,其具有控制系统响应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为今后设计层流控制系统提供了依据,同时介绍了前馈、反馈及层流的设备布局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层流冷却装置自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层流自控系统对策:完全自适应方式,其具有控制系统响应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为今后设计层设计层流控制系统提供了依据,同时介绍了前馈、反馈及层流的设备布局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层流流量计具有量程比宽、测量准确、响应快等优点,适用于气体微小流量测量。但是传统层流流量元件取压点之间并不完全是充分发展段层流流动,所测得差压中存在非线性压力损失。本文介绍了可以将非线性压损予以消除的压力位差式(PPD)层流流量传感技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PPD传感元件两条支路内部流动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各支路内部流速场和压力场,两条支路的流动阻力特性,以及压力位差与体积流量关系曲线。结果表明,PDD层流流量传感单元两条支路流阻特性一致,压力位差与流量具有理想的线性关系,验证了PDD原理的正确性,相对于传统层流传感元件,PDD层流流量传感元件可以有效将非线性压损消除,能够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大的量程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基于H1总线的信息网络过程监控层的业务量测量,证实了该业务量具有典型的自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对基于H1总线的信息网络监控层流量与纯H1总线网络监控层流量的H值估计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了纯H1总线网络监控层流量的H值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波动的结论。最后在多次采样的基础上使用了均值法对纯H1总线网络监控层流量的H值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7.
基于案例推理的层流冷却过程建模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针对具有非线性,参数时变,分布参数等综合复杂特性的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将机理建模方法与案例推理技术相结合,通过使用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的运行工况构造案例,在案例库中检索与其匹配的历史案例,利用实际工况的特征与匹配工况的特征经过推理给出当前工况的模型参数,从而确定层流冷却过程的动态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预测整个冷却过程中带钢的温度变化过程.通过某钢铁公司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实际数据的实验比较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带钢温度难以连续检测,其换热系数具有随工况频繁变化而变化、动态特性具有时变、强非线性等综合复杂特性.正确辨识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带钢温度的离散动态模型中的换热系数是提高模型精度的关键.本文将案例推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混合智能参数辨识方法.采用某钢铁公司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实际运行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智能参数辨识方法大大提高了层流冷却过程带钢温度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层流冷却过程喷水系统的智能设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具有强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等综合复杂特性,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层流冷却过程喷水系统的智能设定方法.层流冷却过程的典型工况及喷水系统设定值以案例的形式存于案例库,对于待冷却的带钢,根据当前的工况描述特征在案例库中检索匹配的历史案例,经推理完成当前工况下喷水控制系统的设定.采用某钢铁公司热轧层流冷却生产过程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设定方法在工况变化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安钢炉卷层流冷却系统的基本结构,分析层流冷却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适应更多钢种工艺开发的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实际生产运行证明了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控制系统降低了电缆成本,易于系统诊断和维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正逐渐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在网络控制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网络诱导时延,这降低了系统的性能甚至使系统变得不稳定.本文研究了系统建模,控制等问题.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控制系统是指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实时反馈控制系统.针对同时具有网络诱导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了其建模、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的问题.所考虑的网络诱导时延为小于一个采样周期的短时延,既可以是定常的也可以是时变的;随机丢包过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任意丢包过程,其数字特征不必先验得到.运用Lyapunov方法,得...  相似文献   

13.
PID控制在变频调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锅炉供水为例,介绍了 PID 控制在变频调速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变频调速的节能分析、PID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给出了实际调试变频 调速的参数,分析了参数整定时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导弹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湘崇  梁彦  程咏梅  潘泉  张洪才 《控制与决策》2006,21(10):1185-1189
为了提高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防止由于传感器失效而引起导弹自毁,提出基于信号重构的容错控制方法.为了对姿态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进行信号重构,首先考虑弹体弹性振动的影响,分析了弹体弹性振动与姿态角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传感器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解析冗余方法,用正常工作的传感器输出信号重构出现故障的传感器的正常信号.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智能控制与常规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罗公亮  卢强 《自动化学报》1994,20(3):324-332
智能控制是在常规控制理论与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目的是在非结构化、不确 定性与控制对象有强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实现过程任务(追求目标)的闭环自动控制.虽然传统 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实际控制问题有很大困难,但是把对复杂环境建模的严格数学方法研究 同人工智能中新兴学派思想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有可能导致新的智能控制体系结构的产生 和发展.这种研究将会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的交汇处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地面站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起飞降落是无人机的事故高发阶段,特别是在人工控制方式下,因此对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车内外在各控制阶段的分工,自行设计了车外控制器、车内面板和软面板,并定义了它们之间的切换顺序,从而实现了车内外控制的良好互动,增加了起降的安全系数;该设计应用在多个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设计具有协同简便、切换迅速、设备更换后修改量少等诸多优点,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作为较复杂无人机的一种控制方式,填补了国内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17.
无模型控制方法具有一系列良好的控制功能,从控制律的适应能力、收敛性能、抗干扰性能、解耦性能及克服大时滞的性能等5个方面分析了无模型控制方法的控制功能.把经典的PID调节器作为基本的比较对象,采用仿真比较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无模型控制方法具有一系列良好的控制功能,即适应性功能、收敛性能、抗干扰、解耦功能及克服大时滞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触摸屏、PLC、变频器设计数控弹簧机控制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该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的选型,软件的实现.该控制系统具有性价比高,参数修改容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明  杨承  杨成梧 《控制工程》2006,13(1):45-47
针对现有热压机多采用伺服控制系统,虽可以满足位置控制的要求,但很难实现大范围速度调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压机电液比例控制的PID改进系统。采用先开环控制再PID调节的方法,其中开环控制满足了速度调节的要求,PID调节保证了位置控制精度。并在PID调节时结合输出补偿,消除了比例流量阀的死区影响。还采用了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系统参数整定。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热压工艺同时实现速度及位置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的净水厂投药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前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针对混凝投药过程的工艺特点 ,提出了采用模糊控制和传统PID控制相结合的混凝投药控制系统 ,改善了混凝投药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