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陈睿  范宏 《精细化工》2020,37(6):1282-1288
通过水解缩聚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苯基含量的超支化聚硅氧烷,考察了苯基的引入对超支化聚合物在CO_2中溶解性能的影响。浊点压力测试得出,苯基的引入在超支化结构中对聚合物在CO_2中的溶解度影响不大,超支化聚合物中苯基含量的增加没有导致浊点压力的明显升高,有望实现作为CO_2增稠剂兼具较好的溶解度和增稠性能。分子模拟计算分析了超支化聚硅氧烷和直链聚硅氧烷与CO_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超支化聚硅氧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含苯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具有更低的内聚能密度(CED)和溶解度参数(δ),表现出更弱的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利于超支化有机硅氧烷在CO_2体系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2.
以超临界CO2作为溶剂,采用溢流法研究聚己酸内酯(PCL)在CO2中的溶胀过程和超临界CO2/PCL体系的热力学平衡规律。考察了温度、压力对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加入有机溶剂后对CO2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的影响,并应用P-T(Patel-Teja)方程作为热力学模型分析和计算溶解规律。结果表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有机溶剂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提高CO2的溶解度,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加入相当于CO2质量的2.26%的二氯甲烷,最多可使溶解度增加28.06%。在温度313.15—353.15 K、压力10—20 MPa范围内,P-T方程能较好地预测CO2在PCL中的溶解度,其相对误差在-12.53%—12.01%。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中染料溶解度的测试装置与方法。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工艺参数与染料化学结构对分散染料溶解度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国内外近二十年的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流体中溶解度数据,并介绍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增溶技术。指出加强染料结构对其溶解性能作用原理及影响规律剖析,超临界CO2中染料溶解行为数据库构建,染料拼色与配色研究三方面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积法测量超临界CO2在聚乳酸(PLA)及PLA/黏土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溶解性能,研究黏土对超临界CO2在PLA中溶解速率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的存在使超临界CO2在PLA中的溶解速率大大降低,溶解度从纯PLA的12.7%降低到复合材料的5.1%(测试温度170℃、压力10MPa),降幅达60%.从材料的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两方面分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超临界CO2染色工艺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采用静态循环法在343.2~383.2 K,12~28 Mpa温度压力范围内,测定了分散红343和分散蓝366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分散红343+CO2,分散蓝366+CO2)和三元体系(分散红343+分散蓝366+CO2)中染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染料分子的极性对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大;三元体系中两种染料的溶解存在"共溶剂效应"和竞争溶解作用;两种染料在二元和三元体系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用Chrastil方程关联,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超临界CO2为反应介质,制备了三氟氯乙烯(CTFE)和醋酸乙烯酯(VAc)共聚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与反应进度的关系,考察了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情况,并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与反应的进度是同步的,通过控制单体配比,可以得到不同结构、不同氟含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不同结构的聚环氧丙醇/环氧丙烷超支化聚合物在水数、表面张力、浊点表征基础上,研究了聚合物添加浓度、温度对150SN基础油抗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HLB值、浓度均显著影响各体系的抗乳化性能。当浓度在2.0×10-2g/L时,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14.7~14.9左右(水数法)、浊点58.6℃~65.1℃的超支化聚合物显示了较好的抗乳化性能。此外,升高温度有利于抗乳化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和扩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重量分析法测量了静态条件下CO2在聚苯乙烯(PS)中的溶解度,研究了溶解度与压力和温度的关系,估算了CO2在聚合物PS中的扩散系数。用Henry系数表示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压力在5-30MPa范围、温度在40-200℃范围。实验数据表明:CO2在PS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CO2在PS中的扩散系数随饱和时间增加而增加。当吸附量达到一定值时,扩散系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发泡工艺对超临界CO2/PP微孔发泡泡孔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CO2/PP微孔发泡过程中发泡温度和饱和压力对结晶性聚合物PP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泡孔形态影响很大,温度升高,熔体黏度和表面张力降低,泡孔变大,泡孔密度减小。与发泡温度相比,CO2饱和压力对泡孔结构的影响较小。压力太低,CO2的溶解度小,泡孔壁太厚,泡孔分布不均匀。随着压力升高,CO2的溶解度增加,熔体黏度减小,所以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都增加,泡孔壁变薄。  相似文献   

10.
α—细辛醚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α-细辛醚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考察了压力,温度等因素对α-细辛醚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α-细辛醚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并符合经典的Chrastil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陈洪波  于静 《化学工业》2003,21(5):11-14
阐述了CO2的资源利用及国内外生产与消费情况,提出我国发展CO2工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酸钠溶液吸收CO2的过程为一带有化学反应的相际间对流传质过程。吸收速率不仅与CO2沿扩散途径的扩散速率有关,而且与液相本体中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过程的总推动力较物理吸收为大。近期国内外研究工作者依据不同的思路和数学方法,提出了各自的描述碳酸钠溶液吸收CO2动力学的传质-化学反应模型和计算方法,并与实验结果相对照。本文试以对流传质的溶质渗透、表面更新和双膜等三种理论模型将他们分类,并分别扼要介绍,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裂解气中CO2含量高对乙烯装置的影响和CO2含量高的原因,探讨了钠离子的来源及其在裂解反应中促进生成CO2的机理,提出了消除炉管中残留钠离子对裂解炉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超临界流体(SCF)的研究历史,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分析了一元和三元体系的高压相图,简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过程和技术特点,并举例说明了CO2超临界流体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单乙醇胺水溶液化学吸收CO_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机胺水溶液化学吸收CO2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对其传质过程的微观机理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文中以对流扩散方程为基础,考虑了界面阻力对传质的影响,建立了带有化学反应的气液吸收过程液相侧非稳态传质模型,得到了传质系数表达式。利用激光全息干涉仪对不同液相主体流速下单乙醇胺(MEA)水溶液化学吸收CO2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传质达到稳态时的液相侧近界面浓度、浓度边界层厚度和传质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液相主体流速的增加,近界面浓度和浓度边界层厚度减小,而传质系数增大;MEA在水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由0.1%增大到0.2%时,CO2吸收过程达到稳态时的近界面浓度、浓度边界层厚度及传质系数均增大。传质系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煤炭地下气化中控制CO2含量的辅助气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淑琴  梁杰  余力 《煤炭转化》1999,22(4):50-53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控制CO2 含量的辅助气化工艺: 压抽相结合、反向供风气化及双火源气化.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辅助气化工艺, 可降低CO2 含量10% 左右, 同时增加煤气中其它可燃气体的含量, 提高煤气热值.  相似文献   

17.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减排和回收利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世界CO2排放185亿~242亿t/a,只有1亿t/a得到利用.主要产品是液体CO2.我国CO2排放已超过30亿t/a,只有80万t/a得到有效利用.利用方式是干冰和液体CO2.液体CO2需求量增长速度为15%~20%,未来5年后年需量达到20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8.
煤化工行业CO_2的排放及减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CO2减排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煤化工行业煤焦化和煤气化过程中CO2排放问题,估算了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CO2排放量,提出CO2减排对策:CO2转化固化、CO2工业循环利用和CO2埋存等。指出采用地下埋存的方法是目前减少CO2排放的唯一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煤化工行业分布特点,分析了CO2埋存技术在煤化工行业应用的区位优势。并对CO2埋存技术在中国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指出了CO2强化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开发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鲍梦远 《化学工程》2011,39(2):64-67
为深入研究CO2开发CH4水合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长期储存CO2和开发新能源CH4水合物的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温度下(1-7 ℃),CH4+CO2混合气在纯水和NaCl溶液(质量分数3.6%)中的生成水合物时的溶解相平衡.考察了温度和盐对溶解相平衡的影响.并将实验值与Chen-Guo水合物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油气井抗CO_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波 《广州化工》2011,39(6):25-26,76
在油气开发中,CO2对钢铁管道的腐蚀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加注缓蚀剂抑制油气田中的CO2腐蚀是一种使用方便、投资少、见效快的腐蚀控制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抑制CO2腐蚀的有机缓蚀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类缓蚀剂的特性,并对抑制CO2腐蚀缓蚀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