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脉冲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γ与单纯CO2激光治疗跖疣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120例跖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202病灶,对照组55例183病灶。治疗组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疣体后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γ100 IU。对照组仅用CO2激光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痊愈率(89.1%)高于对照组(67.2%),治疗组复发率(10.9%)低于对照组(32.8%)。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γ治疗跖疣复发率低,疗效明显优于仅用CO2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液氮冷冻联合CO2激光加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多发性尖锐湿疣患者180例,女性。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液氮冷冻联合CO2激光加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激光组单纯采用CO2激光治疗,输出功率13~15 W;冷冻组单纯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术后15 d,1、2、3和6个月随访,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6.7%、73.3%和70.0%,治疗组和激光组比较、治疗组和冷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激光组与冷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液氮冷冻联合CO2激光加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复发性尖锐湿疣(CA)难治原因及临床治愈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复发性63例女性CA用CO2激光烧灼祛除疣体后辅以人重组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治疗,同时对合并的淋菌、解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白色念珠菌、滴虫、阴道加德纳菌进行化验检查及治疗。结果63例患者的CA病变及合并症同时治愈,但IL-2组一次激光治愈率显著高于INF-γ组(P<0.05)。结论对复发性CA患者首先用CO2激光烧灼祛除疣体,辅以IL-2或INF-γ治疗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同时重视合并症的治疗是快速治愈CA、防止其复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CO2激光结合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采用CO2激光结合500万单位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CO2激光结合100万单位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等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1、3、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K细胞、CD4^+、CD4^+/CD8^+、IgA及Ig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NK细胞、CD4^+、CD4^+/CD8^+、IgA及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2、2.788、7.237、2.736、3.047,P=0.000、0.006、0.000、0.007、0.003);而CD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33,P=0.000)。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7、8.292、7.566,P=0.004、0.004、0.006)。结论CO2激光结合高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更佳,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肛周尖锐湿疣(CA)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其治疗难点是复发率高。我们采用CO2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疣体基底及四周注射的方法治疗CA,在降低肛周尖锐湿疣复发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CA患者16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7~480d。皮损个数平均6个(3~19个),均局限于肛周及直肠齿状线以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2.治疗方法160例CA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76)和单纯激光组(n=84)。单纯激光组: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单纯用CO2激光输出功率20W将…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观察局部病毒的清除情况及对复发的作用,探索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潜伏感染的新方法。方法男性尿道口CA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45例,采用ALA-PDT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单纯ALA-PDT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应用PCR法检测尿道口皮损区人乳头瘤病毒DNA(Human papilloma virus DNA,HPV-DNA),术后15 d,1、3和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病毒清除率85.06%,对照组病毒清除率62.41%,治疗组和对照组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率24.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LA-PDT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可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对控制HPV的潜伏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CO_2激光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7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于CO_2激光术后予以中药熏洗治疗局部创面,对照组患者于CO_2激光术后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抑菌凝胶治疗局部创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皮损部位评分为(0.09±0.04)分,皮损数量评分为(0.06±0.02)分,自觉症状评分为(0.03±0.02)分,对照组皮损部位评分为(0.34±0.07)分,皮损数量评分为(0.34±0.08)分,自觉症状评分为(0.19±0.04)分,两组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治疗组痊愈31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8.82%,对照组痊愈23例,复发9例,复发率为28.13%,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CO_2激光术后创面,可有效促进术后创面的生理性修复,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中,采用干扰素(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单纯的护肝药物治疗、IFNα-2b(肌注),及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三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血清HBV-DNA及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联合组的HBV-DNA下降程度及HBsAg阴转率则高于IFN-α2b组(P〈0.05);完全应答率和部分应答率比较,IFN-α2b组和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则高于IFN-α2b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发挥协同抗病毒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凝胶合用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传玲  仲德森 《人民军医》2008,51(12):788-788
目的:观察干扰素凝胶合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尖锐湿疣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CO2激光去除尖锐湿疣后,外用干扰素凝胶涂抹患处,每天4次,连续涂药30天;对照组只用CO2激光去除尖锐湿疣。结果:治疗后第2、4、8和12周累计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1例(3.1%)、3例(9.4%)、6例(18.8%)和9例(28.1%);对照组分别为5例(16.1%)、8例(25.8%)、11例(35.5%)和17例(5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凝胶合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通过对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LEx)和小切口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前术后眼表参数和泪液炎症因子的检测,探讨这两种术式对术后早期眼表影响和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FLEx组18例18只跟,SMILE组23例23只眼。对所有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进行泪液收集,运用蛋白芯片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CO2激光术后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尖锐湿疣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7例仅行CO2激光治疗,不予其他处理;B组39例激光术后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C组44例激光术后予BCG-PSN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另设健康人对照组30例,检测项目同上。结果 (1)尖锐湿疣患者与健康人T细胞亚群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降低(P<0.05),CD8+T细胞增高(P<0.05)。(2)治疗3个月后3组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B组和C组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升高,CD8+T降低(P<0.05)。(3)术后半年内3组复发率比较:C组患者复发率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BCG-PSN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O2激光术后尖锐湿疣可产生协同效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EGF,IFN-γ及NO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细胞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在Ⅱ型糖尿病 (DM )视网膜病变 (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 74例D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γ 干扰素 (IFN γ)和一氧化氮 (ON)的血浆含量 ,同时以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①DM无眼底病变组 (NDR)与视网膜病变组 (DR)血浆VEGF ,IFN γ和NO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5 ;P <0 .0 1)。②DR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NDR组 (P <0 .0 5 )而IFN γ和NO含量明显低于NDR组 (P <0 .0 1;P <0 .0 5 )。③NDR组VEGF与NO含量呈直线正相关 (γ =0 .30 ;P <0 .0 5 ) ,其他各组均无相关性。结论 VEGF与INF γ过度表达在DM视网膜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NO代谢紊乱是导致DR发生中进展性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组织重建的拮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照射对照组和照射+IFN-γ拮抗组。于照前3d每日雾化吸入IFN-γ,分别于照后10、20和30d肺组织取材,制备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Ⅳ型胶原合成变化;ELISA检测MMP-2、-9和TIMP-1含量变化。结果 照射+IFN-γ组与照射对照组比较,肺泡隔增宽程度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合成和α-SMA表达明显减少;照射后Ⅳ型胶原表达呈上升趋势,但IFN-γ吸入组较对照组为低;吸入IFN-γ10d可降低MMP-2和TIMP-1表达,而MMP-9表达升高;吸入30d 三者表达均下降。结论 IFN-γ对辐射引起的肺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IFN-γ降低TIMP-1表达,解除对MMP-9的抑制,进而降解Ⅳ型胶原,拮抗辐射引起的肺损伤后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HT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及IFN-γ的含量。结果 HT患者血清中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FN-γ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7可能在HT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γ-干扰素(IFN-γ)基因表达的绝对定量实时PCR检测技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5名健康运动员生理状态下外周血白细胞IFN-γmRNA的表达。主要结果和结论: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能够对健康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自发性IFN-γ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相关系数r>0.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预处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及其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发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利用含100 ng/ml 的IFN-γ完全培养液对BMMSCs进行预处理;利用LPS(10μg/ml)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分离纯化后,以1×105/孔种植于6孔板中,按以下分组将小胶质细胞和BMMSCs以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共培养24h:B组(单纯BMMSCs组)、L+B组(LPS+ BMMSCs组)、I+B组(IFN-γ预处理BMMSCs组)、L+I+B组(LPS+IFN-γ预处理BMMSCs组)、M组(单纯MG组)、L+M组(LPS+MG组)、B+L+M组(BMMSCs+LPS+MG组)、I+B+L+M组(IFN-γ预处理BMMSCs+LPS+MG组)。采用ELISA技术检测培养液上清TNF-α、IL-1β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表达。结果 L+M组小胶质细胞CD68表达增高,分泌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多;B+L+M组以及I+B+L+M组的小胶质细胞CD68表达水平、TNF-α、IL-1β分泌量低于L+M组,且B+L+M组与I+B+L+M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MSCs和IFN-γ预处理的BMMSCs均可以直接接触的方式抑制LPS诱发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且经IFN-γ预处理后的BMMSCs对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及联合作用体外抗SARS-CoV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体外评价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是否对sARs—CoV有抑制作用,以及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5种不同比例配伍后,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Y法,观察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TCID50为10^-7;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在体外有抗SARS—CoV活性,α-干扰素的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γ-干扰素,配伍后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单个药物。结论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及配伍后均在体外有抗SARS—CoV作用,这为其治疗SARS—Co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生物蝶呤 (BH4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BH4 合成抑制剂的防护效应 ,将 5 6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对照组、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和 2 ,4 二胺 6 羟基嘧啶 (DAHP)拮抗组。分别检测肺组织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 CHI)、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表达 ,以及BH4 和一氧化氮 (NO)等介质的含量。结果显示 ,早期给予生物蝶呤合成限速酶抑制剂 (DAHP不仅可显著抑制组织GTP CHI基因表达和BH4 的产生 ,iNOS基因表达和NO生成亦明显受抑 (P <0 .0 5 )。同时 ,注射DAHP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的产生 (P <0 .0 5 ) ,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所下降。本结果表明 ,严重烫伤后金葡菌感染所致BH4 大量产生可能是介导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染早期及时抑制BH4 的合成可能有助于金葡菌脓毒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固相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进一步比较Th1/Th2淋巴细胞和CD4+/CD8+在大鼠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的改变,为筛选最佳免疫学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雌性SD大鼠进行9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分别在训练的第1周、第3周、第9周训练结束后的36小时,以及恢复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不同种类刺激剂、不同刺激剂浓度刺激不同数量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建立最佳ELISPOT检测方案。检测大鼠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评估疲劳模型的建立,并对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传统免疫学指标CD4+/CD8+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建立最佳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PMA和Ionomycin联合刺激。刺激物浓度:检测γ干扰素(IFN-γ)时PMA浓度为2.5ng/ml,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时PMA浓度为10ng/ml;检测IFN-γ时Ionomycin浓度为0.05μg/ml,检测IL-4时Ionomycin浓度为0.2μg/ml。细胞浓度:3×104cells/孔(IFN-γ),60×104cells/孔(IL-4)。运动后36小时,运动组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经1周恢复后,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第1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第3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恢复1周后,运动组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递增负荷训练结束后的恢复期,运动组Th2型细胞因子IL-4较对照组升高了1.44倍(P<0.01)。CD4+/CD8+在整个训练期及恢复期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与CD4+/CD8+相比,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SD大鼠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