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将7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按照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艾灸足三里、内关、中脘3穴,每日2次,每次30 min,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及患者5 d内的总胃肠减压量.结果 两组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及总胃肠减压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艾灸疗法,在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等各方面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1年10月至今我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总胃肠减压量等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艾灸疗法,在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等各方面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临床上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定。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肛门恢复排气、X线片阳性征象消失和治愈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胀腹痛缓解、肛门恢复排气、X线片阳性征象消失和治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时间(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患者的腹胀腹痛缓解、肛门恢复排气、X线片阳性征象消失和治愈的时间,而且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灌肠剂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排气排便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未排气排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甘油灌肠剂1只(110mL)挤入直肠,对照组用开塞露2只(40mL)挤入肛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拔除胃管时间较短,腹胀改善情况较好,腹胀的严重程度较轻(均P<0.05)。结论甘油灌肠剂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减轻腹胀,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肠梗阻等并发症效果优于开塞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开塞露灌肠对阑尾炎术后病人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14年6月—2015年5月住院的65例因阑尾炎手术后24h肛门不排气病人,采用序贯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开塞露60mL+生理盐水250mL以输液方式行不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开塞露60mL塞肛。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或排气时间及腹胀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01min±3.05min,首次肛门排便或肛门排气时间为14.11min±4.05min,腹胀缓解率为96.5%;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0.50min±1.03min,首次肛门排便或排气时间为23.70min±2.06min,腹胀缓解率为75.8%。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阑尾炎术后24h肛门不排气病人应用开塞露60mL+生理盐水250mL以输液方式行不保留灌肠,肠功能恢复较开塞露塞肛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选择确诊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2例(观察组),接受胃肠减压、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保守治疗,并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另选择同期仅接受西医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照组。观察组在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90.0%(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显著,能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3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炎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2周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与腹胀是其主要症状;保守治疗29例,均治愈,治疗时间4-49 d,平均18.5 d,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发生肠漏。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原则上应保守治疗,另外,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苏昀 《临床医学》2012,(12):42-4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诊疗原则。方法分析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25例成功行保守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术后5~7 d。有典型的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如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但很少发生绞窄。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为腹腔内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的。保守治疗,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肛门指力刺激联合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缓解患者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和胸腰椎手术后合并腹胀便秘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50例,试验组实施肛门指力刺激联合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照1组实施开塞露塞肛,对照2组实施1∶2∶3灌肠液不保留灌肠。比较3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首次粪便排出量。结果: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首次粪便排出量多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肛门指力刺激联合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缓解胸腰椎骨折和胸腰椎术后患者合并腹胀便秘比传统通便方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各40例,2组患者入院时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生长抑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250μg/h持续静脉滴注2~5d)。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手术指征则立即手术。结果生长抑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缩短〔(2.7±0.9)dvs(3.9±1.1)d,P<0.05〕,肛门排气时间提前〔(3.60±0.77)dvs(5.30±0.97)d,P<0.05〕,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424.75±55.52)ml/dvs(602.95±108.07)ml/d,P<0.05〕,手术比率减低〔12.5%vs45.0%,P<0.05〕,平均住院日缩短〔(7.3±1.3)dvs(10.3±2.0)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患者手术的比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研究组)和普通鼻胃管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胃肠解压引流量、腹围变化、动态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胃肠引流量(900.5±165.8) mL/d,腹围减少量(11.3±3.5)cm,气液平消失时间(9.6±2.5)d;对照组胃肠引流量(500.2±125.5)mL /d,腹围减少量(5.4±1.8)cm,气液平消失时间(14.2±4.3)d,研究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地进行胃肠解压、减轻腹胀、缩短肠梗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胃镜下置人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3例符合条件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24例:早期行胃镜下鼻空肠管置人行肠内营养治疗;全胃肠外营养组19例: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腹痛、腹胀时间、血浆内毒素的改变,同时了解血浆白蛋白、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3±2.2)、(7.6±3.2)d,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7.1±3.8)、(13.3±4.9)d,F值分别为48.038、63.567,P均〈0.01],发生胃肠道出血0例、肺部及肠道感染1例、高血糖2例、胰腺囊肿1例,并发症亦少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5、10、8、6例,X2值分别为7.147、13.084、6.777、5.847,P〈0.05或P〈0.001)。血浆内毒素在肠内营养组中下降较早、较快,治疗后14d降至(0.19±0.11)EU/ml,明显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0.85±0.28)EU/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6,P〈0.001)。肠内营养组血浆淀粉酶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分别为(1623±479)、(547±322)、(179±106)U/L,全胃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467±589)、(789±503)、(233±156)U/L,两组血浆淀粉酶较治疗初期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后7、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7、1.889,P均〉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肠黏膜,有利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松节油点压神厥穴及腹部按摩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动力恢复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松节油点压神厥穴及腹部按摩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腹胀程度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腹胀程度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节油点压神厥穴及腹部按摩可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动力恢复,有效降低患者腹内压,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新云  黄敏英  邱丽萍 《全科护理》2009,7(33):3011-301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结果]2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7 d~30 d(10.5 d±1.2 d)。所有病人均随访1年,未见病情复发。[结论]目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能促进肠蠕动,帮助病人排除肠道内积气积便,缓解腹部梗阻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开塞露纳肛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腹部术后72h未能肛门排气或排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插入肛门3—4cm的方法;实验组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后插入肛门15cm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塞露直接插入肛门方法相比,采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肛门的方法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和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腹式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疾病经腹子宫切除术(TAH)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TAH手术患者(TAH组)、50例VH手术患者(VH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TAH组(92.00±13.5)min,VH组(70.00±11.5)min;术中出血量:TAH组(215.00±57.6)mL,VH组(140.00±4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AH(31.2±5.8)h,VH(11.6±7.4)h;术后住院时间:TAH(7.5±1.5)d,VH(3.5±1.0)d。2组以上4类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相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腹式呼吸配合穴位(包括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内关穴)按摩,减轻患者术后腹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内腹胀程度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内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43例排除需急诊手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梗阻病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按常规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治疗;奥曲肽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醋酸奥曲肽25 μg/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10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引流量和腹部X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奥曲肽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管拔出时间、胃管引流量、腹部X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效、安全,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Paralytic Intestinal Obstruction)的疗效。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SAP患者40例,按1∶1比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入院时即给予柴芩承气汤灌肠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灌肠治疗;两组入院时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给予相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入院后其首次自行排便排气时间,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及住院病程。结果:入院后首次自行排便排气时间试验组(3.02±1.54)天,低于对照组(4.53±2.41)天;入院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试验组(9.25±1.84)分,低于对照组(11.63±2.22)分;入院后第7天APACHEⅡ评分试验组(6.24±2.47)分,低于对照组(8.81±3.25)分。住院时间试验组(24.53±4.26)天,低于对照组(30.32±5.89)天。结论: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灌肠治疗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可缩短麻痹性肠梗阻的持续时间及减轻其危害,减少住院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长每日血液滤过(extended daily hemofiltration,ED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2例SAP在72h内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相关生化指标及最终转归。其中30例患者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评分为(17.53±4.31),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EDHF治疗(常规治疗+EDHF治疗组);另32例患者的APACHE II评分为(15.84±3.88),接受传统常规方法治疗(常规治疗组)。结果:常规治疗+EDHF治疗组从开始接受治疗到治疗后72h内,患者的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血常规、C反应蛋白、肌酐和血白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及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均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常规治疗+EDHF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12.3±7.1)d比(19.2±8.4)d,P<0.05];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16.7%比28.1%,P>0.05)。结论:EDHF对SAP患者的体温、心率以及C反应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和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并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对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