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肥大细胞与慢性马兜铃酸肾病间质纤维化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患者肾间质肥大细胞浸润与间质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CAAN 16例、非CAAN的慢性间质性肾炎(CIN)16例及微小病变病(MCD)11例患者肾穿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观察类胰蛋白酶(Try)染色阳性的肥大细胞(MCs)、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变化.结果:与MCD对照组相比,CAAN、CIN组肾间质MCs数量、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和TGF-β1及肾间质ColⅠ表达面积显著增加,而CAAN与CIN两组间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MCs数量与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和TGF-β1表达面积及肾间质ColⅠ表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与TGF-β1表达面积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MCs数量分别与肾间质PAR-2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AR-2阳性细胞数量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间也呈显著正相关.肾间质中Try染色阳性细胞与PAR-2或TGF-β1染色阳性细胞存在部分重叠.结论:MCs可能参与CAAN细胞外基质蓄积,推理可能与活化PAR-2,增加TGF-β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MMP-2、MMP-9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诺组(0.833mg/kg)、糖肾方大剂量组(2.67g/kg)、糖肾方小剂量组(1.33g/kg),每组10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0周。动态检测血糖和尿蛋白/肌酐水平;取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RT-PCR方法检测TGF-β1、MMP-2及MMP-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及Ⅳ型胶原表达。结果:大剂量糖肾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肌酐(P〈0.05),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P〈0.0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P〈0.01),减少TGF-β1mRNA与蛋白表达(P〈0.05),增加MMP-9mRNA表达(P〈0.05),减少Ⅳ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结论:糖肾方可减轻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和提高MMP-9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及虫草制剂(百令胶囊)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小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予关木通浸膏水溶液灌胃致成CAAN模型,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沙坦组(30mg·kg^-1.d^-1灌胃)及氯沙坦和百令胶囊(2g·kg^-1·d^-1)治疗组。对照组予自来水灌胃。于第4、8、12周检测小鼠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后分批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期CAAN模型组小鼠Scr及BUN均显著上升(P〈0.05或P〈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性扩大(P〈0.01);肾组织TGF-β1、CTGF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在氯沙坦及氯沙坦和百令胶囊干预组,肾组织TGF-β1、CTGF较模型组被显著抑制(P〈0.05或P〈0.01),而两干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能抑制CAAN小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延缓肾损害进展;氯沙坦和百令胶囊在抑制CAAN小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水飞蓟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M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S组),各12只.对M组和S组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C组仅分离左侧输尿管,未行结扎.S组大鼠给予水飞蓟素(50 mg/kg)灌胃.每组大鼠于术后第7、21天分别处死6只.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mRNA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第7天,M组大鼠肾组织出现肾小管明显扩张,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间质水肿、轻度纤维化,并有较多单个核细胞浸润;第21天,肾小管扩张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坏死,并可见肾间质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S组较M组肾组织损伤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降低(P〈 0.05).术后第7、21天,M组TGF-β1和TSP-1 mRNA表达均较C组升高(P〈0.01),S组TGF-β1和TSP-1 mRNA表达均较M组降低(P〈0.05).结论 水飞蓟素可减轻肾组织损害,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SP-1及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探讨IL-17在IgA肾病中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51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活体检查采用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标准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病理学积分和检测IL-17的表达,同时检测51例IgA肾病患者中3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6、IL-23、IL-β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中未见IL-17表达。51例IgA肾病患者中,21例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IL-17表达阳性,2例肾间质淋巴细胞IL-17表达阳性,总阳性率为45.10%;并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加重,IL-17的表达逐步增多。IgA肾病患者PBMCs中IL-17、IL-6、IL-23、IL-1βmRNA的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TGF-β1mRNA的表达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7mRNA与TGF-β1、IL-β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0.71,P〈0.05)。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IL-17的表达水平与尿位相畸形红细胞计数、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60、0.67,P〈0.05),IL-17mRNA的表达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及外周血中IL-17表达增高,并与临床及病理预后指标密切相关,提示IL-17可能是参与IgA肾病发病及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胶原(Col)Ⅰ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应用自制的AGE-牛血清白蛋白(BSA)刺激NRK52E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磷酸化(P)Smad2/3核转位情况。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GF-β1的水平。RT-PCR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钙黏着糖蛋白(cadherin)和ColⅠ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α-SMA、E-cadherin和ColⅠ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TGF-β1中和抗体对AGE-BSA上述效应的阻断作用。结果基础状态下,NRK52E细胞存在低水平p-Smad2/3核表达(16%)。与BSA对照组比较,AGE—BSA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NRK52E细胞p-Smad2/3核转位,其高峰出现在30min(68%比30.5%,P〈0.01)和24h(76%比31.3%,P〈0.01)。AGE—BSA显著上调α-SMA和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能促进NRK52E细胞合成和分泌TGF-β1。TGF-β1中和抗体能明显抑制AGE—BSA介导的24hp-Smad2/3核转位(25.2%,P〈0.01),但不能阻抑30min活化高峰;能明显抑制AGE-BSA介导的α-SMA和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显著地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GEs通过TGF-β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s信号通路活化,促进其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和ColⅠ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与TGF-β1、Smad2/3表达变化的关系。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淋巴循环障碍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尿蛋白量(24 h)和Scr。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PCR检测TGF-β1、Smad2/3、I型胶原(ColⅠ)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或)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ColⅠ、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 结果 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减退,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肾组织中ColⅠ、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 < 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 结论 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Smad途径,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肾清饮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Ⅰ型胶原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肾清饮(SQY)对实验性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QY预防组、SQY治疗组和苯那普利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后采血分离血浆测定内皮素-1(ET-1)含量,处死大鼠,分离肾脏,应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肾清饮及苯那普利各组可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各治疗组肾脏ColⅠ、TGF-β1的表达量和血浆ET-1含量均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肾清饮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肾组织ColⅠ的沉积、减少血浆ET-1含量和降低肾组织TGF-β1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虫草治疗组。手术后第9d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脏TGF-β1、α-SMA、Ⅳ型胶原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TGF-β1、α-SMA、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虫草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为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7d、14d、28d)观察梗阻侧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致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肾皮质中与肾脏纤维化相关的Smurf2、Smad7信号蛋白等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Smurf2基因和蛋白质明显上调,呈时间依赖性(P〈0.01);Smad7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下调(P〈0.01),Smad7基因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TGF-β1基因在UUO后第7d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P〈0.01)。(2)甘草酸能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下调肾脏组织TGF-β1基因的表达(尸〈0.01);减少Smurf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上调TGF-β1信号传导中抑制性因子Smad7的表达(P〈0.01)。结论:甘草酸二胺能保护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损伤。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减少Smurf2核酸和蛋白质的表达,增加抗纤维化作用的Smad7蛋白表达;减少TGF-β1表达,阻止TGF-β1信号传导,从而阻断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骨形成蛋白7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骨形成蛋白7(BMP-7)的表达及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第30、60、90、120、150及180 d测定各组的血糖、Scr、24 h尿白蛋白、尿肌酐(Ucr)水平。以HE、PASM染色及Col Ⅳ蛋白表达衡量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BMP-7、TGF-β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各时间点血糖、尿白蛋白量(24 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糖尿病组伴随病理改变的加重和Col Ⅳ表达的逐渐增强,BMP-7蛋白及mRNA水平(A%,30 d 95.87±1.19;180 d 26.43±1.26)逐渐降低,与对照组(A%,30 d 98.64±0.80;180 d 98.80±0.4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相反,肾组织中TGF-β1的mRNA(A%,30 d 40.26±0.98; 180 d 102.12±6.45)及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1)。BMP-7与TGF-β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1)。结论 BMP-7可能是维持肾脏功能稳定的一个重要因子。BMP-7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与TGF-β1相反的作用,其水平下降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早期小管间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periost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贝那普利组,每组6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的mRNA表达;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TGF- β1的蛋白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Ⅰ型胶原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TGF-β1、Ang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上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和TGF- β1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贝那普利组periostin和TGF- β1的mRNA表达则显著下调(均P<0.05).肾组织periostin蛋白表达与AngⅡ、TGF-β1和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积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2、0.781、0.776和0.825,均P<0.05).结论 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periostin呈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人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雄性SD人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模型组予关木通浸膏水溶液灌胃制成CAAN模型,对照组予自来水灌胃。于第4周和第16周末分批处死人鼠,取肾组织切片做免疫组化Ⅰ型胶原(Col Ⅰ)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α-SM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双染,然后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α-SMA^+肾小管百分数、α-SMA^+PCNA^+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数、肾间质α-SMA^+细胞数及肾间质ColⅠ相对阳性面积均显着增加(P〈0.01),其中前二者分别与后二者呈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在模型组的肾组织中观察到部分α-SMA^+TEC失去正常形态,其相邻肾小管基底膜断裂,α-SMA^+TEC出现于裂孔中,正向间质迁移。结论:CAAN人鼠TIC再生时即可发生TIMT,而此7EMT与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生理雌激素组;Ⅲ组低雌激素组;Ⅳ组高雌激素组。UUO术后21d处死各组大鼠,光镜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的表达。结果低雌激素组间质纤维化病变最明显,高雌激素组病变显著减轻(P〈0.01)。与生理雌激素组相比,低雌激素组α—SMA和TIM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增加(P〈0.05);高雌激素组上述物质表达则减少(P〈0.05)。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α-SMA和TIMP-1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切除5/6肾切除大鼠的肾上腺,探讨醛固酮对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er大鼠分成5组:(1)假手术组(SHAM组);(2)5/6肾切除组(SNX组); (3)SNX+双肾上腺切除组(ADX组);(4)ADX+地塞米松组(DXM组);(5)ADX+地塞米松+醛固酮组(ALDO组)。所有大鼠自由饮用生理盐水,于成模第8周测定大鼠收缩压、各项血尿指标及肾小球硬化程度。应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皮质TGF-β1、醛固酮受体 (MR)及保护MR的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SNX组大鼠表现为明显的白蛋白尿、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皮质TGF-β1表达升高,血醛固酮水平是 SHAM组的4倍以上。与SNX组比较,ADX组大鼠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病变明显改善 [尿白蛋白(mg/24 h)19.7±2.0比31.7±1.7,P<0.01;收缩压(mmHg)173.8±4.3比210.4±4.1,P <0.01;肾小球硬化指数38.2±7.9比92.3±6.7,P<0.01;TGF-β1 3.8±0.6比10.3±1.2,P< 0.01]。ALDO组的血浆醛固酮水平为SHAM组的近2倍,与ADX组比较,以上病变又加重[尿白蛋白(mg/24 h)24.9±1.4,收缩压(mmHg)201.5±4.5,肾小球硬化指数88.1±7.2,TGF-β1 5.8± 0.6,P均<0.01]。肾脏皮质MR mRNA在SNX组的表达明显增加;在ADX组明显下降[SNX(复制数/百万GAPDH)39866.7±10579.0比SHAM 2366.7±446.3,P<0.05;比ADX 22100.0±4435.7, P<0.05]。然而,11β-HSD2 mRNA表达和MR相反,SNX组为9150.0±969.9,明显低于SHAM组 (48100.0±9315.2,P<0.05);而ADX组的表达比SNX组显著升高(30066.7±5150.2,P<0.05)。 4个实验组大鼠肾脏Ccr和肾重/体重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醛固酮参与慢性肾脏病变的进展, 其对肾小球损伤的作用除血流动力学效应外,还可能存在非血流动力学的直接致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兜铃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方法用马兜铃酸钠盐(AA-Na)干预体外培养原代HUVEC。用四唑盐比色法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反应及细胞毒性作用。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mRNA表达及上清液含量。结果10、20、40及80 mg/L浓度的AA-Na能显著抑制HUVEC增殖及有明显细胞毒效应(P〈0.01)。与对照组相比,5 mg/L的AA-Na显著上调了HUVEC的TGF-β1、PAI-1及TS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AA-Na可上调HUVEC的TGF-β1、PAI-1及TSP-1表达,此作用可能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小动脉管壁病变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的早期贫血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模型的早期贫血机制。方法 将78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1)关木通组(n=30):予关木通水煎剂灌胃连续用药8周;(2)正常对照组(n=24):予饮用水灌胃,连续用药8周;(3)5/6肾切除组(n=24):自由饮水。在第8、12、16周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总数的1/3,留取尿、血和骨髓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ELISA、HE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红细胞生成素(EPO)定量等检查。结果 关木通组大鼠和5/6肾切除组大鼠BUN和Scr从第8周开始升高,但关木通组大鼠肾功能损伤进展迅速。关木通组大鼠第12周开始出现贫血,第16周贫血加重,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P < 0.01。关木通组大鼠早期血清和骨髓组织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P<0.01。随着病情进展血窦内皮损伤加重,骨髓组织CD34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和造血组织面积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组大鼠血清EPO定量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AAN大鼠模型血清和骨髓组织早期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多,骨髓微血管损伤可能是其贫血发生早且较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蛋白(Desmin)及CD34在不同月龄组S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5、20月龄不同窝别SD大鼠各10只分别作为幼龄组、壮龄组和老龄组,乙醚麻醉下取阴茎海绵体组织,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TGF-β1、Desmin及CD34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阴茎海绵体组织中有TGF-β1、Desmin及CD34mRNA的表达,且3者表达量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TGF-β1蛋白主要表达于海绵体小梁及动脉血管周围,胞膜、胞质染色;Desmin蛋白为肌性组织染色,以胞膜、胞质为主;CD34蛋白表达以血管及海绵窦内皮为主。TGF-β1mRNA的表达与月龄呈明显正相关(r=0.944,P<0.01),Desmin及CD34mRNA的表达与月龄呈明显负相关(r=-0.947,P<0.01;r=-0.934,P<0.01),且Desmin、CD34mRNA的表达均与TGF-β1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r=-0.888,P<0.01;r=-0.887,P<0.01)。结论:随着月龄的增长,阴茎海绵体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Desmin、CD34的表达明显减少;TGF-β1的表达与Desmin、CD34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TGF-β1是ED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梗阻性肾积水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治疗组(20只)、模型组(20只)、药物对照组(20只)、假手术组(5只).在建模和给药后的第3、7、14、21、28天,每组各随机处死动物4只(假手术组1只).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变肾脏间质纤维化的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Ⅰ)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以上三种蛋白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术后肾间质逐渐出现纤维化改变,并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TGF-β1、α-SMA和Col-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亦逐渐升高.第14天,模型组TGF-β1和α-SMA的表达量达到高峰,28 d时各指标的表达均达到最高,TGF-β1、α-SMA和Col-Ⅰ分别为51.84%、72.59%和68.73%.治疗组各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第28天时,三项指标依次为33.84%、32.59%和48.73%,与模型组比较P<0.05.Banff评分显示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其余两组未见肾间质纤维化改变.结论 IFN-γ具有减轻积水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作用,该作用与其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肌成纤维细胞(MyoF)激活和减少Col-Ⅰ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肥大细胞(MC)在蛋白负荷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肾脏的分布并探讨其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的关系。 方法 60只SD大鼠行右肾全切术后,模型组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蛋白负荷肾病大鼠的模型(n=30),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30),分别于模型成功后第3、7和11周,随机处死10只大鼠,检测尿蛋白和血生化指标。采用甲苯胺蓝组织化学和糜蛋白酶(chymase)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肾脏的浸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CF在肾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及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结果 模型组大鼠随着BSA注射量的增加, 尿蛋白量(24 h)增加,第7周达到高峰[(199.1±98.4) mg], 以后开始下降,第11周为(133.7±67.8) mg。在模型组大鼠的肾皮质、髓质均可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及chymase阳性的肥大细胞, 以间质纤维化区域最为多见。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的加重, 肥大细胞数目增多,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GF-β1及SCF主要在肾小管、间质、部分系膜细胞及壁层上皮细胞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TGF-β1和SC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2、0.521、0.916, 均P < 0.01)。 结论 肥大细胞浸润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蛋白尿可能通过SCF介导肥大细胞到肾脏,释放chymase,促进肾组织TGF-β1表达,介导蛋白尿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