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合成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工艺条件入手,首次研究了降低该共聚醚中环状齐聚物(简称OCE)的含量的途径,并采用后处理的方法进一步降低了共聚醚中OCE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聚物的氧化裂解机理及抗氧化剂的作用原理,选择了对提高共聚醚酯的热稳定性谓效的复合抗氧化剂,用测定该共聚醚酯的特性粘度和端羧基含量的改变的方法表征分子量的变化,证实了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和复合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高聚物的氧化裂解机理及抗氧化剂的作用原理。选择了对提高共聚醚酯的热稳定性较为有效的复合抗氧化剂,用测定该共聚醚酯的特性粘度和端羧基含量改变的方法来表征分子量的变化,证实了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和复合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刚性较强的介晶基团与较柔软的非介晶基团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较低相变温度的向列型液晶高分子-甲亚胺液晶共聚醚,并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计(DSC),X-光衍射对其相变温度和液晶态进行了测定和表征,研究了非介晶基团对液晶共聚醚相变温度、液晶态的影响,以及液晶聚合物的相变温度与其共聚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聚酯的合成方法合成了PET—PEG多嵌段共聚醚酯。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PEG和不同加入量对共聚醚酯性能的影响。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醇溶性、动态粘弹仪、偏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测试了共聚醚酯的性能,亦测定了其抗静电性和染色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M=4 000和M=6 000的两类聚乙二醇,共聚的配比是3~20%(Wt),先经熔融缩聚制得一定聚合度的共聚醚酯,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然后用这种共聚醚酯进行固相缩聚,研究了固相缩聚的动力学,对经固相缩聚的样品的性能也进行了研究,最后用这种经过固相缩聚的较高分子量的共聚醚酯进行纺丝试验,得到了强力达4.5g/d,伸长为32.7%,具有一定抗静电性能并有实用价值的涤纶长丝。  相似文献   

7.
十二内酰胺改性铸型尼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十二内酰胺改性铸型尼龙的制备方法,在绝热条件下通过活化阴离子共聚制得己内酰胺与十二内酰胺共聚体.通过扭摆的自由振动测定其动态剪切模量和力学损耗,结果表明α转变温度随共聚单体浓度而不同,当共聚物中十二内酰胺与已内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时,Ta显著降低,讨论了改性铸型尼龙结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制品性能与十二内酰胺用量的关系,发现随十二内酰胺含量的增加,共聚体缺口冲击强度增加,形变能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PBT/(PEG+IPA)多嵌段共聚醚酯弹性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分子酯交换法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乙二醇(PEG)合成了PBT/PEG多嵌段共聚醚酯弹性体,并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弹性纤维。为提高弹性纤维的低温回弹性能,采用间苯二甲酸(IPA)与PEG反应得到软段共聚酯,再与PBT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PBT/(PEG IPA)共聚物,由于聚乙二醇结构的规整性降低,纤维的低温回弹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0℃时,改性纤维的回弹性与未改性纤维相比,回弹率E100%提高了12%,回弹率E200%提高了14.5%,回弹率E300%提高了12.3%。此外还考察了PBT链段含量对弹性纤维性能的影响,随着PBT的含量增加,纤维的熔点升高,断裂强度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和回弹性能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不同嵌段长度的无规多嵌段PBT-PEG共聚醚酯,初步考查了其成纤能力,并从结构上讨论了纤维的应力—应变行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用2D┐NMR技术确定峰的归属,从而测定无手性中心的聚四氢呋喃(THF)┐环氧乙烷(EO)共聚醚的微观序列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a)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端羟基共聚醚中生成的环状齐聚物(简称OCE)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合成纤维的燃烧过程和阻燃原理,选择了六波环十二烷(HBCD)的卤化物为阻燃剂,三氧化二梯(Sb2O3)为增效剂,对常压可染的共聚醚酯纤维(EDDP-Ⅱ)进行染色、阻燃一治处理;并讨论了阻燃剂和增效剂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结呆表明:该方法对共聚醚酯织物进行阻燃处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行为。D120与丙烯酸甲酯能进行自由基共聚,且过氧键被保留在共聚的分子中,凝胶色变分析表明,随D120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由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的过氧键的分析温度随D12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比单体D120的分解温度高,对两者的竞聚率进行了计算,rD120=0.72,rMA=0.4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气相渗透法(VaporPressureOsmometry,简称VPO)测定环氧乙烷(EO)-四氢呋喃(THF)共聚醚的数均分子量的测试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丙烯酸与聚乙二醇磷酸酯进行酯化后得到含有磷酸基团的酯化产物,再与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在氧化还原体系下共聚制备磷酸盐型聚羧酸减水剂(PCE-P).采用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GPC)对减水剂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表面张力测试、总有机碳(TOC)测试以及混凝土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磷酸盐型聚羧酸减水剂对黏土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降低混凝土的黏度.  相似文献   

16.
共聚醚酯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磺酸盐基团和不同聚乙二醇添加量的共聚醚酯(COPEET),研究了COPEET合成的特殊规律以及COPEET的常规性能、热性能及吸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PEG体系的COPEET缩聚反应时间均较常规PET缩聚反应时间缩短;COPEET的羧基含量极低;二甘醇含量随PEG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PEG添加量的增加会降低COPE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PEG添加量小于40%时,有利于COPEET的结晶,而过高的添加量会妨碍COPEET的结晶;COP—EET的熔融温度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COPEET的饱和含水率随PEG添加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一种新开发的多功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分子组装纳米氧化锌。论述了其合成路线,确定了分子结构,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EM中存在的酯键证明癸二酸已经与氧化锌形成键合.PEEM、PEEAM中存在的醚键和酰胺键.表明嵌段共聚的存在,组装成功。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改性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静电、抗菌、吸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丙烯腈(AN)与亚甲基丁二酸(IA)自由基溶液共聚制备P(AN-co-IA)共聚物,研究了IA对共聚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通过IR,XRD,DSC测试,讨论了共聚单体IA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第二组分IA喂入量的增加,共聚反应的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使聚丙烯腈分子中-CN基分子内及分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力减弱,降低了共聚物的结晶能力,并使共聚物放热峰变宽,降低聚丙烯腈前驱体的环化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9.
VPO法测定EO—THF共聚醚数均分子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气相渗透法(VPO)测定环氧乙烷(EO)-四氢呋喃(THF)共聚醚的数均分子量的测试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行为。D120与丙烯酸甲酯能进行自由基共聚,且过氧键被保留在共聚物分子中。凝胶色谱分析表明,随D120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由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的过氧键的分解温度随D12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比单体D120的分解温度高。对两者的竞聚率进行了计算rD120=0.72,rMA=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