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表征了改性聚醚砜耐温超滤膜及其组件的耐温性,并将此用于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液浓缩,考察了改性聚醚砜膜及装置对大豆提取液的超滤性能,并研究了膜清洗后其性能的可恢复性.结果表明,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组件耐温性能较好,能在较高温度下长期运行使用.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用于大豆蛋白提取液的浓缩其通量大、抗污染性能较好、膜的性能较易清洗恢复.经超滤浓缩后提取液的固形物浓度达到15.2%,可以直接用于喷粉.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及理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关于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进程 ,综述了国内外最新关于大豆蛋白改性研究的理论成果 .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大豆蛋白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通过优化纳豆菌液态发酵产低分子大豆蛋白肽的工艺,使发酵产物低分子大豆蛋白肽的产量得到提高。最终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8.0,发酵原料的质量分数为5%,接种量为1.0%,装瓶量为250mL锥形瓶分装30mL,发酵温度为42℃,180r/min振荡培养12h。在最优条件下发酵,大豆蛋白的水解率最高,最高值可达到44.40%。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在纺纱过程中的静电现象,通过测试不同温湿度状态下的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的比电阻,对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与温湿度条件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和普通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随着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和普通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对数,随着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且相对湿度在60%以上及温度在30℃以内时,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及质量比电阻对数低于普通维纶纤维,降低程度较明显。因此,适当提高温湿度条件,可以使纤维纺纱时的静电问题得到控制。该研究为大豆蛋白纤维纺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性蛋白酶与酸性蛋白酸双酶法水解大豆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大豆饼粕采用中性蛋白酶与酸性蛋白酶双酶联合水解处理,探索出最适工艺条件为先加A.S1398中性蛋白酶,温度40℃,pH8.0,固液比1:9,酶用量7.0%,水解时间6h;后加酸性蛋白酶:温度45℃,pH3.0,酶用量5.0%,水解时间8h。双酶联合水解后大豆蛋白水解率可达44.20%。  相似文献   

6.
采用合成底物对毛霉和白腐乳发酵中分离出的细菌JS3及酵母JSBB2的肽酶活力进行了检测,测定表明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二肽酶和羧肽酶活力,其中毛霉的氨肽酶和内肽酶活力较高,细菌表现出明显的氨肽酶活力,而Alcalase的外切酶活力不足。两步法水解实验表明,毛霉和细菌的粗酶液有利于降低Alcalase水解大豆蛋白(SPI)后溶液的苦味,经毛霉粗酶液作用后大豆蛋白水解液的水解度提高了16.2%,而酵母发酵液的水解和脱苦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及理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关于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进程,综述了国内外最新关于大豆蛋白改性研究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阐述了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的降解机理,并以失重率为降解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了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和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分别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和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TG对大豆蛋白/ 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降解性能影响不大,当降解时间达第9 d时,两种薄膜无论是在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还是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失重率均在60%以上;降解时间达第161 d时,在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的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和TG改性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失重率分别为64.0%和64.1%,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的分别为66.0%和67.0%;TG不仅能提高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而且没有影响其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酶解产物降胆固醇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AS1.398和Alcalase两种蛋白酶制备的水解度为10%~24%的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用Alcalase酶水解大豆蛋白,水解度为18%的产物降胆固醇活性最高,添加量为5 mg/mL时,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为48.39%,动物实验表明该产品在灌喂剂量大于1 g/(kg·d)时,对喂饲高脂饲料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降低作用比较显著(P<0.025),30 d后降低幅度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大豆蛋白基胶黏剂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和耐水性,将碱、尿素共同作用于大豆蛋白,并采用环氧氯丙烷交联、酚醛树脂交联共聚改性的方法制备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碱处理时间60min、处理温度45℃、加碱量8%、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时间20min、豆胶(S)与酚醛树脂(PF)的质量比(mS∶mPF)为7∶3时,大豆蛋白基胶黏剂性能较好。此时胶黏剂的黏度低、可操作性较好,可以满足刨花板制备中胶黏剂的喷胶黏度要求。FT-IR分析表明,先后经碱降解改性、环氧氯丙烷交联改性、酚醛树脂共聚改性后,伯氨基和COO-特征峰由强到弱直至消失,说明在制胶体系中,环氧氯丙烷或者酚醛树脂与蛋白质降解液的游离氨基、COO-发生了反应。  相似文献   

11.
质构化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改性制备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制备因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水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酶促水解可以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性。本课题采用微生物蛋白酶部分水解方法,使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度从9.3%增加到35.6%,酸性溶液中的氮溶解率从5.7%增加到48.1%。拓宽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温度、水分等工艺条件对大豆组织化蛋白物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90 ℃、料水比20∶15,此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有适度的堆积密度和吸水率,有较高的咀嚼强度.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几种大豆蛋白产品生产的新工艺、新用途以及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添加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对罗非鱼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鱼糜凝胶的强度、保水性及白度,发现随着SPI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强度显著降低(P〈0.05),但是当SPI和MTGase混合添加时显著提高了鱼糜糜凝胶的强度(p〈0.05).单独添加MTGase也提高了鱼糜凝胶的强度.单独添加MTGase或MTGase和SPI混合添加都显著降低了鱼糜凝胶的保水性(P〈0.05),而添加SPI显著降低了鱼糜凝胶的白度(P〈0.05).电泳图显示MTGase引起的肌纤维蛋白与肌纤维蛋白、肌纤维蛋白与SPI之间的交联是导致鱼糜凝胶的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对盐溶肌肉蛋白受热形成凝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入对盐溶猪肌肉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入,使混合蛋白凝胶的超微结构变得粗糙,降低混合蛋白凝胶的强度,但凝胶的持水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用菠萝蛋白酶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酶法改性,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性.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6.5,反应温度48℃,底物浓度6%,加酶量607 U/g.此条件下水解4 h,水解度可达11.07%.  相似文献   

18.
可食性大豆蛋白膜的性能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SPI)膜的特性及各种强化方法:热处理和碱处理,交联作用,多组分复合,物理处理对SPI膜的影响,提出了SPI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大豆蛋白的疏水性 ,采用化学变性剂SDS、脲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探索理化因子对大豆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 ,为大豆蛋白质的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甘油和山梨醇复合增塑剂对大豆蛋白塑料性能的影响,将甘油与山梨醇以不同比例添加到大豆蛋白中,经压制成型制成了大豆蛋白塑料。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增塑剂制得的大豆蛋白塑料其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均增加。采用复合增塑剂增塑时,大豆蛋白塑料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除甘油和山梨醇比率为6:4外,其它比例复合增塑剂所增塑塑料的两个玻璃化温度之差均低于纯甘油增塑的蛋白塑料。复合增塑剂增塑塑料的吸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