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HER-2/neu癌基因表达产物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立一株稳定分泌抗P^185McAb的杂交瘤株5E12,McAb5E12属IgG亚类,与SKBR-3,T47D乳癌细胞系呈阳性反应,与HT29,EC109,DAC-1,SP2/0,成纤维细胞及小鼠NIH3T3等细胞系列呈阴性反应,30例乳癌组织石蜡切片同时以自制抗P^185McAb5E12及进口McAbC-e  相似文献   

2.
抗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抗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化的肺炎衣原体ATCCVR1310原体兔疫8周龄雄性BALB/c小鼠,并于第14天加强免疫,第24天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NS-1融合。杂交瘤细胞进行细胞与克隆的直接选择,在淘汰与沙眼衣原体L1、L2、A、B、C、E鹦鹉热衣原体EAE以及未感染的BGMK细胞有交叉反应的克隆后,最终获得2株分泌抗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9)杂交瘤(P17C2和P33C),其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IgG2a。Westem印迹发现两株MAbs均与三个种的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反应,但micro-IF显示它们系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抗其腹水MAbs滴度>1:25600。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青霉烷砜酸(SBT)与头孢哌酮(CPZ)的复合剂(CPZ-SBT)进行体外MIC和体内ED50的测定。CPZ-SBT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3株、大肠杆菌3-39株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株、大肠杆菌25922株、肺炎链球菌930624株、铜绿假单胞菌940416株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0.8312、1.0522、1.1977、1.5634、0.7783、1.2207mg/kg,CPZ分别为1.8418、2.5539、1.5778、1.8418、0.9781、1.4159mg/kg,SBT几乎无任何抗菌活性。CPZ-SB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93株和大肠杆菌393株的MIC分别为8和16μg/ml,CPZ分别为32和64μg/ml,SBT均>128μg/ml。实验结果表明SBT是活性很强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CPZ合用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有强大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PEG)WM4000作用下进行配合,克隆化,通过ELISA法及毒素中和新价的检测获得两株(5G8,6D9)及多株亚株(5G8A10,5G8B9C11,5G8B9E1等)有保护作用的细胞株,其中一株经过液氯冻存,复苏仍能正常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MTT及原位杂交技术对本室建立的人胸腺上皮样细胞株(TEC1)分泌的细胞因子活性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EC1细胞自发性分泌IL-1及IL-6活性蛋白,TEC1细胞的起始浓度为5×104/ml,培养5天后,TEC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的活性平均为84.6±12.0U/ml;IL-6的活性平均为65.4±14.0U/ml;经原位杂交发现TEC1具有IL-1、IL-1ra及IL-6mRNA的表达。提示:TEC1细胞分泌的上述三种细胞因子对T细胞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牡丹皮流浸膏对实验性癫痫及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牡丹皮流浸膏(extractofmoutancortex,EMC)对多种实验性癫痫模型及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最大电惊厥(maximalelectroshockseizure,MES)及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脲等惊厥模型。结果EMC(11,相当于生药量375mgkg-1,500mgkg-1,ig)可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MES及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脲所致小鼠惊厥作用。EMC作用峰时为1~2h;EMC(250mgkg-1)可增强苯巴比妥抗MES作用。此外EMC(250mgkg-1,ig)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自发活动。结论EMC具有明显抗癫痫作用并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  相似文献   

7.
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脾内免疫法,制备出两组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的大一小鼠B细胞杂交瘤,已获40个单抗分泌细胞株。小鼠胸腺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髓质TSC反应阳性,皮质TSC反应阴性;(2)皮,髓质TSC反应均呈阳性且强度相似;(3)髓质TSC反应强于皮质TSC;(4)皮质TSC反应强于髓质TSC;(5)胸腺细胞的反应呈弥漫性。本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鉴别TSC亚群并且对研究T细胞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脾内免疫法,制备出两组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Thymicstromalcells,TSC)的大-小鼠B细胞杂交瘤,已获40个单抗分泌细胞株。小鼠胸腺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髓质TSC反应阳性,皮质TSC反应阴性;(2)皮、髓质TSC反应均呈阳性且强度相似;(3)髓质TSC反应强于皮质TSC;(4)皮质TSC反应强于髓质TSC;(5)胸腺细胞的反应呈弥漫性。本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鉴别TSC亚群并且对研究T细胞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HBeAg阳性血清纯化HBeAg,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反复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4株分泌抗-HB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两株进行了鉴定。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LISA效价的分别为1:800和1:500,诱生同属小鼠腹水中的ELISA效价均为1:1000,特异性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为特异性抗体,小鼠Ig亚类鉴定,两株抗体均为IgG1亚类球蛋白。细胞染  相似文献   

10.
以胎儿胸腺细胞免疫BALB/c小鼠,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了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SMU13、SMU14。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1)SMU13,SMU14是抗早期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但与浆细胞也发生反应;(2)两株单抗的特性,反应谱与CD38抗原相似;(3)SMU13,SMU14在白血病免疫学分型中可以明确判断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具有结合补体的能力,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可发挥  相似文献   

11.
胸腺基质细胞(thymicstromalcell,TSC)是指胸腺内的非胸腺细胞,主要由上皮细胞(thymiepithelialcell,TEC)、成纤维细胞(thymicfibroblastcell,TFC)、巨噬细胞(thymicmacrophage,TM)、树突状细胞(thymicdeutrticcell,TDC)组成[1,2]。近来还发现有肥大细胞(mastcell)[3]和B细胞(thymicBcell,TBC)[4]。由于胸腺微环境是由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共同构成[5,6],而胸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培养小牛呼吸道上皮分泌内皮素-1(ET-1)、血栓烷素(TXA2)、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并探讨氧自由基的介导作用。方法大肠杆菌内毒素(LPS)与培养小牛呼吸道上皮细胞孵育4小时后,测定培养呼吸道上皮细胞上清液中ET-1、TXA2、PGE2的含量。结果内毒素可明显促进小牛呼吸道上皮细胞ET-1、TXA2的分泌,抑制PGE2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用氧自由基清除剂SOD、Cat预处理呼吸道上皮细胞可拮抗内毒素的作用。结论内毒素诱发支气管高反应性形成,可能与其促进呼吸道上皮分泌ET-1、TXA2,抑制PGE2分泌有关,氧自由基可能参与其诱发支气管高反应性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人工合成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氨基端1/4肽链免疫8周龄雄性BALB/c小鼠3只,第14天用L1/440/Bu原体加强免疫,第24天将免疫反应良好的1只小鼠脾细胞与NS-1瘤细胞融合。用1/4MOMP和L1原体抗原包被的聚丙乙烯板检测上清中抗体,淘汰与鹦鹉热衣原体种(EAE株)、肺炎衣原体种(ATCCVR1310株)以及正常组织培养细胞(BGMK)有交叉反应的克隆,最后得到4株抗沙眼衣原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其抗体属IsG1和IgG2a亚类。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IF)发现4株MAbs均与本实验室制备的沙眼衣原体L1、L2、A、B、C、E原体及L2包涵体抗原发生反应,并与沙眼衣原体所有15个标准血清型结合,其腹水MAbs滴度≥1:12800。免疫印迹试验显示4株MAbs均与沙眼衣原体分子量为40000的MOMP反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细胞ELISA用间接荧光染色技术,分析多种胸腺基质细胞(TSC)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不同的单抗与不同TSC呈不同的阳性反应,其中Pf18-3和Rs21-C6单抗与小鼠胸腺基质细胞1-7(MTSC1-7)等多种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但荧光染色显示Pf18-3和Rs21-C6染色特征不一。将Pf18-3或Rs21-C6单抗加入TSC与胸腺细胞共培养,发现两种单克隆抗体对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结合有明显抑制作用:Pf18-3、Rs21-C6对MTSC1与胸腺细胞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64.3%、41.3%;对MTSC4与胸腺细胞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60.4%和38.8%。试验表明Pf18-3、Rs21-C6两种单抗分别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抗原分子,且其识别的抗原分子参与了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蒺藜总皂甙抑制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甙(GSTT)对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表达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BCMEC粘附大鼠血单核细胞(MNC)和中性粒细胞(NTP)的数目;应用ELISA法检测BCMEC表达E选择素的量。结果:BCMEC经IL-1β诱导后,明显增加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BCMEC与白细胞的粘附率亦明显增加,对MNC的粘附率从(12.9±0.4)%增至(45.7±0.6)%,对NTP的粘附率从(14.7±0.3)%增至(44.9±0.6)%。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AEmAb)能显著降低IL-1β的诱导作用。在IL-1β处理前,用GSTT(0.01~1.00g/L)与BCMEC共孵育,则GSTT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L-1β的诱导作用,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量。结论:GSTT能抑制BCMEC表达E选择素  相似文献   

16.
用HBeAg阳性血清纯化HBeAg,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反复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4株分泌抗-HB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两株进行了鉴定。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L/ISA效价分别为1:800和1:500,诱生同属小鼠腹水中的ELISA效价均为1:1000,特异性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为特异性抗体,小鼠Ig亚类鉴定,两株抗体均为IgG1亚类球蛋白。细胞染色体数为95~110条。结果证明,此细胞株为特异性分泌抗—Hke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细胞ELISA用间接荧光染色技术,分析多种胸腺基质细胞(TSC)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不同的抗与不同TSC呈不同的阳性反应,其中Pf18-3和Rs21-C6单抗与小鼠胸腺基质细胞1-7(MTSC1-7)等多种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但荧光染色显示Pf18-3和Rs21-C6染色特征不一。将Pf18-3或Rs21-C6单抗加入TSC与胸腺细胞共培养,发现两种单克隆抗体对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结合有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NS5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实验室鉴定。方法用重组HCVNS5区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克隆3次后制备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用酶免疫(EIA)法对其分泌抗体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融合后的阳性克隆中筛选出6株能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C8,2D2,1D6,2G2,1F5和1F10。这6株McAb与NS5重组抗原均有良好的反应性,杂交瘤培养上清的EIA抗体滴度为1∶400~1∶1600,其中1株诱生的同系小鼠腹水滴度为1∶80000。这6株McAb均为IgG1亚型。结论该McAb的制备,可为HCV感染者血清和肝组织中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生物工程药物的研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T—AK细胞上清液抑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了rIL-2和抗CD3单抗共同诱导激活的T-AK细胞培养上清液对K562细胞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并观察了T-AK上清液抑瘤活性与T-AK细胞杀伤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T-AK细胞能够自发分泌一些抑制K562细胞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因子,但活性很低;(2)T-AK细胞在杀伤K562细胞过程中释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物质,抑瘤活性比较高,共  相似文献   

20.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合成肽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节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克隆3代后获得一株抗HCV核心抗原CP10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3E7,并对其分泌抗体进行初步鉴定。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滴度为1:320,诱生同系小鼠腹水的滴度为1:12800,该McAb能与CP10特异性结合,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06条。分泌的抗体为I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