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非点源污染逐步成为三峡库区流域污染的重要控制对象,将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模拟研究,以识别库区非点源污染来源关键区域.模型建立后采用2002—2008年水文、水质实测数据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通过对三峡水库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可知:三峡库区上游汇入为库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平均为71.74%,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最高为33.03%,而库区点源污染贡献率较小,最高仅为4.17%.对库区单位面积污染负荷的模拟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物产生的关键区域主要集中在库区腹部,即小江、大宁河、汤溪河等支流流域.  相似文献   

2.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非点源污染就成为影响地表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杭州市地形图和谷歌地图为基础,借助AutoCAD和湘源控规5.0软件,绘制出杭州市7个典型控规单元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SPSS软件分析了单元内部土地利用格局指标对道路降雨径流污染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非交通性道路公交车站点密度和非交通性道路网密度的提高,对于改善道路径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能够有效抑制机动化出行并起到改善道路径流水质的作用。最后,对于减少城市非点源污染,提出防治城市道路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源作为受纳水体的面源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雨水径流,特别是初期降雨,COD含量甚至高达2000mg/L以上,大大超过城市生活污水的浓度,其它指标也达到较高的污染浓度。1990年美国关于水体污染的调查表明,约30%的地表水污染物超标是由非点源污染造成的。因而,采用合理的模型估计暴雨期面源污染物的汇集过程,从而对降雨过程中形成的径流污染进行合理的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城市区域内雨水的汇集和输送主要由雨水管道完成的,研究雨水管道中的污染物输送规律,就可以制定有效的中途或终端  相似文献   

4.
太湖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五里湖非点源污染随降雨类型、下垫面特征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连续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具有先快速升至最高值、再随降雨历时逐渐减小的特征,降水初期雨滴的溅蚀力是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限制因子,降水中后期限制因子转变为下垫面残存的非点源污染物数量;(2)间歇型降雨污染物浓度随整个降雨历时呈现锯齿状变化的特征,原因是间歇型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降雨期间某些集水区污染源将新的污染物质输送到地表,污染物积累效应被凸现显出来;(3)非点源污染物浓度的月份变化曲线呈锯齿状,是污染物累积作用、消减作用、前次降雨的影响、雨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污染物来源的不同、污染程度和管理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蚌埠市新老城区地表雨水径流污染7个采样点、2场次降雨,共40个采样样本的采样与监测,获得了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地表污染程度、城市用地类型、雨水系统分流制式等因素对雨水径流污染程度的影响关系,对雨水径流污染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表雨水径流年污染总量计算模式,初步核算了蚌埠市地表雨水径流年污染总量,评估了地表雨水径流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中非点源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水环境中非点源污染的来源、特点、危害3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并回顾了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的发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l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的发展,3S技术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工具.展望了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前景.最后依据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机理,从技术防治和管理防治两方面提出了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非点源污染是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当前流域水质管理的重要难题,然而目前关于非点源磷负荷对水质的影响研究尚少.选取汉江中下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水文、气象等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SCS模型和负荷输出经验方程,估算了研究区内非点源磷负荷,结合2007年点源排放的调查结果,在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汉江中下游的一维水质模型,并利用2007年研究区内16个水质断面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汉江中下游平均非点源磷负荷量达5 381.30t,迁移进入河道后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在60%左右,其中农业非点源和城市非点源影响尤其突出,已成为汉江中下游最主要的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雨洪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试验资料,对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指出非点源在雨洪过程中的作用特点与试验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提出了一种粗略测算次雨洪非点源量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海绵道路对降雨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以武汉市青山区某工业道路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方案:下凹式绿地(方案I)、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组合(方案II)、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和透水路面组合(方案III).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研究区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把握海河流域邯郸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采用输出系数法、等标污染负荷法、ArcGIS技术和系统聚类法对邯郸各县进行污染估算和系统解析。2019年邯郸市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3-N)排放量分别为58 396、6 046、1 348和4 669 t,COD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显示总氮和总磷是主要污染物,负荷比分别为29.67%和33.08%。畜禽养殖源和化肥流失源是主要污染来源,负荷比分别为41.97%和38.72%,化肥流失污染是TP主要贡献者,畜禽养殖污染是NH3-N主要贡献者,各污染源对COD和TN的贡献率较为平均。将邯郸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划分为6种污染类型,确定严格监管区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为未来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连云港市近岸海域2006--2010年间水质污染状况和2010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均值污染指数最高,2009年呈缓慢改善趋势;从现状看,磷、氮营养盐仍然是连云港市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物,距离海岸相对较远点位水质优于近岸点位水质,河口区域海水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ge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t is essential to examine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 physically?based distributed model,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3.
2006~2012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006~2012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数量在2006—2012年波动不大,华东、华南以及西南地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化学品和其他类污染物是主要污染物,突然排污和其他事件是主要风险源,影响人数规模以特大型和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非点源污染是现代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SWAT模型作为一种分布式流域尺度水文模型,能有效模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等,是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有效工具。本文在参阅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就SWAT模型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机理,以及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污染带特征指标控制的秃尾河流域总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尾河作为黄河上游主要一级支流,是陕西省内重要的水源及纳污河段,故开展秃尾河总量控制研究对保护流域内水环境质量及维持西北、华北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以污染混合带长度与污染混合均匀断面水质质量浓度等污染带特征指标作为控制因子来进行污染控制总量确定的方法,并利用已率定验证合理的秃尾河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分别对现状排污方案、区域环评规划排污方案及后续水环境研究专题报告专家推荐削减方案等3套不同方案进行水质模拟,通过对不同方案形成的污染带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根据秃尾河流域水质、水文同步监测数据率定秃尾河水环境数学模型,确定了二维模型参数,其中糙率R为0.029~0.033;COD的降解系数为0.10~0.14 d-1,氨氮降解系数为0.09~0.12 d-1,污染物横向扩散系数为0.88 m2/s.根据模型计算结果,确定专家推荐削减方案可满足控制条件,即基于污染带特征指标控制下的秃尾河流域控制排放总量分别为氨氮0.185 t/d,COD 1.25 t/d.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武昌沙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影像图进行武昌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类,利用元胞自动机(CA)模型预测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将CA预测结果与面源模型相结合,预测2015年沙湖流域面源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展,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转变速度依次为:农田56.8%、绿地35.1%、水域23.9%、未利用地8.9%.2011-2015年间各用地类型均有继续向建设用地转变的趋势.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变化情况上看,2015年3种污染物的负荷总量较2003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TN增长30.11%,TP增长17.32%,BOD增长43.38%.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上看:TN由2003年的建设用地>绿地>农田>未利用地,转变为2015年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2015年TP和BOD的污染负荷总量空间分布规律与2003年保持一致,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短期内不可能显著改善水环境污染状况的现实,对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治对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仅将重点放在污染源治理上,会使三亿城市居民长期饮用含污染物的水,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这样的对策显然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伦敦环境保护及空气污染治理措施,道路交通污染物危害。针对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及汽车技术发展,指出柴油乘用车发展趋势和新能源汽车应用趋势。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物控制逐步成为空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方面,其中细小颗粒物的控制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姜玲 《宁夏工程技术》2003,2(1):16-18,52
运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银川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城市噪声功能区的划分与噪声源的现状,银川市水环境的状况和主要排水沟的现状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利用情况。指出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总悬浮颗粒物,及造成此种污染的原因;说明银川市的城市噪声源是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活动人群的密集,噪声幅度的增加而小幅增加的。由于水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污染物的排放及措施的不力,使水资源面临多方压力。造成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无机盐类污染;银川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为全区第三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全区首位。提出了银川市环境质量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扩展的环境效应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虽然1996—2004年间连续干旱导致年径流量整体减少,但城八区年径流量却呈增加趋势,各分区年径流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比例具有一致性,说明保护并合理利用耕地对减少城市径流有重要意义;城市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产流量远远大于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林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所产生的水文效应敏感性最强,其次依次为:水域、草地、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用地,林地、水域、草地等生态用地需要特别加强保护;通过L-THIA模型和GIS平台,实现了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展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下垫面(土地利用)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初步将北京划分为4类城市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敏感性区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