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SFE-MD技术分离提纯玫瑰精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萃取平阴玫瑰浸膏,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玫瑰精油呈淡黄色,质量标准达到FCC(2004),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0.03%提高到0.1%。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2.5 h;分子蒸馏温度为80~120℃;所得精油GC-MS分析,检测出63种成分,主体呈香成分为酯类物质,质量分数超过50%,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00~250。  相似文献   

2.
GC/MS分析新疆玫瑰精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仪器分析法,对新疆本地种植的玫瑰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成分进行对比与分析,分别测得17种组分和12种组分。结果显示:两种精油成分差异较大;主体香气成分差异亦较大,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精油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生姜精油、浸膏和油树脂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比较不同方法提取姜油的得率和成分差异,用气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乙醇浸提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姜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姜油得率和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姜油得率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4.67%)、乙醇浸提法(3.75%)和水蒸气蒸馏法(0.95%)。从水蒸气蒸馏所得精油中鉴定出68种成分,主要是呈现芳香性气味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下同,63.46%)和单萜类化合物(34.91%);从乙醇浸提所得浸膏中鉴定出41种成分,主要是呈现辛辣味的姜辣素类化合物(86.41%),其中主要为6-姜酚(16.86%)、6-姜烯酚(16.58%)、姜油酮(17.68%);从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油树脂中鉴定出77种成分,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和非挥发性的姜辣素类化合物分别占总质量的59.31%和40.69%,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和强烈的辛辣味。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凯  朱新宝 《现代化工》2006,26(Z2):178-180
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技术,在压力16 MPa、温度35℃、反应时间2 h及CO2流量30L/h的条件下,对八角茴香的果实进行了萃取,得到八角茴香萃取物,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对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八角茴香产品的得率及质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SFE-CO2法产品得率高,为10.5%,而水蒸气蒸馏法仅为7.5%.用GC-MS分别对SFE-CO2萃取物和水蒸气蒸馏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超临界CO2萃取物有39个,其中大茴香脑质量分数为78.91%;水蒸气蒸馏精油有37个,大茴香脑质量分数为83.8%.  相似文献   

5.
以八角茴香果为原料,比较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SD)对八角茴香油的提取率和香气性能的影响。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13.8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在该条件下,八角茴香油的萃取率为2.88%。相同的萃取条件下,用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八角茴香油,精油萃取率为1.39%。通过气味指纹分析仪(电子鼻)检测和气味感官评定,对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八角茴香油的香气性能进行了比较,用SFE法所得八角茴香油的质量比SD法所得精油有明显改善,香气更完全,更具新鲜感和天然感。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小茴香精油与其它方法所得提取物的成分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是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小茴香精油的GC -MS成分 ,并将其与水蒸气蒸馏产物及索氏提取产物相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萃取精油与水蒸气蒸馏提取物、索氏提取物的主要差异在于脂肪酸的含量。超临界CO2 萃取小茴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和脂肪酸 ,而水蒸气蒸馏及索氏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用GC-MS法进行成分鉴定,用归一法测其相对含量。SFE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2.10%,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0.8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61个成分,占总成分的22.2%;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43个成分,占总成分的19.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植物挥发油具有产率高、产品质量好、提取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中草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是玫瑰花的提取物。玫瑰精油在食品、化妆品、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其提取方法被广泛地研究。玫瑰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分子蒸馏法等。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生产厂家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其精油得率较低(约为0.3%),且由于高温蒸汽的不良作用,所提取的精油色泽深,并带有焦糊味。而有机溶剂萃取所得的精油中必然存在少量溶剂的残余杂质,这种方法得到的玫瑰精油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李燕  黄萧逸 《广州化工》2012,(5):118-119
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汽减压蒸馏萃取柑桔皮精油,两种方法精油收率相当,最高收率均为1.2%。但水蒸汽减压蒸馏法提取的精油质量好,为浅黄色流动性液体,气味具有新鲜柑桔皮的清香,流程简单,超临界CO2萃取所得产品质量差,流动性差,为深黄色半流动性液体,杂质较多。  相似文献   

10.
用分子蒸馏技术从经水蒸气蒸馏提油后的格拉斯玫瑰花渣中提取玫瑰精油。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较为丰富,采用GC/MS方法对此格拉斯玫瑰花渣精油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01种成分,总含量达99.91%。其中酯类、烯类最多,其次为烷类和酸类。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和香叶醇,苯乙醇含量为21.82%,香叶醇含量为7.22%。通过成分对比分析发现,玫瑰鲜花中的香茅醇主要存在于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的玫瑰油中,苯乙醇主要存在于花渣中。  相似文献   

1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结合分子蒸馏纯化制取橙花精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时间240min,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萃取流速20L.h-1。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橙花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4种化合物。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分子蒸馏制取橙花精油的方法具有工艺操作温度低、基本上不破坏热敏性物质、精油香气更接近天然、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结合分子蒸馏纯化制取橙花精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时间240min,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萃取流速20L.h-1。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橙花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4种化合物。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分子蒸馏制取橙花精油的方法具有工艺操作温度低、基本上不破坏热敏性物质、精油香气更接近天然、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SFE-MD技术分离提纯金银花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银花花蕾为原料,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制得金银花油浸膏,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对浸膏进行精制。研究结果表明,SF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45℃,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2.5 h;分子蒸馏温度为80~120℃,所得金银花油呈淡黄色,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0.16%提高到0.56%;所得精油经GC-MS分析,检测出36种成分,主体呈香成分芳樟醇、环氧芳樟醇、顺-3-己烯醇、α-萜品醇、香叶醇等醇类成分,以及戊二酸二丁酯等,质量分数超过40%,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00~200。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 流萃取辛夷挥发油,对在不同条件下萃取的辛夷挥发油,用色谱- 质谱(GC- MS) 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组分的测定和分析,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之挥发油化学组分相比较,发现超临界CO2 流萃取的挥发油香气、品质和产率均优于蒸馏法所得。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两种提取方法所得姜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的姜油得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法的3.8倍,提取时间短,温度低,特别是得到了含量较高为12.82%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6-姜酚,而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姜油中则未见。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和微波辅助萃取辽细辛挥发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辽细辛挥发油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诱导萃取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得到了最佳萃取工艺. 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6 MPa,温度32oC,CO2流量20 kg/h和时间80 min,得率为3.78%;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 W,辐射时间50 s,溶剂用量300 ml,洗涤溶剂用量30 ml,得率为5.46%. 水蒸馏法提取率为1.62%. 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辽细辛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萃取青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蕾  曹纬 《化学工程》2007,35(9):75-78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青皮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青皮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挥发油得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温度及时间影响不显著,各因素作用主次关系为:压力>温度>时间。优选得到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 h,得率为1.3197%,比水蒸气蒸馏法提高2.4倍,时间减少78.57%。超临界CO2萃取收率高、耗时短、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