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沙枣种子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枣种子油,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枣种子油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30 min、浸提温度30℃、超声波功率120 W、料液比1∶6(g/mL),提取率为26.07%。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沙枣种子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10 mg/mL的沙枣种子油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87.05%;8 mg/mL的沙枣种子油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为52.36%;8 mg/mL的沙枣种子油对超氧负离子(O2-.)的清除率为59.55%。  相似文献   

2.
丁世环  张嘉杨  鲁群岷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8):187-192,200
为了解决普洱茶茶渣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本研究探讨了普洱茶茶渣中茶多糖超声波提取的优化工艺,并研究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的茶多糖的抗氧化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制定了茶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4因素3水平响应面法试验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茶渣中茶多糖超声波提取的最佳试验因素组合为:浸提温度为100 ℃、浸提时间为120 min、料液比为1:30 g/mL,超声波功率为420 W。在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为2.29%。该工艺所得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离子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当茶多糖浓度为3.2 mg/mL时,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高,为60.37%;当茶多糖浓度为2.4 mg/mL时,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高,为53.91%。  相似文献   

3.
钱森和 《中国油脂》2020,45(8):115-120
为探索芝麻粕植酸的超声波辅助醋酸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植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芝麻粕植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芝麻粕植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270 W、超声波时间20 min、醋酸质量分数15%、料液比1∶16、提取时间115 min、提取温度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芝麻粕植酸的提取率为73.24%。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芝麻粕植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较适质量浓度分别为80、100μg/mL和120μg/mL。  相似文献   

4.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水溶性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多糖结构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6 min,超声功率450 W。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提取率为30.49% 。红外光谱表明,提取的油莎豆粕水溶性多糖呈现出典型的以α-吡喃糖为骨架的多糖特征吸收峰。抗氧化性结果显示,多糖浓度为6 mg/mL时,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7% 、96.8% ;多糖浓度为1.5 mg/mL时,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8.0% 。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酿酒葡萄皮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对葡萄皮渣多酚得率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提取葡萄皮渣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30 min,温度60℃,料液比1:20(g/mL),超声功率200 W,在该条件下葡萄皮渣多酚得率为6.72 mg/g。并研究了葡萄皮渣多酚粗提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当添加的葡萄皮渣多酚的质量浓度为0.79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8.64%。  相似文献   

6.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灰树花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为其多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灰树花多糖提取率和β-葡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水料比为因素,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同时对灰树花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提取时间64 min、提取温度43℃、水料比31∶1(mL/g),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灰树花多糖的提取率为23.055%;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50 W、提取时间74 min、提取温度68℃、水料比28∶1(mL/g),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β-葡聚糖的提取率为3.030 mg/g;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灰树花多糖的还原力OD700nm值为0.561±0.005,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分别为58.27%和89.58%,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VC。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省沽油粗多糖(Staphylea bumalda DC. polysaccharides,SDP)。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及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省沽油粗多糖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省沽油粗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2.0 h、超声波功率355 W,此条件下省沽油粗多糖的提取率为4.70%,与理论预测值4.75%基本一致。清除自由基实验表明,多糖浓度达到2.50 mg/mL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获得的省沽油粗多糖对.OH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是同等条件下传统水浴提取粗多糖的1.2倍和1.38倍。其他条件相同,350 W超声波辅助提取的粗多糖对·OH清除作用最佳,清除率最高可达71.23%,350 W和400 W超声波辅助提取的粗多糖对DPPH·清除率均为85%左右。不同超声功率辅助提取的粗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有一定差异。多糖的降血糖实验表明,省沽油粗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效果,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可以达到55.69%。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提取的基础上,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黑米中的抗氧化物质。以花色苷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TAC)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对条件优化。通过三个不同方面的指标来反映提取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缩短了提取时间。最佳的单因素指标为:超声功率280W、提取时间20min、乙醇浓度70%、液固比(mL/mg)20∶1、提取温度50℃,此时的花色苷含量为12.56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4.41%,TAC为52.38u/mL。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超声功率、浸提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柿叶总黄酮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1∶20(g/mL),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40 min,浸提温度55℃,提取2次,柿叶总黄酮得率约为0.70%(以干柿叶计);在0~100μg/mL范围内,柿叶总黄酮抗氧化能力高于VC,对DPPH自由基的体外清除率达85.96%;超过100μg/mL时,清除作用基本稳定不变,浓度和清除率不显示量效关系。通过拟合线性方程计算柿叶总黄酮的IC_(50)值为5.45μg/mL,表明柿叶黄酮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许建本  苏秀芳  莫耀芳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3):199-202,209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研究假苹婆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功率为60 W,料液比为1:25(g/mL),70℃提取65 min,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36%±0.0002%。抗氧化试验表明,假苹婆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提取液中总黄酮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假苹婆树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4.92 mg/mL时,清除率达到73.58%。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对葡萄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比较不同物质的抗氧化性,以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亚硝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的大小为检测指标。结果:萄萄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8.136 ℃、提取时间1.703 h、料液比1∶5.627。优化后提取的萄萄籽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沙棘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抗坏血酸;对亚硝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抗坏血酸和沙棘黄酮;还原能力比较中,高于沙棘黄酮和抗坏血酸。结论:该工艺条件可行,葡萄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2.
以红树莓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提取、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提取红树莓籽油,比较三种提取方法对红树莓籽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成分、籽油中β-谷甾醇和α-生育酚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究提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提取的红树莓籽油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低,碘值高,在红树莓籽油中检测出19种脂肪酸,占红树莓籽油总成分的98.22%,其中亚麻酸和亚油酸分别为29.98%和48.07%;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红树莓籽油中β-谷甾醇和α-生育酚含量高,分别为97.37 mg/100 g和18.88 mg/100 g,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与超声提取和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有极显著性差异;超声提取法提取的红树莓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只与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采用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提取红树莓籽油,籽油品质好,活性成分丰富,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超声提取樱桃籽中抗氧化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樱桃籽清除DPPH自由基物质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W、液料体积质量比30 mL/g、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的原液,其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1.13±0.48) mg/g,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显著的清除DPPH及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15.
以奇亚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溶剂浸提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奇亚籽油,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提取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油脂氧化稳定性、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油脂得率最高(85.5%),其次是溶剂浸提法(65.8%)和压榨法(40.9%),水酶法最低(33.2%)。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品质最佳,色泽为黄值70红值4.3灰值0.3,酸价为1.10 mg KOH/g、过氧化值为0.0137 g/100 g,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88.22%,其中亚油酸18.36%,亚麻酸69.86%;其氧化速度最慢在30 h后过氧化值达到0.25 g/100 g;总酚含量为106.45 mg/kg,黄酮含量为222.09 mg/kg。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28.04 mg/mL)与ABTS+·清除能力(IC50 33.70 mg/mL)优于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10.08 mg/mL)优于溶剂浸提法、水酶法,略低于压榨法。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刺梨种子为原料,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对刺梨种子油进行超声提取工艺研究。选择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选择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刺梨种子油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超声功率100 W,料液比1∶12(g∶mL),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50 ℃。在此提取条件下,刺梨种子出油率为8.27%。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检测结果为酸值1.25 mg KOH/g,过氧化值3.24 mmol/kg,碘值161.2 g/100 g,皂化值177.20 mg KOH/g,相对密度0.924 3,折光系数1.469 7,各项指标均符合NY/T 751—2017《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均匀设计优化超临界CO2提取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和葡萄籽的出油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 ℃;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出油率为(10.92±0.25)%,原花青素提取率为(23.4±7.2)mg/100 g.在加入无水乙醇夹带剂的前提下,利用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可以使油中含有原花青素,提高葡萄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加仑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品质进行分析。利用超声波对黑加仑籽进行前处理,以油脂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5 min,复合酶添加量为2%(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2:2:1),酶解初始pH6.5,酶解温度55℃,液料比5:1(g/g),酶解时间3 h,在最优条件下黑加仑籽油提取率为78.34%。通过理化指标对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黑加仑籽油的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加仑籽油的感官指标、过氧化值和酸价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67.92%,油中多酚、α-生育酚、γ-生育酚含量分别达到300.49、19.55、41.67 mg/kg,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植物油脂。本研究为黑加仑籽油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打瓜籽为原料,石油醚为浸提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技术,考察了粒度、料液比、超声频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打瓜籽油提取率及亚油酸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60目,料液比1:8g/mL,超声频率为36kHz,超声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40min,打瓜籽油得率为23.89%。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打瓜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反油酸、油酸、亚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可达184.37mg/g。  相似文献   

20.
葡萄皮渣是在葡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副产物,包括葡萄皮、果肉和葡萄籽等。葡萄籽油(grape seed oil,GSO)是从葡萄籽中获取的一种高营养价值植物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植物甾醇和酚类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减肥和抗菌等多种生理功效。文章系统综述了GSO的提取工艺、营养组成和健康功效,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GSO的研究开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