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视神经夹伤(ONC)后醛糖还原酶(AR)对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C57BL/6-AR-/-(AR基因敲除)、Thy1-YFP/AR+/+和Thy1-YFP/AR-/-小鼠,建立ONC模型。行视觉电生理F-VEP检查,观察ONC后AR基因敲除对小鼠视神经转导功能的影响;通过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观察AR基因敲除对Thy1-YFP转基因小鼠ONC后存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影响;玻璃体内注射Alexa Fluor488标记的霍乱毒素B(CTB)顺行标记,观察AR基因敲除对小鼠ONC后神经纤维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野生型小鼠ONC后AR基因的表达变化,及AR基因敲除对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表达的影响。结果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转导功能的恢复,增加存活的视神经节细胞数量;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纤维生长;AR基因敲除可促使小鼠ONC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结论 AR可能通过调节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极化影响视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视神经中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视神经横断(ONT)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AR+/+(野生型)小鼠、C57BL/6-AR-/-(AR基因敲除)小鼠、Thy1-YFP/AR+/+(AR+/+ YFP 小鼠)小鼠和Thy1-YFP/AR-/-小鼠(AR-/-YFP小鼠),建立视神经横断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中AR分子的表达变化;利用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计数观察比较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通过Western blot法,观察比较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R分子在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其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野生型小鼠.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GAP-43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小鼠组(P<0.05).结论 AR参与了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调节,AR缺失会促进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敲除对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血管生成、神经元存活、空洞形成及运动功能恢复的效应,阐明PD1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发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D1基因敲除小鼠,制备脊髓挫伤模型;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研究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血管生成、神经元存活及空洞形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研究炎症因子、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Basso小鼠运动功能评分(BMS)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PD1敲除小鼠脊髓损伤区M1型巨噬小胶质细胞相关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2型相关分子精氨酸酶1(Arg1)、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显著下调;损伤中心两侧1 mm内血管密度显著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空洞面积显著增加,空洞周围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BMS评分显示PD1敲除小鼠的自发运动功能恢复显著差于WT小鼠。结论:PD1敲除加重小鼠脊髓挫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增强PD1信号可能有助于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野生型(WT)小鼠和AR敲除(AR KO)小鼠,制备小鼠脊髓钳夹伤模型,通过BMS评分对比观察损伤后两种小鼠在不同时间点(3、7、14和28 d)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损伤面积恢复程度;利用试剂盒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后小鼠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家族p65、4-羟基壬烯醛(4-HNE)和活性氧(ROS)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来源于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给予脂多糖(LPS)及4-HNE联合刺激,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V2细胞极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iNOS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WT小鼠相比,AR基因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损伤区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抑制小鼠脊髓损伤区小胶质细胞活化,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性分子iNOS表达水平明显下调。WT小鼠和AR KO小鼠在脊髓损伤后ROS、4-HNE的含量逐渐上升,在损伤后7 d表达较高,并且具有相似的表达变化模式。LPS联合4-H...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及炎性分泌功能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小鼠及TSLPR基因敲除(TSLPR-/-)C57B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TSLP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HCⅡ、CD86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以及ELISA方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内以及培养上清液炎症因子MCP-1、TNF-α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野生型对照组比较,野生型实验组小鼠巨噬细胞表面抗原提呈分子(MHCⅡ,CD86)表达明显升高,炎症因子MCP-1和TNF-α表达及分泌均增高,IL-10表达及分泌无明显变化;与TSLPR基因敲除对照组相比较,TSLPR基因敲除小鼠巨噬细胞经TSLP刺激后细胞表面抗原提呈分子(MHCⅡ,CD86)表达及炎症因子MCP-1、TNF-α和IL-10的表达及分泌均无明显变化;与野生型实验组相比较,TSLPR基因敲除可明显抑制TSLP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分子增加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结论:TSLP可通过与TSLPR结合促进小鼠巨噬细胞活化,增加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产生炎症因子,促使小鼠巨噬细胞向促炎巨噬细胞表型M1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Gli1(Shh/Gli1)信号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C57野生型、Gli1lz和Gli1lz/lz小鼠行T8节段脊髓夹伤及假手术。Gli1lz小鼠脊髓损伤及假手术后3 d行X-gal染色;7 d行Shh/PDGFr-α、Shh/GFAP、LacZ/GFAP染色,观察Shh/Gli1信号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的激活。C57野生型和Gli1lz/lz小鼠脊髓夹伤后7 d行GFAP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术后14 d尾静脉注射伊文氏兰观察血-脊髓屏障改变;术后1、3、5 d和7 d行BMS评分评价小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脊髓损伤7 d后,损伤区Shh表达升高;Shh/Gli1信号报告基因LacZ表达升高,主要表达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Gli1基因敲除不影响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伊文氏兰染色及其定量分析显示Gli1lz/lz小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伊文氏兰外渗增加。BMS评分显示Gli1lz/lz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显著差于野生型小鼠。结论:Shh/Gli1信号在小鼠脊髓损伤后激活,可能参与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渗透性的改变,并影响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的新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CD29+CD90+ CD45-的大鼠BMSC,并将BMSC移植到重度夹伤的大鼠脊髓中.通过BBB行为学评分,检测BMSC移植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进一步检测巨噬/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标志性分子iNOS(M1型细胞)及Argl(M2型细胞)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经BMSC移植治疗的大鼠,其脊髓损伤面积明显减小,同时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较好;BMSC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域中iNOS+细胞数量减少,Arg1+细胞数量增加;Westem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给予BMSC处理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上,M1型巨噬/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iNOS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而M2型巨噬/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Arg1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结论:脊髓损伤后,移植BMSC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中的巨噬/小胶质细胞向M2型细胞方向极化.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通过分析C57BL/6野生型小鼠和TRPV1基因敲除鼠热性惊厥行为学、脑内炎性因子表达变化,探讨TRPV1对热性惊厥发生及复发的致病机制。方法:高热诱导C57BL/6野生型小鼠和TRPV1基因敲除鼠热性惊厥后:比较两组间热性惊厥行为学、脑电图及核心温度的差异;ELISA检测两组间大脑及经辣椒素和高热处理后BV2细胞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IZZ1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内的表达。方法:C57BL/6JApoE基因敲除鼠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各9只,分别喂食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24周后处死,自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离断整支血管,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行HE染色及FIZZ1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斑块内FIZZ1表达情况,RT-PCR检测斑块内FIZZ1mRNA表达。结果:ApoE基因敲除鼠高脂饲养24周后,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斑块体积较大,免疫组化及其RT-PCR可见FIZZ1及其mRNA在粥样硬化斑块内明显表达,同龄野生型C57BL/6J鼠血管壁内未见FIZZ1及其mRNA表达。结论:FIZZ1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LR4 基因敲除对小鼠免疫细胞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取20 周龄的雄性野生型C57BL/6 小鼠和TLR4-/ -小鼠的脾脏和附睾脂肪组织,分离细胞,用流式检测F4/80、CD11b、CD11c、CD3、CD4、CD8 分子的表达;qPCR 检测附睾脂肪组织内IL-6、HMGB1、TNF-α、脂联素和抵抗素的表达。结果:与野生型C57BL/6 小鼠相比,TLR4-/ - 小鼠脾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M1 型(F4/80+ CD11b+ CD11c+ )巨噬细胞比例上升(P<0.05),M2 型(F4/80+ CD11b+ CD11c- )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这种趋势在附睾脂肪组织中表现更为显著。同时发现附睾脂肪组织中CD4+ T 细胞比例下降(P<0.05),CD8+ T细胞比例上升(P<0.05);IL-6、HMGB1、抵抗素表达升高(P<0.05);TNF-α和脂联素表达降低(P<0.05)。结论:TLR4 基因敲除可导致内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和免疫细胞的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广泛表达PD-L1的转基因小鼠,并且评价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克隆小鼠PD-L1基因编码区的cDNA,经测序正确后,将PD-L1基因cDNA插入到pCAGGS质粒中,构建pCAG-PD-L1转基因载体;经C57BL/6小鼠受精卵原核注射,建立PD-L1转基因小鼠;PCR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基因小鼠脾脏中T、B淋巴细胞PD-L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基因小鼠周围组织PD-L1表达情况;RT-PCR检测转基因小鼠神经组织内PD-L1表达;BBB评价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结果:获得PD-L1转基因小鼠,外源PD-L1基因可以顺利遗传给子代;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FCM发现:PD-L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组织、淋巴组织以及生殖器官中高表达PD-L1;PD-L1转基因小鼠脊髓重度夹伤后,其BBB运动学评分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C57BL/6背景的PD-L1转基因小鼠,且PD-L1基因的高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酶/白细胞分化抗原36(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FAT/CD36)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4周后,ELISA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组织中FAT/CD36及炎症/趋化因子(IL-1β、IL-6、TNF-α、MCP-1、M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比较高脂喂养14周的野生型小鼠和CD36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能增强C57BL/6J小鼠脂肪组织的FAT/CD36及炎症/趋化因子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的浸润。与高脂饮食喂养的野生型小鼠相比,CD36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表达明显降低,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高脂饮食通过上调脂肪组织FAT/CD36的表达激活了脂肪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13.
吴舜  唐铭  张克勤 《免疫学杂志》2020,36(6):468-474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对小鼠肾纤维化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小鼠(Fgl2~(+/+))和相同背景的Fgl2基因敲除小鼠(Fgl2~(-/-)),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纤维化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sham)组;2)Fgl2~(+/+)UUO组;3)Fgl2~(-/-)UUO组。术后第7天收集小鼠肾组织。qRT-PCR检测Fgl2、α平滑肌动蛋白、胶原蛋白Ⅰ、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L-12、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精氨酸酶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炎症区分子1和甘露糖受体的mRNA水平;IHC检测胶原蛋白Ⅰ和纤连蛋白的表达;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纤维化肾组织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 UUO手术7 d后,与Sham组小鼠相比,UUO诱导的纤维化肾组织中Fgl2的表达显著升高;Fgl2基因敲除显著促进小鼠肾组织纤维化,并且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明显增强。结论 Fgl2基因敲除可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加剧肾纤维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郭佳音  徐玲  吴玉塘 《免疫学杂志》2022,(3):193-200+207
目的 探讨miR-486通过调控NLRP3/IL-1β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巨噬细胞M1/M2表型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取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饲养小鼠,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AngⅡ组小鼠皮下埋入AngⅡ渗透泵。另取40只皮下埋入AngⅡ渗透泵的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AAV9-Fugw腺相关病毒;过表达miR-486组小鼠尾静脉注射OE-AAV9-miR-486腺相关病毒;同时,取40只C57BL/6小鼠皮下埋入AngⅡ泵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小鼠心肌层注射DMSO,NLRP3/IL-1β信号通路抑制组小鼠心肌层注射CY-09。荧光定量PCR检测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表达变化,WGA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L6和iNOS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1和CD206表达变化。另外,取生长融合至80%的心脏巨噬细胞,并随机分为2组:WT组转染包含野生型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源性巨噬细胞在小鼠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UBC-GFP小鼠(供体)和野生型小鼠(受体)制备骨髓嵌合体动物区分血源性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神经夹伤后血源性巨噬细胞在损伤区浸润及活化情况。其次利用CCR2 KO小鼠,上丘定位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RGC),观察损伤区缺乏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浸润时相应神经元胞体RGC的存活情况。结果:骨髓嵌合体小鼠显示视神经损伤区有大量的血源性巨噬细胞(Iba-1+GFP+)浸润、且此类细胞内多表达M2型巨噬细胞标记精氨酸酶1(arginase 1);CCR2 KO小鼠视神经夹伤后7 d同侧视网膜上存活RGC的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1),其损伤区活化巨噬细胞(CD68+)的数目同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CCR2 KO小鼠损伤区arginase 1的表达较野生型小鼠明显有所降低(P0.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损伤区血液来源巨噬细胞不同于小胶质细胞,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多向M2方向极化,表达arginase 1,对RGC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1(Irgm1)基因敲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C57BL/6纯系小鼠与Irgm1基因敲除杂合小鼠(Irgm1+/-)回交十代繁殖C57BL/6背景下Irgm1+/-小鼠,用C57BL/6 Irgm1+/-小鼠杂交获取Irgm1-/-、Irgm1+/-、Irgm1+/+三种基因型小鼠,PCR扩增DNA检测基因型。用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33-55)多肽与弗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制成乳剂,免疫C57BL/6野生型(Wt.)和Irgm1基因敲除(Irgm1-/-)小鼠,建立EAE模型,并进行临床评分。MTT法测定MOG33-55免疫后7 d的EAE小鼠淋巴结细胞中MOG33-55特异性T细胞增殖分化水平。取MOG33-55免疫后14 d EAE小鼠脊髓切片,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情况。取MOG33-55免疫后16 d的EAE-小鼠淋巴结、脊髓和脑组织,提取单个核细胞,用MOG33-55(20μg/ml)体外刺激培养7 d,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EAE小鼠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细胞中Th1、Th17的改变。结果:成功诱导了EAE小鼠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Wt.小鼠脊髓周围出现明显炎细胞浸润,而Irgm1-/-小鼠则无明显变化;MTT实验表明Irgm1-/-小鼠与Wt.小鼠相比,淋巴结中T细胞对MOG33-55特异性增殖能力降低;流式细胞分析表明相对于Wt.小鼠,Irgm1-/-小鼠EAE模型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细胞中Th1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高而Th17细胞亚群比例下降。结论:Irgm1基因敲除可部分保护EAE小鼠的脊髓功能及临床症状。在EAE发病早期,Irgm1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Irgm1有可能成为EAE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连体小鼠模型,研究年轻小鼠血液对小鼠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对12月龄C57BL/6小鼠实施脊髓损伤手术,并于损伤7 d后将脊髓损伤C57BL/6小鼠与年轻(3月龄)或同龄(12月龄)EGFP转基因小鼠连体配对。连体配对14 d后,通过脾脏细胞分离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对小鼠连体模型进行血液嵌合检测。连体配对28 d后,对连体模型中的脊髓损伤C57BL/6小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和HE染色。结果血液嵌合分析显示,脊髓损伤C57BL/6小鼠-EGFP转基因小鼠连体模型可形成稳定的血液嵌合。BBB评分显示,与年轻EGFP小鼠连体配对的脊髓损伤C57BL/6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与同龄EGFP小鼠连体配对者。与年轻EGFP小鼠连体配对的脊髓损伤C57BL/6小鼠脊髓组织空洞面积较与同龄EGFP小鼠连体配对者明显缩小。结论年轻血液可显著促进小鼠脊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GFBR2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结直肠癌发展及相关机制。方法临床征集40例结直肠癌病变样本,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GFBR2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分化的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s,BMMCs)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分别在共培养7 d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培养后野生型(M^(WT))和敲除型(TGFBR2^(-/-))BMMCs的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L-6和iNOS表达情况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1和CD206表达情况,CCK-8和EdU染色检测CT26细胞增殖情况,Tunel染色检测CT26细胞在与野生型或敲除型BMMCs共培养后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后CT26细胞内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病变组织中TGFBR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敲除型(TGFBR2^(-/-))分化的BMMCs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共培养7 d后,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Arg-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6表达明显降低(P<0.05)。另外,敲除型(TGFBR2^(-/-))分化的BMMCs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共培养7 d后,CCK-8和EdU显示CT26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TGFBR2通过调控M1/M2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促进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小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钳夹法构建C57BL/6小鼠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SCI组)和脊髓损伤+槲皮素治疗组(Quercetin组),术后1~14 d于腹腔注射槲皮素(1次/天),SCI组腹腔注射0.9%Na Cl溶液。术后3、7和14 d,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表型M1(i NOS)和M2(Arg1)并计数;用real-time PCR检测局部组织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用BMS量表对小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SCI组相比,Quercetin组M1(i NOS/CD11b)表型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M2(Arg1/CD11b)表型细胞的比例上调(P0.05);同时,Quercetin组促炎因子(TNF-α、NOS2)的表达下降(P0.05),抑炎因子(TGF-β、IL-10)的表达上调(P0.05)。且Quercetin组在损伤后7和14后BMS评分均显著高于SCI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表型由M1向M2表型转变,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炎性反应的调控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重组CRISPR相关核酸酶9(Cas9)技术双切口法制备成对框基因2(Pax2)敲除小鼠,为探讨Pax2基因在多个系统发育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根据Pax2基因序列设计sgRNA,设计出的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到C57BL/6J 小鼠的受精卵中,F0代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DNA测序鉴定基因型。共获得8只F0 代小鼠,使敲除成功的F0代小鼠与野生C57BL/6J 小鼠交配,获得F1代小鼠,后均采用基因成功敲除的小鼠与C57BL/6J 小鼠进行交配,可获得稳定的Pax2基因敲除小鼠。结果 成功获得可稳定繁殖的Pax2杂合子基因敲除小鼠,其Pax2基因缺失1628 bp;组织HE染色显示,敲除小鼠的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除小鼠的肾皮质Pax2蛋白表达较野生型小鼠减少。结论 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成功构建Pax2杂合子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Pax2基因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