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杀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3d后,分别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和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d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AdCD/5FC/AdGMCSF组)、单用AdCD/5FC组、单用AdGM-CSF组、注射对照病毒AdlacZ/5FC组或PBS组。结果:与接受AdCD/5FC、AdGM-CSF、AdlacZ/5FC或PBS治疗的荷瘤小鼠比较,经联合治疗后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1)。经AdCD/5FC/AdGMCSF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瘤体内或瘤周有大量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浸润,黑色素瘤细胞表达MHC-Ⅰ和B7-1分子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细胞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杀伤功能增强。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GM-CSF基因转移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可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两者可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Ge—132对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Ge-132抗癌作用机制,本文进行了Ge-132对荷瘤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影响的体内实验研究。实验采用C57BL/6荷瘤小鼠,腹腔注射Ge-132(剂量分别为100mg/kg、300mg/kg),每日1次,连续14天后,取小鼠脾细胞和血液进行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测定,并摘除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表明,Ge-132对小鼠抑植瘤(S180)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抑瘤率达55%;荷瘤小鼠脾细胞NK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Ge-132能使其得以恢复;荷瘤小鼠RBC-C3b受体花环率和肿瘤RBC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BC-IC花环率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注射Ge-132可显著提高RBC-C3b受体花环率和肿瘤RBC花环率,降低RBC-IC花环率。表明Ge-132能增强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相似文献   

3.
疱疹病毒I型中国株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脑瘤的临床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胸苷激酶(TK)基因介导的羟甲基无环鸟苷(GCV)系统对人脑恶性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中国疱疹病毒I型(HSV-I)株(17)中分离了胸苷激酶(TKc)基因,并作了DNA序列分析,组建了含TK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LTKcSN)及其含pLTKcSN病毒的病毒生产细胞(pLTKcSN/VPC)。体外有效性试验:应用pLTKcSN/VPC与大鼠脑瘤C6细胞共培养后用GCV处理。体内有效性试验:以pLTKcSN/VPC原位注入大鼠颅内移植的C6脑瘤。安全性试验:通过小鼠、大鼠和猴植入pLTKcSN/VPC并注射GCV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HSV-ITKc基因与pOPFHSV-1TK基因比较有5个核苷酸和2个氨基酸的变异。pLTKcSN及其pLTKcSN/VPC,在体内外能有效地介导GCV对C6产生细胞毒作用。其病毒滴度为2×106CFU/ml。经过48只小鼠、24只大鼠和6只猴体内未见严重毒副作用和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结论疮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脑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通过药审后可用于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脂质体介导的IL-2基因体内基因转移的可行性及对荷瘤小鼠全身免疫功能的激活作用及诱导细胞因子产生的效果。方法:将脂质体分别包裹IL-2基因、空白质粒及PBS后,直接注射至黑瘤体内,10d后无菌取出小鼠脾细胞,诱导并检测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CTL)活性、LAK活性及细胞因子的含量,用抗MHCIa单抗检测腹腔巨噬细胞的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后,小鼠脾CTL细胞活性明显高于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空白质粒及PBS的对照组,其脾淋巴细胞LAK活性、诱导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及表达MHCIa分子的水平均有相应的提高。结论: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后,通过在原位转染肿瘤细胞,增强了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的CTL以及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肿瘤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自杀基因疗法是否能诱导肿瘤宿主产生免疫应答。方法将小鼠前胃癌细胞株(MFC)接种于小鼠背部制作肿瘤模型,以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氧基酶基因(CD)注射于瘤体内,并于瘤体周围注射mIL-2和mGM-CSFDNA及向腹腔内注射前药9-丙氧乌苷(GVC)和5-Fc。治疗第5周取肿瘤消退小鼠的脾细胞测自然杀伤细胞(NK)和LAK活性;第12周取PBL和脾细胞测NK和细胞毒细胞(CTL)活性。结果在TK/CD基因联合细胞因子及前药治疗后第5周,实验组脾细胞NK和LAK活性均明显高于荷瘤鼠对照(P<0.01)。12周后,实验组PBL的NK和CTL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脾细胞NK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杀基因疗法能较长时间提高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B7基因联合导入对自杀基因靶向化疗作用影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B细胞活化抗原(B7)联合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协同性。方法:将SHZ-88乳腺癌细胞在SD乳鼠上致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tk组、B7组及tk+B7组,每组10只。3周后瘤体内分别注射空载体0.2ml或转染有GeTKpSN、pB7SN和GeTKpB7SN基因的SHZ-88细胞约5×10 ^6个并按50mg.d^-1腹腔内注射羟甲基无环鸟苷(GCV)治疗15d,标本以透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胸苷激酶(TK)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生长细胞(pLTKcSN/VPC)和更昔洛韦(GCV)系统杀伤大鼠脑内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旁观者效应。方法:用C6,C6XSN,C6TK及不同比例的TK(+)和TK(-)混合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额叶脑内,5d后动物腹腔内注射GCV溶液,剂量为15mg/kg,每日2次,共10d。细胞接种后3周,所有动物处死,测量肿瘤大小,计算各组动物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ALB/C小鼠脾来源树突状细胞(spleendendriticcels,sDC)与肿瘤细胞融合体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以灭活的NS1细胞免疫活化BALB/C小鼠,取其sDC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融合细胞;用此融合细胞作为瘤苗,免疫治疗皮下荷NS1瘤的小鼠2次,间隔1周。结果:融合细胞瘤苗本身无致瘤性。用融合细胞瘤苗免疫治疗荷瘤小鼠后,其瘤体消失,且在观察期60d内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脾来源树突状细胞与NS1细胞融合瘤苗免疫荷瘤小鼠后,激发其体内存在的抗NS1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venom,APBMV)对肝癌H22带瘤小鼠NK细胞活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增殖,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细胞24h后的带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Fu组(5Fu10mg·kg-1),APBMV组(APBMV003mg·kg-1,腹腔注射),APBMV+5Fu组(APBMV003mg·kg-1+5Fu10mg·kg-1,腹腔注射),连续给药5d。给药期间及给药后对带瘤小鼠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经治疗后H22带瘤小鼠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APBMV组及APBMV+5Fu组带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和DNCB诱导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明显增强,淋巴细胞转化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及单用5Fu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APBMV单独应用使带瘤小鼠白细胞计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5Fu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相比P<001),APBMV与5Fu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脾脏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伯  朱正钢 《上海医学》1994,17(6):315-318
为了探讨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脾脏的免疫状态,分别检测了70例患者的外周血,脾静脉血与脾脏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1)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进展期贲门癌患者的PBL,脾静脉血淋巴细胞及脾细胞的NK细胞性,CD^+5,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多,致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2)从进展期贲门癌患者PBL、SVL与SC三者之间比较结果可见,后二者的NK细  相似文献   

11.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生物治疗方法。本文从自杀基因、基因沉默、抑癌基因、免疫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基因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包括HSV-tkGCV系统、H19 RNA、hTERT等,HSV-tkGCV系统是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研究最多的一种,TK基因是药敏基因,肿瘤细胞转染该基因后,对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或无环鸟苷(ACV)变得敏感而能被杀死。RNA干扰是基因沉默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沉默肿瘤相关基因IDO2、DUSP6、IGF1R、ORAOV1等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癌基因激活或过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生长,p53和PTEN是两个最有意义的抑癌基因,重组腺病毒p53和PTEN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免疫基因治疗是将细胞因子或共刺激分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体细胞内,通过激发或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来控制或杀伤肿瘤细胞,常用的免疫效应细胞有TIL、CTL、LAK、NK等,可供选择的目的基因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趋化因子等。抑制血管生成基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来阻止肿瘤生长和侵袭,VEGF-Trap、PEDF、ES通过腺病毒导入肿瘤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目前肿瘤基因治疗在特异性、安全性和靶向性方面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从健康人未稍血中诱导出 LAK 细胞,此 LAK 细胞与 H_(7402)细胞共同培养后,用细胞涂片,盖片培养及透射电镜观察,可见 LAK 细胞能主动接近 H_(7402)细胞,两者以胞质突互相交错结合,然后 H_(7402)细胞则以典型谢方式死亡。这表明在引起靶细胞的死亡方式方面,LAK细胞与 NK 细胞和 CTL 细胞相同。结果还提示,细胞凋谢是细胞内的自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与环磷酰胺(CP)伍用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右后肢腓肠肌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做为肿瘤动物模型。在肿瘤直径达7mm时,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和100mg/kgCP腹腔注射化疗,用游标卡尺隔日测量肿瘤直径,建立肿瘤生长曲线,同时检测了不同治疗措施后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结果:同单纯CP化疗组相比,LDR与CP伍用组的肿瘤直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均明显缩小(P<0.05~0.01),肿瘤生长速率明显降低;LDR和CP伍用组小鼠的NK、LAK、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较单纯CP化疗组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LDR可通过减轻CP所致的免疫抑制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增强CP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瘤体直接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G422皮下荷瘤的治疗作用,对体内基因转染效率及治疗的免疫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LacZ,IL-2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到皮下接种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瘤体,X-gal染色检测基因转染的效率,观察肿瘤的大小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4h^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诱导的NK、LAK、CTL的杀伤活性,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采用瘤体注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体内基因转染效率,瘤体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皮下建立的胶质母细胞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肿瘤的生长受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显延长,但没有长期存活小鼠。IL-2基因治疗组小鼠脾细胞的LAK、CTL杀伤活性显增强,肿瘤局部出现更多的坏死和炎性浸润细胞。结论:采用瘤体直接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胶质母细胞瘤皮下荷瘤有治疗,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宿主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拟黑多刺蚁醇提取物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PVR)醇提取物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其抑瘤机理。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PVR醇提液高、中、低实验组。各组小鼠腋下接种S180小鼠腹水肉瘤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实验组分别以0.5、1.0和1.5 g•kg-1 PVR醇提液灌胃,连续10 d,以肿瘤重量、抑瘤率,脾脏指数,白细胞介素2(IL-2),NK和LAK细胞活性及T、B淋巴细胞增殖为评价指标。结果:PVR明显抑制荷瘤鼠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脾细胞增殖反应和IL-2分泌,增强LAK和NK细胞的活性。结论:PVR体内抑瘤作用与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CIK细胞与LAK细胞对H-22腹水瘤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CIK细胞及LAK细胞对H-22荷瘤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H-22荷瘤鼠肿瘤动物模型,静脉输入CIK细胞3周做抗肿瘤治疗,同时设LAK对照;用同位素法检测,经治疗后荷瘤鼠T细胞增殖及NK细胞毒活性。结果 CIK细胞对H-22荷瘤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LAK的细胞(抑瘤率分别是54%VS27%),并且CIK疗法的抗作用可能与荷瘤鼠T细胞增活性增高有关。结论 CIK细胞对H-22荷瘤鼠的  相似文献   

17.
ourpreviousstudiesreportedaprotocolwhichreliedonthedirecttransmissionoflL-2geneintoB16F1Otumorsinvivotogeneticallymodifythetumorsastheygrewinsitu.WhenIL-2DNAliposomewasdirectlyinjectedintothetumormassintratumorallyinthemurinemodels,adra-maticinhibitionoftumorgrowthwasobserved-Thesurvivaltimeofthetumor-bearingmicewereprolongedsignificantly.Byanalyzingthefunctionofthetumorcellsand'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G418-resistanttumorcellscouldbeseparatedfromthetumormassandhighlevelofIL-2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寒冷因素对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 )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冷暴露方法处理小鼠 ,用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短时间的急性冷暴露 ,NK及LAK细胞的活性呈一过性降低 ,以后又逐渐恢复并呈增强趋势。但是 ,在较长时间的冷暴露下 ,小鼠NK、LAK细胞的活性又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NK和LAK细胞的活性随冷暴露的时间而呈波动性变化 ,最终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观察低剂量全身照射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右后肢肌肉内接种 Lewis肺癌细胞 ,1 0 d后给予 75m Gy X射线全身照射 ,在照射后 1 8h处死小鼠并采用3 H- Td R掺入法或释放法测定荷瘤小鼠的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力、脾细胞对 Con A和 LPS的反应性、脾脏内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 CTL )和自然杀伤细胞 ( NK)以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 LAK)的细胞毒效应。结果 :75m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荷瘤小鼠的上述免疫学参数明显高于假照射荷瘤小鼠 ( P<0 .0 1 )。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可能在癌症防治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