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发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其中T2a期103例,T2b期65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T2a期34例,T2b期36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行辅助化疗。随访2~18年,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35例,肿瘤转移102例,死亡10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转移19例,死亡2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3.7%、5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近(P〉0.05),但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均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18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护理.方法:对18例膀胱全切同肠膀胱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手术成功,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及正确冲洗至关重要,瘘口的护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并对减少远期并发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9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5岁。尿路上皮癌8例,按WHO分级标准,Ⅱ级5例,Ⅲ级3例;腺鳞癌1例。肿瘤多发6例,均为尿路上皮癌,肿瘤最大径1.5~11.0cm。TNM临床分期:T2N0M07例,T3N0M01例,T4N1M01例。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出血量200~800ml。输血5例,输血量400~600ml。病理分期:T2aN0M05例,T2bN0M01例,T4aN0M02例,T4N2M01例。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7例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2例术后2年死亡(1例腺鳞癌者死于全身转移,1例死于意外事故)。所有病例白天控尿均良好,夜间控尿良好5例,剩余尿量0~50ml。1例术后出现上尿路扩张积液、肾功能不全,为两侧输尿管末端粘连所致,经内镜下粘连松解后积液消退,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年龄〈50岁者,术后6个月有阴茎勃起,服用西地那非片可完成性活动。结论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我科1999-08~2005-05收治的回肠、回结肠原位新膀胱术15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61.0±0.4)岁。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13例,膀胱鳞状上皮混合细胞癌1例,膀胱腺癌1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尿13例;有尿路刺激征8例,并膀胱结石2例,前列腺肥大7例。1.2手术方式新膀胱手术按H autm ann等和R eddy设计的方式稍加改进。本组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4例,回结肠原位新膀胱术11例。1.3结果术后随访3~70个月,回肠代膀胱术日间排尿可控率达86%,夜间排尿可控率达66%,回结肠代膀胱术日间排尿可控率达93%,夜间排尿可控率73%…  相似文献   

5.
正位膀胱排尿功能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膀胱全切除后采用回、盲肠管重建膀胱与尿道吻合,由外扩约肌控制,利用腹压通过原尿道排尿的尿流不改道手术,可以避免bricke术式因腹壁造瘘需佩带腰侧尿袋及可控膀胱术腹壁造瘘需反复自行导尿的不便。正位膀胱是最接近原膀胱的膀胱替代法。但由于新建的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故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手术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尿流改道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优越性。方法自2005年2月至今共为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男2例、女1例,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4.8岁;1例行bricker术,2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50min(360~540min),其中腹腔镜下平均操作时间为240min(190—320min),平均出血量620ml(450—900ml),术后无尿漏、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10d左右出院,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新膀胱阴道瘘。术后2个月复查IVU均无上尿路积水情况。结论腹腔镜下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视野清楚,对深部血管,神经的处理更加精细,可以有效避免尿道括约肌,血管神经束的损伤,术中出血减少;对于行原位新膀胱手术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膀胱全切除后采用回、盲肠管重建膀胱与尿道吻合,由外扩约肌控制,利用腹压通过原尿道排尿的尿流不改道手术,可以避免bricke术式因腹壁造瘘需佩带腰侧尿袋及可控膀胱术腹壁造瘘需反复自行导尿的不便。正位膀胱是最接近原膀胱的膀胱替代法,但由于新建的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故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手术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永生 《天津护理》2006,14(3):174-175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对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是否有效。方法:选择榜胱部分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停止膀胱冲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都给予尿道、阴道、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训练指导,观察组进行尿管定期开放和饮水量的指导,而对照组不进行尿管定期开放及饮水量的指导。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的第1次排尿时间≥1h的达标率、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出的尿量≥250mL的达标率、拔除尿管后第1个24h有效睡眠时间≥6h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回肠代膀胱现在已成为膀胱癌膀胱全切一重要的尿流改道方法。原位新膀胱手术得到迅速地发展,尿流改道正从简单地将尿液经过输尿管、皮肤到体外到尿液从原尿道可控排出,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术后14例患者进行系统新膀胱功能锻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LPC)治疗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9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腹膜外LPC,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恢复时问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随访。结果9例均手术成功,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膜外途径。平均手术时间162min,术中出血量74ml,术后住院时间10.2d,恢复正常活动时间3周。9例随访6~30个月,t例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无穿刺通道的种植性转移。结论LPC安全有效,对于经仔细筛选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9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护理方法。术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对新技术疗法的思想顾虑;正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手术的风险性;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CO2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肠粘液堵塞导管;注意腹部体征变化,预防胃肠道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采用膀胱全切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21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法全膀胱切除,其中17例用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4例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随访1~4年,对这些患者术后新膀胱功能、控尿和排尿功能、上尿路形态和功能、血电解质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2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6.5 h,平均4.5h.输血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病理报告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白天控制排尿良好15例,夜间控制排尿良好6例,多在术后3~6个月时完全控制排尿.5例术后不同程度肾积水,6~8个月恢复正常.无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残余尿量30 ml,1例残余尿量40ml,出现肠梗阻、代谢性酸中毒各1例.随访1~4年,1例25个月时因车祸死亡,1例肿瘤浸润膀胱壁者,淋巴结阳性,术后拒绝化疗,14个月后远处转移死亡,余19例生存良好.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满意,严重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制排尿良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对8例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操作包括膀胱部分切除及完全腔内膀胱缝合。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30min,术中平均失血300mL,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d。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2例分别在术后随诊12个月及14个月时有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给以保守治疗。其他6例在8 ̄22个月的随诊中尚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可行,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膀胱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术后早期和远期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我院因膀胱癌行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48例术后护理,重点进行术后早期的引流管护理和新膀胱贮尿功能和排尿功能训练,以及远期尿动力学检查监测。结果:48例患者早期无尿瘘、感染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显示:38例患者控尿功能和肾脏功能满意,10例患者经再次留置尿管,增大膀胱容量,目前控尿功能满意。结论:正位新膀胱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手术,坚持随访是疗效的保障,排尿和控尿功能训练是护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腹腔镜(LRC)与开放(ORC)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LRC或ORC-回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行LRC,35例行ORC,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病理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7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LRC组与ORC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RC组的估计出血量、输血率、术中输血量、进食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ORC组,LRC组Clavien-Ⅱ级以上的并发症显著低于ORC组。两组术后病理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ORC相比,LRC可显著降低术中输血率和输血量,促进早期下床和经口进食,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的临床资料,包括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功能训练。结果手术时间5.5~10h,平均6.8h。术中出血量1。0~300ml,平均18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1~3月恢复昼夜控尿功能。术后3月静脉尿路造影示:双侧上尿路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扩张。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腔镜下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对 1989年 1月~ 1995年 7月间的 82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病例进行长期随访 ,TURBt组 (T组 ) 5 4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组 (P组 ) 2 8例。结果 :T组和P组至第一次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 17.3 8± 7 3 5月和 2 7 5 6± 2 2 2 1月 ,术后1、 2、 3、 5年复发率 ,二组分别为 10 3 %、 2 4 1%、 3 5 2 %、 3 6 4%和 10 7%、 10 7%、 2 8 6%、 3 0 4% ,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10 )。结论 :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相似 ,TURBt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且可反复进行 ,在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时 ,应首选TURB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治疗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76例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后12例复发,复发率为15.79%.其中9例再次行TURBT术,3例改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具有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51-952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复发率为28.2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