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五味子宁神口服液澄清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宏图  常翠  饶曼妮  宁德俄 《中国药师》2006,9(11):1065-1066
目的:改进五味子宁神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比较了澄清剂与乙醇对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使用澄清剂时,主要成分含量较使用乙醇有所提高。结论:在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工艺中可用澄清剂替代乙醇。  相似文献   

2.
甲壳质在中药口服液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壳质吸收附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以总可溶性固体物重复、总多糖含量、澄清效果为指标,比较甲壳民乙醇作澄清剂的效果,结果表明甲壳质与乙醇作澄清剂制备的口服液澄清效果相同,总可溶性固体物,总多糖含量相差显著,甲壳质可替代代替乙醇作澄清剂制备中药口服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剂对狼疮灵颗粒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的影响。方法:对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对狼疮灵颗粒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考察指标为干浸膏得率、芍药苷保留率、多糖保留率。结果: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的纯化工艺效果相近,均使制剂干浸膏得率明显减少,但乙醇沉淀法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而壳聚糖对多糖含量影响较小,且芍药苷保留率较高。结论:壳聚糖澄清剂除杂质效果较好,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澄清剂用于玄冬颗粒的澄清工艺。方法比较了澄清剂与乙醇对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在主要成分含量较乙醇有所提高。结论在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工艺中可用澄清剂替代乙醇。  相似文献   

5.
101澄清剂用于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01澄清剂代替醇抚法制备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经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101澄清剂浓度和沉淀温度;与醇沉法相比,101澄清剂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多糖、氨基酸等有效成份,并能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制备质量更优的口服液。  相似文献   

6.
ZTC澄清剂用于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法与ZTC 1+1天然澄清剂法,进行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比较研究;采用连续倍比稀法,测定了喉咽灵对5种常用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ZTC1+1天然澄清剂法除杂能获得澄清的液体,且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所得的喉咽灵口服液对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与对照药清开灵的差异不大。结论:证明ZTC1+1天然澄清剂法可以代替乙醇法除杂。  相似文献   

7.
蓝芩口服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蓝芩口服液制备的可行性.方法:考察壳聚糖絮凝法的沉淀效果、过滤难易及对栀子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且对栀子苷的含量影响较小,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蓝芩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澄清技术去除紫河车提取物中的悬浮杂质,使药液澄清而便于测定肽类.方法:用汉威斯特澄清剂除悬浮物.结果:澄清剂(1%B 1%A)可得澄清液体,对肽类含量测定影响很小.结论:澄清技术可应用于紫河车制剂中除悬浮物而使液体澄明.  相似文献   

9.
101澄清剂用于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01澄清剂代替醇沉法制备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经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101澄清剂浓度和沉淀温度;与醇沉法相比,101澄清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多糖,氨基酸等有效成份,并能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制备质量更优的口服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参脉五味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分别采用醇沉法、离心法、壳聚糖絮凝法、ZTC絮凝法对参脉五味口服液进行澄清处理,筛选出适宜的澄清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五味子醇甲含量、干膏率和澄明度为评价指标,优化澄清工艺。结果:适宜的澄清方法为壳聚糖絮凝法,澄清工艺为药液浓缩至1∶2,pH调至4,壳聚糖用量为0.8%,絮凝温度为30~40℃。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成本低,操作简便,可作为参脉五味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1.
彭燕  李冬  胡辉  王本富 《中国药师》2010,13(10):1420-1421
目的:探讨壳聚糖对“网脱Ⅰ号”口服液的絮凝除杂效果。方法:壳聚糖用于“网脱Ⅰ号”口服液的絮凝除杂,以澄明度、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浓缩比进行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有效成分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用于“网脱Ⅰ号”口服液的絮凝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与乙醇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经前平口服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和澄清度为指标,分别用60%醇沉、ZTC-Ⅲ型天然澄清剂、壳聚糖和高速离心纯化方法处理经前平提取浓缩液,筛选出醇沉为最佳纯化方法;再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液pH值对芍药苷提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优化醇沉工艺条件。结果:醇浓度60%、醇沉12h、醇沉液pH值7.0为最佳醇沉工艺。结论:该纯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符合经前平口服液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及ZTC1+1-Ⅱ澄清剂对大青叶提取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海宁  谢印芝  樊飞跃 《中国药房》2008,19(21):1625-1628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处理大青叶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多糖保留率、靛玉红保留率、药液澄清情况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50℃,按8%澄清剂用量加入;ZTC1+1-Ⅱ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70℃,按5%澄清剂用量,先B后A的次序加入。结论: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均可用于大青叶提取液的除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ZTC1+1-Ⅱ用于驴胶补血颗粒水提液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实验通过ZTC1+1-Ⅱ澄清剂A、B两组分的加入顺序、用量、药液浓度、温度、搅拌等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澄清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1:7,温度:60℃,搅拌速度:150r·min^-1,先加ZTCA组分0.3mL·g^-1,后加B组分0.15mL·g^-1。结论ZTC1+1-Ⅱ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可用于驴胶补血颗粒的除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ZTC1+1-Ⅱ型澄清剂应用于莲子心提取液除杂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固形物去除率、甲基莲心碱保留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药液浓度、澄清剂加入的顺序、澄清剂的用量、加入澄清剂时的温度、搅拌时间及水浴保温时间对除杂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除杂工艺条件。结果在药液浓度为1∶6,ZTC1+1-Ⅱ型澄清剂2组分加入顺序为先B后A,ZTC1+1-Ⅱ2组分(浓度为1%)用量分别为0.8 mL.g-1(B)及0.4 mL.g-1(A),作用温度为80℃,分别搅拌10 min后保温30 min的工艺条件下,固形物去除率为22.81%、甲基莲心碱含量保留率为89.42%。结论 ZTC1+1-Ⅱ型澄清剂可用于莲子心提取液的除杂工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的纯化分离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程远  张浩  张承平  孟莉 《医药导报》2003,22(10):707-709
目的:寻找有效纯化分离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的方法.方法:生地黄水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梓醇为其环烯醚萜苷类的测定指标,比较101 果汁澄清剂和科阳1+1天然澄清剂的纯化效果,以及乙醇和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效果.结果:生地黄水提物以科阳1+1天然澄清剂纯化,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可使其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有效分离出来.结论:在工业生产中可用科阳1+1天然澄清剂与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联合应用来纯化分离生地黄中的环烯醚萜苷类.  相似文献   

18.
张培全  谭茵  张超 《中南药学》2012,10(3):171-174
目的 研究菟丝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酶-Sevage法除蛋白、不同比例乙醇分级沉淀等方法获得菟丝子多糖提取物;经95%乙醇回流提取,2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利用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分别测定了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菟丝子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菟丝子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大于氧化型谷胱甘肽,小于还原型谷胱甘肽;菟丝子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小于氧化型谷胱甘肽,其中90%醇沉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结论 菟丝子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以及90%醇沉多糖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可以进一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3种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对清肺止咳颗粒醇提液中黄芩苷含量、总固体量的影响,以及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转移率、除杂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陶瓷膜种类。按照《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考察。结果:3种陶瓷膜对清肺止咳颗粒醇提液的过滤存在差异,采用0.02μm陶瓷膜进行超滤,其黄芩苷转移率、除杂率均优于其他两种。制剂中黄芩苷含量变化不大。结论:采用0.02μm陶瓷膜超滤工艺可以纯化提取液,提高了有效成分的转移率,适用于大生产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