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时空分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其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吉登斯的“时空分离”理论,通过对影响苏南乡村空间形态变迁的历史事件追踪,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揭示乡村空间转型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发以来,乡村社会关系大体经历了由村域内时空延伸到城乡间时空延伸,再到跨区域时空延伸三个阶段,与之对应的是乡村空间生产、分化和重构的空间转型过程.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两个脱域机制的耦合是推动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根本力量.乡村空间转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市场力量的无限扩张将可能对乡村社会造成过度的侵蚀;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将可能导致农民自主性危机;资本与权力的联姻将可能导致空间正义的丧失;自上而下的乡村集中社区建设将可能导致村庄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规划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李广斌  王传海 《规划师》2012,28(4):110-114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驱动机制进行剖析可知,空间生产是推动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根本动力。根据空间生产的动力,将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划分为乡村自主、市场推动和政府主导三个阶段。而乡村空间生产的内容也由"工业空间生产"向"居住空间生产"转变。针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的多重危机,规划应以"人"的尺度审视、设计空间,并以民主形式推动、实现乡村空间的自我管理,以期减小空间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先行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经历了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苏南模式到以外向型经济为核心的新苏南模式转变.城乡发展制度也从“城市偏向”逐渐向“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转变.本文将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嵌入”到苏南新型城乡关系转型趋势中.通过对新型城乡关系内涵的解读,剖析了当前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趋势与困境,分析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乡村规划思想范式的转变,为苏南乡村空间转型探究一个较好的规划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收缩发展成为必然。文章通过对苏南乡村空间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状况进行解析,论证了精明收缩理论适用于苏南乡村空间发展的合理性,并从生活空间、工业空间和农业空间3个方面探讨了苏南地区收缩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精明收缩的视角提出规划发展策略及解决措施,以期为苏南乡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精明收缩理论视角下苏南乡村空间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7,(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收缩发展成为必然。文章通过对苏南乡村空间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状况进行解析,论证了精明收缩理论适用于苏南乡村空间发展的合理性,并从生活空间、工业空间和农业空间3个方面探讨了苏南地区收缩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精明收缩的视角提出规划发展策略及解决措施,以期为苏南乡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乡村空间转型——以苏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为主线,探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影响。通过理顺宏观结构性背景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认为,"政府——市场——农民"相互间关系对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起着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3次大变迁,与其相对应,苏南乡村空间也发生3次转型。土地产权制度对苏南乡村土地流转和空间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勇  李广斌 《城市规划》2011,35(7):54-60
通过对影响苏南乡村聚落功能变迁的历史事件追踪,以乡村聚落生产和生活功能分化及其空间关系为考察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聚落功能变迁、空间形态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给予较为系统的诠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聚落功能先后经历了三次转型,即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居住"三位一体到"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生活居住"相互分离,再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生活居住"三者分离。伴随着聚落功能转型,乡村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分化日益明显。在"三集中"政策作用下,在乡村聚落功能分化、乡村空间形态建构中,政府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后,对苏南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实践做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在创造“苏南模式”奇迹基础上,苏南地区不断寻求深层次的发展其乡村也正经历一场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新一轮乡村转型迫在眉睫。当前浙江省嘉兴市政府推行的”两分两换”土地政策.实质是全面实施乡村转型战略的有效手段.对指导苏南农村发展变革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苏南农村现状发展情况分析,试提出该地区乡村转型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苏南小城镇传统社会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空间演化的机理、过程,以期作为其它地区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引导农村社会地域向城市社会地域顺利演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苏南乡村地区一直是中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域,特殊的纵横交错的水网结构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呈现出其他地区不具有的复杂性和生态特殊性。随着城镇的扩张,乡村的发展建设使其水网空间的平衡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传统单一静态的规划方法逐渐显示出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等发展要求的缺陷。苏南乡村地区以水为核心,从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视角下探究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更加适应当前的乡村现状和需求。以传统水网乡村空间形态转译为基础,建立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评估体系,在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供需分异模式及供需矛盾。从构建乡村水域空间生态格局、乡村水域空间功能分区规划,以及乡村水域空间多情景预判3个方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并为水网乡村的生态实践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2019,(6):55-63
乡村集中社区建设蕴含着丰富的治理内涵,其建设类型也深受乡村治理模式的约束。基于乡村集中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之间内在关联,建立了一个理论动态分析框架,并以苏南为例,从乡村治理变迁的视角,系统地剖析了苏南乡村集中社区类型演进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模式出现由"汲取型政权"下的乡村有限自治,向"财政下乡+土地资本化"下的项目治理,再向乡村多元治理方向转变。在乡村治理变迁推动下,乡村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呈现由"村社自主建设"到"政府主导建设",再到"多元主体共建"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场规模与空间分异内在关联,为乡村空间重构的市场尺度效应建构了一个动态的分析框架。通过将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嵌入到渐进式、地方化的市场扩张之中,重点考察市场扩张、要素集聚指向和乡村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给予了一个新的诠释,从地方市场到区域市场、从劳动力市场到农村土地市场,市场阶段性扩张产生了乡村空间重构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李广斌  王勇  谷人旭 《城市规划》2019,43(1):109-116
农地制度变革通过重构土地产权、改进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调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对乡村集中居住模式演进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乡村集中居住模式演进的农地制度分析框架,以苏南为例,系统地剖析了苏南乡村集中居住模式演进的土地制度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地制度由"放权让利"向"限权争利"再向"还权赋能"的变革,苏南乡村集居模式先后经历了由村社主导土地资本化下的村内集居、政府主导土地资本化下的城郊集居向宅基地置换下的跨村集居的演进路径。最后,基于农地制度改革,对乡村集中社区建设的机制改进、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s the new normal stage, the rural development mode and trend will assume new features. Rural planning must be reformed to adapt to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law accordingly. Focusing on Southern Jiangsu where rural study and planning began earlier than other areas, this paper takes Suzhou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rural planning in Southern Jiangsu through stage division, based on the internal logic of new normal development. It points out that rural planning of Southern Jiangsu has experienced a "normal to abnormal" development transition. After summariz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as well as new demands brought to planning by r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stag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directions and thoughts of rural planning in Southern Jiangsu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lanning value idea, planning drafting system,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5.
苏南水网地区乡村地域特色保护与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的地域特色是一定区域范围肉居民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殊表现。苏南水乡在其独特的水网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后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乡村建设逐渐迷失自己的方向,导致乡村地域特色逐渐消逝,成为“干村一面”的城市向外扩张的一部分。通过对苏南水网地区乡村地域特色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并剖析目前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乡村特色缺失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旌,为我国的乡村地域特色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蒲政  张守城 《山西建筑》2008,34(3):318-320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量与交通特征的调查,利用国内对于低交通量道路的研究成果,考虑了农村公路的特点,确定了江苏省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并结合典型结构所作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江苏省农村公路老路补强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给出地基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冯羽 《城市建筑》2014,(11):377-377
乡村转型就是以乡村跨越式发展与城乡统筹为目标,以转变乡村传统空间为核心战略,带动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本文对大都市近郊的乡村转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分类和研究,总结出两大类转型模式,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