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于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对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勘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断裂平行展布,两者呈阶梯状正断层结构关系。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错断多套第四纪地层,显示出生长型正断层特征;可识别的上断点埋深为95m以浅,晚更新统的垂直错距为16~20m;在剖面上表现为宽200~1 800m的次级断陷带,具有阶梯状正断层和小型地堑结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距今19ka以来仍有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07~0.26mm/a。结合地表的断层陡坎和断错地貌现象判定,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主断层同样具有较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不能排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曾经参与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破裂的可...  相似文献   

2.
渭河断裂西安段的展布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深反射、高分辨率折射和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表明,渭河北岸断裂由两条断层组成:一条为窑店——张家湾断层,另一条为船张——咀头断层。窑店——张家湾断层从陈家沟, 经窑店镇、前排村、庇李村、吴家村、张家湾到贾家滩,长约22 km,基本呈东西走向;船张——咀头断层从船张,经马北到咀头,长约15 km,近东西走向。渭河断裂为基底和上地壳断裂,错断了TQ、TN、TE和Tg反射层,深约15 km。在深部渭河断裂与次级断层形成ldquo;Yrdquo;字型构造或同向低角度相交。渭河断裂为铲形正断层。该断裂深度在1000 m以浅,具有明显的逆牵引正断层和正牵引正断层的结构特性,并具有同生沉积的特点。渭河断裂是控制盆地沉积的断裂之一,是西安凹陷与咸阳凸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从西向东深度逐渐减小,深部在渭河、泾河和灞河三河交汇区与临潼——长安断裂相交,浅部与渭南——泾阳断裂相连。地震探测结果同时表明,渭河南岸断裂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临潼-长安断裂带构造变形及分段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临潼-长安断裂带1970~1996年跨断裂水准资料、1983-2004年跨断层场地水准资料和1992~2004年重力段差资料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临潼-长安断裂是近期非常活跃的断裂,断裂带中主次断裂具有对称活动特点,江伊-鲍坡断裂在该断裂带整体活动中居主动地位;②跨临潼-长安断裂带的麻街和沣峪口两场地在地震前,垂直形变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准同步快速下降的异常变化,但震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过程中两场地的影响存在差异;③临潼-长安断裂带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点,形变测量资料分析表明,其南段活动比较稳定,而北段的活动则很活跃;④场地水准与跨断裂水准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力段差变化与场地垂直形变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喀喇昆仑断层与塔什库尔干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剑东 《地震地质》1993,15(2):107-116,T002
喀喇昆仑断层位于我国新疆、西藏和阿富汗、克什米尔之间,是亚洲大陆中部一条巨型的右旋走滑断裂带,长约1000km,呈北西向展布,十分醒目。喀喇昆仑断层和阿尔金断层形成一个巨大的挤出构造,使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对东亚的新构造和地震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木吉-塔什库尔干盆地是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山西侧一条串珠状断陷盆地带,东西两侧发育系列山前活动断裂,主要表现为正断层。这里曾发生多次强震活动,3条地震形变带(地震断层)已被发现。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呈北北西走向,是喀喇昆仑断层北部的一条分支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4年渭河盆地及邻区GPS资料,利用Shen提出的连续形变场与应变场计算方法,获得渭河盆地及邻区的水平形变场及应变率场,结合构造地质、地震目录等资料对渭河盆地及邻区的现今地壳形变及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并得到如下结论:(1)鄂尔多斯地块南缘西段和东段GPS形变场变化差异明显,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形变场以挤压变形为主,渭河盆地中部西安—咸阳地区的形变场呈现EW向挤压、SN向拉张特征;(2)主应变率、剪应变率、面应变率变化明显的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渭河盆地中部的长安—临潼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以及韩城断裂与双泉—临猗断裂附近;(3)未来需要警惕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长安—临潼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以及韩城断裂与双泉—临猗断裂附近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么站断层位于垭都—紫云断裂带威宁—水城断裂段,是贵州西部地区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等深、浅、表立体式多层次研究方法,对断层开展几何特征研究,分析其平面几何展布特征和深、浅、表构造关系,填补该断层隐伏区活动特征的研究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么站断层埋深相对较浅,以左旋走滑为主,浅层地震勘探剖面显示为正断层,因未进行SEM、TL、OSL测年,暂时无法判断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综合地质、遥感、浅勘数据,判断可能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Q2—Q3)。  相似文献   

7.
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法对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条隐伏断裂,分别为银川主断层南段和新华桥断层。推测银川主断层南段为近SN走向的W倾正断层,断层下盘地层界面一般呈近水平状展布,而在断层上盘,T_Q及其以下的地层界面向断面方向倾伏并显示出逆牵引现象,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及浅层地震探测结果共同揭示新华桥断层为一条走向NE,倾向SW的正断层,深、浅地震测线控制的新华桥断层延伸长度9 km左右,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的T_(02)界面。  相似文献   

8.
临潼-长安断裂带(FN )西段走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东北段位置和走向清楚,但西南段(神禾塬以西)的推测走向并无实证资料。在临潼-长安断裂西南方向延伸区域内,通过对3条总长近27km的人工地震勘探剖面解译,发现均存在北倾断裂异常,在其中1处异常布置的地质钻探剖面显示,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地层存在错断现象。这些勘探异常点被认为是临潼-长安断裂带中的最北侧断裂FN,其连线基本在1条线上,以大约SW240°的方向,延续了临潼-长安断裂带中段走向,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9.
1970年有台网记录以来,渭河盆地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2次,均发生在渭河断裂和临潼-长安断裂交界处附近.其中渭河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合肥段五河—合肥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郯庐断裂带合肥段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跨五河—合肥断裂还完成了2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合肥段是一个由多条主干断裂构成的复杂构造带,近地表速度结构表现为凹隆相间的构造特征,且沉积盖层厚度明显受到郯庐断裂带分支断裂的影响和控制.五河—合肥断裂在P波速度结构剖面表现为高速和低速区的分界,对断裂两侧的地层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向下错断了盆地基底,向上错断了埋深21~35 m的中更新统下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认识五河—合肥断裂浅部构造形态提供了地震学依据,还可为该区断裂两侧的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晚第四纪以来安宁河断裂的构造活动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进行1:5万地质填图过程中,通过对安宁河断裂区域内晚更新世 一新世地层岩性,岩极及组成的各级地貌特征并结合地层的对年龄测定较为实际的研究与划分了断裂的活动期,次,并据此进一步研究了断裂活动的性质,方式与演化简史。  相似文献   

12.
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建军  白太绪 《中国地震》1993,9(4):351-355
本文根据野外和力学分析,认为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块体沿凹曲的断层面向下滑动和旋转作用,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产生了同向断层、反向断层和上盘横断层。这些构造的差异活动及其在地表的表现特征,可作为铲形正断层分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向志勇 《内陆地震》1994,8(1):21-27
新疆南疆重镇库尔勒市及附近地区,至少分布着9条颇具规模的活动断裂。尤其斜切库尔勒市区北部的库尔勒断裂,新活动十分强烈。库尔勒断裂东段与兴地断裂西段很可能是连通的一条地震破裂段,两者均存在着丰富的多期次古地震事件的遗迹,为较稳定的断层“破裂单元”。该破裂段上现代地震活动异常平静,但发现了明显的蠕滑错开形迹。这种地震的发生与断层滑动不协调现象,说明断层运动受到了抑制,能量在某处得以积累,有酿成大震的条件和危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汗母坝-澜沧断裂晚第四纪地质、地貌实地调查与测量,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该断裂晚第四纪最新构造活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汗母坝-澜沧断裂为一条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长约120 km,整体走向NNW。该断裂活动习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北段称为汗母坝断裂,是1988年耿马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南段称为澜沧断裂,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晚第四纪以来其新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如冲沟和山脊右旋位错、断层沟槽、断层垭口、断层陡坎、断陷凹坑等。根据断裂断错地貌特征的相应资料估计,该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约为(4.7±0.5) mm/a。  相似文献   

15.
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运动特征及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宁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断层, 地方志记载公元1536年曾发生过震级大于7级的破坏性地震. 详细的断裂地貌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表明, 安宁河断裂带除具有主要的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外,还兼有重要的逆冲运动分量. 根据冲沟和阶地面的位错量及其热释光测年结果估计,该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3~7 mm/a. 根据滑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的关系,推测跨安宁河断裂带东西向由于逆冲断层运动造成的挤压缩短速率约为1.7~4.0 mm/a; 简单分解鲜水河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估计分配在大凉山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与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大致相当,约为3~7 mm/a. 此外,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并结合最近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新认识, 建立了安宁河断裂带的动力学模型,认为安宁河断裂带是一条逆冲走滑断裂带. 其下盘(西盘)主动向南东方向下插,造成了上盘(东盘)向北西方向的上冲运动.   相似文献   

16.
戴波  赵启光  张敏  张扬  冯武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479-1486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江苏地震重点关注区域。在该区域展开了多期活断层探测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地震监测已经建成了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多种手段。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活动断层运动和地震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该地区地震科学研究的一种补充,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布设土壤氡测线并获得相关数据,结合地质勘察、浅层人工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土壤氡探测结果对断裂带的位置、断层类型和特征、断层活动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土壤氡探测展示F5断裂两条分支断裂F5-1、F5-2的位置,氡浓度异常形态与断层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土壤氡浓度强度为指标,初步判断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2条分支断裂的相对活动性。  相似文献   

17.
朝鲜北西部地质构造特征及主要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论述了朝鲜北西部五条主要断裂的活动性、简要地叙述了这些断裂的概略特征,认为北东向的鸭绿江东支断裂、清川江断裂为中、晚更新世有活动,早更新世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北西向的载宁江断裂为中更新世有活动,早更新世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在北西西向断裂中,长林断裂为早更新世—上新世活动断裂,南江断裂活动时代不详。其活动性最明显的为鸭绿江东支断裂和载宁江断裂,次为清川江断裂和长林断裂,再是南江断裂。最后,还讨论了这些断裂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8.
The Anninghe fault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earthquake-generating fault zones in the Southwest China. Local his-torical record shows that a M≥7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year of 1536.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air-photographic interpret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 have acquired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1 The average sinistral strike-slip rat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s about 3~7 mm/a; 2 There is important reverse faulting along the fault zone besides the main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tion, and the shortening rate across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due to the reverse faulting is about 1.7~4.0 mm/a. I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s simply partitioned into the Anninghe and Daliangshan faults, we can also get a slip rate of 3~7 mm/a along the Daliangshan fault zone, which is the same as that on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ou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latest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active tectonics of Tibetan crust, we create a dynamic model for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9.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data of seismological an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of strong and intermedi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ccumulated by the seismological and petroleum organizations in Sichuan and of the results of seismic prospecting and detailed exploration in Chengdu depression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permitted us to study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hidden structures in Chengdu depressio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in particular, to identify in, detail the “hidden faults” in the Chenngdu-Deyang area on the one hand; The obtained data indicate that the NE-trending Xinjin fault ruus northward and dies out in the south of Penzhen town of Shuangliu County; Meanwhile, we studied genetic relations of seismic activity to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overnent charaeter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Moreover, the Surface faults and deep-seated faults are clearly defined and outlined,and 5 types of seismogenic faults suggestd. The knowledge thus obtained enables us to delimit the focal zones for potential strong earthquakes in Chengdu depress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 zone of 40 km wide and more than 100 km long on sides along the Chengu Deyang lim bas a stable seismo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ood engineering-seism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对地震震中资料进行集群分析,确定线状构造,可以查明活断层。本文对天津—渤海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勾画出地震线,从而提供了天津蓬莱断裂(海河断裂)是NWW向规模宏大的活动断裂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