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静脉血之间的重要区别是 ,动脉血中含 O2 比较多 ,静脉血中含 O2 比较少 ,而静脉血中 CO2 含量比较多 ,动脉血中含 CO2 比较少。这是几乎人人都知晓的科学事实。但是 ,CO2 及 O2 在动、静脉血中含量到底相差多少呢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 ,每升动脉血中携带CO2 4 85ml,每升静脉血中携带 CO2 52 5ml。这就是说 ,每升静脉血比动脉血多含 4 0 ml的 CO2 ,动脉血中的 CO2含量相当于静脉血的 92 .3 8%。这是机体组织细胞进行氧化代谢产生 CO2 的结果。这也意味着每升静脉血在流经肺泡时 ,可以向肺泡中释放 4 0 m l的 CO2 。以正常成年人…  相似文献   

2.
血液循环系统的实验观察,我们往往不易取得全面观察到心脏跳动,动脉血、静脉血流动情况的材料。在活体解剖可观察到心脏的跳动,或则取动物体一部分组织器官能看到血液的流动,但也不能辨别动脉血还是静脉血。为了能够观察到心脏的跳动,身体各部分动脉血、静脉血的流动循环情况。我们采取刚孵化出来的蛙类蝌蚪,或将蛙卵取回培养三、四天变成蝌蚪后,因其身体透明、仅限睛和螺旋状的靸带黑色色素,装  相似文献   

3.
每期10题     
下列关于O: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哪项正确? A.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肺泡,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 2.打预防针能预防某些传染病,与这种免疫作用最有关的细胞器是()。 A.核搪体;B.内质网浑,染色体;D.线粒体。 3.某成年男子是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下列哪种细胞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A.大脑中某些神经元;B.精原细胞; c所有体细胞,D.某华精细胞。 4.要使离体的蛙心持续博动一定时间,必须向蛙心灌流适宜的液体,对所灌流液体的要求是()。 A.营养要全面丰富; B.…  相似文献   

4.
血红蛋白的特性 ,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动脉血、静脉血的形成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都属于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 ,并且这些内容绝大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笔者设计本实验 ,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内容 ,而且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1 实验目的1)探究血红蛋白的特性和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2 )初步学会通过对照实验研究问题。2 实验用品2 .1 材料和用具  10 m L新鲜血液 (加入质量分数为5 %的柠檬酸纳溶液几滴 ,防止血液凝固 ) ,制备好的氧气、一氧化碳、氮气各 10 0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人动脉血来源是右心系统并在肺脏进行气体交换的静脉血,右心系统的静脉血是否存在波浪式信号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对比同时间动、静脉血中信号的连续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监测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连续同时桡动脉、颈内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a O_2。选取2个典型呼吸周期,用于分析同时段动、静脉血气的波浪式变化。分别比较患者血氧分压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同时段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脉、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共6例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所有患者动脉血气中Pa O_2均呈现明显的波浪式变化(P0.05),幅度是(9.96±5.18)mmHg,是均值的(8.09±2.43)%。患者静脉血气中Pa O_2波动幅度并不明显,为(1.63±0.41)mmHg,是均值的(3.91±1.22)%,与动脉血气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同时连续逐搏动、静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自主呼吸时动脉血气有明显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静脉血气几乎没有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很弱),说明动脉血气波浪式信号主要是由于肺通气过程中吸气和呼气期产生肺泡中氧分压规律性上升和下降,通过离开肺毛细血管与肺泡氧气压力平衡的动脉化血液,经过左心室搏血进入动脉血管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人动脉血来源是右心系统并在肺脏进行气体交换的静脉血,右心系统的静脉血是否存在波浪式信号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对比同时间动、静脉血中信号的连续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 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 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监测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 例,连续同时桡动脉、颈内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aO2。选取2个典型呼吸周期,用于分析同时段动、静脉血气的波浪式变化。分别比较患者血氧分压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同时段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脉、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 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 共6例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所有患者动脉血气中PaO2均呈现明显的波浪式变化(P<0.05),幅度是(9.96±5.18)mmHg,是均值的(8.09±2.43)%。患者静脉血气中PaO2波动幅度并不明显,为(1.63±0.41)mmHg,是均值的(3.91±1.22)%,与动脉血气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同时连续逐搏动、静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自主呼吸时动脉血气有明显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静脉血气几乎没有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很弱),说明动脉血气波浪式信号主要是由于肺通气过程中吸气和呼气期产生肺泡中氧分压规律性上升和下降,通过离开肺毛细血管与肺泡氧气压力平衡的动脉化血液,经过左心室搏血进入动脉血管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7.
现行《生理卫生》课本对循环系统的动脉、静脉及管内所流动的血液只作了较简单的阐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产生一些模糊认识,错误的认为动脉里流动着动脉血;静脉里流动着静脉血。其实不然。肺动脉里流动着的却是暗红色、含氧低的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着的是鲜红色的含氧高的动脉血。胎儿的脐动脉与脐静脉,这两种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也与其血管的名称不符。本文针对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它们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问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动脉送来的静脉血中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都大大减少,不能维持肺部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肺部的氧和营养物质是怎样供应的呢? 答肺有两个血管系统,其一是由肺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肺静脉组成肺循环的血管系统,血液经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这就表现了肺的功能;其二是由支气管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  相似文献   

9.
高原鼢鼠是终生生活于地下封闭洞道中的一种啮齿动物。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的适应机制,对春、夏和秋三季高原鼢鼠血液生理指标以及心肌和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春、夏和秋季高原鼢鼠动脉血和静脉血pH值分别为7.44±0.09、7.44±0.05、7.51±0.07和7.17±0.05、7.29±0.07、7.35±0.08,动脉血pH在不同季节没有显著性差异,静脉血pH春季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动脉和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分别为47.81±14.50mmHg、55.10±13.50mmHg、53.00±10.81mmHg和75.17±31.09mmHg、75.40±20.21mmHg、80.00±17.44mmHg,没有季节性差异;动脉和静脉血氧分压(Po2)分别为76.17±33.24mmHg、78.90±16.61mmHg、88.67±24.94mmHg和7.34±4.07mmHg、10.60±2.76mmHg、10.33±3.56mmHg,没有季节性差异;动脉和静脉血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92.71%±5.00%、94.70%±3.65%、96.00%±4.38%和4.27%±3.03%、9.01%±5.26%、9.67%±6.02%,动脉血SaO2没有季节性差异,而静脉血SaO2春季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血液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从春季到冬季依次增加,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随着夏季洞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心肌和骨骼肌肌红蛋白(Mb)含量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洞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波动,高原鼢鼠通过调节氧转运有关的功能蛋白含量以及氧代谢有关的生理机制维持组织的氧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以及盆腔静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及其初级属支,以及双侧卵巢静脉等。与重建的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配准融合后,各支静脉血管的解剖走形及引流区域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结论:基于CTA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研究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的好方法,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股动脉及股静脉血气对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重烧伤患者80例,根据是否患有脓毒症,将3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左侧股动脉、股静脉置管,并抽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股动脉血中HCO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中Pv 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v O2、Sv O2、HCO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O2、△PCO2、△SO2、△HCO3-、△p 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动脉和股静脉血气分析可反映出机体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及氧的供需状态,对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物学的教材都要讲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的方法解释这两个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准备15ml的鸡血,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使血液不凝固,将血液分成2份,将1份鸡血倒入大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目的是扩大血液与空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压缩空气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气体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再辅以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肺通气过程。通过向清水中注入红墨水小实验让学生领悟气体扩散的原理,通过比较肺泡气体、静脉血和动脉血气体的相对浓度,引导学生理解肺换气过程。  相似文献   

14.
鼓泡式氧合器是国内外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最广泛应用的血气交换装置(人工肺),是人工心肺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暂时替代患者的肺功能,将静脉血氧化使之成为动脉血,并通过血泵(人工心)将动脉血回输患者体内,维持生命。这种多功能微泡氧合器已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共同研制成功,八月三十日在沪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研究分娩奶牛(Bos taurus)、犊牛和脐静脉血瘦素、胰岛素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为探究瘦素、胰岛素对犊牛初生重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数据。实验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4头,按犊牛初生重划分为A组(≤40 kg)9头、B组(40~45 kg)25头、C组(≥45 kg)20头共3组,分别采集分娩奶牛、犊牛和脐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含量。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变量Pearson分析瘦素和胰岛素在各部位静脉血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奶牛静脉血瘦素、胰岛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P0.01),奶牛静脉血瘦素、胰岛素含量与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瘦素、胰岛素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2)瘦素、胰岛素含量在犊牛静脉血与脐静脉血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犊牛静脉血瘦素、胰岛素含量与脐静脉血瘦素、胰岛素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中瘦素与胰岛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犊牛静脉血中瘦素与胰岛素相关性不显著(P0.05);(4)犊牛初生重与奶牛静脉血瘦素、胰岛素含量均不相关(P0.05),但与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瘦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胰岛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5)奶牛静脉血、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在公犊牛与母犊牛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奶牛静脉血、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均有瘦素、胰岛素表达,且其含量奶牛静脉血显著高于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奶牛静脉血瘦素、胰岛素含量与犊牛初生重相关性不显著,而犊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瘦素、胰岛素含量与犊牛初生重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血液循环”的教学随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循环”的教学随笔周霞(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415000)在“血液循环”的教学中,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血液、血管种类和心脏四腔的关系,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出现许多错误的认识。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循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的《动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中,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循环途径中的动态变化,是教学的难点。我应用自制的血液循环动态模式教具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动态模式,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套模式教具,演示清晰,整个循环过程可在一次演示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现不同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于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过度通气状态下连续15~16次心跳桡动脉、颈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O_2,用于分析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的变化特点。分别比较患者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共6例ICU住院监护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患者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中Pa O_2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9.96±5.18)mmHg,(5.33±1.55)mmHg和(13.13±7.55)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8.09±2.43)%,(5.29±2.19)%,(10.40±2.68)%,高通气量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正常呼吸模式(P0.05),正常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憋气状态(P0.05)。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静脉血气中PO_2未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1.63±0.41)mmHg,(1.13±0.41)mmHg和(1.31±0.67)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3.91±1.22)%,(2.92±1.12)%,(3.33±1.81)%,都显著低于同状态下动脉血气,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分别于三种通气状态下采用连续逐搏动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高通气状态呼吸时动脉血气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增强,憋气时波浪式呼吸变化信号变弱,而静脉血氧分压波浪式变化幅度于三种呼吸状态下都不明显。说明肺通气导致肺换气是影响动脉血液波浪式信号幅度的直接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人体的应用与研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新兴的研究领域,因为其方便无创,成本低等优点,近20年来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近红外光谱在700-900 mm范围内可以穿透一定深度的组织,组织内含氧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系数存在差异,经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得到组织的血氧参数。其测量参数为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的血氧参数之加权平均,反应组织中的血氧参数,其中静脉血占主要地位,不同于普通脉搏式血氧监测仪的指端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近红外组织血氧无创监测仪、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近红外光谱荧光技术等在临床医学,运动医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脑力疲劳,人机交互等新兴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发现不同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 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于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过度通气状态下连续15~16次心跳桡动脉、颈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O2,用于分析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的变化特点。分别比较患者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 共6例ICU 住院监护患者, 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患者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中PaO2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9.96±5.18)mmHg,(5.33±1.55)mmHg和(13.13±7.55)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8.09±2.43)%,(5.29±2.19)%,(10.40±2.68)%,高通气量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正常呼吸模式(P<0.05),正常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憋气状态(P<0.05)。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静脉血气中PO2未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1.63±0.41)mmHg,(1.13±0.41)mmHg和(1.31±0.67)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3.91±1.22)%,(2.92±1.12)%,(3.33±1.81)%,都显著低于同状态下动脉血气,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分别于三种通气状态下采用连续逐搏动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高通气状态呼吸时动脉血气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增强,憋气时波浪式呼吸变化信号变弱,而静脉血氧分压波浪式变化幅度于三种呼吸状态下都不明显。说明肺通气导致肺换气是影响动脉血液波浪式信号幅度的直接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