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后端盖磨损及修理水环泵叶轮、泵体、前后端盖损坏原因是由水的冲刷作用所引起,其次因过滤机滤布损坏未及时更换,致使矿浆吸入泵内造成叶轮和泵体过早磨损,前后端盖的磨损尤为严重。如果端盖与叶轮端部磨损后的间隙超过0.2毫米,会降低泵的真空度,影响过滤机的过滤效果。  相似文献   

2.
CB-32型油泵(重庆探旷厂制造)在生产中,一般运转一年左右,由于高压侧产生的对低压侧的径向推力,使泵壳的齿轮接触面处产生大于齿宽0.4~0.7毫米的槽沟。而齿轮油泵的高压侧壳体,一般没有多大磨损。以前,我们用旧后均不作修理,等钻机大修或油泵出现故障后,就换新的油泵。去年,我们自己搞革新,将泵壳旋转180°,即原来的吸油  相似文献   

3.
矿浆输送泵     
长距离或高压头输送矿浆需用高压正排量泵。最初,用双缸或三缸活塞泵或柱塞泵输送管道中的矿浆。其优点是由于活塞直径和行程较大,因而排量大、压头高。但是,多少带磨蚀性的矿浆与泵的运动件之间接触将使运动件磨损严重,需频繁更换而提高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我厂采用重选处理砂锡矿,被输送矿浆的特点是粒度粗(其中 0.3毫米粒级占40%)、浓度大(有的达30~50%)。原使用的6SP 型砂泵制水机构复杂,制水盖易磨损烧坏,磨损后间隙增大致使空气进入泵体涡室,降低泵真空  相似文献   

5.
我矿选厂采用三段开路破碎流程。中、细碎装φ2.1米圆锥破碎机三台。1978年检修时,经解体检测发现机身与支承套,机身与碗形轴承座等装配部位磨损严重,影响安全使用。为此我们完善了革新成功的机身修复专用工具,同时还制成机身弹簧螺杆孔专用搪削工具,进行了检修。一、机身与碗形轴承座配合部位的修复。如图1所示。原图公差为φ1500~( 0.11)毫米。解体检测时已达φ1501.9毫米。止口已由100毫米磨损至97.5毫米。先扩孔,“C”平面稍  相似文献   

6.
靳彦博 《矿山机械》2007,35(2):150-151
自2003年排尾车间更换隔膜泵后,根据隔膜泵的技术参数要求.给矿粒度要求为≤1mm、矿浆密度为1.363t/m^3,矿浆重量浓度为≤50%,原滤石器篦子孔径为8mm,远远满足不了现工艺的要求,经常造成阀芯和阀座之间被大颗粒石块、杂物卡住,阀芯工作不能正常开启和关闭,泵的流量波动较大,有时甚至高压阀芯和低压阀芯同时卡住,高压阀箱矿浆流向低压阀箱矿浆,泵的工作效率下降,矿浆回流,管道和泵压力急剧下降,泵和管道振动较大,造成管道凶振动胶圈错位跑尾,压力的变化造成油隔膜泵加、排油频繁使小隔膜损坏,压力突然下降使油隔膜泵大隔膜破裂造成活塞密封圈损坏和推进液油报废的紧急停车事故。阀芯被石块或杂物卡住后,长时间运行将造成阀箱、阀座、阀芯等备件磨损严重,维修工作量加大,长时间的停车或不正常的运行使尾矿不能及时排出去,还会造成压大井的重大事故致使全矿停产。  相似文献   

7.
<正> 我矿水冶厂浸出矿浆,原采用4PNJF耐酸泵输送,矿浆含固量大,又有一定的酸度和温度,耐酸泵磨损严重,每隔一星期就需要更换叶轮、前后泵壳、护套和轴,检修频繁,影响正常生产。1978年2月,我们开始应用空气提升器代替耐酸泵提升矿浆。在使用过程中,对其结构形式和材质,作了些改进。  相似文献   

8.
铀水冶厂中,酸性矿浆对设备的磨蚀比较严重。尤其是矿浆泵和阀门等,由于磨损快,寿命短,维修工作量很大。例如某厂原来使用2∏H-3H不锈钢砂泵,平均寿命为30天,改用2PNJFA型衬胶泵后,使用寿命提高2倍,但仍不够理想。在现场试验中观察泵的损坏情况,大部分在叶片的工作面处或泵轮进口处,由于胶层磨透(或划破)露出金属骨架,  相似文献   

9.
我厂第二段磨矿,原采用φ200毫米水力旋流器和1800×7700毫米耙式分级机联合分级,与φ1500×3000毫米长筒球磨机组成闭路循环作业(见图1)。该流程的弱点是矿浆分级溢流浓度和细度波动大。有时出现“跑粗”现象,导致生产指标降低。通过考查发现,每当旋流器的给矿口、竖管、排砂嘴磨损变形以及砂泵磨损严重时就产生上  相似文献   

10.
我矿φ1.5米矿浆搅拌槽,原用8毫米钢板制作,10个月需更换。1971年1月采用辉绿岩铸石衬底,使用至今已三年,磨损严重的中心位置不到1毫米。操作方法: (1)衬里前将桶底  相似文献   

11.
一、球磨机出料锥体增加固定拉杆我矿用的φ1500×1500毫米格子型球磨机的出料锥体,一端系由出料格子板压住,另一端则由出料口的四个槽子卡住。但在运行中经过矿砂的磨损、出料锥体与格子板和与出料口串动,致使相互联接处的间隙逐渐加大。久之造成出料锥体松动,以至偏斜,使部分小钢球随矿浆一齐排出。这时只好停机检修,把磨损部位进行补焊,或排料锥体底部另加铁垫压紧。严重的甚至把出料口从另一方向开四个联  相似文献   

12.
大冶铁矿选矿车间脱水工段用25米~2内滤式圆筒真空过滤机处理铁精矿。过滤机前所采用的是1500×1200×1200毫米(长×宽×高)方形分矿箱。每个分矿箱与4台过滤机给矿管相通,并各安有φ150毫米闸门以控制矿浆量。由于生产过程中,闸门因常处于半关闭状态,加速了闸柄的磨损。长期生产表明,每个闸门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某硫铁矿区施工时,水泵零件由于受硫磺水的诱蚀,消耗很快,特别是水泵阀芯常常供不应求。阀芯长80毫米左右,由于中间有4毫米厚的台阶直径22毫米,而两头的直径才15毫米。当时,分队修配组一直用φ25毫米的圆钢加工。这样工作量大,原材料浪费多。后来,我们设计了如下一套冲模,用φ16毫米圆铁,烧红冲压出中间的台阶,经过冲压出来的坯料,车工加工可以提高工效两倍多,同时节省了原材料,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见附图。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铜山矿选矿车间,选铜后的矿浆由4 1/2PSJ衬胶砂泵扬送到φ12米浓密机池,再加上井下酸性水中和,降低pH值,然后进入选硫作业。开一台球磨机时,矿浆量为200(米~3/时)左右,而开一台4 1/2PSJ砂泵,扬量为160(米~3/时)左右,用一台泵输送是肯定不行的,而用两台泵输送,矿浆量又不够(同样开两台球磨机三台泵矿浆量也不  相似文献   

15.
<正> 大石河选矿厂年产出尾矿约420万吨;尾矿比重2.8,平均粒度0.26毫米,尾矿输送浓度在15~17%之间。尾矿输送工艺:φ53米浓缩机的分砂泵站8英寸胶泵→号总砂泵站(包括砂浆池)的8英寸串联胶泵→2号总砂泵站(包括砂浆池)的8英寸串联胶泵→3号总砂泵站(包括矿浆池)  相似文献   

16.
我厂φ2100短头型圆锥破碎机经过十多年运转,由于矿石含泥量大,除铁设施不够完善,非破碎物体常常通过破碎机,以及给矿偏斜未能及时处理等原因,造成机座止口和支承套止口严重不均匀磨损,从排矿口上检查,最大与最小相差17毫米。上述严重缺陷,不仅直接影响安全运转,而且严重影响碎矿最终产品质量。我们过去检修方法是,在机座止口磨损处焊上  相似文献   

17.
基于CFD-DEM耦合的方法,同时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对小流量矿浆泵在不同流量、不同颗粒粒径等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泵内颗粒运动规律、颗粒在不同流域的分布情况以及颗粒与泵过流部件的碰撞规律,研究了矿浆泵内过流部件尤其是蜗壳的磨损特性。结果显示,蜗壳存在一定堵塞,蜗壳靠近隔舌段颗粒形成低速堵塞区,蜗壳的磨损主要集中在上半部分及隔舌附近的位置;随着流量增大,颗粒速度增大,颗粒与壁面碰撞时动能增大,矿浆泵体磨损情况增强;小粒径颗粒工况下磨损情况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我单位清理水仓淤泥使用PNL型泥浆泵。该泵使用一段时 间后,护板结合部位的轴套直径变小,护板孔径变大(原设计间隙不大于0.2mm,而磨损后最大间隙为4mm),当泥浆泵工作时,由于在缝隙处大量进气,所以无法从吸泥口吸泥浆。原结构如图1所示。 1改进方案 (1)以2PN型泥浆泵为例。对磨损后尺寸变大的护板孔加工为φ90mm。 (2)加工一铸铁环(外径φ80mm,内径φ60mm,H=14mm),采用过渡配合,将该环镶入护板孔中。 (3)对轴护套加工一宽度为 17mm,φ60mm的凸台,凸台与铸铁环小径φ6…  相似文献   

19.
我厂过滤系统的滤液原采用浮子杠杆机构的自动排液箱排除,原设计浮子是由6毫米普通钢板卷焊成,因严重锈蚀和矿浆的强烈冲刷损坏很快。后来,改用6毫米不锈钢板卷焊成,延长了浮子的使用寿命。但浮子杠杆机构仍然是比较笨重(重量40公斤),检修调整时,工人必须将气水分离器及两个排液箱的人孔盖全部打开,人进入排液箱内检修,不仅劳动强度较大,工作也很不方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因气水分离器底部、浮子顶部积矿、杠杆失灵、检修调整不当等原因,出现浮子不“倒班”现象。因此,造成矿浆进入真空泵、真空泵磨损严重,不仅增加备品备件的消耗和检修工作量,给过滤系统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和工人共同研究,以四通阀式排液器代替了原来  相似文献   

20.
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于1988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山东泰安市召开了水隔离矿浆泵新技术推广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冶金、有色、化工、煤炭及电力等系统32个单位的46名代表。水隔离矿浆泵是由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东北工学院及冶金部张家洼矿山公司选矿厂共同研制和试验成功的。该泵于1986年底安装在张家洼选矿厂,1987年11月通过冶金部主持的技术鉴定会,并继续在选厂生产中运转使用。实践证明,泵系统运转稳定可靠,部件磨损少,寿命长,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