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目的 应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rapid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r HTA)对洛拉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决策者提供药品遴选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全球各大HTA官方网站,纳入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突变阳性NSCLC患者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4篇经济学研究。有效性结果显示,洛拉替尼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其他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化学药物,但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安全性结果显示,洛拉替尼≥3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仅低于塞瑞替尼,但均可控;经济性结果未显示出显著成本-效果优势。结论 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突变阳性NSCLC患者具有有效性、安全性优势,但其经济性优势需进一步研究,未来有必要开展更直观的比较,并进行多亚组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19):2727-273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使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3例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致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临床药师从安罗替尼的使用、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防治措施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处理安罗替尼相关咯血、肝损伤、血压升高、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结果:对1例安罗替尼致咯血患者,临床药师分析咯血程度较轻,建议停用安罗替尼,并给予止咳、止血对症处理,必要时加用垂体后叶素,控制咯血后可继续服用安罗替尼,临床医师采纳,患者用药期间未再出现咯血。对1例安罗替尼致肝功能损伤患者,临床药师分析为轻度的胆汁淤积型,建议无需停用安罗替尼,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临床医师采纳,治疗5 d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期未见明显肝功能损伤。对1例安罗替尼致血压升高伴蛋白尿患者,由于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针对高血压临床药师加强了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调节饮食、适当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以及监测血压等,通过心理干预等非药物降压效果不佳后,临床药师建议为患者修改降压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采纳,将既往的降压药尼群地平更改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治疗2周后血压恢复正常;针对尿蛋白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安罗替尼,2周后尿蛋白恢复正常,临床药师建议下调安罗替尼剂量继续治疗,临床医师采纳,后期复查尿蛋白未发现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对安罗替尼治疗的肺癌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厄洛替尼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临床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问质性肺疾病(ILD)是厄洛替尼严重而少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8%,病死率为0.8%~2.4%。厄洛替尼引起ILD的中位时间为用药22d,临床表现为干咳、低热、呼吸困难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实验室检查显示低氧血症。男性、高龄、有基础肺部病变及吸烟等为危险因素。厄洛替尼致ILD的主要机制为免疫介导和药物的直接毒性。避免对高危患者用药、使用低剂量、避免与其他化疗药物和/或放射治疗同步应用、加强呼吸功能监测是预防厄洛替尼致ILD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生ILD应立即停用厄洛替尼,换用其他EGFR—TKI。厄洛替尼致ILD的治疗以抑制炎症反应及防止肺纤维化为主要目的,主要措施包括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感染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发生甲磺酸阿帕替尼致肾小球损害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后出现肾小球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从患者出现肾脏损害的原因、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提出口服阿帕替尼出现肾脏损害的解决措施,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甲磺酸阿帕替尼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可能与其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出现肾脏损害后应及时停药,并根据不良反应缓解程度调整剂量,临床药师参与后患者肾脏损伤改善明显。结论 阿帕替尼导致的肾小球损害较少见,在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需注意监护,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给予对症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5):698-701
目的:了解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致间质性肺炎(ILD)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以及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吉非替尼致ILD是其治疗NSCLC罕见却致命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需了解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当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确诊后,必须立即停用吉非替尼,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抑制ILD向肺纤维化转变;症状较严重者可先选择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而后改为常规剂量并逐渐减量;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并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为了增加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可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肺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治疗,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临床应重视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的严重不良反应,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IL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吉非替尼引起的ILD报道文献共222篇,剔除资料缺失及重复报道的文献,对剩余文献中的患者一般资料、吉非替尼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ILD发生时间及相关症状、治疗和转归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吉非替尼致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文献52篇,涉及67例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在28~85岁。ILD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210d,2周内死亡的有11例。IL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伴典型的胸部CT改变。67例患者经相关治疗,好转46例,死亡21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ILD出现时间和是否及时停药等4项因素可能成为ILD致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不良反应致死率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正确的措施改善IL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洛拉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简称“MHRA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关于洛拉替尼的数据进行药物不良事件(ADEs)信号检测。结果与结论 3种方法检出重叠的关于洛拉替尼的ADEs信号114个,其中说明书未提及的新的可疑ADEs信号73个。临床在使用洛拉替尼时,应特别关注发生例数和信号数均较多的ADEs,如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等,临床表现包括脑水肿、大脑梗死、肺动脉高压、缄默症、性欲降低、胸腔积液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放射性坏死、缄默症、膀胱输尿管反流在特异度高的BCPNN法检测中信号强度均为较强,也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孢地尼分散片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头孢地尼分散片致AIHA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检索,探索头孢地尼分散片诱发AIHA的机制及应对措施。结果:患儿口服头孢地尼分散片1 d后发生AIHA,立即停用,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抑制免疫反应,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吸氧等对症治疗,并于停药后1周溶血得到控制。结论:儿童临床使用头孢地尼时,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溶血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替扎尼定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扎尼定片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给予替扎尼定片治疗12周,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8、12周各进行1次肌张力的评定,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降低1级以上,少数病人可达2级。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头晕、口干。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扎尼定在治疗脑卒中的偏瘫患者痉挛状态方面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原因及转归情况,旨在为临床上合理使用阿帕替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4-2018年4年间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上有关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筛选后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信息、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治疗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收集甲磺酸阿帕替尼致不良反应69例患者中,有10例新的不良反应。分析可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1~60岁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3.62%,多在服药后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占80.75%)。不良反应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多为31.84%,心血管系统损害是其次,占18.43%,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一共有10例死亡病例,致死原因多是呼吸系统损害,占死亡病例的40%。在临床处理和转归上多数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应加强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处理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的药学监护,保障肿瘤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通过熟练掌握新药舒尼替尼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对1例服用舒尼替尼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对舒尼替尼所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选择、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处理及药物选择、皮肤毒性反应的治疗方法、心血管毒性的监测及防范措施以及血液系统毒性等方面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方案,患者最终顺利完成本周期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的药学监护,与临床医生协作,可以协助临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1例49岁女性患者使用维A酸片致外阴溃疡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临床治疗过程及相关文献,对维A酸致女性生殖器溃疡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发病机制进行讨论。本例患者在维A酸片治疗第6天出现外阴溃疡,予停用维A酸片及聚维酮碘溶液坐浴对症处理后,外阴溃疡最终消失。在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过程中,应警惕生殖器溃疡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4,(34):3239-3243
目的: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已上市的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包括酪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博舒替尼、帕纳替尼和非酪酸激酶抑制剂高三尖杉酯碱的标准使用剂量、药效学、毒副作用、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未使用过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初始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患者用药后很容易发生Bcr-Abl基因突变而耐受或者耐药。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博舒替尼对大部分Bcr-Abl基因突变有效,对伊马替尼产生耐受或者耐药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均对T315I突变无效。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帕纳替尼对大部分Bcr-Abl基因突变有效,而且是目前唯一对T315I突变有效的已上市激酶抑制剂,但有严重的致血管阻塞、心脏衰竭和肝毒性的风险。另外,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三尖杉酯碱主要用于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阶段,用药、耐药情况及药物本身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综合评估,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和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Meta分析方法,评价劳拉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劳拉替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特点、规律及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关于劳拉替尼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劳拉替尼组患者在有或无用药基础上采用劳拉替尼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第1代和(或)第2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方案]进行Meta分析,并纳入劳拉替尼致ADR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包含622例患者(劳拉替尼组308例,对照组314例),以客观缓解率(ORR)为主要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劳拉替尼组患者ORR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1,95%CI=1.62~3.28,P<0.000 01),表明劳拉替尼的疗效较前2代药物显著。同时收集到劳拉替尼所致ADR 14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8例;>60~70岁年龄段患者较多,共7例;大多数ADR发生在用药2周后,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及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替比夫定片致呕吐伴肌酸激酶及乳酸升高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替比夫定片致呕吐伴肌酸激酶及乳酸升高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检索,探索替比夫定片诱发呕吐伴肌酸激酶及乳酸升高的机制及应对措施.结果 患者在遵医嘱持续抗病毒治疗约5月后,出现反复呕吐,实验室查肌酸激酶1559 U·L-1,血乳...  相似文献   

16.
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抗血管增生的作用。该药对肾脏的损伤多表现为非肾病范围蛋白尿,导致肾病综合征相对少见,国内尚无舒尼替尼引起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报道。本文报道1例胃间质瘤术后接受舒尼替尼治疗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伴肾功能减退,肾活检证实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舒尼替尼所致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此类药物肾脏损伤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紫杉醇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紫杉醇"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与"paclitaxel "和"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xicit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Embase收载的紫杉醇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有效个案报道19篇,涉及23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11例,接受全脑放疗的脑转移患者3例。紫杉醇使用剂量超过175 mg·m-2者5例,用药4~8 h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短暂性脑病、一过性精神障碍及癫痫样发作,不良反应发生后患者通过停药、继续用药及对症治疗,22例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自行消退,1例死亡。结论: 应加强紫杉醇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监测,尤其是接受全脑放疗的脑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的药学监护,保障肿瘤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通过熟练掌握新药吉非替尼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防范措施,对1例服用吉非替尼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在吉非替尼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处理及药物选择;对皮肤毒性反应的治疗方法;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防范中,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方案,使患者最终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的药学监护,可以协助临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合理。  相似文献   

19.
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舒尼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包括乏力、心悸、畏寒、嗜睡等,易与肿瘤相关症状及舒尼替尼的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混淆.舒尼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破坏甲状腺腺体、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损伤血管有关.服用舒尼替尼的患者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20.
1例61岁晚期肺癌女性患者在同时接受普拉替尼与氟康唑治疗4 d后,出现了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2级血小板减少。临床药师考虑为氟康唑与普拉替尼相互作用引起的血液毒性,依次停用普拉替尼和氟康唑,给予患者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待血细胞计数恢复后,予普拉替尼剂量减半重启治疗,并逐渐恢复至原治疗剂量,后续治疗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此病例提示医生及临床药师应意识到普拉替尼与氟康唑有潜在的相互作用,并在普拉替尼治疗期间避免使用CYP3A4抑制药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