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通过分析影响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损伤的原因,结合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损伤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引进了模糊概率评估模型,以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为评估目标,建立了评估模型。将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状况划分成4级,选取了4个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子,并选用了梯形分布作为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在模型中,还提出了模糊权重的概念,可充分考虑权重的模糊性。模糊概率模型不仅继承了经典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思想和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其在实际应用中评估影响因子权重取值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明显的合理性。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实际算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评估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方面,模糊概率模型显现出其良好的可靠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损伤的原因,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损伤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选用了模糊概率评估模型,将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状况划分成4个等级,选取了5个影响构件耐久性的主要因子,先对各个影响因子进行单因子评价,并选用正态分布作为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表明:通过对模糊概率评估模型评估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用模糊概率评估模型进行预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说明了该模型不仅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状况的评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而且该方法比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更优越。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混凝土桥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耐久性损伤,为了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须要对桥梁的状态做出科学的评估。将模糊理论应用于在用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评估中,确定评估指标,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估模型。通过层次分析确定耐久性指标权重并进行修正,实现了不同桥梁由于各指标不同损伤程度而在评估时采用不同权重。运用变权模糊综合评估原理进行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将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模糊理论引入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桥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特点,建立耐久性评判分析模型,先借助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估因素的权重加以确定,再借助模糊综合评判法来确定桥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状况。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优点:便于实施,过程相对较为简单,可清楚彰显出桥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情况以及优化桥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估等,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深入分析影响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并划分危险性等级.评价过程中首先确定了不同降雨情况下指标体系的动态权重系统,然后应用“梯形”隶属函数公式和专家经验赋值法分别测算连续型和离散型指标的隶属度,最终通过所构建的3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斌 《中国建材科技》2011,(1):10-13,16
随着当前大量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耐久性评估方法的研究已引起行业内和工程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阐述既有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的定义、内容,总结目前既有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的方法.然后建立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方法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桥梁评估,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桥梁耐久性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从多个影响因素对桥梁耐久性的隶属等级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和标准采用五种评价等级以评估桥梁耐久性状况.在对模糊综合评价的处理上采用非对称贴近度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影响资源质量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进行评估,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主因素突出型算子结合最大隶属度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据此得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等级,按不同质量等级对地下空间进行有序开发,以此指导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提出了钢-钢筋混凝土合梁斜拉桥安全性与耐久性评估的指标体系与确定权重的方法,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论述了综合评估方法,列举了评估实例,并给出不同算法的对比结果,最佳推荐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评估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分析影响船闸基坑安全的诸多因素,建立了层次目标体系,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值进行了评估,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实际工程中安全监控数据进行了多层次的综合评估,从而确定了依托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1.
裂缝对隧道管片结构耐久性影响及其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结构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裂缝的出现将迅速的加快其腐蚀、劣化过程.论文首先对隧道管片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对管片结构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管片内部裂缝观测难以实现,故重点研究了表面裂缝的影响.同时,鉴于表面裂缝对管片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分别建立了用于计算评价管片表面裂缝宽度、长度、方向和密度等因素对管片结构耐久性损伤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然后结合某次管片静力实验裂缝观测、统计结果,根据建立的隶属度函数对裂缝诸因素的隶属度进行了计算,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裂缝对管片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模糊数学在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定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鹏飞  王娴明 《工业建筑》1997,27(5):7-10,62
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估的特点,借助于模糊数学的手段,提出了一种耐久性分级评定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一级别都有确切的混凝土构件剩余寿命的内涵,多元隶属函数法的引入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经过实例验算,正确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任丽璇 《山西建筑》2011,37(15):146-148
为了准确地对在役双曲拱桥的耐久性进行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双曲拱桥耐久性评估的模型,应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理论,对评估模型中的两个层次中的评估指标建立隶属函数,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进行耐久性评估。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沼气对盾构施工影响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刘铭  沈圆顺 《低温建筑技术》2011,33(11):117-120
沼气的燃烧、爆炸和沼气的释放都会对盾构隧道的施工和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一般的研究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定量的分析.在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深入分析由于沼气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因素,建立了沼气对盾构隧道施工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风险影响因素的层次性,提出了三级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因素权重,利用模糊...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桥梁状态评估都忽视了耐久性评估,桥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其耐久性状态的因素复杂而繁多。层次分析法(AHP法)将复杂的系统层次化、简单化,并通过比较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确定评估指标的初始权重。根据评估指标的初始权重和检测数据,利用变权原理确定评价指标的变权重。模糊综合评估法较好地解决了桥梁结构的模糊性和算法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斜拉桥自身结构特点根据相关规范建立了斜拉桥耐久性状态评估递阶层次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桥梁耐久性状态模糊综合评估法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应用模糊系统理论建立了一种桥梁结构耐久性评定的模糊综合评定法。该方法在桥梁结构耐久性多层次综合评定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级评价因素对各耐久性等级的隶属函数,考虑评价因素对目标评定值的权重,由最大隶属原则,得出待评定桥梁结构的耐久性等级,以此推断出该桥梁加固前与加固后的耐久性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存分析中的生存函数乘积限估计方法分析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寿命,结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法融入其中,研究耐久性评判等级和隶属度对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寿命估计的贡献,建立了删失示性函数模糊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得到使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统计更加合理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包含众多未确知性的特点,选择最能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定义了指标未确知测度以及指标对确定构件耐久性等级所起作用大小的指标分类权重,建立了构件耐久性未确知综合评估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构件对整体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性权重.建立了未确知综合评估系统与AHP相结合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模型.应用实例表明,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韩亚  母霓莎  许飞飞  王永辉 《矿产勘查》2020,11(6):1308-1313
本文从地质环境条件、采矿工程活动两个主要因素着手进行综合分析,选取影响城郊煤矿地面采空塌陷的9个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城郊煤矿地面塌陷危险性进行评价,确定隶属函数,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建立矿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将矿区地面塌陷危险性程度划分为危险性小区、危险性中等区以及危险性大区3个等级。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城郊煤矿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中,该评价方法是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