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化能降低它的挥发性,减小刺激性气味对食品产生的影响,控制它的释放速度,从而能提高它的保鲜效果,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文章介绍了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制备的方法与特点、微胶囊的表征、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微胶囊在食品保鲜方面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微胶囊应用于食品,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较异硫氰酸烯丙酯,更能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所以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在食品保鲜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硅酸盐凝胶缓释处理异硫氰酸烯丙酯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研究5℃贮藏条件下,缓释和未缓释处理异硫氰酸烯丙酯对采后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和未缓释处理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均可有效降低5℃贮藏的草莓的腐烂指数,抑制贮藏期间草莓的呼吸强度及电导率的升高。保持草莓较高的硬度、VC和总酚含量,对草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也有抑制作用。这表明采用适当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处理可显著延长采后草莓的保鲜期,维持较高的采后品质。缓释和未缓释处理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其中硅酸盐凝胶缓释处理方法更为简便,最终的保鲜效果优于未缓释处理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对草莓的整体风味影响小,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芥末调味品的主要呈味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因其医疗功效、抗癌作用、防腐抑菌与土壤消毒作用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主要研究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化,使其消除刺激性气味与身体接触伤害,便于储存与使用.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异硫氰酸烯丙酯β-环糊精包结的制备工艺.实验通过红外光谱法与电镜扫描分析法表征异硫氰酸烯丙酯微胶囊产品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异硫氰酸烯丙酯可以被β-环糊精很好的包合,形成微胶囊产品,其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20℃,β-环糊精与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比例为5 ∶ 2(g ∶ mL),pH值为7,包合时间为5h,最佳水添加量为40 ∶ 1.在此条件下,产品产率达71.5612%,油利用率达36.2523%.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了市售4种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保留指数和标准品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最多,为6种;4种芥末油中共有的成分是二硫化碳、烯丙基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烯丙酯和硫氰酸烯丙酯。采用邻二氯苯为内标对4种芥末油进行了定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异硫氰酸烯丙酯(7487.01~22025.36μg/g样品)、硫氰酸烯丙酯(1074.69~4013.81μg/g样品)、异硫氰酸环丙酯(21.24~49.74μg/g样品)、硫氰酸甲酯(5.80~19.77μg/g样品)等。在鉴定出的成分中,由异硫氰酸烯丙酯转化或降解的产物有硫氰酸烯丙酯、异氰酸烯丙酯、二硫化碳和二烯丙基硫醚。  相似文献   

5.
以肉红值(a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大肠菌群(MPN值)以及失水率为质量指标,研究了单甘油月桂酸酯(GML)、乳酸以及二者复配在4℃条件下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GML与乳酸复配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和保水效果,可显著减少冷鲜肉在加工以及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流失,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保鲜剂组成为0.5%GML(70%)+1%乳酸时保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环糊精包埋强化异硫氰酸烯丙酯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红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06,27(4):164-166
异硫氰酸烯丙酯具有很强且广谱的杀菌作用,但强烈的气味及挥发性限制了其在食品防腐上的广泛应用.本论文利用β-环糊精对异硫氰酸烯丙酯进行分子包埋,通过控制释放方式,提高了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抑菌效果,改善了刺激的气味;同时将液态油转变为固体粉末,方便了其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敏  贺云川 《食品科学》2011,32(8):272-2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方便榨菜原料及成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类37种化合物,37种化合物中含烃类4种、醇类7种、醚类2种、醛类5种、酸类4种、酯类8种、酚类1种、含硫化合物5种、杂环化合物1种;两种样品共同检出的化合物有4种,分别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环丙酯、二甲基三硫;方便榨菜原料检出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异硫氰酸烯丙酯(60.77%)、异硫氰酸环丙酯(6.10%);方便榨菜检出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对丙烯基茴香醚(47.54%)、异硫氰酸烯丙酯(11.41%)。  相似文献   

8.
《肉类研究》2016,(9):35-39
冷鲜肉因其营养物质丰富、安全卫生和肉质柔嫩,已逐渐成为生肉市场的消费主流。但裸露放置极易受到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感染,适宜的包装保鲜技术能使冷鲜肉的卫生条件良好,也可避免肉品因失水而品质下降,从而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同时有效的贮藏前处理也是延长货架期的关键过程。本文综述了目前冷鲜肉贮藏前处理的技术及国内外冷鲜肉常用的包装技术,旨在为冷鲜肉贮藏前处理及保鲜包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冲菜辛辣风味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冲菜作为一种叶芥类蔬菜产品,以其冲鼻的辛辣味而独具特色。为确定辛辣风味的物质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冲菜的主要风味物质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丙酯、异硫氰酸丁烯酯和异硫氰酸苯乙酯,其中异硫氰酸环丙酯为首次检测出的异硫氰酸酯类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6,(11):16-21
为了提高冷鲜肉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并拓宽气调包装食品市场,实验以真空包装冷鲜猪肉为对照,通过对冷鲜猪肉气调包装方式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色泽、pH值、系水力、挥发性盐基氮值、感官评价及电子鼻测定的气味等指标的检测,研究CO_2及高氧气调包装对冷鲜肉贮藏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气调包装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高氧气调包装可以有效保持冷鲜肉色泽及其持水能力,气调包装中O_2/CO_2/N_2气体比例为7:2:1时冷鲜猪肉获得较好的色泽、较高的系水能力,且挥发性盐基氮值相对较低,并经电子鼻风味测试,在贮藏后期仍保持较良好气味,获得相对较高的综合评价,在4℃条件下贮藏至11 d仍有较好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乙醇提取法从芦笋下脚料中提取抗菌活性物质,用其对冷却肉进行涂膜处理,以感官指标、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为指标,评价芦笋提取物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芦笋提取物对冷却肉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芦笋提取物涂膜处理后,可以使冷却肉的保质期延长6 d。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延长冷却肉的货架期,文中采用不同浓度茶多酚结合壳聚糖与可食性膜溶液混合制成涂膜保鲜剂,通过测定贮存过程中冷却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色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等指标的变化,对冷却肉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7%茶多酚、1.0%壳聚糖涂膜保鲜冷却肉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单纯使用壳聚糖涂膜保鲜组,在0~4℃条件下能将冷却肉保鲜期延长至16 d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天然保鲜剂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应用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法对不同天然保鲜剂处理过的冷鲜肉进行综合感官评价,并通过测定冷鲜肉的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pH值和菌落总数变化情况,验证冷鲜肉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天然保鲜剂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Nisin)、壳聚糖、纳他霉素及海藻糖均能有效延长冷鲜肉的保质期,其中海藻糖效果最好,能使冷鲜肉保质期达到8 d左右,其次为茶多酚、Nisin及纳他霉素,冷鲜肉保质期能达7 d左右,壳聚糖效果稍差,冷鲜肉保质期约6 d;通过分析腐败指标和感官得分的相关性发现,TVB-N含量和菌落总数与感官得分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9,说明该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包装材料对高氧气调包装冷鲜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调包装能有效延长冷却肉的货架期,但是不同阻隔性的包装材料对冷却肉的保质期影响差异显著,因此选用3种不同阻隔性的包装材料,对冷鲜肉进行高氧气调包装(35% CO2、65% O2),测定冷鲜肉在贮藏期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色泽、挥发性盐基态氮、汁液流失率和pH值等指标,观察不同阻隔性的材料对冷却肉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氧包装条件下,高阻隔材料包装的冷却肉在贮存10d菌落总数已经超标,pH值在贮存期内处于二级鲜肉的范围内;中阻隔包装材料包装的冷却肉菌落总数对数值在保质期内未超过6(lg(CFU/g)),但是肉色保持的较好,感官评价相对较好,但是汁液流失较大;低阻隔包装材料低阻隔性的包装材料菌落变化最大,13d时菌落总数对数值达到6.46(lg(CFU/g)),肉的色泽相对较差,气味和总体可接受性也较差,因此,中阻隔性包装材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延边黄牛冷热鲜肉货架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延边黄牛外脊和臀中肌两个部位的热鲜肉和3±1℃条件下排酸24h的冷鲜肉进行托盘包装,置于3±1℃冷藏箱中贮藏。通过pH值、TVB-N值、表面颜色、菌落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延边黄牛冷热鲜肉的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1℃排酸24h冷鲜肉的货架期较热鲜肉货架期延长期3-4d,为了保证肉品质量,延边黄牛外脊和臀中肌的热鲜肉和冷鲜肉的货架期以不超过4d和8d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乳糖酸复合保鲜剂对冷鲜肉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以未经涂膜处理下的冷鲜肉为对照组,采用乳糖酸为主要原料,复配壳聚糖和茶多酚制成复合保鲜剂,通过测定冷鲜肉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考察乳糖酸复合保鲜剂对冷鲜肉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乳糖酸复合保鲜剂处理后的冷鲜肉菌落总数对数值、TVB-N值、TBARs值、汁液流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度、弹性及感官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复合保鲜处理后的冷鲜肉货架期可延长至9 d。乳糖酸复合保鲜剂可以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可减缓鲜肉冷藏期间的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7.
冷鲜肉高氧气调保鲜包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本研究以PP材质托盘盛装,PP膜封盒,充入不同比例的气体成分对冷鲜肉进行气调包装.在温度4℃、湿度80%的恒定条件下,分别研究了25% O2+ 75% CO2、45%O2+55% CO2、65% O2+ 35% CO2的3种不同气体组分的气调包装对冷鲜肉的感官指标、色度、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并且通过与大气对照组的对比,对冷鲜肉气调保鲜包装第6天的保鲜效果进行雷达直观定性分析.结果表明,65%O2+35% CO2组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实验组,冷鲜肉的货架期延长了6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销售过程中不同时间紫外处理对冷鲜猪肉保鲜的最佳条件。方法 以新鲜猪里脊肉为对象,通过紫外照射0、4、9、24 h/d处理冷鲜猪肉,试验周期为4 d,考察处理前后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评定变化规律。同时检测冷鲜猪肉pH、质构分析(textureprofile analysis, TPA)、色差、汁液流失及菌落总数变化,并比较不同紫外处理的保鲜效果。结果 紫外照射9 h的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处理期内前3 d,该组菌落总数最低,冷鲜肉的贮藏pH也是增长最慢的,在色差指标中肉色的亮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维持了冷鲜肉原有的色泽,根据TPA结果发现紫外照射后也并未对冷鲜肉的质地产生较大影响。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结果显示改组不仅提高了生鲜肉醇类、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更促进了庚醛、甲酸辛酯等风味物质的产生。结论 模拟市售情况并添加紫外照射处理冷鲜肉,发现紫外照射处理9 h/d对市售冷鲜猪肉保鲜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热鲜鸡肉和冷冻鸡肉,冰鲜鸡肉在口感、风味、新鲜度以及营养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冰鲜鸡肉的品质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败变质。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冰鲜鸡肉的品质及其货架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冰鲜鸡肉的品质表征指标;阐述了微生物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化学因素对冰鲜鸡肉品质的影响;比较了化学、超高压和辐照等6种保鲜技术对冰鲜鸡肉保鲜的效果及特点;结合食品货架期预测模型,梳理了已有预测冰鲜鸡肉货架期的相关研究;最后分析了冰鲜鸡肉品质及其货架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随着研究技术、手段和保鲜技术的不断发展,冰鲜鸡肉货架期的研究也将不断向实用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蒙脱土为基材,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出高吸湿性抗菌衬垫,用于冷鲜肉的保鲜。将各衬垫放置于托盘包装的底部,其上放置新鲜猪肉末,于4 ℃贮藏。每天测定各组鲜肉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pH值、蒸煮损失率、硬度和颜色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该抗菌衬垫的应用显著抑制了鲜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减缓了TVB-N含量、TBARS值和pH值的增长速率,降低了蒸煮损失率,并有利于其硬度和颜色的保持;壳聚糖和Nisin共同使用有助于提高衬垫的抗菌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对鲜肉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当衬垫中Nisin添加量相当于在鲜肉中的添加量,为0.5 g/kg时,该衬垫的使用可将鲜肉的保质期由2 d延长至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