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碱性清洗剂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使用酶清洗剂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碱性清洗剂,观察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将门诊手术器械随机分成A、B、C3组,A组用机洗酶清洗剂清洗后再用碱性清洗剂清洗;B组用机洗酶清洗;C组不加任何清洗剂清洗;分别用目测、光源放大镜、残留蛋白测定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不同清洗程序的清洗效果.结果 用机洗酶清洗剂结合碱性清洗剂(A组)清洗的器械采用4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合格率均达100.0%;使用机洗酶清洗剂(B组)清洗的器械,目测和光源放大镜检测结果合格率100.0%,残留蛋白检测法合格率为99.0%,ATP生物荧光法合格率为89.1%;不加清洗剂(C组)清洗的器械,目测合格率为90.9%;光源放大镜检测合格率为74.3%,ATP生物荧光法合格率为49.3%,残留蛋白检测法合格率为66.2%.结论 在使用酶清洗剂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器械可以更有效地去除蛋白质、油脂类等其他污染物,使器械的清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最佳清洗方法,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与清洗合格率。方法 2013年1-9月选取600件骨科器械,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200件器械,A组器械未采用任何预洗方法,B组器械采用全部预洗方法,C组器械采用选择性预洗的方法,采用目测法、放大镜下检测、ATP荧光法检测3组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目测法、放大镜下检测、ATP荧光法检测合格率A组分别为92.5%、90.0%、87.5%,B组分别为95.0%、92.5%、95.0%,C组分别为97.5、98.0%、99.0%,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成本A组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清洗手术器械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实用、安全的清洗方法,以保证清洗质量。方法将回收的污染手术器械8套分为A、B、C、D 4组,每组2套,均放入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中清洗,A、C组加多酶清洗,B、D组加碱性清洗剂清洗;C、D组清洗前先放在多酶液中浸泡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中清洗,比较目测观察及潜血试验检测器械清洗后合格情况。结果目测法及潜血试验合格率:A组91.41%和88.38%,B组96.97%和89.39%,C组96.46%和95.96%,D组99.49%和96.97%,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目测法合格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血试验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目测法和潜血试验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污染手术器械先用多酶浸泡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效果的影响,探讨蒸汽清洗在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流程中的应用,为消毒供应中心优化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流程,提高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送洗的外来手术器械200台,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器械采用常规清洗方法,B组器械采用常规清洗加蒸汽清洗,清洗后采用目测和3MTMClean-TraceTM ATP生物荧光法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检测,记录清洗质量合格率。结果目测法检查A组、B组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5.0%、100.0%,ATP生物荧光法检查A组、B组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0.0%、97.0%,结果显示,B组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送洗的外来手术器械,采用常规清洗加蒸汽清洗相组合的清洗方法,可优化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并提高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外来手术器械不同清洗方法效果的探讨,来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使用的373件外来手术器械分为A、B两组,A组56件,B组317件,选取同期67件带有管腔的外来手术器械分为C、D两组,C组47件,D组20件,A组采用液态的多酶清洁剂进行手工清洗,B组和C组采用增加预洗环节的即效泡沫多酶清洁剂进行手工清洗,D组采用增加预洗环节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并利用目测法和ATP荧光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 A、B两组器械清洗后目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89.29%、96.85%,两组器械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荧光检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53.57%、89.9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两组管腔器械清洗后目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91.49%、95.0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P荧光检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76.60%、35.0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手工清洗可提高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手术后的腔镜300件分成A、B、C3组,每组100件。3组腔镜均先进行预处理,用多酶清洗剂浸泡10 min后,A组采用手工清洗,B组超声清洗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C组超声清洗后再手工清洗。采用目测法和潜血试验法检测3组腔镜的清洗效果。结果 A、B、C组清洗后目测腔镜污染率分别为9.00%、10.00%、0.00%,A、B、C组清洗后腔镜潜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9.00%、15.00%、3.00%。3组腔镜污染率和潜血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227、25.633,均P0.05)。C组腔镜目测污染率和潜血试验阳性率均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腔镜器械采用多酶浸泡后,先超声清洗再手工清洗的方法清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酶清洗液用不同温度水稀释浸泡器械对其清洗效果的影响,以便了解发挥多酶清洗液最佳活性的适宜温度和配比方式.方法 将器械分为A、B、C3组,A组用常温自来水配比稀释,B组用30~45C温水配比稀释并加盖保温,C组用>60℃高温水配比稀释;多酶清洗液浸泡污染器械后,经清洗、干燥后,器械在肉眼和5倍放大镜下目测,隐血试验法检测清洗合格率的差异.结果 3组器械在肉眼和5倍放大镜下目测,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隐血测试A组合格率为79.05%,B组合格率为90.00%,C组合格率为71.90%,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血测试合格率B1组为90.83%、B2组为71.67%,两种不同配比方式多酶清洗液浸泡器械其清洗效果隐血测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酶清洗液在30~45℃浸泡清洗效果最好,配比时应先调节好水温在适宜范围内再加人多酶清洗原液,低温和高温均能抑制酶的活性,且高温能使酶失活导致清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夜间手术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夜间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和方法,提高夜间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将夜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1680件(咬合类器械1200件、管腔类器械480件),随机分为A、B、C、D组,采用4种不同的清洗方法;A组:立即清洗法;B组:干式保存法;C组:刷洗保存法;D组:酶液保存法,比较各组目测、5倍放大镜、特殊棉签检测、残留血检测、菌落数及内毒素检测合格率。结果 A、B、C、D组合格率目测为78.3%、86.9%、94.5%、96.4%;5倍放大镜为71.9%、81.9%、92.6%、93.8%;特殊棉签检测为59.2%、74.2%、90.8%、93.3%;残留血检测为64.2%、85.8%、96.7%、98.3%;菌落数为46.7%、93.3%、100.0%、100.0%;内毒素为43.3%、93.3%、100.0%、100.0%。经统计学检验,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后的夜间手术器械采用刷洗保存法和酶液保存法,均能明显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及残留血检测合格率,但酶液保存法,具有安全性,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毒供应科术后污染的管腔器械(腰椎吸引头、妇科吸引头)800套,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A组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日常工作的常规清洗(流动水进行冲洗、刷洗,高压水枪冲洗,最后采用超声机上机清洗); B组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进行处理后常规清洗;C组器械下手术台后隔夜放置8 h后常规清洗;D组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进行预处理,隔夜放置8 h后常规清洗。采用目测法、白通条法、潜血试验、ATP生物荧光检测以及五倍放大镜目测分别比较四组清洗合格率。结果 目测法、白通条法、潜血试验、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四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9、70.360、 50.904、67.932,均P<0.001),且B组>D组>A组>C组。五倍放大镜目测结果显示,四组清洗合格率比较,B、D两组数据相当,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均高于A、C两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腔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预处理,清洗质量高于隔夜处理以及未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预处理的清洗质量,故及时清洗并采用恰当的预处理方法,可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4种清洗管腔器械方法的清洗质量.方法 4种清洗方法分别为普通法(A组),普通超声波法(B组),保湿超声波法(C组),刷洗、冲洗超声波法(D组);每组分别随机清洗218件管腔器械,比较各组目测、5倍放大镜、棉签、白纱布、潜血试验、菌落数及内毒素检测合格率.结果 A、B、C、D组合格率目测分别为47.7%、55.0%、97.2%、99.1%,5倍放大镜分别为35.8%、44.0%、94.5%、95.4%,白纱布分别为33.0%、41.3%、93.6%、96.3%,棉签为30.7%、41.3%、92.7%、91.7%,潜血试验分别为56.7%、70.0%、95.0%、96.7%,菌落数分别为43.3%、76.7%、100.0%、100.0%,内毒素分别为33.3%、86.7%、100.0%、100.0%.结论 刷洗、冲洗超声波法比另外3种清洗法更能有效清除管腔器械上的污物;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
Twenty-two detergent cleaning solutions from different ward areas were sampled for bacteria when freshly prepared, during use and at discard. Contamination, mainly by Gram-negative bacilli, was found in 10 freshly prepared solutions and in 21 of the 22 at discard. Preliminary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detergent solution was bactericidal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 but allowed the survival but not multiplic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相似文献   

12.
13.
周忠慈 《医疗装备》2014,(12):79-82
本文从清洗的各个要素分析清洗机、尤其是多腔清洗机常见的清洗效果下降的原因,阐述了自动清洗机清洗的原理,并给出排除这些故障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镜的有效清洗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1 800件污染鼻镜随机分为试验组910件和对照组890件,试验组采用自制的鼻镜清洗摆放架+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机械清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摆放法+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机械清洗,比较两组鼻镜清洗质量合格率及干燥合格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鼻镜目测清洗质量合格率及3M清洗测试棒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78%及100.00%,对照组分别为93.94%及92.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鼻镜干燥合格率为99.89%,对照组为91.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清洗机及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机械清洗时,采用鼻镜清洗摆放架装载鼻镜,使鼻镜咬合面和轴节被最大限度地打开,鼻镜摆放相互不重叠,提高了鼻镜清洗及干燥质量,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预处理步骤的多酶清洗液的合理更换方法,以求以合理的成本去保证复用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从而最终保证器械的无菌质量。方法将120件来源于同种手术包的进行同种手术后被污染的止血钳分为3个组(A、B、C组)进行预处理流程,鲁沃夫多酶清洗液预处理后再进行清洗消毒器同一程序清洗,多酶预处理液重复使用,在预处理后与清洗消毒器完成清洗程序后分别进行ATP荧光检测。结果多酶预处理液重复使用后,预处理的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最终清洗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为了保证最终清洗质量必须进行多酶清洗液预处理,该步骤的多酶预处理液也需一洗一换,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清洗质量还可以防止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临床内镜复用过程中细菌生物膜的污染情况,检测生物膜清洗液在内镜清洗消毒中对细菌生物膜的清洗效果。方法参照GB15982和WS507《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监测2017年1月-2017年3月临床80例内镜使用后的消毒效果,并采用活菌计数法评价内镜生物膜去除效果。结果在高水平消毒合格的前提下,10.0%电子胃镜检出细菌生物膜,15.0%电子肠镜检出细菌生物膜。生物膜清洗液对电子胃镜和电子肠镜细菌生物膜的去除率高达99.0%以上,能彻底清除内镜腔体内形成的细菌生物膜,保证后续消毒(灭菌)效果。结论与常规多酶清洗液相比,生物膜清洗液能有效去除内镜腔内的细菌生物膜,保证了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子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提高清洗、干燥质量。方法将子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A、B、C组;A组采用五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B组采用四步清洗法,按A组的前4个步骤清洗,再用普通方法漂洗、消毒、润滑、干燥;C组采用三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目测洁净程度和潮湿程度。结果 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6.02%、85.96%、85.09%,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干燥合格率分别为:99.66%、91.23%、99.53%,A组和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程序综合运用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5种清洗方法,对提高子宫腔吸引管清洗、干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