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来源菊花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来源菊花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Na NO2-Al(NO3)3-Na OH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指数,以确定在菊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不同来源菊花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且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因菊花来源不同抗氧化活性能力大小也不同。菊花中总黄酮含量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和0.518(P<0.01)。结论:不同来源菊花之间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均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且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芙蓉菊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芙蓉菊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还原力、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研究芙蓉菊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用维生素C作对照。结果 芙蓉菊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还原力、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其中DPPH、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273、0.669、0.594 mg/mL,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维生素C。芙蓉菊多糖对自由基清除率与其质量浓度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芙蓉菊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评价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甘草地上部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47 min,液料比为26.72∶1 m L·g-1,乙醇体积分数为64.31%。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6.605%。且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有良好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还原能力。结论:超声法对甘草地上部分有较好的提取作用,工艺简单,易于大工业生产。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富集的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显著,均呈添加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大黄抗氧化物的提取条件,以及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与蒽醌的相关性。方法 以大黄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参考指标,考察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大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游离蒽醌之间的关系模型,对大黄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预测。结果 确定了大黄抗氧化物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30 (g/mL)、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20 min,超声提取>浸提>回流提取,超声提取物清除率最高达95.2%。PLS模型的预测值与测定值间的相关系数(R)为0.954 8,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32 4。结论 PLS模型预测提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与大黄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正相关,而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与大黄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 目的: 优化山苦荬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 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 3 个因素对山苦荬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采用 DPPH 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活 性。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采用 125 倍量 80%乙醇,超声提取 1 h; 七批山苦荬显示出较强的清除 DPPH 自由基 能力。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山苦荬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差异,为选择一种有效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和羟自由基(·OH)试剂盒法对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OH、DPPH·)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DPPH·分光光度法、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OH试剂盒法检测0.024mg/ml维生素C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0.09%、95.00%、9.56%,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维生素C浓度(IC50值)分别为0.005、0.013、0.200mg/ml。结论:Mn2 -H2O2-PAR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果与DPPH·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该方法可能可以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紫背鼠尾草各提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方法 用DPPH及ABTS.+ 测定紫背鼠尾草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紫背鼠尾草乙酸乙酯部位对 DPPH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在浓度为75 μg/mL时,它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6.9 % 和99.8%.但紫背鼠尾草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大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论 紫背鼠尾草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该植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和铁氰化钾还原力法测定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的抗氧化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在测试浓度0~6mg/m L范围内,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其还原能力与浓度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值为12.25mg/m L,EC50值为2.16mg/m L。在测试菌株中,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对白色念珠菌YEM30和白色念珠菌SU5314有抑菌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YEM30抑菌圈直径为6.69±0.26mm,对白色念珠菌SU5314抑菌圈直径为5.93±0.54mm。结论: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具有一定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是筛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南臭黄荆根、茎、叶各部位总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根据DPPH.体系吸光值的变化研究海南臭黄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DPPH.反应体系为5 mL 6.5×10-5mol/L DPPH.+1 mL样品溶液,反应时间30 min。考察了海南臭黄荆不同浓度根、茎、叶醇提物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关系。结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根)=2.315×10-3g/mL,IC50(茎)=2.440×10-3g/mL,IC50(叶)=1.004×10-3g/mL。结论海南臭黄荆醇提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DPPH法测定沙棘籽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沙棘籽原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DPPH法测定沙棘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 沙棘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略低于抗坏血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量分别为93.0g/kg和70.3g/kg,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0.0107和0.0142.结论 沙棘籽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茜草抗氧化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有活性的茜草氯仿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筛选。方法:首次利用DPPH(1,1-d iphenyl-2-p icrylhydrazy)方法,对茜草提取部位进行抗氧化筛选。结果:从有活性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Mollugin(1),Furomollugin(2),6-hydroxyrub iad in(3),A lizarin(4),6-m ethxylqu in izarin(5),1-hy-droxy-2-m ethylanthraqu inone(6),Xanthopurpurin(7),Anthragallol(8),Rub iad in(9),Ursolic ac id(10),β-sitos-terol(11)。结论:其中化合物3,4,8具有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三斑海马液化蛋白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斑海马液化蛋白液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酶法提取工艺采用了4组单因素实验、16组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以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衡量三斑海马液化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三斑海马在料液比1:10、反应时间6h、酶用量1%时液化蛋白水解率最高,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初步探明三斑海马液化蛋白的提取方法及水解液对DPPH的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海马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均值化邓氏关联度计算法研究瓜蒌提取物抗氧化的物质基础并进行抗氧化药效成分群的筛选与验证。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瓜蒌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测定瓜蒌提取物(27、9、3 mg/mL)对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采用均值化邓氏关联度计算法研究瓜蒌提取物抗氧化的谱效关系并筛选抗氧化药效成分群。按瓜蒌提取物抗氧化药效成分群中已知成分的含量制备混合对照品溶液并测定DPPH·、O2-·清除率。结果 瓜蒌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中36个共有峰与DPPH·、O2-·清除率间的关联度不同,关联度大于中位数值的共有峰为:21、36、8、31、14、5、27、2、24、15、18、33、22、34、35、19、28、25号峰,初步认定山奈酚(36号峰)、异槲皮苷(8号峰)、木犀草素(31号峰)、芦丁(5号峰)、芹菜素(35号峰)5个成分为瓜蒌提取物抗氧化药效成分群(简称抗氧化药效成分群),山奈酚:异槲皮苷:木犀草素:芦丁:芹菜素=3∶2∶2∶1∶1(质量比)。抗氧化药效成分群(6.12、2.04、0.68 μg/mL)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65.4%、64.0%、61.0%,对O2-·清除率分别为12.9%、9.5%、8.3%。结论 明确了瓜蒌提取物抗氧化的物质基础并筛选出了其抗氧化药效成分群。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微孔板抗氧化微量模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酶标仪,以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化合物槲皮素为研究对象,建立适合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快速筛选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建立L9(34)正交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最适实验条件。结果:最适实验条件为A3B1D2,即DPPH的最佳浓度为200μmol/L,加入量为175μl,反应20min。验证实验RSD为3.17%,说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标准品Trolox、PG、BHA和BHT对照,证明该模型准确可行。结论:DPPH抗氧化微量筛选模型快速、准确、用样量小、且稳定可靠,适合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快速筛选使用。  相似文献   

15.
儿茶素抗氧化微量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化合物儿茶素建立一种体外微孔板抗氧化模型。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建立L9(34)正交试验,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最适实验条件。验证实验证明该方法的稳定性;标准品对照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最适实验条件是A3B1D2,即DPPH的最佳浓度为250μmol/L,加入量为125μL,反应20 min;验证实验RSD为1.06%。结论:DPPH抗氧化微量筛选模型快速,准确,用样量小,且稳定可靠,适合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筛选使用。  相似文献   

16.
红参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红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热水回流提取法(料水比1:10,100℃下提取4h)从红参(RGR)根茎提取的多糖为材料,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性和还原能力测定等体外抗氧化实验来评价红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红参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1mg.mL-1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67.6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6.43%,在还原力的测定中,1 mg.mL-1多糖在700 nm下吸光值为0.447。[结论]红参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薄荷药材特征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探讨薄荷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总抗氧化能力评估法(FRAP)法分别测定薄荷样品抗氧化活性,同时测定样品相应的特征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研究特征图谱色谱峰和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筛选活性色谱峰,并结合HPLC-MS/MS n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筛选得到的橙皮苷、香叶木苷、蒙花苷、百里香新、黄姜味草酸等6个化合物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相关,橙皮苷、蒙花苷、反式丹酚酸J、迷迭香酸等8个化合物与总抗氧化能力相关。结论谱效关系研究能够表征中药化学成分-药效相关关系,可以较为快捷地从复杂体系中筛选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标准灰度条,研究计算机图像分析时灰度和光密度的线性及相关性,并对标准人血清白蛋白溶液稀释系列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与分光光度计比色法作比较。结果: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光密度和灰度级间以及光密度积分值串和样本面积间有直线及直线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相对含量的理论值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值间亦有直线及直线相关关系。用此法分析了100例正常人血清白蛋白电泳区带。结论: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区带,与比色法比较,本法极为简便快速,且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白及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筛选具有抗氧化及美白作用的功效部位,为白及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70%乙醇、70%乙醇提取后水提等提取方式分别对白及进行回流提取,酪氨酸酶抑制法及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对各提取部位进行相关活性比较。以酪氨酸酶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对醇提浓度及具体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白及水提物具有促进酪氨酸酶活性作用(-96.78%),其作用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弱,白及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率(68.36%),而醇提后水提物对酪氨酸酶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后促进作用减弱;白及醇提物与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中醇提物抗氧化能力较高,为37.13%,而醇提水提物有增强自由基活性作用(为-43.73%)。综上结果得出,白及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因此对醇提部位进行提取浓度、用量及提取时间、次数的考察,结果以95%乙醇,用量为100倍,提取时间为2 h,共提取1次,所得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结论:白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美白功效,其中具体活性成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