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京秦客运通道提速改造工程应用水泥土挤密桩技术加固既有路基基床的实例,较详细地叙述了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基床的机理、施工质量控制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既有路基基床时成功的。随着我国铁路大规模提速改造的需要,该技术为既有线列车提速和重载运输创造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勇 《铁道建筑》2005,(10):29-32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用它处理软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挤密效果好、全桩长发挥侧阻力、端阻力明显、对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且有很大的可调性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振动沉管桩施工工艺及有关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泥土挤密桩加固路基基床是一种新方法,结合郑西客专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加固实例,对铁路客运专线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基床的设计、施工,成桩后桩的质量检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郑州-西安客运专线是我国在黄土地区新建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其黄土隧道最大开挖断面达160 m2,在国内外尚无先例。按要求,应对隧底湿陷性黄土进行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处理。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初衬条件下对凤凰岭隧道隧底湿陷性黄土的挤密桩现场施工振动进行了监测和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本试验所采取的挤密桩机械设备作业条件下的振动控制参数,为类似条件下初衬黄土隧道的施工振动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震 《铁道建筑技术》2013,(Z2):119-122
针对新建准池铁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本工程黄土的湿陷特点,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本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重点研究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作用原理、施工等,验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祝和意 《铁道建筑》2007,(5):49-50,94
文章结合某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对水泥稳定土挤密桩加固基床的设计、施工、试桩参数测定及成桩后挤密桩的质量检测等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宝(鸡)兰(州)客专沿线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其中44座隧道穿越黄土地层。黄土具有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高(Ⅲ~Ⅳ级),孔隙比为0.9~1.3,极易在振动情况下产生振陷,导致隧道结构开裂、塌方,甚至导致边仰坡滑坡、滑塌等灾害,因此,采用挤密法进行地基处理为最优方案。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隧道开展了无振动挤密桩地基处理工业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无振动挤密设备成孔成桩性能良好,施工对隧道周边围岩基本无扰动;无振动挤密设备处理湿陷性黄土效果良好,满足铁路隧道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凤凰岭、高桥和潼洛川三座黄土隧道地基加固处理的实例,介绍了两种施工工艺不同的水泥土挤密桩和工艺试验,同时根据现场振动监测结果,了解了水泥土挤密桩施工时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必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开工建设的宝兰客运专线途经五个地貌单元,沿线广泛分布着黄土,具有湿陷层厚度大、湿陷等级高、振动易损性大的特点,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标准高,施工振动控制难度大。安家庄隧道所处地貌单元为黄土高原梁峁区,洞身埋深范围内的黄土具有强湿陷性,场地的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暗洞地基设计为静压挤密预成孔桩。研究结论:(1)由中铁西北院自主研发的静压挤密处理方式及静压挤密机适宜于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的挤密处理;(2)若以消除桩间土的湿陷性且使挤密系数达到规范要求时,合理的桩径与桩间距分别为0.41 m、0.91 m;(3)若隧道地基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间土的最小挤密系数与平均挤密系数可小于规范的具体规定,仅以消除桩间土的湿陷性即可,此时合理的桩径与桩间距分别为0.41 m、1.2 m;(4)本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的挤密处理,同时还可在黄土区小空间、狭小、严格控制振动的场地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忠 《铁道建筑》2001,(1):27-29
结合京福高速公路软处理施工实例,介绍中粗砂挤密桩配合土工布加固软土基床的施工方法及要点,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结合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展应用水泥土挤密桩消除黄土隧道地基湿陷性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桩身材料最佳配比、最优含水量、强度、桩间距、振动及质量检测控制标准等关键技术指标,提出了适用于隧道的水泥土挤密桩施工机械及工艺流程,成果已在郑西客专推广应用,并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胡金山 《铁道建筑》2023,(6):127-131
以铁路站房区湿陷性黄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泥土夯扩挤密桩进行预加固,结合处理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研究桩长、桩间距对水泥土挤密桩处理效果的影响,揭示了处理前后加固深度内桩间土层水平应力和超固结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间距显著影响桩间土挤密效果,桩长的影响较小,当桩间距从1.2 m减小为1.0 m时桩周塑性区挤密效果显著增强,采用水泥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建议桩间距不大于1.0 m;锥尖阻力、侧壁阻力、水平应力比和超固结比随深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埋深0~12 m范围内水平应力比在2~4变化,超固结比OCR在4~12变化,说明水泥土夯扩挤密桩显著增大了土层水平应力和强度,但深度大于12 m时水泥土夯扩挤密桩的处理效果减弱。研究结果从土层水平应力角度揭示了水泥土夯扩挤密桩的加固机理,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夯扩挤密桩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黄土由于其湿陷性的特殊性质,导致铁路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铁路安全。本文依托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挤密桩桩径对挤密水平范围有显著影响,挤密影响范围可分为充分挤密区、有效挤密区和挤密影响区。桩周土体竖向位移随距桩边距离的增大先迅速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直至为0,在距离桩边约0.7~1.0 D处,竖向位移达到峰值;竖向位移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深度约为2 m(0.4倍桩长)时土体几乎无竖向位移,随后竖向位移继续增大。一定范围内增大挤密桩直径能显著扩大挤密影响区。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依托工程最经济、合理的挤密桩直径为0.4 m;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路堤施工完毕后路基整体累计沉降量不超过5 mm,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德义 《铁道建筑》2011,(10):78-80
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对灰土挤密桩设计、施工、挤密效果、地基承载力等进行分折,验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西客运专线沿线绝大部分地段为湿陷性黄土地区,为消除黄土湿陷性、使路基工后沉降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沿线路基工点采用了多种地基处理措施,其中挤密桩复合地基是全线应用最为普遍的地基处理措施之一。以荥阳车站工点为例,从挤密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挤密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施工控制、沉降观测及处理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工点设计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挤密砂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挤密砂桩处理软基的范围、适用参数、施工方法等。挤密砂桩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竖向排水作用和挤密作用,使地基强度得到提高,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并且均匀化,变形较小,能满足公路通车荷载的要求,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17.
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提速曲线路基基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磊 《铁道勘察》2005,31(2):50-52
铁路提速曲线改造导致轨道拨移量较大,必须对原路基基床进行加固。介绍水泥土挤密桩加固路基基床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水泥土挤密桩设备选型及技术参数选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水泥土挤密桩桩体压实度受务实机械设备以及夯锤锤重、锤径、落距、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含水率等技术参数的影响是很大的.结合水泥土挤密桩在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的应用,研究水泥土挤密桩设备选型及技术参数的选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水泥土挤密桩在处理铁路既有线路基病害过程中设计、施工、检测等方面的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强夯法施工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地基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强夯置换碎石墩在沿海某石化铁路专用线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该工艺解决了滨海复杂地层软基处理中常规复合地基不成桩、同时有邻近既有建筑振动破坏影响的问题,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