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症破伤风窒息的抢救护理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1例重症破伤风窒息的特点及抢救护理。方法:应用重症破伤风窒息ABC抢救方案抢救患者21例。结果:21例窒息的重症破伤风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迅速而有效地实施重症破伤风窒息ABC抢救方案,保持气道的通畅,是抢救重症破伤风窒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破伤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04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62例重症破伤风患者护理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在医师正规治疗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精心的护理,提高了破伤风窒息患者抢救和治疗的成功率。结论迅速而有效地实施重症破伤风窒息ABC抢救方案,保持气道的通畅、控制痉挛、防治并发症,是抢救重症破伤风窒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 例海洛因成瘾者患重症破伤风合并戒断症状的救治和护理方法.结果:5 例重症破伤风患者1 例死亡,4 例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重症破伤风患儿的救治与护理效果;方法 对重症破伤风患儿实施气管插管、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无护理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治愈出院.结论 保持气道通畅,解除窒息,是救护重症破伤风患儿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重症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要点,得出结论:制定和实施全面而细致的护理计划对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全杰  史忠  郭忠杰  陆海华  李霞 《重庆医学》2007,36(18):1807-1808
目的 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重症破伤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3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分为两组,T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并鞘内注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TIG组较对照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明显减低(P<0.01).结论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免疫时效长,无过敏性,易到达靶细胞中和游离毒素,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和减低破伤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郑成芳  赵展庆  陈壮荣  王慧 《海南医学》2012,23(17):106-107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患者予静脉滴注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TAT),以3~6万U配葡萄糖液维持静滴至抽搐停止.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平均住院42 d,出院时均未遗留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等症状.结论 成人重症破伤风应注重规范化的综合治疗,病程中加强心肺器官的保护,早期行气管切开和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班倩 《大家健康》2014,(1):353-354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使用综合的护理方法对30例行人工气道的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然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把人工气道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中,需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其还能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一定降低。  相似文献   

9.
张俊 《吉林医学》2014,(18):4085-4085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并发疟疾复发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86例重症破伤风并发疟疾复发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重症破伤风并发疟疾复发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草药堕胎致破伤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通过本科于2014年3月收治一名因草药堕胎引起的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体会。结果通过综合治疗,配合科学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出院。结论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要点及抢救技巧,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45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正确使用安定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重视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窒息时及时采用心肺复苏等.结果:45例患儿中35例治愈,4例死亡,6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呼吸衰竭是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最主要死亡原因,而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则能使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减少呼吸衰竭诱因,避免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优化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我科监护室收治的13例重症成人破伤风的救治及护理。结果:13例患者12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良好的重症监护条件、及早的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积极控制痉挛与抽搐、及早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精心细致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及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等。结果:5例破伤风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结论:精心的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尽早痊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重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动态急救护理模式;选择56例脑卒中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呼救至院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呼救至院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明显缩短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临床上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误吸发生情况,干预前后GPI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误吸发生率分别为2.56%、0.00%,较对照组的20.51%、15.38%显著降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P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PI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GPI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综合气道护理对策。方法筛选2015年02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70例,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综合气道护理);常规组(n=34例,施以一般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当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气管切开时,施以综合气道护理,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破伤风患者103例(含新生儿3例),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为52例,观察组为51例。对照组采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抽搐的次数明显变少,抽搐的时间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的方法治疗破伤风,能够减少患者的抽搐次数,缓解其抽搐的症状,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孝明  林科雄 《重庆医学》2008,37(19):2221-2222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中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探讨重症哮喘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将89例重症哮喘患者(发作严重程度均为重度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BiPAP通气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评价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呼吸(RR)、心(HR)、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P<0.05),并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患者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对2007—2011年重症破伤风患者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9例破伤风患者均未发生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除了1例因并发严重肺水肿死亡外,其余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和护理措施落实到位,能提高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