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摄血中药配合西药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辨证为气不摄血证的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所有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4水平变化,观察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血小板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IL-2升高,IL-4下降,2组内治疗前后IL-2、IL-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L-2升高及IL-4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5%,治疗组9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对照组80%,治疗组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小板变化,治疗组血小板升高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和IL-4可能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紊乱的过程,其水平的高低影响ITP的预后,中西医结合对IL-2水平的升高及IL-4水平下降更明显,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血灵系列制剂治疗激素抵抗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激素抵抗型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生血灵系列辨证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环孢素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出血评分,并评价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PLT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及出血评分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PLT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明显(P0.01)。治疗组西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5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血灵系列制剂治疗激素抵抗型ITP疗效优于环孢素软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与环孢素作用相似,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环孢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枸杞二黄汤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枸杞二黄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比较2组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IL-33、TNF-α及IFN-γ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LT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L-33、TNF-α及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6%,对照组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重(P0.05)。结论枸杞二黄汤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增加PLT,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周林  戴燚  刘毓玲 《河北中医》2023,(9):1449-1453+1458
目的 观察芪黄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对细胞相关因子和外周T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影响。方法 将90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芪黄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ITP出血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比较2组治疗前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PD-L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39/45),复发率10.26%(4/39);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31/45),复发率29.03%(9/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TP出血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PLT计数较治疗前升高(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茜根散联合泼尼松治疗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0例阴虚火旺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予茜根散加减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比例明显升高(P0.05),CD8~+比例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D4~+、CD8~+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25/30),对照组为73%(22/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茜根散联合泼尼松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阴虚火旺型ITP患者的中医症状,上调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CD8~+ T淋巴细胞比例,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陈钰仪  赵萍  贾节  梁思莹  卓文杏 《新中医》2014,46(11):103-105
目的:观察温胆片治疗湿热困脾型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9例湿热困脾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单纯的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指导,对照组不服用药物,治疗组服用温胆片,2组患者均观察6月,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餐后2 h血糖(P2hBG)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异常情况较治疗前改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DL-C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除体型肥胖的改善不明显外,与治疗前比较,其余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亦有一定的改善,胸脘腹胀、四肢倦怠、小便黄三者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治疗组头身困重、体型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大便不爽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与单纯的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相比,加服温胆片对改善湿热困脾型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及中医证候有较确切的疗效,且能有效改善血脂异常情况,调节血脂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托邪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学指标和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8 (IL-18)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托邪汤治疗。对比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BAFF、IL-4、IL-18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CD4~+、CD4~+/CD8~+值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2组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组CD8~+值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AFF、IL-4、IL-18水平均降低(P 0.05),治疗组3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益气托邪汤联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M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BAFF、IL-4、IL-18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黑归脾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黑归脾汤,每日1剂,早晚温服。两组均3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疗效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6.7%(20/30),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黑归脾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ITP可明显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和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4例ITP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养血和血方。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并观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INF-γ外两组细胞因子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养血和血方可显著改善ITP疗效,有助于调节免疫状态并对血小板参数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养血活血方联合西药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TP患儿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及环孢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养血活血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主要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血清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 92%(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IL-4、IL-6、INF-γ、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LT、PCT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2组PDW、MPV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PⅠCP水平及尿DPD排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照组血清PⅠC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尿DPD排泄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 0. 01),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养血活血方可有效缓解ITP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改善血小板参数及骨代谢指标,促进患儿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IL-1β、IL-6及IL-18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1.40%,对照组61.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组76.74%,对照组56.82%,2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NIHSS评分、IL-1β、IL-6及IL-1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降低血清IL-1β、IL-6及IL-18水平,进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陆伟珍  王慧茹 《河北中医》2016,(12):1802-1805
目的观察桑白汤辨证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予桑白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44例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耳鸣脑鸣、胸闷心悸、腰痠乏力等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2、4周血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2、4周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白汤辨证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慢性咳嗽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予头孢克洛抗感染、沙丁胺醇解痉平喘、酮替芬抗过敏等治疗,中药治疗组口服中药"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味",观察比较二组的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在治愈好转率及再发率方面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儿慢性咳嗽口服中药"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风痰上扰型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周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及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型中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阳化气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阳化气汤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EOS、IgE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EOS、IgE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OS、I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阳化气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并能改善EOS、IgE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将108例CAG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脾虚湿热瘀血证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IL-8、IL-11、TNF-α和G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健脾益胃汤组方治疗CAG疗效显著,尤其适于基层医院推广营养。  相似文献   

18.
芪丹饮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芪丹饮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Ⅲ一Ⅳ期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肾病Ⅲ一Ⅳ期脾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口服芪丹饮并配合糖肾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口服福辛普利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仅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血脂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芪丹饮配合中药灌肠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化湿热法治疗难治性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血热妄行,脾不统血,阴虚火旺,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等型,分别选用犀角地黄汤、归脾汤、知柏地黄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加减三仁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湿热法治疗难治性ITP效果明显,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