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1例女性患者 ,60岁 ,因心动过速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成功射频消融后 ,逆行冠状窦口造影 ,发现巨大冠状窦和左上腔静脉永存。结合文献复习 ,认为冠状窦口扩大和左上腔静脉永存可能是部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左上腔静脉、巨大冠状窦口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特点 ,以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 999~ 2 0 0 1年在 9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 ,1 1例存在左上腔静脉并合并冠状窦口异常扩张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 ;3例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上腔静脉畸形。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送入冠状窦电极游离于巨大的冠状窦口 ,给予右心房S1 S2 程序刺激 ,A2 H2 均出现跳跃现象并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 0例患者通过左锁骨下鞘管行左上腔静脉 冠状窦左、右前斜位造影 ,并应用R 0型Swartz鞘支持大头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结果 在靶点电图波形稳定处 ,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 ,1 1例患者全部成功。输出功率为 30~ 40W ,平均放电次数 (1 9± 0 8)次 ,平均消融时间 2 3h,X线曝光时间 (2 8± 1 6)min。未发生并发症 ,随访 1~ 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左上腔静脉、巨大冠状窦口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应先进行左上腔静脉及冠状窦造影 ,明确冠状窦口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应用R 0型Swartz鞘支持大头电极稳定地贴靠在靶点 ,可提高消融成功率 ,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1例女性患者,60岁,因心动过速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在成功射频消融后,逆行冠状窦口造影,发现巨大冠状窦和左上腔静脉永存,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冠状窦口扩大和左上腔静脉永存可能是部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4例病人经射频消融(RFCA)慢径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研究结果。RFCA后24例病人均不再诱发AVNRT(100%),其中23例慢径传导消失(95.8%),1例慢径传导明显减慢(4.2%)。认为RFCA改良慢径对房室和室房传导没有明显影响,其消融成功的可能预测指标为:X线影象消融电极位于房室结后下部、消融电极图A/V<0.4,放电出现交界性早搏或并行性交界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永存左上腔患者的解剖和电生理特征,明确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883例,其中12例(1.4%)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收集临床资料,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电生理特征和治疗特点。结果 12例合并永存左上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35.1±11.8)岁,女性9例。其中9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均为慢快型,其他3例为A型预激综合征。9例AVNRT中仅2例在常规慢径区域消融成功,其他7例均在冠状窦前缘距窦口1 cm内消融始能成功,这7例成功消融靶点局部电位小A,大V(A波高频,复杂,AV比例>1∶3)。3例A型预激综合征均经穿间隔途径消融成功。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永存左上腔多数为AVNRT,大部分成功靶点位于冠状窦前缘距窦口1 cm内。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永存左上腔消融与未合并永存左上腔相似。  相似文献   

6.
心动过速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QRS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情况。方法 对 6例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患者 ,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存在房室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 ,先进行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消融成功后再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包括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心动过速诱发 ) ,如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终止手术。若提示存在房室结多径路 ,则进行慢路径改良术。结果 食管电生理检查提示 :4例患者存在房室旁路伴房室结双径路 ;2例患者存在房室结三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显示 :3例患者为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后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患者同时存在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改良慢路径 ;2例患者为房室结三径路 ,经慢径路改良后房室结传导曲线连续 ,未诱发心动过速。 6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率较低 ,且均与房室结传导不连续有关。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除了与房室结纵向传导的不连续有关外 ,还与其不应期密切相关。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相比对揭示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慢径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慢径对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①比较3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AH间期、房室结前传及逆传文氏周期、快径路及慢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②根据术后慢径是否消失将34例患者分为:慢径消失组(n=24);慢径改良组(n=10),比较两组间快径及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结果:房室结改良前后文氏周期变化:34例患者在未分组前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文氏周期无明显变化。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慢径消失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径改良组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的缩短与消融后慢径是否残存有关;慢径的消融影响房室结的前向传导。  相似文献   

8.
总结应用电极导管消融术治疗3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访约0.92~8.16年的结果。本组射频电能消融术总有效率为95.2%,其中射频消融房室旁道的有效率为93.3%,较直流电者(62.5%)为高,复发率为6.6%,较直流电者(33.3%)为低。射频电能房室结改良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100%,说明射频电能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术较直流电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长期疗效好、复发率低等特点。在应用射频电能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应作最早逆行心房活动标测,以策安全。如能完全消除慢径传导则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导管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行导管射频电消融术10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心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10%。复发病例中7例术后慢径残存,未复发病例中3例慢径残存,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未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缩短,分别为(277±41)m s和(318±46)m s(P<0.05);而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无明显缩短,分别为(298±48)m s和(311±56)m s(P>0.05)。复发病例心内电生理特点复杂多变,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未复发病例多为单纯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的电生理基础仍然是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与慢径残存及复杂的房室结、慢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性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ibrillation,AF)患者行慢径改良术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402例AVNRT患者,电生理检查或术中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者,仍行房室结慢径改良术。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和房颤为手术终点。结果 8例患者在消融前的电生理检查过程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后直接转为心房颤动,5例自动转复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直接转复窦性心律。2例患者进行慢径改良时出现心房颤动,继续消融后心房颤动终止。随访2年,有1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颤,行慢径改良术后,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及房颤发作为手术终点,是有效的,可不行房颤消融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射频消融策略。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科行射频消融的SVT患者1 460例, 17例并发PLSVC。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左侧隐匿性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例,阵发性房颤(PAF)3例。结果: 17例患者均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并放置冠状窦电极,8例AVNRT患者经房室结改良成功;6例左侧隐匿性旁路,4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2例经房间隔穿刺,在二尖瓣心房侧进行旁路消融;3例PAF患者行房间隔穿刺后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成功率10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PLSVC并发SVT,导管消融治疗仍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但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识别、导管消融的技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仍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特殊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及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例特殊类型的房室结折性心动过速,1例为慢慢型AVNRT伴起始部多径路逆传;1.例为两种没电生理鹅的慢径交替前传,快径逆传构成的AVNRT。电生理检查均提示房室结三径路。2例病人均于冠状静脉穿口上方消融慢径改良室结成功,心动过速不再被诱发。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2岁,诊断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慢传导旁道伴房室结三径路(慢快型)。患者的房室交界区在340~240ms的范围内存在2条慢径,慢径虽不参与该心动过速折返环的组成。但是每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只能由心房程序刺激S2跳跃后激动沿房室结慢径前传诱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慢径消融或慢径改良对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reentrant tachycardia,AVJRT)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231例AV.JRT患者进行常规慢径消融,比较慢径消融(慢径消失)或改良(慢径存在)者AVJRT的复发率和并发症以及各组消融前后的电生理参数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142例慢径残存,53例慢径消失,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延长,11房室和室房传导的最大频率减慢.36例消融前后均无AH间期跳跃现象.术后(25±4)个月的随访期内,慢径消融的89例中复发1例,4例发生二度Ⅰ型房室阻滞.慢径改良的142例复发2例,复发率无差别(P>0.05).结论慢径消融或改良治疗AVJRT可以达到同样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仅患有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 ,老年组 (≥ 6 0岁 ) 36例和青年组(14~ 4 5岁 ) 4 0例 ,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 ,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 ,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 H2 间期均缩短 ,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 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 ,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 ,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 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种方法对14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进行房室结改良。128例慢—快型AVNRT中,83例单纯慢径改良,33例慢径前传和快径逆传同时改良,3例单纯快径逆传改良,7例快径前传和慢径或快径逆传同时改良,2例失败。1例发生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快—慢型和4例慢—慢型AVNRT患者均慢径改良成功。总成功率98.6%。平均随访6±4月,4例(2.8%)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慢径改良后,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维持1:1快径前传最短的心房刺激周期明显缩短(P<0.05),而逆向快径有效不应期、维持1:1快径逆传最短的心室刺激周期无明显变化(P>O.05)。本研究提示:快径和慢径可能是解剖上不同的纤维。慢径前传和逆传可以是同一条纤维,也可以是不同的纤维;快径亦然。  相似文献   

18.
1.本刊第17卷第3期第206页《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中预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指标》中文摘要的结果和结论部分误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刊登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现更正如下: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412例,慢快型347例,84.2%;快慢型45例,10.9%;慢慢型20例,4.9%。均采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成功率100%。复发2例,复发率0.5%,均在第二次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9.
房室阻滞(AVB)特别是三度AVB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严重并发症,易出现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改良术中及术后,如何避免出现AVB是消融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慢径改良过程中,术中出现一过性AVB特别是三度AVB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房室结慢径改良术对AVNRT的远期效果。方法52例AVNRT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动过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本组患者慢径改良成功率100%(52/52),复发率1.9%(1/52),术中发生一度房室阻滞1例(1.9%),本后二周内复发1例,无二度、三度房室阻滞发生。92.4%患者随访无任何不适主诉。结论消融慢径治疗AVNRT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