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DPN的研究集中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途径中。本综述总结了DPN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即高血糖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病变,内质网应激参与DPN的发病机制;以及疼痛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发病机制,即Na+、Ca2+通道、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PDPN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理解DPN和PDPN。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研究(DECODE)指出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与心血管事件及其伴随的死亡率之间有独立相关性[1]。因而,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寻找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大血管病变进程的预防和治疗对策,已经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内皮功能的超声评价综述如下。1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与内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足部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文法 《临床荟萃》1990,5(6):248-250
糖尿病性足部病变(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四种大血管合并症(高血压、DF、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之一。本文简要综述DF的发病学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因和发病机制 DF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下肢的溃疡、坏疽和浮肿。其发生主要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糖尿病性代谢失调有关。关于DF的发病机制,文献中提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PDPN的临床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疗效不显著,尤其是疼痛的缓解不理想。近年来,PDPN神经损伤时人体自身对神经纤维的修复状况、外源性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的研究,以及相关疼痛症状的改善与否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如皮肤神经纤维的密度减低与角膜神经纤维的长度变短,均会引起和加重PDPN病人的疼痛;反之,疼痛则会减轻。而在脊髓背角与背根神经节中,离子通道的开闭、相关细胞因子的活跃程度,对PDPN病人的神经损伤及修复均有促进或抑制的影响。此外,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对PDPN有干预效果。未来,临床治疗PDPN的研究方向或可考虑本文所列举的几种相关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参数与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35例[PDPN患者58例(PDPN组)和非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PDPN)患者77例(NPDPN组)]、单纯T2DM患者63例(单纯T2DM组)和体检健康者4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糖变异性参数[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全天血糖平均值(MBG)、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BG-CV)]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变异性参数对PDPN的诊断价值。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PN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PDPN患者心血管疾病及致残的发生风险。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PN组、NPDPN组及单纯T2DM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FBG、2 h PG、TG、HDL-C、HbA1c、BDNF、HMGB1、MMCV、PMCV、MSCV、PSC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DPN组FBG、TG、HbA1c、BDNF、HMGB1、PSCV与NPDPN组、单纯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诊断PD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27、0.785、0.837,FBG-CV诊断PDPN的效能优于LAGE、MBG、SDBG。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与BDNF、PMCV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是PDPN发生的危险因素。PDPN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NPDPN组(P=0.017)。以FBG-CV诊断PDPN的最佳临界值30.00%进行分组,结果显示,FBG-CV≥30.00%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FBG-CV<30.00%组(P=0.013)。结论血糖变异性参数可能与PDPN有关,且是PDPN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phy,PDPN)严重威胁了糖尿病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一直被认为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基石,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由于中文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以及中文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的抑制,过氧亚硝酸盐中性内皮功能障碍,NO水平的改变以及巨噬细胞迁移等导致。有研究证明,Nrf2和NF-κB通路之间存在"串扰"作用,本文探讨了Nrf2-NF-κB轴在PDPN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分为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高血糖途径、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原因均可诱发DN。本文拟结合DN的发病机制,从不同方面对DN的诊治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可高达 2 5 %~90 % ,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 ,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 ,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 ,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 ,不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 ,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1 发病机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 ,其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近年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1 ,2〕。1.1 血管病变 :…  相似文献   

9.
蝮蛇抗栓酶治疗60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邢林山  田慧 《临床荟萃》1997,12(2):74-76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有人报告对血管因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更为引人关注。本文试图通过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改善微循环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来探讨用此法治疗神经病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科研及临床中一直探索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低视力及盲的发生,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筛查、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及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956年由Oakley等首先提出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1972年Catterall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DF的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极大地减少相关的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目前,针对DF的综合治疗已作了广泛的研究,现简要综述如下。1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历代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感觉神经功能与下肢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情况,并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组,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下肢动脉病变率亦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明显变化,糖尿病组中下肢动脉病变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结论血管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尽早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最新[1]研究,在2013年3亿8200万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到2035年预计将增至5亿9200万,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大负担。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是糖尿病患者的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防治成为医学难题,近年来活血化瘀方药在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其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石振峰 《临床荟萃》2006,21(13):961-96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s periphenl neuropl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也无确切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硫辛酸注射液(商品名:亚宝力舒)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穆珺  韩淑霞 《临床荟萃》2004,19(17):995-997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是代谢因素、血管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微血管疾病可能在引起和加重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肌电图对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功能进行检测,并作颈动脉、下肢动脉B超检查,以探讨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功能与动脉病变的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指标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神经生理学判断,其患病率高达80%-100%。目前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们通过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血流变和微循环的检测发现,其各项指标均的不同程度的异常,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60例,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人。糖尿病诊断符合1985年IFHO标准,所有病人均由美国NV--IV型肌电图机…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本病最早由Oakley于1956年提出,1972年Catterall将其再次明确定义:DF是“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并感染的足患。其发病机制仍然未完全清楚,认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异常代谢基因、自身免疫以及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本文就近年糖尿病足发病相关影响因子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糖尿病足实验及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熊艳 《新医学》1999,30(7):424-425
1引言糖尿病是古老的疾病,发病率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增加,其对社会的影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自胰岛素应用以来,糖尿病患者死于急性并发症已大为减少,但慢性并发症却逐渐增多,病人常常因此致残或致死,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寿命,其中各类大血管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变,已成为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其早期诊断和积极防治,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脂质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压,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理主要与高糖引起的代谢紊乱、神经缺血、必需脂肪酸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及神经修复异常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作一简述。1糖尿病种经病变的发病机理1.1高糖引起代谢紊乱1.1.1多元醇通路激活多元醇通路包含醇糖还原酶(AR)和山梨醇脱氢酶(SD)。AR在高糖条件下被激活,并与一氧化氮合成酶竞争性摄取NADPH,将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的依从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1:1配比的形式对60例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依从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OR&;lt;1,P&;lt;0.05),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OR&;gt;1,P&;lt;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加强综合治疗,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