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艰难时世》和《老张的哲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阐述了《艰难时世》中狄更斯痛斥的以葛擂硬和庞得贝为代表的曼彻斯特派所崇尚的功利主义哲学对《老张的哲学》中老张的“钱本位”哲学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是中医整体观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主要特点之一的整体观不但具有实践性、科学性,而且具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1948年前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1](简称“三论”)产生和发展以来,中医学界在中医学现代化方面,无疑获得一个切实可行的信息,尤其在理论上为中医整体观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 “三论”对中医整体观现代化的影响  1960年任恕在《中医杂志》发表文章论述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控制论的关系,至今近40年,仅有关中医整体观方面的论文就已经数以百计,说明中医学界是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由此可见,“三论”对中医学现代化的作…  相似文献   

3.
<正>《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四部经典”之首,其内容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防治等内容,奠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自先秦至今,万千学子从未间断对此经典的搜讨、发掘和整理,但在全面分类反映其学术理论体系方面,常感不足。有鉴于此,我们凭藉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研究以及当代科学的有益启示,结合长期《内经》的教学心得体会,以“人与天地相参”整体观为纲,以医学理论为核心,以哲学为支配,对《内经》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整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 ,高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以下简称“高中哲学”) ,高校“两课”课程体系中有一门重要课程叫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以下简称“两课哲学”) ,大学哲学、政教、思政等专业也要开设一门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专业哲学”)。在上述三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教学中 ,有的教师往往违背共性与个性、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因而不同程度出现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简单”问题复杂化 ,即在从事“高中哲学”或“两课哲学”教学时 ,把自己在大学或攻读研究生期间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创立经过了“博士论文”、《莱茵报》、《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提纲》和《意识形态》等几个时期。科学实践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6.
《哲学通论》这部教材性专著的最大意义在于相比较教科书哲学而言,它重建了哲学的神圣感。另一方面,它所传达的同一性又部分地损害了此种神圣感。笔者试图通过对《哲学通论》的哲学考察表明《哲学通论》的问题可能并非来自作者,而来自哲学企图控制他物的巨大热忱。正是这种巨大热忱使哲学在同一性中迷失。  相似文献   

7.
康德哲学并不是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唯一思想资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才是主体性实践哲学之思维起点。李泽厚既受惠于《手稿》,也深化了《手稿》。他从马克思《手稿》中继承了“人化的自然”命题、人类学学术视野及群体本位、理性主义立场。这些因素既有益于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建构,也对它形成了制约。主体性实践哲学并没有走出《手稿》的人类学视野,仍未完成从工具本体论向心理本体论的过渡,是一未完成、不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8.
哲学性与非哲学性--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三本“统编”教材,代表了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方向.《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三种专业刊物,均有副题,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与非哲学性.科学技术哲学不能完全等同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学界倡导把科学技术学建成一级学科是可行的,但要把自然哲学归于哲学学科中.  相似文献   

9.
一先秦哲学,偏重社会,堪称“社会论的政治哲学”(李泽厚《孙、老、韩合说》,《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笔者有感于斯,曾撰拙文《老子社会政治观初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认为主张“无为而治”、“爱民治国”的民主思想、非战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向往“小邦寡民”的理想国度等,是老子社会政治观的基本之点,也是主要之点。今意犹未尽,试作“再探”,旨在进一步挖掘老子哲学深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哲学著作,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等作出了卓越的、难以估量的贡献。他的著作《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集中阐释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他在他的著作《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的主张,这与毛泽东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本文旨在浅析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原理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西医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异同比较,综合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阐明了中西医学是相互对立的两套理论体系,但二者并非毫不相干,而是前后相通的两道门.作者认为中西医的交融、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既符合时立统一的规律,又符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科研进展,包括近20年国内外中医药临床注册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进展、新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分析表明,近20年来的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了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其国际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曾经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一样,是世界三大体系中一枝独秀鲜花,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两千多年,并影响了亚洲和欧洲。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前苏联引进中国,并成为统治哲学,使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断了几十年。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又需要哲学世界观的现代化来作指导。因此,重建中国哲学,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使历史地落在了当代中国哲人的肩上。要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既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哲学,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积极的、进步的、超越时代的、仍然有活力的部分;摒弃那些封建的、落后的、被历史淘汰的、死亡的部分,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同时,还要借鉴和吸取现代西方哲学的积极有用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国中国哲学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一历史进程与西方哲学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进程是一致的。我们只有深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者整体演进的背景下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语用意识在汉英跨文化交际中对英语产生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两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以此可以深入探讨"怎样用地道的译入语表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这一译界长期命题提供新的视角。文章指出,中国英语也罢,中式英语也罢,它们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及表达方式在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存在有密切联系。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地、同时又不易觉察地使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使用时对英语表达方式产生排斥和异化。中国英语之所以不是中式英语最重要的一个指数在于它克服了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要明确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并遵循其融合的价值原则,进而认识其融合的价值指向.二者具有开放性特质与内在契合性,并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是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二者融合应依据的价值原则是,一方面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看待中国传统哲学;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与力量源泉.目光注视未来,二者融合具有清晰的价值指向,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医医德观,具体表现为:天心仁爱先验的医德本源观,济世为怀、上医医国的医德社会学内涵,医以德为先的医德评价准则,立德、立功、立言的医学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以及医德修养途径、儒家伦理与医德规范等。如何既撷取儒家人文性内涵,又以“研究生命,是为更好尊重生命”为原则开展各种医学活动,是值得深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蒙医学和中医学都属于传统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相互影响的结果,其哲学指导思想、诊断方法、药物方剂以及治则治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根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是不同文化母体模塑的结果,其存在的差异是明显的对蒙医学和中医学的理论系统、观念系统、技术操作系统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异与同特别是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并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为何如此的原因,揭示传统医学的认识方法的某些规律,无论对中医学还是蒙医学,都将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有其独特优势,中医学制定了运动性疲劳的分型,为选用中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组成上抗疲劳中药大致分为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三种形式,主要以补益和调理为主。通过总结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多种常用复方和单味中药的抗疲劳功效,旨在为训练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和”是中国哲学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和”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和”是中国哲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宝贵的哲学三个层面。来初步解读冯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这份最珍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