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分析袁青教授运用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选穴规律及临证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袁青教授治疗儿童自闭症病例,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数据资料,于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选穴频次、选穴部位、聚类、复杂网络及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结果: 共纳入255条针灸处方,涉及 95个穴位( 组) ,频次共计 3157 次; 使用频数前5的穴组是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足智针、听宫;运用穴位(组)较多的部位是头面颈项部和四肢部; 聚类分析显示聚为8 类;网络分析可得出一个核心处方,由15个穴位(组)组成; 关联性较强的穴组为申脉-照海。结论: 对于治疗儿童自闭症,袁青教授以调神、调阴阳穴组为核心处方,强调元神、心神俱损的核心病机,运用刺官窍、刺鬼穴以治神,并且将辨病、辨证与辨症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配穴,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脑-肠轴”是指胃肠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与胃肠功能相关的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肠道菌群传导通路。胃肠道疾患与失神相关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可相互影响。传统针灸经络理论亦提示,失神者需注重调理胃肠,以达到腑通神安。袁青教授传承“靳三针”针灸理论,结合现代“脑-肠轴”研究成果与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治疗“失神”的方案:选用靳三针中的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 1.5 寸之处)、定神针(双侧阳白穴及印堂穴)、智三针(神庭穴及双侧本神穴)、手智针(劳宫穴、神门穴、内关穴)以及足智针(涌泉穴、泉中穴及泉中内穴)以调神;加用胃三针(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穴)、肠三针(天枢穴、关元穴、上巨虚穴)以调理胃肠疾病;选用申脉穴、照海穴以及公孙穴为主要配穴。袁青教授提出的调神针法为针灸临床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袁青教授基于三才思想指导应用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袁青教授认为,治疗失眠宜将三才思想与治神调神结合,在调节一身整体阴阳的同时,突出对神的调治,使阴阳协调,使形神合一。诸法有五:一者,组方选穴,调节元神常用穴组有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调节心神常用穴组为手智针。二者,针刺手法,有补法、泻法、导法之别。三者,针以调神,灸以温通,因才(天地人三才)施灸。四者,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施治。五者,治疗后调摄,须形神共养,以全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袁青教授运用"靳三针"治疗小儿脑瘫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诊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袁青教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处方205例,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选穴频次频率统计、选穴部位分布、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涉及108个穴位(组),频次共计3734次;穴位部位以腰背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为主;聚类分析可形成聚类组合7个;复杂网络分析得出一个由13个穴位(组)组成的核心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共得穴位(组)组合16个。结论:袁青教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选穴以调神穴组为主,核心穴组为在调神穴组的基础上根据功能缺失情况,辨证地灵活辅予对症穴位(组)。  相似文献   

5.
曾智君  指导:袁青 《新中医》2023,55(24):216-221
总结介绍袁青教授运用调神针法从脑肾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经验。袁青教授认为男性性功 能障碍的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脑髓受损-元神失养,针灸治疗以调神益肾为要,重视阴阳调和,在腹面(四 神针、智三针、定神针、阴三针、气海、太冲)和背面(脑三针、命门、肾俞、志室、八髎、长强)分别取穴 治疗,并且提出夫妻同治之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相关文献,制成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常用穴位、位点及疗效评价量表,分析相关效应机制,为下一步的临床科研总结经验并提供思路。方法:ABC量表和CARS量表的联合使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疗效评价手段。通过收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4个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文献,将穴位、位点及疗效评价量表录入到信息提取表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38篇,其中四神聪、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手智针、舌三针、足智针、定神针,语言一、二、三区是目前文献中治疗孤独症出现频次最多的穴位及位点。结论:针刺治疗孤独症的机制可能与穴位、位点解剖组织结构的特异性及大脑功能区的生理病理有关联;通过量表的联合使用,可增强疗效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陈冲  指导:袁青 《新中医》2023,55(24):165-168
介绍袁青教授治疗儿童癫痫的临证经验。袁青教授认为,癫痫患儿的病机为阴阳失调,气机逆 乱,元神、心神俱损。针刺治疗以醒脑调神、调和气血阴阳为主。常用穴组有痫三针、刺神穴组、定神穴组、 四关穴组等。袁青教授强调,调神针法的要义在于两神合一,既要调患儿之神,也要求患儿与医者之间达到高 度的信任与配合。  相似文献   

8.
徐宁 《新中医》1999,31(12):25-25
我们运用针刺方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儿,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6年。均经头颅CT或头颅B超确诊。2 治疗方法21 取穴 主穴:四神针(即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针(即神庭与本神穴)、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为第1针,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2、3针)、脑三针(即脑户和脑空穴)。配穴:手三针(即曲池、外关、合谷穴)、手智针(即内关、神门、内劳宫穴)、足三针(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足智针(涌泉穴为第1针,涌泉穴后1寸左右各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临床实际诊疗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对1 719份ASD患者的病历中针刺治疗的数据进行提取,采用Excel 2019建立穴位处方数据表,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Gephi 0.9和Liquorice等软件应用分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对针刺治疗ASD的核心穴位处方进行挖掘。结果:所有患者的针刺治疗处方中共包含51个腧穴(穴区),主要分布在十四经脉、靳三针穴区、头穴区、经外奇穴。基于分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包括17个核心腧穴(穴区),其中8个主要核心腧穴(穴区):百会、神门、内关、四神针、智三针、语言一区、涌泉、脑户;9个次要核心腧穴(穴区):语言三区、语言二区、肝俞、悬钟、太冲、心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可将针刺治疗ASD的高频腧穴分为5类。第1类:百会、语言三区、语言二区、语言一区、四神针;第2类:内关、神门;第3类:脑户、悬钟、涌泉;第4类:肝俞;第5类:风池、心俞。结论:研究发现ASD的针刺治疗在选穴方面存在一定的规律,体针和头针并用,体针以调脏腑平衡为主,头针以调神和对症治疗为主,可为临床针刺治疗ASD的取穴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软件进行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及核心共现网络分析。结果:纳入344篇文献,涉及头针处方110首,穴位95个,频次≥8次的穴位15个,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频次≥5次的处方10首,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单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使用频次最多的多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涉及5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督脉。聚类分析获得3个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获得4组关联穴位。核心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单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两穴关联程度最高的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结论:临床上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遵循通督调神、醒脑开窍等治法,既能充分发挥腧穴协同增效作用,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选穴和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并予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1篇文献,共计51组针灸处方,涉及40个腧穴,11条经脉,腧穴使用总频次423次。干预措施使用频次最高为毫针刺法。应用频次前6位的腧穴为睛明、太阳、攒竹、合谷、风池、太冲;取穴以足三阳经、经外奇穴和头面部穴位为主。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穴位是“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五个聚类群:“百会、足三里”“合谷、攒竹、风池、太冲”“睛明、太阳”“承泣、球后、丝竹空、鱼腰”“四白、瞳子髎、阳白”。结论: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具有一定规律,取穴以足三阳经、经外奇穴和头面部穴位为主,建议以核心穴组联合眼周穴位,配合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2.
“靳三针”治疗儿童弱智6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红 《中国针灸》1995,15(5):23-25
采用"靳三针"疗法,以针刺头部特定穴位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为主,配合穴位注射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2、维丁胶性钙治疗儿童弱智61例,总有效率83.60%。本法对记忆力差、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抽搐、多动不安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且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袁青教授运用调神针法的临证经验。袁青教授临床治病一直遵循"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治疗原则,对调神有独特的见解。治神对每个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并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从调神的重要性,定神、调神穴组、调神针法等调神的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马瑞玲 《中医药学刊》2002,20(5):580-580,582
“靳三针”体现了医家同源的理论。“三”为阳数属少阴,“三”有生生不息,无限扩散之意。“靳三针”组穴部分穴位是远近结合、上下相通组成,以三个穴或二穴名三个穴为一组穴,突破了传统单,双配对的形式,可分类主治,灵活使用,精于辨证,选穴简单。“靳三针”在治疗脑病显示了潜在优势,采用弱智四项(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有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改善适应性行为障碍等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展国内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取穴规律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1991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共258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70篇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腧穴处方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0.0软件对腧穴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72条针灸处方,涉及68个腧穴,使用频次前6位的腧穴依次为百会、太冲、内关、四神聪、三阴交、神门,经脉选用以督脉为主,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分布在头项部、下肢和上肢部位,特定穴中以交会穴最为常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的穴位组合是内关—太溪—三阴交、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太溪,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得4个高频腧穴聚类群和5组核心穴对。结论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确切,腧穴选用以督脉、头项部、四肢和交会穴为主,同时挖掘高频穴位的配伍规律,为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取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袁青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袁青教授认为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阴阳气血易妄动,遂易形成儿童多动症。本病与脑髓未充、五脏功能紊乱相关,治疗上以调神和调理五脏功能为主,根据具体辨证予以对症处理。同时,袁青教授认为患儿与家属同时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弱智儿童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针刺头部特定穴位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为主 ,配合穴位注射脑活素、Vit B1 2 、胎盘注射液、维丁胶性钙 ,治疗弱智儿童 1 2 0例 ,总有效率达 82 % ,对记忆力差、语言障碍、肢体软弱、抽搐、多动不安等症状有较好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先天愚型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愚型即Down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常染色体最常见的一种畸变,患者的染色体组包含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其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语言发育障碍等,是造成儿童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此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我们运用针刺结合艾灸百会治疗先天愚型23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3例患儿为门诊病人,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为1~9岁;均经细胞遗传学检查诊为21三体综合征。治疗方法1.取穴主穴取百会、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针(神庭及左右本神穴)。行为障碍配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针(足三…  相似文献   

19.
陈鸿  常乾震  刘士逸  罗龙飞  吕强 《新中医》2023,55(24):174-17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 据库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SinoMed)、维普期刊数据库 (VIP)、万方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 2022 年 6 月收录的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推拿处方进行描述性分 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 98 篇,处方 110 首,共涉及穴位 98 个,总用穴频次 806, 使用频率>10%的有 3 条经脉,依次为足少阳胆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累计使用频率 58.68%,单穴频次≥ 15 的穴位有 13 个,分别为风池、肩井、风府、太阳、百会、大椎、天宗、印堂、天柱、合谷、肩外俞、率谷 及头维,特定穴以五腧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原穴及背俞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风池-肩井、风池-风 府-肩井是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通过对频次≥15 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穴位分为 2 大类,主要涉及 头面部穴位,以及局部颈椎穴位。结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选穴多以阳经为主,其中以足少阳胆经穴位为主, 治以温经通络、益气升阳。穴位配伍应以颈椎局部取穴为主,配以头面部穴位共治,通过恢复颈椎筋骨平衡治 疗眩晕。  相似文献   

20.
靳三针疗法是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为创始人的"靳三针"组穴配方为主的一种临床针灸处穴流派。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包括脑三针、智三针、眼三针、鼻三针、面三针、耳三针、舌三针等,颞三针就是其中一种。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医药治疗效果也较好,是中医药治疗的适应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