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登宏 《护理学报》2019,26(2):71-75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职业生涯成功感、职业获益感和职业承诺的内在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18年7月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职业生涯成功量表、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对抽取的38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86名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52.07±4.03)分,职业生涯成功感总分为(30.92±9.15)分,职业承诺量表总分得分为(72.82±12.84)分。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生涯成功感和职业承诺总分均呈密切正相关(r=0.539,0.585,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职业获益感对职业承诺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548,P<0.01),职业获益感在职业生涯成功与职业承诺直接有正向的中介作用(β=0.253,P<0.01)。结论 职业生涯成功对职业承诺有直接和间接的预测作用,职业获益感在职业生涯成功和职业承诺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临床护士职业教育工作中,应重视职业获益感、职业生涯成功感和职业承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提高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进而提升职业承诺。  相似文献   

2.
徐娜  张永爱  张晓娜  李菲 《护理学报》2019,26(16):46-51
目的 调查陕西省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7月从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中随机抽取西安市、宝鸡市、延安市3个地级市的8所综合医院1 640名在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满意度量表、职业观量表、职业压力量表、护理业务实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组织承诺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士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平均分为(3.36±0.52)分,职业观总均分为(3.95±0.45)分,职业压力总均分为(2.30±0.54)分,护理业务实施总均分为(4.14±0.5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1.10±5.80)分,组织承诺总均分为(3.42±0.56)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组织承诺、职业观、职业压力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护士职业满意度总变异的56.8%。结论 本组陕西省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职业观水平、职业压力是其职业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重点关注组织承诺水平低、职业观水平低和职业压力大的护士,帮助其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对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的认同度;不断加强职业观教育,努力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其组织承诺水平;降低护士专业负担和业务负担,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团队沟通,以降低护士职业压力;从而提高其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肿瘤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护士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广州市3家肿瘤专科医院工作的2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肿瘤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中共情满足、倦怠和二次创伤应激的原始分分别为(31.69±5.71)分、(26.87±4.32)分和(25.45±4.18)分,处于中高度共情满足水平、中高度倦怠水平和中高度二次创伤应激水平的肿瘤科护士分别占80.0%、77.7%和83.8%;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60.00±14.21)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我实现、是否愿意护理临终患者、护士层级/职务进入共情满足维度的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2.0%;自我实现、人际支持发展、是否愿意护理临终患者、所在医院是否有举办关于护士心理支持活动或讲座进入倦怠维度的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7.8%;自我实现进入二次创伤应激维度的回归方程(P<0.05),解释总变异的1.6%。结论 本组肿瘤科护士共情满足水平较高,共情疲劳水平也较高,总体专业生活品质有待提高;自我实现、是否愿意照顾临终患者、护士层级/职务是肿瘤科护士共情满足的影响因素,自我实现、人际支持发展、是否愿意护理临终患者、所在医院是否有举办关于护士心理支持活动或讲座是肿瘤科护士倦怠的影响因素,自我实现是肿瘤科护士二次创伤应激的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关注肿瘤科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及时识别改善可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例如改革薪酬、晋升、进修等制度,建立积极、健康、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及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观,促进护士自我实现和人际支持发展,进而保持良好的专业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亚健康状况在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0年1—2月选取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41名新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适应能力量表、亚健康评定量表和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分析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亚健康状况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采用AMOS 22.0分析亚健康状况在职业适应能力与留职意愿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新护士亚健康状况、职业适应能力及留职意愿总分依次为(72.79±14.07)分、(103.72±13.76)分、(23.89±3.65)分。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亚健康状况与留职意愿均呈正相关(P<0.05)。新护士亚健康状况在职业适应能力与留职意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383,P<0.05)。结论 本组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亚健康状况、留职意愿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亚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留职意愿。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改善新护士健康状况,以提升其留职意愿。  相似文献   

5.
王晓玉  李金萍  梁超 《护理学报》2021,28(21):57-61
目的 探讨情感承诺在新护士无礼行为感知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月选取湖北省武汉市9所医院的217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场所无礼行为量表、情感承诺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新护士无礼行为感知、工作投入、情感承诺条目均分分别为(1.98±0.53)分,(3.40±0.63)分,(3.45±0.64)分;新护士无礼行为感知与情感承诺、工作投入均呈负相关(P<0.01),情感承诺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P<0.01);情感承诺在无礼行为和工作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23,效应占比为40.32%。结论 新护士普遍经历一定程度的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并对他们的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建议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无礼行为的发生,提高新护士的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探讨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对大连市7所综合医院291名肿瘤内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法分析共情疲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共情满足(34.79±5.87)分、二次创伤(24.75±5.20)分、倦怠(24.92±5.46)分。(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五人格与共情疲劳各维度密切相关,其中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维度与共情满足成正相关(r=0.311~0.496,P<0.01),与倦怠成负相关(r=-0.304~-0.404,P<0.01);神经质人格与二次创伤、倦怠呈正相关(r=0.338~0.422,P<0.01),与共情满足呈负相关(r=-0.178,P<0.01)。结论 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现象普遍,总体处于中度水平,而在不同人格特征的肿瘤内科护士中,神经质人格者最易出现共情疲劳。建议管理者应根据个体特有的人格特征,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并积极进行干预,降低共情疲劳的发生,提高肿瘤护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4月和2019年5—8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交接班制度)和观察组(实施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各130例,在实施干预前后调查2组患者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管床护士认识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床护士认识率从62.3%提高至86.2%,护理服务满意度的7个维度:感知质量、患者预期、医院品牌、疾病压力、患者满意、患者抱怨和患者忠诚分别从(37.15±4.05)、(12.77±1.71)、(4.22±0.83)、(4.18±0.93)、(8.42±1.26)、(4.21±0.88)、(8.67±1.24)分提升至(44.73±0.61)、(14.86±0.41)、(4.96±0.19)、(4.92±0.27)、(9.95±0.21)、(4.95±0.21)、(9.93±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能有效提升住院患者及家属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现状与学业情绪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择大连市某医学院校的330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调查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资料、职业成熟度与学业情绪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的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总分为(104.86±11.94)分,条目均分为(3.08±0.35)分。护理本科生学业情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积极学业情绪得分为(68.34±11.89)分,条目均分为(3.60±0.63)分;积极低唤醒情绪得分为(64.69±11.50)分,条目均分为(3.40±0.61)分;消极高唤醒情绪得分为(76.04±17.60)分,条目均分为(2.82±0.65)分;消极低唤醒情绪得分为(58.03±14.17)分,条目均分为(2.52±0.62)分。护理本科生学业情绪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及消极低唤醒维度能够联合预测职业成熟度30.2%的变异量。结论 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本科生学业情绪积极学业情绪体验多于消极学业情绪体验;学业情绪的3个维度能有效预测护理本科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4月—6月选取14所三级甲等医院及7所二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工作—家庭支持问卷、工作投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投入总分(33.19±6.62)分、职业使命感总分(40.89±7.35)分,工作—家庭支持总分(109.47±25.1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导向力、主动进取、组织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7.7%。结论 本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称、导向力、主动进取、组织支持得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初级职称护士职业使命感的树立与培养,并加强组织层面资源支持,以提升其工作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承诺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护理胜任力和工作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综合医院护士胜任力调查问卷、组织承诺量表和护士工作幸福感量表,于2019年3-6月,对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6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综合医院临床护士护理胜任力总分为(145.90±15.92)分,组织承诺总分为(71.97±8.19)分,工作幸福感总分为(92.34±11.52)分;护理胜任力总分与组织承诺总分呈正相关(r=0.389,P<0.01),护理胜任力总分与工作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r=0.477,P<0.01),组织承诺总分与工作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r=0.611,P<0.01),组织承诺在护理胜任力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为0.37,占总效应(0.52)的71.15%。结论 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相关培训,注重提升临床护士护理胜任力水平,并应注重改善医院工作环境,构建磁性医院,提升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以提高其工作幸福感,从而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杨芳  杨艳  贺琳晰 《护理学报》2021,28(1):13-16
目的 探讨OEC管理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士为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垂直管理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6月实施基于护理垂直管理的OEC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基于护理垂直管理的OEC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工作日天气最高温度下,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采集效率,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通过实施基于护理垂直管理的OEC管理模式,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采集效率由(27.04±1.49)例/h提升至(33.18±3.45)例/h,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分由(59.62±2.06)分提升至(72.00±4.10)分,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由(256.23±3.83)分提升至(268.38±1.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管理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提升护士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的工作效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的效果。方法 依据神经外科专科疾病护理特点,设计神经外科家庭交班日志,比较分析实施前后交班护士对“病情十知道”掌握情况、交班缺陷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运用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后,护士病情交班缺陷率由44.2%降低至15.8%(P<0.001),“患者十知道”掌握情况得分由实施前的(84.2±6.7)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0.7±4.7)分,P<0.001,患者/家属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7.4±5.8)分,提升到实施后的(93.2±4.3)分,P<0.001。结论 神经外科家庭参与式交班模式的实践证明家庭参与式交接班能减少护士交班信息遗漏,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职业使命感、职业延迟满足在主动性人格对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2月选取安徽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动性人格量表、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量表、职业使命感量表和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对3 692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构建并检验链式中介模型。结果 本组3 692名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45.62±12.52)分,主动性人格总分为(51.15±11.04)分;职业使命感总分为(38.34±8.91)分;职业延迟满足总分为(24.93±5.01)分。主动性人格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间接效应成立,总的间接效应为0.349;职业使命感的特定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38.11%;职业延迟满足的特定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23.78%;职业使命感和职业延迟满足在主动性人格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链式中介作用占总的间接效应的38.11%。结论 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职业使命感、职业延迟满足在主动性人格和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成立。建议护理管理者识别不同人格类型的护士,帮助其强化职业使命感和培养职业延迟满足行为,进而提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及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山东省济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9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48.60±5.06)分,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2.35±7.46)分。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人事关系、月收入、是否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呈正相关(r=0.411,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护士职业获益感中的正向职业感知、团队回归是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其可以解释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总变异的14.6%。结论 护士职业获益感及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均处于中等偏积极水平,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人事关系、月收入、是否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及正向职业感知、团队回归因素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5.
谭琳  卢怡  田甜  刘阳 《护理学报》2021,28(23):58-61
目的 调查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结构授权、职业获益感与创新行为的现状,分析职业获益感在结构授权与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642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条件效能问卷、职业获益感问卷、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依次检验法验证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结构授权、职业获益感、创新行为总分分别为(61.36±14.52)分、(130.63±20.78)分、(29.37±6.53)分;结构授权、职业获益感与创新行为总分均呈正相关(r=0.631,0.623,P<0.01);职业获益感在结构授权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1%。结论 本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创新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职业获益感在结构授权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提高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结构授权水平,激发护士职业获益感,以提高其创新能力,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我国三级医院ICU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隐性缺勤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变革领导风格量表、职业应对自我效能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对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794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隐性缺勤平均得分为(15.83±4.44)分。ICU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3.46±12.48)分;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得分为(22.33±6.94)分;工作家庭冲突得分为(27.05±8.08)分。ICU护士隐性缺勤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328~-0.390,均P<0.05);隐性缺勤与职业负担、关系相处困难、职业应对自我效能总分呈正相关(r=0.441~0.478,均P<0.05);隐性缺勤与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呈正相关(r=0.339~0.442,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感知工作压力、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领悟社会支持、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和工作家庭冲突为ICU护士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合计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4.4%。结论 ICU护士隐性缺勤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关注ICU护士的特殊心理需求,给予正确引导,降低隐性缺勤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心理资本、护理能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为制定改善肿瘤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以广西25所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1 203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护士护理能力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工作倦怠量表中,情感衰竭评分为(2.23±1.61)分,消极怠慢评分为(1.63±1.15)分,成就感低落评分为(2.43±1.28)分;护士心理资本量表评分为(4.15±0.86)分,护理能力量表评分为(73.44±13.11)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科护士情感衰竭与心理资本,护理能力呈负相关(r=-0.422,-0.283;P<0.05),消极怠慢与心理资本,护理能力呈负相关(r=-0.519,-0.365;P<0.05),个人成就感低落与心理资本,护理能力呈负相关(r=-0.477,-0.533;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心理资本能直接影响工作倦怠,直接效应为β=-0.58,护理能力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效果量为β=-0.17。结论 肿瘤科护士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护理能力在肿瘤科护士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建议可通过制定提高肿瘤科护士的心理资本和护理能力的措施,以改善其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昼夜节律类型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对河南省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5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回归分析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结果 552名临床护士昼夜节律类型灵活性/刚性维度得分(11.85±5.05)分,困倦/活力维度得分(19.84±6.42)分;工作家庭冲突总分为(56.76±15.93)分,其中工作-家庭冲突方面(32.88±8.82)分,家庭-工作冲突方面(23.88±7.11)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性别、每月夜班频次、婚姻状况对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有影响,在控制临床护士一般资料的影响后,昼夜节律类型中的灵活性/刚性、困倦/活力是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独立解释其工作家庭冲突32.4%的变异。结论 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处于中等水平,并受性别、每月夜班频次、婚姻状况以及昼夜节律类型灵活性/刚性和困倦/活力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水平,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云芳  佘东立  貟蓓  韩琳 《护理学报》2020,27(19):62-66
目的 探讨护士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甘肃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53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采用AMOS 22.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工作冷漠感、个人成就感得分依次为(24.55±11.61)分、(7.11±6.24)分、(32.43±9.67)分,心理资本总分为(102.01±13.11)分,工作压力总分为(96.23±13.78)分;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85,-0.485,均P<0.01),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99,P<0.01);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33,P<0.01),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537、0.133。结论 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压力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职业倦怠。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升心理资本,进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向薇  张平 《护理学报》2020,27(20):7-11
目的 了解 “云教学”模式下护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方法 对392名护理专业本、专科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学习压力、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评分分别为(9.55±2.12)分、(2.28±0.74)分、(1.98±0.82)分、(5.11±0.68)分和(3.27±0.56)分;相关分析显示,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和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共情、认知共情、情绪反应及学习压力对护生在线学习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学历和自我效能具有反向预测作用,(R2=0.512,P<0.001)。结论 “云教学”模式下,护生长期宅居行为和学习形态改变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长期的新媒体使用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性创伤和共情式关注,学习压力、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和心理弹性是影响护生“云教学”模式下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切实减轻护生在线学习负担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