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几千年里,他们虽然生活的自由自在,但与世隔绝。他们没有货币。没有文字,是一个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社会。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爱  相似文献   

2.
海科 《海洋世界》2011,(4):66-67
许多世纪以来,极光一直是人们猜测和探索的天象之谜。以前,爱斯基摩人以为那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13世纪时,人们则认为那是格陵兰冰原反射的光;到了17世纪,人们才称它为北极光(在南极所见到的同样的光称为南极光)。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地减少碳的排放量,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目前全球最为紧急的任务是阻止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低矮的太平洋岛国消失,否则,居住在这些岛国的人们将不得不失去他们的家园。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低矮太平洋岛国的消失似乎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看到的事情,近期人们关注的事情,是这些岛屿上的基础设施受到强烈台风的破坏,而这些强烈台风大多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以爱斯基摩人为主的北极土著民族,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冰雪世界里的北极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吴溪 《海洋世界》2007,(9):37-37
冰雪覆盖、极度寒冷的北极,有地球上最顽强、最坚韧的生命群体:北极熊、野狼、鲸、海象、海豹、海狗、鳕鱼……与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冰雪世界中的,还有爱斯基摩人(Eskimo)。  相似文献   

6.
<正>究竟是专注于事业的人快乐还是兴趣广泛的人更快乐?科学家给出了科学的解答。根据两位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那些在做某件事时心不在焉的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那些智慧的哲理通常叫人们活在当下的快乐中",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正试图为这个普遍信念寻找科学依据。通过使用大规模调查的新方式,他们频繁地询问5000位实时志愿者感受快乐和分心的状  相似文献   

7.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革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将不断上升……这些说法,恐怕是这些年人们听到最多的有关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话题。绝大多数人,已经笃信我们所处的地球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气候变暖考验。不断消融的冰山、频发的飓风与其他气候灾害一次又一次敲打人们脆弱的神经。地球的气候状态是不是到达了危机四伏的临界点?各种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灾难会不会一触即发?这些问题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更激起了全球一波又一波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采取必要手段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运动。不过,人类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地球的气候系统造…  相似文献   

8.
思源 《海洋世界》2004,(9):10-11
“你真的不要幻想这些吃着肯德基、麦当劳长大的孩子会多看一眼我们的儒家经典。就连孙悟空都被他们认为是擅长搞公共关系的猴子了,你还指望他们心中会有多少中国英雄的印记呢?我们的孩子都已经曲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了.你不觉得悲哀的话,说明你也赶上全球化的快车了。车里的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车窗外观望和徘徊的人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呢?”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有10亿人的日常蛋白质来源都依赖于鱼类或海鲜食品。气候变化正在将这些人置入食品危机的高风险当中。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渔民,他们不仅时刻面对着工业化、规模化渔业生产的竞争威胁,更将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威胁。最近,关于气候对海洋所造成影响的研究又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研究人员指出,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碳排放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海洋的化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海洋文明? 公元前六世纪、七世纪,地处爱琴海的希腊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岛屿星罗棋布,在没有指南针的时代,这些岛屿随时都可作为航海标识物。舟楫之便为古希腊人送来了菲尼基人的文字、造船技术和赫梯人的炼铁术等,海上贸易由此勃发,外来人口迅速增长,异质文化大量涌入。古希腊人较少有思想和精神上的束缚,在他们眼中,没有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神也如此。这种精神气质为不同文化所兼容。希腊文明在公元前四世纪达到鼎盛,我们称这种文明为海洋文明。  相似文献   

11.
鱼油身价高     
在地球的北极圈里,终年寒风刺骨,冰天雪地,既看不到盛开的花朵,也见不着葱绿的原野,可是仍有人居住。居住者就是世界上有名的一个民族——爱斯基摩人。这一民族祖祖辈辈都是以渔猎为生,吃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蛋白和脂肪,吃不到植物油脂。从他们的食物组成来看,一般观点都会认为,他们这样常年吃动物脂肪,心脏病患者一定很多。因为许多实验及事实说明,食用动物性脂肪多者,其血清胆固醇高,冠心病发病率也特别高。可事实却出于意料之外,经调查证明,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6,(6):M0003-M0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不断地闯入人们的视野。从公众的角度来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现在受到关注最多的是那些被“曝光”的案例。媒体也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曝光”的方式来提出各色破坏和污染环境的问题。而此类事情看多了之后,又难免让人担忧,所有这些被曝光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公众的心理又会不会对此产生免疫?并且,我们的环境到底是在变得更好还是在继续恶化?环境由于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也特别引人注目。平时,我们很容易对身边小环境的污染,比如路旁烧烤、乱丢垃圾等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产生强烈的反感…  相似文献   

13.
晨曦刚给莱姆巴塔岛屿涂上一抹曙光,岛上的渔民已在南太平洋的水面上搜寻起来,以发现每一个不同寻常的水波。他们常常在炎炎烈日下巡视数小时,耐心等待着,但连一条鲸的影子都捕捉不到。饥饿问题似乎比猎物本身愈益突出了,对于这些捕鲸人来说,一村子的人都指望着他们呢。捕鲸不仅是竞技,它已成为一场生存搏斗。倘若这个被渔民视为家的小岛物产丰富,岛上捕鲸的传统或许早就消亡了。然而,这是座火山岛,干燥又贫瘠。当陆地不能向人们提供所需的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31日24时,当午夜的钟声敲响之际,全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1世纪。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是最先或最后进入21世纪的吗?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个著名的故事吧。1519年9月20日,探险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环球远行。他们的“维多利亚”号从西班牙港口出发后向西航行。历经海上狂风巨浪的艰辛考验,终于在第二年9月6日返回启航地。人们在庆祝他们凯旋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有趣的争论:“维多利亚”号的船员拿出航海日志,说他们的归航日期是9月5日,而迎接他们的人们却说:“今天是9月6日。”为什么船队向西航行环球一周,船上的日子会少一天呢?  相似文献   

15.
1993年2月20日,是海地人民最悲痛的一天。海地政府为了悼念“海王星”号海难中的死难者,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哀悼日。成千上万的人面对着茫茫的大海,祭奠那些死不见尸的葬身鱼腹的亡灵。是谁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呢?“海王星”号是一艘旧船,船龄已经39岁,原来是货船,后来改装成客轮,可载运旅客800人。近年海地政局不稳,公路年久失修,加之汽油奇缺,公共汽车锐减,陆路交通不畅,人们被迫坐船走海路,其中许多人是出售农产品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董震 《海洋世界》2015,(1):56-59
提起"海盗",你会想到什么?骷髅旗,朗姆酒?还是铁钩、木腿、眼罩,抑或藏宝图、未知海岛与隐秘的财富?顾名思义,"海盗"是指在海上或沿海地区抢夺他人船只财产的人,他们常常被描述为无法无天的危险人物,总是目无法纪、我行我素,凭借枪炮和刀剑在海上暴虐横行,以散播恐慌为乐,却也算得上不畏强权,为常人所不敢为,并因此拥有一种桀骜不驯的危险魅力。  相似文献   

17.
长岛渔号     
2005年9月到长岛出差,有幸看到了当地的渔民号子表演。生活在海岛上的人性格多坚毅、忍耐、执着和内敛;对于自然和神灵怀着更多的敬畏与崇拜。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独特地理环境与生存方式所致。在四面环水、没有退路的海岛上,久居其上的人们必然有着与大陆居民迥异的生命体验;海洋的变幻无常使得他们相信即使是自然物也一定有其脾气秉性,对于自然的恐惧和热爱,矛盾地杂糅在他们多种生产生活当中,就如同这渔民号子,在声声震天的吼声当中,表达着渔民对自然一种别样的崇敬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澳大利亚,珍珠蚌肉已经成为一种名贵珍馔,并越来越受欢迎。众所周知,珍珠除作装饰外,还具有美容养颜之功能。那么,孕育珍珠的蚌肉,是不是也同样有美容护肤之效呢?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家珍珠养殖公司,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珍珠蚌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可以强身健体和美容。因此,他们首先推出了珍珠蚌肉的新馔,而最初食用这种新馔肴的是受聘于该公司的日本专家。由于日本人爱吃生鱼,故这些用来养育名贵珍珠的蚌肉,便成为令他们垂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一艘轮船载着为日本皇室搜罗的高丽珍贵瓷器在日本海沉没了。100多年间,尽管人们清楚地知道沉船的地点,可是,连最好的潜水员也无法潜到这么深的地方。后来有几位渔民产生了一个绝妙的想法:为何不请章鱼帮忙呢?他们捕捉了一些章鱼,将它们拴上长绳子,然后放到装载瓷器的沉船处。这些章鱼沉到海底,一发现各种各样的陶瓷器皿就纷纷钻了进去。渔民觉得是时候了,便小心翼翼地将绳子提起,极为顽固的章鱼,一点也没觉察出来。于是,这些执著的“打捞工”,就这样一件一件地将沉船里的贵重瓷器打捞了上来。  相似文献   

20.
南四湖上生活着十几万湖、渔民。几百年来,他们生产在水泊中,居住在水泊中的村宅上。旧社会,竹篱草舍,冬修夏没,他们与风浪、洪水搏斗,同严寒、冰凌抗争,洪水期弃舍逃移,洪水过后又重回故里。他们有多少村?多少人?经多方面查证,1964年上级湖蓄水前,湖内共有自然村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