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 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况对于更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重要意义。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城市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开展实施现况,发现二者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11-12月,选取涵盖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行政管理人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组织机制、过程、转诊效果情况;对全科医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方式、上转转诊联系方式、是否填写除转诊单之外的转诊信息、接收下转患者时是否与上级医生保持联络等。结果 共发放社区行政管理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共发放全科医师问卷4 047份,回收有效问卷3 925份,有效回收率96.98%。3 925例全科医生中,在郊区工作2 641例(32.71%),在城区工作1 284例(67.29%)。城市和郊区全科医生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54%(23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89.34%(21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立双向转诊专门联络负责人、建立双向转诊档案、专门设置预留床位保证接收下转患者、双向转诊方式中的网络联系、点对点与相应专家或科室联系、与相应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专门联系人联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1%(12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100例,75.00%(18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接收下转的患者数<10例。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与郊区卫生中心在双向转诊实行上存在诸多差异,且目前双向转诊仍以上转为主,建议通过完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平台、积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等措施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次研究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专科疾病的诊疗现状,为社区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方向,以提高社区全科临床质量,进一步促进全科医学发展。 方法 在2018年11月对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发放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上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耳鼻喉科医生的比例高于郊区(62.82%vs. 33.13%,60.26%vs. 30.12%,均P<0.05),郊区儿科医生的比例高于城区(34.94%vs. 20.51%,P<0.05);城区全科医生对耳鼻喉科疾病(56.15%vs. 51.87%)、儿科疾病(81.46%vs. 66.60%)、皮肤科疾病(23.83%vs. 19.08%)的转诊比例高于郊区(均P<0.05),而郊区全科医生对妇科疾病转诊比例高于城区(79.40%vs. 74.61%,P<0.05);城区全科医生在慢病管理预约(82.55%vs. 77.47%)、心理疏导(73.83%vs. 66.45%)和营养咨询(72.59%vs. 61.57%)方面提供的服务比例多于郊区全科医生(均P<0.05)。 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专科疾病诊疗行为存在城郊差异,其原因可能由于专科医生比例的差异,对专科疾病诊疗能力的不自信,卫生资源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等。在今后社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中应增加相关专科疾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背景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社区未分化疾病逐渐被重视,且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慢性病管理,但目前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诊疗情况的调查性或评价性研究相对少见。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和诊疗能力自我评价现况,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2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问卷了解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自我评价情况。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水平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5级量表评分自评。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诊疗能力水平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88.4%。158例(55.8%)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定义和概念完全不了解或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概念及定义、未分化疾病国内外研究进展、未分化疾病相关书籍及指南认知度更高(P<0.05)。被调查全科医生自评的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平均得分为(3.32±0.567)分、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急救处理能力平均得分为(3.42±0.677)分、未分化疾病转诊能力平均得分为(3.38±0.654)分。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历、职称、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患者转诊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全科医生在未分化疾病各方面诊疗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各方应给予社区未分化疾病更多的重视,并通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为全科医生提供更有效的临床循证依据和辅助支持,使其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进一步发挥出全科诊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 社区全科医生作为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接诊能力直接反映基层儿科诊疗水平。我国儿童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且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现况,分析制约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儿童疾病分级诊疗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参与"北京市密云区医共体建设暨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访谈,了解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纳入19例访谈对象。其中男5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3.2±7.6)岁;18例学历为本科;9例职称为主治医师;1例参加过"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例参加过"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例参加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年限为1~18年,平均年限(6.3±4.8)年。基于访谈资料,共提炼出4个主题: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数量和病种均较少,且接诊的儿童以3岁以上为主;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自信心普遍不高;制约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因素(家长对全科医生的信任度低、全科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儿童疾病诊疗风险高、护士执行能力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儿童用药和实验室检查设备、尚无明确的儿童转诊制度);促进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方法(儿科专家社区出诊、增加针对儿童的药品及实验室检查设备配备)。 结论 北京市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基层接诊儿童现况堪忧。加强对郊区全科医生的儿童疾病诊治能力培养,加强全科与儿科间的协同合作,对健全儿童疾病分级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阳城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现况。方法:分层抽取贵阳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全科医生以及上级医院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卫生服务中心及上级医院人力、物力资源、双向转诊开展情况、双向转诊的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上级医院;2012年门诊总人次数为220781人次,上转人次数1239人次,上转率5.61%o,下转人次数100人次,下转率0.45%o;影响双向转诊主要的原因有医疗机构软硬件的不足、缺乏可操作的双向转诊标准及程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间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等。结论:贵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情况不良。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上海市于2011年下发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提出要求,目前尚缺乏针对双休日门诊开设和利用情况的研究。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门诊的开设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9月,对上海市全部共2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包括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家分中心。由机构相应负责人根据机构在2018年1—6月开展双休日门诊情况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双休日门诊的开设情况、门诊量、人力资源及加班补贴情况,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结果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休日门诊开设率为95.7%(270/282),其中周六上午的开设率最高〔95.0%(268/282)〕。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为81 98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青浦区448.50人次、闵行区445.75人次、浦东新区437.79人次)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2位的地区(青浦区248.60人次、闵行区156.67人次)均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日均门诊量高于分中心(321.99人次比151.03人次)。仅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日均门诊量为307人次,其他时间段的门诊量较低。在开设了双休日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4%(82/270)认为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双休日开诊需要,15.2%(41/270)发放了双休日加班补贴。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六上午的门诊开设率较高,且利用情况较好;双休日门诊利用情况,郊区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不足。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合理分配双休日医疗资源,通过补充人员缓解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压力,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双休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展社区全科医生转诊模式描述性框架的实证研究,了解社区全科医生转诊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方法 以广州市为样本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全科医生159人。根据转诊模式的描述性框架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以及转诊服务情况(转诊规模、转诊决策、转诊服务、专科/住院服务可及性、转诊质量管理)。调查时间为2012年12月。共发放问卷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平均每名全科医生上转门诊患者数占每日门诊量的比例为0.78%,平均每名全科医生接收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的门诊患者数占每日门诊量的比例为0.45%。社区全科医生决定将门诊患者向上转诊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社区药品限制、疾病确诊、病情变重;决定将住院患者向上转诊的前三位原因分别为:病情变重、疾病确诊、药品限制。决定患者转诊去向的依据:对于转诊门诊患者,社区全科医生所考虑的依据依次为社区医生建议、患者意见、医保规定;对于转诊住院患者,考虑的依据依次为患者意见、社区医生建议、医保规定。对于门诊患者,社区全科医生主要是口头交代患者、患者自行到上级医院就诊。医疗服务体系中转诊质量管理机制缺失。结论 广州市双向转诊制度尚未有效运行,社区全科医生的转诊服务体系不具有协调性与连续性,需从转诊模式的各个要素着手加以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2010年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以及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发展的进程加剧,心表患者的管理将逐步过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于全科医生水平和医疗检查设备不足,全科医生处理心衷患者还存在一些难度,这就需要全科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和经验,给予合适的处理和治疗、适时转诊到上级医院。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现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研究目前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现况,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方法收集北京市18个区县的20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8年3-9月的诊疗人次数、上转患者人次数和综合医院下转患者人次数,计算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率和综合医院下转率。分别比较全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率与综合医院下转率、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上转率、城区与郊区综合医院的下转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结果全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率与综合医院下转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城区与郊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与郊区的综合医院下转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处于相对单向流动状态,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上转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的下转率;城区与郊区间的地区差距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接诊儿童情况及儿科相关培训信息,为建立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接诊儿童体系、实现儿童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个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全科医生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全科医生接诊儿童情况(包括以前接诊儿童情况、现在接诊儿童情况)、全科医生接诊儿童态度(包括是否赞成接诊儿童及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接诊儿童的原因)、全科医生接诊儿童能力自评、全科医生毕业后儿科相关培训情况(包括毕业后是否接受过儿科相关培训、培训期间接诊儿童情况、已接受培训时间、期望接受培训时间)。结果 共调查348例全科医生,问卷填写完整者339例,应答率为97.4%。100例(29.5%)过去接诊儿童,而现在接诊儿童的只有14例(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0,P<0.05)。250例(73.7%)不赞成全科医生接诊儿童。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接诊儿童的原因,255例(75.2%)认为全科医生诊疗能力及相关训练不够,193例(56.9%)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儿童疾病谱复杂,183例(54.0%)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具备儿童相关化验检查能力。100例(29.5%)认为自己接诊儿童能力差,189例(55.7%)认为自己接诊儿童能力很差。101例(29.8%)全科医生毕业后接受过儿科相关培训,其中只有33例(32.7%)在培训期间接诊过儿童;60.4%(61/101)已接受培训时间<2个月,82.2%(83/101)期望接受培训时间≥2个月。全科医生已接受培训时间和期望接受培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儿童的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建议加强该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毕业后儿科相关培训,加强其接诊儿童能力,并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诊儿童,进而实行安全有效的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11.
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 ,保险公司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转诊医院批准的专科医生 ,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签定预约式双向转诊服务合作合同。所有具有会员资格的居民 ,必须首先到“中心”看自己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决定他的病人是否需要转诊到转诊医院去看专科医生 ,并提供预约服务 ;除急诊外 ,病人去看专科医生时必须有他自己的全科医生的转诊单 ,由全科医生预约后 ,才能到专科医院看指定的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在对病人处置后 ,需将病人转回他自己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必须根据专科医生的意见对病人在社区提供连续的服务 ,并将…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培训教学安排缺乏需求证据支持。目的 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方法 2019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中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培训需求内容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全科医学其他技能、全科医学临床操作4部分3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并根据条目需求评分设置优先等级。结果 按条目评分≥9分的全科医生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47.7%(31/65)〕;在全科医学基本技能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55.4%(36/65)〕;在全科医学其他技能部分,培训需求最高的是社区营养指导〔36.9%(24/65)〕;在全科医学临床操作部分,需求最高的是氧气疗法、呼吸疾病常用吸入器和喷雾器使用方法〔46.2%(30/65)〕。根据评分优先等级标准,筛选出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社区常见症状和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急救技术、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影像识别解读(放射、B超)、十二导联及动态心电图判读8项作为首选培训内容,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等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性培训方案中的8项首选培训内容和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可为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资源定制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门专门召集全科医学科、门诊办公室、急诊科、信息中心、住院部等相关科室召开双向转诊会议,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明确了双向转诊原则和双向转诊上转、下转指证;确定了上转下转转诊单内容;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结果 通过全科医生培训,使得上下各级医院全科医生密切合作,形成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代替既往以医疗行政部门为主导地位的双向转诊模式,使全科医生融入患者临床诊治全过程。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转诊而来的患者共计168例,男66例,女102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6岁。经过门诊或住院检查评估与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或转专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转诊至原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继续进一步治疗管理。结论 初步建立了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深圳市牛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对0~6岁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0~6岁儿童占整个服务人群的12.4%;影响0~6岁儿童健康前5位疾病名称依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8.2%)、急性支气管炎(14.9%)、胃肠炎(5.6%)、外伤(3.3%)和皮炎(3.2%);由内科、外科、中医专业背景转岗的全科医生提供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与儿科专业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服务数量没有明显差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能力对社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持续增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肩负着慢性病管理重任。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发展滞后,导致后续动力不足,难以满足糖尿病防病形势的需要。因此基层医院结合上级医院的协同才能发挥最大的防治作用。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成都市武侯区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协同服务现况及需求,探求问题和不足,为改善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协同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成都市武侯区中心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基层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于2018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协同服务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基层医务人员对协同服务方式的开展情况、使用频率、使用意愿、满意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等,糖尿病患者对协同服务方式的知晓、满意、开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等。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了双向转诊,平均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专-全科联合门诊、周期性评估、远程咨询和远程会诊。100例基层医务人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双向转诊(67.0%,67/100),84例(84.0%)基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愿意选择双向转诊,74例(74.0%)基层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较满意。140例糖尿病患者中,82例(58.6%)糖尿病患者对双向转诊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51例(36.4%)糖尿病患者对远程会诊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36例(25.7%)糖尿病患者对周期性评估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68例(48.6%)糖尿病患者对专-全科联合门诊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结论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同服务内容不清楚,存在转诊流程不通畅以及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协同服务的信息平台、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协调、提高全科团队服务能力等方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协同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及队伍稳定性对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方法 于2016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城区、城郊、郊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包括中医全科医生)440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结果 44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419/440)全科医生表示完全/基本能够顺利进行社区首诊,81.0%(350/432)全科医生表示知识和能力完全/基本能够胜任工作,70.2%(302/430)全科医生表示工作压力很大/比较大。不同区域全科医生对工作压力、医疗联合体是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度推行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能否处理基本医疗中的技术难题、能否处理慢性病管理中的技术难题、工作压力、工作能力能否得到发挥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对工作价值、工作收入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环境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支持系统中社区(居委)配合、团队支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协同诊疗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结论 浦东新区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较高,利于引导居民社区首诊、慢性病防治及健康管理,但仍需提高其对自身工作价值和工作收入的满意度,同时关注区域间差异,促进家庭医生制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中医药家庭病床开展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惠芳  储珏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75-197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家庭病床开展情况。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中心城区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郊区(县)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开展情况。结果(1)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数远远高于郊区(县);(2)11所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家庭病床人次数、中医出诊服务量、一日家庭病床开展情况均好于郊区(县)。结论必须加强郊区(县)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尤其是在家庭病床中的运用,使其在城乡初级卫生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3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长宁区的10个街道/镇抽取社区居民3 040例。采用本课题组研制的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最近一次患病的就诊医疗机构、选择就诊医疗机构的原因、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情况,问卷有效回收2 750份。另于2016年6月,对该3 040例居民进行追踪调查,确定问卷有效回收的居民2 004例。结果 2013年和2016年分别有51.4%(213/414)、40.7%(209/514)的签约居民最近一次患病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签约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就诊方便(27.7%,180/649)、病情轻(13.4%,87/649)、费用较低(11.6%,75/649)。2013年和2016年分别有7.6%(45/589)、11.9%(77/649)的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46.7%(36/77)的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转诊,83.3%(40/48)的未签约居民通过普通门诊转诊;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民签约后就诊行为有所改善,但转诊服务利用率较低,分级诊疗格局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情况。方法 以“十一五”规划中建立的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随访队列为基础,因队列存在部分病例缺失,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8例,将队列完善至1 019例。根据患者参与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情况,将其分为未参与社区管理组(n=497)和参与社区管理组(n=52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并总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运行情况。结果 (1)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有51.2%(522/1 019)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有48.8%(497/1 019)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疾病类型及脱落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分别为担心歧视、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不准确,所占比例分别为11.5%(57/497)、91.5%(455/497)、95.0%(472/497)、78.3%(389/497)。(3)2013年3-10月,朝阳区共有6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13年1月-2014年1月,10家推广此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0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结论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行性较高,运行较顺畅,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和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是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绩效考核实施现况。 方法 首先按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进行分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上海市中心城区抽取3个区(浦东新区中心城区、徐汇区、杨浦区)、城乡结合部抽取2个区(浦东新区城乡结合部、宝山区)、郊区抽取2个区(浦东新区郊区、奉贤区)。对5个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个抽中的中心城区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结合部地区和郊区各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和公卫医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8月,调查者携带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地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836份,回收问卷797份,回收有效问卷7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 结果 792例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中,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公卫医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公卫医生绩效考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岗位、行政区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职称、地区、行政区及浦东新区不同地区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岗位、职称、地区、行政区及浦东新区不同地区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占工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频率以月度考核为主,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率高,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和绩效工资占工资比例偏低,绩效考核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