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平  王雷  麻晗 《热加工工艺》2014,(8):101-102,105
采用氧化法和直接淬硬法对82B系列高碳钢盘条的奥氏体晶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法和直接淬硬法均能清晰显示82B盘条奥氏体晶界,氧化法的关键在于热处理后的磨抛过程;直接淬硬法的关键在于奥氏体晶界的侵蚀过程。使用氧化法比直接淬硬法测得的82B奥氏体晶粒度大0.5级,其原因为试样表层的脱碳。  相似文献   

2.
肖玄  陈敏 《金属热处理》2016,(4):201-204
采用直接淬硬法、直接侵蚀+金相分析法、直接侵蚀+SEM分析法以及EBSD分析法对国内外SWRH72A帘线钢盘条晶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淬硬法显示的是SWRH72A盘条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直接侵蚀+SEM分析法,相较于传统金相法,更能合理评价SWRH72A盘条晶粒度;EBSD法可进行快速便捷的自动表征,重构出清晰的晶界,评价的是盘条经控轧控冷后的实际晶粒尺寸。综上所述,用EBSD法评定SWRH72A盘条晶粒度检测和质量控制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检测B82Mn高碳钢盘条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采用冲击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自动分析技术显示其晶界,并与金相腐蚀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直接侵蚀法相比,冲击法和EBSD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高碳钢热轧态盘条的奥氏体晶界,干扰因素少,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弹簧钢奥氏体晶粒度按照国标GB/T 6394的规定采用直接淬硬法进行检验,在生产中由于试样表面经侵蚀后形成的黄色膜导致无法进行检验。尝试改进直接淬硬法和使用氧化法进行奥氏体晶粒度检验,试验表明,改进的直接淬硬法、氧化法均可显示奥氏体晶粒度,氧化法显示的晶界比直接淬硬法更清晰、完整,直接淬硬法显示的晶界勉强可作为生产评定,无法作为仲裁评定;氧化法测定的结果非材料基体组织的奥氏体晶粒度,只能表征材料的后续热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奥氏体晶粒度是衡量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奥氏体晶粒度显示方法对20CrNiMoH渗碳齿轮钢奥氏体晶粒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法和直接淬硬法检测的奥氏体晶粒度差别较小,渗碳法检测的奥氏体晶粒比氧化法和直接淬硬法低0.2~0.3级,模拟渗碳法检测奥氏体晶粒度存在混晶现象。对造成模拟渗碳法出现混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改进措施,确保使用模拟渗碳法检测奥氏体晶粒度仍没有混晶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6.
国标中氧化法与直接淬硬法是测定碳含量在0. 25%~1. 00%钢中晶粒度的主要方法,然而运用这两种方法得出的晶粒尺寸往往出现偏小的情况。本文通过对55SiCr弹簧钢分别运用直接腐蚀法、EBSD法、氧化法与直接淬硬法测定晶粒度,经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氧化法与直接淬硬法测得的晶粒尺寸相比较直接腐蚀法与EBSD法要小,其原因在于热处理后的试样中含有残留奥氏体小晶粒,在用软件评级时,误将一个大的晶粒因为残留奥氏体晶界的拐入而分割成两个小晶粒来统计,从而造成晶粒尺寸的偏小。人工去掉小晶粒或假设未考虑残留奥氏体时截点数为n,考虑残留奥氏体的影响,其截点数约为n+Dn,测量线段长度为L,校正前后的晶粒度分别为Z1和Z2,则有Z1=L/n,Z2=L/(n+Dn),进一步可以得出Z2=Z1/(1+D)。经这两种方法校正后得到的结果与直接腐蚀法和EBSD法获得的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于桂玲 《物理测试》2013,31(1):25-28
通过对60Si2CrVAT弹簧钢的直接淬硬法所获得的晶粒度与氧化法中试样表层不同的深度及不同的腐蚀方法所获得的晶粒度的检验比较,分析了用氧化法检验60Si2CrVAT弹簧钢奥氏体晶粒度时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得出用氧化法检验60 Si2 CrVAT弹簧钢奥氏体晶粒度最准确的方法是一定要控制检验面的打磨深度,将检验面最表层氧化铁皮轻微磨掉即可,抛光后直接观察或经1 5%盐酸酒精溶液腐蚀使晶界更清晰后观察评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淬硬法测定亚共析钢 C72D2的奥氏体晶粒度。选用苦味酸溶液和不同配比的三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剂对亚共析钢 C72D2进行腐蚀,观察并对比不同腐蚀剂的腐蚀效果。结果表明:用三氯化铁溶液(三氯化铁 5g+浓盐酸 5滴+水 100mL)腐蚀后的奥氏体晶界比较完整,且颜色较深,便于观察和测定,可替代苦味酸溶液进行亚共析钢 C72D2奥氏体晶界腐蚀。  相似文献   

9.
关于用氧化法检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几种不同的碳钢和合金钢,进行了氧化法和晶粒边界腐蚀法检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抗氧化能力较弱的碳钢,氧化法与晶粒与晶粒边界腐蚀法所显示的奥氏体晶粒度基本相符,而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合金钢,氧化法所显示的奥氏体晶粒度较晶粒边界腐蚀法要细。含碳量大于0.35%的碳钢,氧化法所显示的晶粒度有时往往不是钢的奥氏体晶粒度,而是奥氏体加铁体晶粒度,或铁素体晶粒度,这将给奥氏体晶粒度的检验和  相似文献   

10.
超高碳钢的制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超高碳钢的化学成分及预先热处理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奥氏体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试验,发现由于超高碳钢超细晶粒效果,通常油淬达不到需要的硬度。860℃正火处理,强度和塑性较传统中碳合金调质钢的高。对研制超高碳钢的生产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AMS5678G材料规范要求采用金相法对17-7PH不锈钢钢丝表层残留奥氏体深度进行测试,针对测试中存在的试样制备和残留奥氏体层深度界定问题,对试样夹的选择、侵蚀方式与侵蚀时间、残留奥氏体层深度界定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为避免残留奥氏体显示时化学浸蚀电位的影响,宜采用塑料试样夹进行镶嵌;使用Fry’s试剂以擦拭的方式,擦拭5~10 s显示组织较合适;当钢丝表层存在残留奥氏体层时,其深度界定为致密的残留奥氏体层深度,得到材料规范归口单位认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蔡司),在室温下,通过配制不同成分、浓度浸蚀剂和化学浸蚀方法,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18Ni马氏体时效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界显示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腐蚀性强、浓度高的浸蚀剂只能获得18Ni马氏体时效钢的金相显微组织,而采用体积比为4%的硝酸酒精溶液,对800~925 ℃固溶空冷后的18Ni马氏体时效钢试样进行化学浸蚀,能清晰地显示出18Ni马氏体时效钢试样原始奥氏体晶界,并可以进行准确的晶粒度级别数评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蔡司),在室温下,通过配制不同成分、浓度浸蚀剂和化学浸蚀方法,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18Ni马氏体时效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界显示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腐蚀性强、浓度高的浸蚀剂只能获得18Ni马氏体时效钢的金相显微组织,而采用体积比为4%的硝酸酒精溶液,对800~925 ℃固溶空冷后的18Ni马氏体时效钢试样进行化学浸蚀,能清晰地显示出18Ni马氏体时效钢试样原始奥氏体晶界,并可以进行准确的晶粒度级别数评定。  相似文献   

14.
用恒电位浸蚀方法研究了304L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并用EPR法对恒电位浸蚀法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恒电位浸蚀法有可能发展成一种快速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时效处理对高碳钢盘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时效处理时间对SWRH72B和SWRH82B高碳钢盘条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的影响规律,测量了材料中氢含量的变化,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高碳钢盘条拉伸断口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时效处理后,SWRH72B和SWRH82B高碳钢盘条的抗拉强度变化不大,但断面收缩率提高50%以上;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盘条中氢含量逐渐降低;未经充分时效处理的拉伸断口上存在白圈,时效处理后白圈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中高强度钢随着碳含量的逐渐增加,组织愈发细小,通过直接腐蚀等传统方法得到的晶界往往比较模糊。为了能够清晰地显示中高强度钢的晶粒度,利用其具有氢脆敏感性以及氢脆易于产生沿晶断裂形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晶粒度检测方法。通过对 55SiCr弹簧钢和 440冷墩钢分别使用直接腐蚀、电子背散射法(EBSD)与氢致开裂断口法显示晶界,对比可以发现在中高强度钢的晶粒度检测中,氢致开裂断口法显示的晶界更为清晰,评定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7.
钢的晶粒度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清晰地显示和正确地评定晶粒度级别不仅是标准要求,也直接影响着钢的实物质量。采用预磨试样,用活性碳保护加热水淬直接腐蚀测定合金结构钢材料晶粒度,处理过程中表层马氏体组织自回火现象得到控制,表层沿晶氧化被充分显示,从而晶粒显示清晰完整,便于比较和评级,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our carbon steels were evaluated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sensor and correlated with their microstructures. Their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features (such as ferrite volume fraction, grain size, inclusions, etc), and hardness were compared with their saturated magnetic flux density, retentivity, and coercivity. The four steel rod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hot-rolled AISI 1010, AISI 1018, AISI 1045, and AISI 1045-high manganese/“stress proof.”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crostructures have a notable effect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steels.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variations in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steel rods on the magnetic response was investigated. The steel rods diameters were systematically reduced by machining and then magnetically evaluated. Consist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allur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al carbon steels and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measured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sensor were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sensor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detect changes in magnetic properties due to variations in cross-section area.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sensor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 reliable nondestructive tool to detect and monitor micro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ccurring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teel manufacturing or alterations caused by a degrad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9.
中高碳钢珠光体球团尺寸的快速精确统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显示中高碳钢珠光体球团界的多种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金相腐蚀方法能快速显示出珠光体球团界;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方法显示出的晶界较为复杂,不能精确统计珠光体球团尺寸。在中高碳车轮钢中,应用此金相腐蚀方法,充分显示出了珠光体球团界,且界线清晰,可以保证进行精确定量统计。统计结果表明,珠光体球团尺寸大小与生产工艺有关,球团尺寸减小,韧性提高。此金相腐蚀方法可以应用在其它中高碳珠光体钢中,而不需对腐蚀方法进行较大调整。  相似文献   

20.
针对309L+347L双层不锈钢带极堆焊工艺,采用高温、高压釜试验方法进行了氢剥离试验研究,试验发现氢剥离裂纹萌生于紧靠熔合区硬化带的纯奥氏体晶界并沿平行于硬化带的奥氏体晶界扩展.结果表明,氢剥离的主要机制是H原子在硬化带与奥氏体不锈钢结合界面高度聚集,造成紧靠硬化带的纯奥氏体晶界脆化,在结合界面高剪应力的作用下,裂纹萌生和扩展.采用较小的焊接热输入,抑制309L堆焊层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并保证铁素体含量;采用合理的焊后热处理,减小硬化带厚度及控制加氢反应器停运的冷却速度是防止氢剥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