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效应分子,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和结构的调节至关重要,它通过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胞外基质的合成而参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管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人体内主要存在两种AngⅡ受体———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两者在生理学、药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均不相同。已知AngⅡ大部分心血管作用由AT1R介导,而对于AT2R在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1AT2R的组织分布AT2R在胚胎组织中含量丰富,但在成年组织仅分布于肾上腺、心脏、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血平滑肌细胞(VSMC)并以腺病毒介导转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方法:取大鼠主动脉血管,以常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VSMC;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带AT2R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并加以鉴定,扩增,以制取高滴度AdCMV-AT2R转染液,体外转染,VSMC,;用RT-PCR方法检测AT2R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T2R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同时检测AT1R的表达变化。结果: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VSMC表达率为89.51%,以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AT2R表明,转染后AT2R表达明显增强,并随表达时间延长而增加,48小时达峰值,AT2R转染表达不影响AT1R表达。结论:腺病毒载体可较高效率介导AT2R在体外培养的VSMC转染表达,AT1R表达不受其影响,转表达AT2R的SMC可作研究AngⅡ对其增殖、迁移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影响的良好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染表达血和这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其增殖和迁移影响。方法 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隐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体外转染大鼠主动脉VSMC,用RT-PCR方法检测AT2R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用细胞周期、分裂指数、MTT比色法和5-溴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VSMC增殖。VSMC迁移用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法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VSMC表达率为89.51%。AT2R峰值地,其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从31.7%降低到13.9%(P<0.05),MTT吸光度和BrdU掺入量分别降低61.14%和51.6%(P<0.01)。VSMC的跨膜迁移数降低62.2%,F-actin表明明显减少。结论 AT2R转染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VSMC的增殖和迁移,这一作用对再狭窄防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作用主要通过其 1型和 2型受体亚型即AT1 R和AT2 R而发挥作用的。AngⅡ通过AT1 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其作用被AT2 拮抗 ,于是人们便简单地认为AT2 的作用总是拮抗AT1 作用。事实上 ,AT2在心脏中的作用相当复杂 ,且AT2 R的表达并非一成不变 ,在胚胎时期心肌高表达 ,出生后明显减少 ,成年心肌表达极低。但是当出现心肌肥厚、缺血、炎症、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却能够重新表达。其作用也不是简单地对抗AT1 的作用 ,即有时是协同的而有时却是拮抗的。现将近年来这方面进展综述如下。1 AT2 R…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和NADPH氧化酶与血管衰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NADPH氧化酶在血管衰老中的地位及作用机理.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分为青年组、老龄组、Valsantan组,分析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结构及功能;测定血浆和主动脉AngⅡ水平、主动脉活性氧水平;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各组大鼠AngⅡ1型和2型受体(AT1R和AT2R)、NADPH氧化酶p22phox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随增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纤维化程度增高,内皮功能受损,活性氧产生增加;主动脉AngⅡ含量增高,AT2R、p22phox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AT1R表达下降;Valsantan(AngⅡ1型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干预后,p22phox表达下降,活性氧水平降低,衰老血管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有所改善.结论衰老血管有其特征性结构和功能改变;AngⅡ经由AT1R上调NADPH氧化酶的基因表达可能是血管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3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窦性心律患者、阵发性房颤及慢性房颤患者之间的心房组织AT1-R手AT2-R的mRNA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P均>0.05);AT1-R和AT2-R在各组患者心房组织中主要表达在心房肌细胞;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AT1-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而AT2-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 心房在房颤时AT1-R表达下调而AT2-R表达上调,提示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介导的免疫反应及相关内质网应激(ERS)反应所致肾脏细胞凋亡在DN进展中作用明显.阐述CKD进程中AT1R及相关ERS反应有助于在受体和分子水平完善其发病机制,有可能为延缓甚至逆转CKD进展、防止其转变为终末期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近期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够在体外或体内促进卵巢癌、宫颈癌和恶性胶质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证明ANG—Ⅱ通过其1型受体(AT1R)发挥促肿瘤生长作用,提示拮抗AT1R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癌途径。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细胞强阳性表达AT1R,故我们研究了ANG-Ⅱ及其AT1R拮抗剂替米沙坦对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的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探讨替米沙坦是否具有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10μg/L)LPC 组、中浓度(20μg/L)LPC 组和高浓度(40 μg/L)LPC 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RT-PCR 法检测LPC 对HUVECs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蛋白及AngⅡ 1 型受体(AngiotensinⅡ type1 receptor,AT1R)、AngⅡ 2 型受体(AngⅡ type2 receptor,AT2R)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C 可显著上调HUVECs AngⅡ蛋白及AT1R mRNA 的表达。结论 LPC 能够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系统部分组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施加厄贝沙坦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AT2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30周龄高血压大鼠2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施加厄贝沙坦,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与2型(AT2)受体mRNA在心肌中的表达.结果 厄贝沙坦能同时降低心肌AT1和AT2基因的表达,AT2mRNA下降的幅度较大,使AT1/AT2的比值上升.结论 厄贝沙坦通过AT1和AT2两种受体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新成员,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通过作用于心血管、肾脏、肾上腺,控制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压,是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经典的RAS主要成分有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内皮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以及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T1)、血管紧张素Ⅱ二型受体(AT2)和核因子-kappaB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单独和与AT1、AT2、核因子-kappaB的抑制剂联合干预细胞后,用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核因子-kappaB的活性。结果 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2h后核因子-kappaB活性增强(P〈0.05),5h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核因子-kappaB和AT1的抑制剂能抑制这种增加(P〈0.05),AT2则无此作用。结论 在内皮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结合后激活核因子-kappaB,后者的激活引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增强,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体内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在血管系统收缩血管、增加血容量和升高血压,在组织器官也有相应的活性。RAS 在心血管系统平衡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作用重大[1]。肾素转变为血管紧张素原(AGT)再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然后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进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AngⅡ是整个 RAS 的核心,是整个 RAS 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活性分子[1]。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4种血管紧张素的受体,即 AT1、AT2、AT3、AT4,AT1进一步分为 AT1a 和 AT1b,ATⅡ可以和 AT1和 AT2结合[2]。AT1介导了 AngⅡ的大部分作用,如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等,而对AT2我们则知之甚少。我们常见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均是选择性 AT1阻滞剂。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多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多重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腺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方法使VSMC表达AngⅡ 2型受体 (AT2R)并检测不同时相点AT2R表达率 ;对比AT2R表达前后AngⅡ 1型受体 (AT1R)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对AngⅡ刺激的反应 ;通过 5 溴尿苷 (BrdU)参入法、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VSMC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所受的影响。结果 VSMC的AT2R转染最高表达率在转染后 4 8h(89 5 1% ) ,AT1R最高表达率为 77 94 %。AT2R峰值表达时 ,转染组VSMC的BrdU参入量降低 5 1 6 %(P <0 0 1) ,细胞跨膜迁移数减少 6 2 2 % (P <0 0 5 ) ,细胞凋亡率由 7 6 %± 1 6 %显著地增加至32 1%± 5 5 % (P <0 0 1)。而未转染组以AT1R表达为主 ,AngⅡ作用明显具有促进VSMC增殖、迁移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结论 VSMC转染表达AT2R后 ,可显著地抑制AngⅡ通过AT1R所介导的促进VSMC增殖、迁移以及减少其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影响,以探讨AngⅡ介导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斑块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ngⅡ及其AT1R、AT2R拮抗剂作用下VSMC跨膜 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结果 AngⅡ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11~10^-7mol/L)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发生迁移。迁移的VSMC数在AngⅡ浓度为10^-7mol/L时达到峰值,更高浓度的AngⅡ(10^-6mol/L)干预VSMC后,VSMC迁移数量的增加幅度反而比较低浓度的AngⅡ作用时减小(与10^-7mol/L AngⅡ组比较,P<0.01)。AT1R拮抗剂CV-11974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跨膜迁移,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影响。结论 AngⅡ在AT1R介导下发挥其影响VSMC迁移行为的生物学效应,较低浓度AngⅡ促进VSMC迁移,高浓度AngⅡ上述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2 receptor,AT2受体)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其主要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的作用,如调控血压、抑制心肌肥厚及纤维化、抑制血管重建、保护心功能等心血管效应。但尚存在一些研究不支持以上结论,这可能与AT2受体数量及功能在不同个体、组织类型、病理生理状态下存在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调节心血管血液动力学和结构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根据药理学特性证明它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受体亚型: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它在成年组织已知的大多数效应是由AT1-R介导的,对AT2-R的功能了解尚少.AT1-R和AT2-R属于7-跨膜G-蛋白-偶联的受体族系.这些受体亚型的功能和信号机制是十分不同的.就细胞生长和血压调节来说,这些受体表现相反的效应.本文对于AT2-R在心血管系统的分布和作用及作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Ⅱ的大部分心血管效应(如收缩血管、升血压、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心肌和血管细胞增殖等)是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介导,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具有拮抗AT1的功能,起着对抗细胞生长和心肌肥厚及促细胞分化、凋亡,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并认为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心脏、血管保护性受体。现就近年来对AT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其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体外转染大鼠主动脉VSMC,用RT-PCR方法检测AT2R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用细胞周期、分裂指数、MTT比色法和5-溴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VSMC增殖。VSMC迁移用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法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VSMC表达率为89.51%。AT2R峰值表达时,其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从31.7%降低到13.9%(P<0.05),MTT吸光度和BrdU掺入量分别降低61.4%和51.6%(P<0.0(1)。VSMC的跨膜迁移数降低62.2%,F-acti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AT2R转染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VSMC的增殖和迁移,这一作用对再狭窄防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AT1R)基因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用PCR-DdeI酶切法检测52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68例不伴视网膜病变者DR(-)的基因型。正常对照40例。结果 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间AT1R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DR(+)组突变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显著性高于DR(-)组及对照组(P<0.05);增殖型DR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高于单纯性DR组,DR发生危险因素分析病程、果糖胺、收缩压进入方程。结论 AT1R基因参与DR的发生,而与DM无关。AT1R突变基因可能促使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