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报告V-Y推进皮瓣治疗手指末端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施V-Y推进皮瓣治疗指端缺损48例.结果皮辩全部成活,随访5月-3年,外形满意,无触痛,无术中和术后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肯定V—Y皮辩治疗指端缺损的可行性,对手术技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陈居海  张坤 《现代保健》2010,(28):182-183
目的介绍指掌侧推进皮瓣改形修复指端指腹缺损,重塑指腹外形的方法。方法传统方法切取指掌侧皮瓣,将推进皮瓣远端皮缘与指腹缺损的皮肤创缘或指端缺损的甲床创缘对拢缝合。改形法是将推进皮瓣远端创缘对拢缝合重塑指腹外形,再用切口缘与皮肤创缘或甲床创缘对拢缝合,改善指腹外形及功能。结果临床应用12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48个月,修复指外形美观,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用指掌侧推进皮瓣改形修复指端指腹缺损,能明显改善修复指外形,尽最大限度保存修复指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2007年,根据缺损部位采用该方法修复手指缺损36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但有二指出现并发症。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5例15指,指端缺损面积为1.5 cm×0.8 cm~1.5 cm×1.4 cm,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3.0 cm×2.0cm~3.5 cm×2.5 cm.结果 术后15例15指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肤弹性好,伤指无疼痛,两点辨别觉5~8 mm,平均6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0指,良3指,中2指.结论 利用患指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术后皮肤质量接近正常,有可靠的指脂垫、指端感觉接近正常,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邻指皮瓣修复治疗手指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9~2010年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伤37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伤指长度得以保留,皮瓣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正常。结论邻指皮瓣是修复手指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外观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拇指及手指指端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修复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组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9mm,外形逼真,指端无疼痛;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指腹饱满,皮瓣色泽与手指相近,手指运动功能良好。结论第二趾侧方游离皮瓣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术式,根据适应症选择适宜类型的皮瓣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吻合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吻合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创面,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感觉。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2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指端创面均获得覆盖;供区创面顺利愈合;转移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色泽与受区一致,感觉获得恢复,两点辨别觉4—8mm,耐磨,无溃疡发生。结论吻合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色泽与受区一致,恢复感觉,抗磨、防止溃疡和损伤等优点,是修复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较理想皮瓣,比较适宜基层医院开展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顺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67例83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10mm×8mm~27mm×20mm。结果67例83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22(13.3±8.7)个月,功能、外观及感觉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5-8(6.7±1.7)mm。结论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汤勇 《工企医刊》2014,27(5):1018-1019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V-Y双推进皮瓣对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指端缺损患者共68例进行研究,采用改良的Kutler V-Y双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创面,观察患者皮瓣的成活情况、感染发生情况、指端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本研究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无术后血循环危象,其中1例轻度切口感染患者经抗生素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随访半年发现患者的指端修复功能及外观恢复优良率达89.71%(61例),满意度达95.59%(65例).结论 改良的V-Y双推进皮瓣对术后指腹皮肤的外观及功能的恢复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其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感觉支游离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应用带感觉支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例。其中,吻合的皮瓣的感觉神经束支为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有3例,胫神经的跟内侧支的分支有3例,隐神经终末支有2例。供区取同侧大腿皮片移植修复。结果:修复后皮瓣及移植皮片7例成活,1例因糖尿病血管病变修复失败。7例获得3个月~2年的随访,修复后的指腹外观良好,皮瓣质地好、耐磨、外观满意,指端感觉全部恢复,静止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mm,平均7.0mm。结论:带感觉支游离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近节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应用近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30例(30指),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9 ~ 58岁,平均(36±12)岁。其中指腹缺损伴指骨外露12例,指尖皮肤软组织伴甲床远端及末节指骨远端少量缺损8例,指尖皮肤及甲床缺损5例,甲床大部分缺损伴末节指骨远端少量缺损5例。创面缺损范围为3.0 cm×1.5 cm ~ 2.0 cm×0.5 cm。按照指端缺损面积设计皮瓣大小,皮瓣蒂部为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筋膜组织,旋转点最远不超过远指间关节平面,旋转皮瓣及蒂部180°逆行修复指端缺损,供区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术后对皮瓣外形、感觉和手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术后30例(30指)皮瓣25指顺利成活,5指术后起张力性水泡,拆线换药后表皮脱痂愈合。术后随访2~12个月,皮瓣修复外观及质地良好,患者对皮瓣及伤指外观满意,患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感觉两点辨别率为4~12 mm。 结论近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明确,切取灵活方便,不牺牲指固有动脉,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推进皮瓣应用于指端组织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 77例指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实验组行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推进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的疗效、术后患指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和术后患指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6指皮肤缺损患者,分别采用第2、3、4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给予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4.0cm~3.0cm×5.5cm。结果:术后18例26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皮瓣外形良好,不臃肿,感觉可。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创口呈线性瘢痕,皮瓣少许色素沉着。结论: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切取方便、损伤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创伤性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创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7例2—5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后根据指端皮肤缺损的创面于近节指背设计皮瓣,将皮瓣反转覆盖创面,供区以全厚皮片移植并打包固定。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外观良好。11例患者术后经过3-12个月随访有一定的浅感觉恢复。皮瓣术后肿胀5例。静脉危象1例,皮缘浅表感染1例。结论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一次完成手术,成活率高,厚薄适中,外观良好,浅感觉恢复较好,住院时间短,适用于急诊修复创伤性指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对比用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裸露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两组分别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72例皮瓣成活良好,筋膜蒂皮瓣坏死5例,腹部带蒂皮瓣坏死3例,成活的皮瓣伤口愈合佳.全部患者术后3~12个月随访,筋膜蒂皮瓣术后患指耐寒程度、整体外观、屈伸功能、耐磨性及感觉恢复情况都较腹部带蒂皮瓣好(P<0.05),8例坏死皮瓣经换药、植皮愈合良好.结论 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综合疗效优于腹部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修复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的适宜方法。方法采用逆行胭窝及小腿内后侧皮瓣修复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骨外露13例、钢板外露5例。皮瓣切取大小6.5cm×4.0cm~12.5cm×7.0cm。结果18例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患者除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逐渐愈合外,皮瓣全部成活,均达到一期消灭创面,局部无功能受限,且受区的外形较好;供区打包植皮,全部成活,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及外观均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逆行胭窝及小腿内后侧皮瓣具有血液供给可靠,皮瓣切取面积大,皮瓣较薄,局部转移距离短,易转移,易于切取等优点。适宜修复胫前近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在皮瓣的下方可切取腓肠肌内侧头并转移覆盖创面,对骨、钢板外露能起到预防感染及抗感染作用,故对胫前近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及钢板外露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修复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的适宜方法.方法 采用逆行胭窝及小腿内后侧皮瓣修复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骨外露13例、钢板外露5例.皮瓣切取大小6.5 cm×4.0 cm~12.5 cm×7.0 cm.结果 18例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患者除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逐渐愈合外,皮瓣全部成活,均达到一期消灭创面,局部无功能受限,且受区的外形较好;供区打包植皮,全部成活,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及外观均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腘窝及小腿内后侧皮瓣具有血液供给可靠,皮瓣切取面积大,皮瓣较薄,局部转移距离短,易转移,易于切取等优点.适宜修复胫前近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在皮瓣的下方可切取腓肠肌内侧头并转移覆盖创面,对骨、钢板外露能起到预防感染及抗感染作用,故对胫前近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及钢板外露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临床上运用人工真皮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例因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进行人工植皮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植皮部位皮片存活状况,皮片的外观、质地和瘢痕生长状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接受植皮治疗后,皮片全部存活,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结论 人工真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整复口腔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对12例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颊部缺损的病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移植皮瓣的情况,做好呼吸道、口腔卫生、饮食及康复护理。结果:12例病例移植皮瓣全部成功。结论:前臂游离皮瓣是修复口腔癌肿缺损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对病人采取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