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北落叶松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用RAPD方法对中国东北落叶松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41个引物,检测出120个多态位点。应用UPGMA法计算了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系统树。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在长白山的落叶松与分布在大、小兴安岭的落叶松之间的差异,在遗传距离上还不能达到种间分化水平。分布在长白山的落叶松应视为兴安落叶松种下的变种,分布在东京城的落叶松可能是兴安落叶松与长白山落叶松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RAPD分子标记的物种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乡土落叶松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落叶松(L.olgensis)和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的针叶及种子胚乳为研究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种落叶松进行不同物种的种间鉴别。结果表明,通过引物筛选得到了4个可以鉴别3种落叶松的RAPD引物,其中有2个引物在落叶松针叶和种子胚乳基因组中都扩增出相同的条带。引物OPB-11在兴安和长白落叶松基因组DNA中1500bp处扩增出特异条带,而在华北落叶松中没有:引物OPX-14在兴安落叶松基因组DNA中1200bp处扩增出特异条带,而在长白落叶松中没有:还有2个引物可分别作为3种落叶松苗木和种子鉴别的辅助标记。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落叶松的种间鉴别提供了新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乡土落叶松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落叶松(L. olgensis)和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的针叶及种子胚乳为研究材料,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种落叶松进行不同物种的种间鉴别。结果表明, 通过引物筛选得到了4个可以鉴别3种落叶松的RAPD引物, 其中有2个引物在落叶松针叶和种子胚乳基因组中都扩增出相同的条带。引物OPB-11在兴安和长白落叶松基因组DNA中1 500 bp处扩增出特异条带, 而在华北落叶松中没有; 引物OPX-14在兴安落叶松基因组DNA中1 200 bp处扩增出特异条带, 而在长白落叶松中没有; 还有2个引物可分别作为3种落叶松苗木和种子鉴别的辅助标记。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落叶松的种间鉴别提供了新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五种落叶松遗传关系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学科  毛子军  宋红  孟斌 《植物研究》2002,22(2):224-230
由于种间形态上的微弱区别,落叶松属的系统分类一直很混乱,落叶松属的系统发生也知之甚少。本文分析了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卡氏落叶松(L.cajanderi Mayr.),兴安落叶松(L.gmelinii Rupr.),苏氏落叶松(L.sukaczewii Dil.)和杂交种切氏落叶松L.czekanowskii(L.gmelinii×L.sibirica)天然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等位酶分析手段对5个酶系统(AAT,IDH,DIA,PGM,SKDH)的8个基因位点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间遗传距离(D)在0.067~0.260之间,明显大于各种群内居群间的遗传距离。等位酶的分析结果揭示了5种落叶松的遗传关系。结合以上每种落叶松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位酶的证据了支持兴安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卡氏落叶松、苏氏落叶松作为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种间及无性系间ISSR鉴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兴安、长白和日本落叶松种间以及不同无性系进行了鉴别。从49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ISSR引物可以对落叶松种间和无性系间进行鉴别,特异条带个体的百分率为100%,该项技术为落叶松新品种以及良种的准确鉴别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其中5条引物在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不同位置扩增出特异谱带,作为种的鉴定的标准,有9条引物可以对落叶松种内不同无性系分别扩增出特异片段,进行无性系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兴安、长白和日本落叶松种间以及不同无性系进行了鉴别。从49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ISSR引物可以对落叶松种间和无性系间进行鉴别,特异条带个体的百分率为100%,该项技术为落叶松新品种以及良种的准确鉴别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其中5条引物在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不同位置扩增出特异谱带,作为种的鉴定的标准,有9条引物可以对落叶松种内不同无性系分别扩增出特异片段,进行无性系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及其遗传分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陈永久  杨跃雄 《遗传学报》1997,24(5):410-416
本文对来自青藏高原3个区域5个具有代表性地方的13个冬虫夏草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19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3 ̄10个之间。该19个引物在每个样本中扩增的RAPD片段总数平均约为65个。基于遗传距离分析,受试的13个冬虫夏草样本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甚微,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样本间遗传差  相似文献   

8.
以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分析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两个养殖群体的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关系,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种群鉴定中的应用。RAPD引物筛选结果表明,所测试的20个随机引物中(Table 1),除一个引物未扩增出任何片段外,其余19个引物均扩增出1~11个大小不等的片段,长度大部分在500~3000bp之间,共扩增出220个片段,平均每个引物产生5.5个片段。两群体间共有片段70条,大部分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种间多态性,种群间相似系数为0.727。以筛选的引物对两种群不同个体(Fig.1,Table2)及种群混合样品(Fig.2,Table3)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在扩增图谱上表现很大差异。奥利亚罗非鱼不同个体间表现为一致的扩增图谱,种内相似系数达1000,显示了其种群内遗传变异的缺乏;尼罗罗非鱼种内相似系数为0.827,个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两个种群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0.767和0.742,表明种间有较高的同源性,遗传距离为0.235,略低于国外的报道、此外,两个养殖群体间的扩增图谱比较也暗示了遗传渐渗现象的存在。实验表明,RAPD标记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遗传标记,用于不同鱼  相似文献   

9.
石福臣  聂江城 《植物研究》1998,18(2):173-176
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地区采集落叶松球果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岭的落叶松球果,其形态多呈椭圆形,相对稳定,变异较小。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的落叶松球果多呈广卵形和卵形,变异较大。球果的长度和宽度性状较不稳定,不宜作为东北地区落叶松属内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福臣  聂江城  赵勃  程涛 《植物研究》1998,18(2):173-176
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地区采集落叶松球果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岭的落叶松球果,其形态多呈椭圆形,相对稳定,变异较小。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的落叶松球果多呈广卵形和卵形,变异较大。球果的长度和宽度性状较不稳定,不宜作为东北地区落叶松属内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孢节丛孢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及变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明亮  张克勤 《菌物系统》1999,18(4):374-378
本文对少孢节丛孢的10个菌株进行了胡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4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并呈多态性,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2~13个之间。供试的10个菌株来自不同的地方,形态差异较大,但四个随机引物的扩增结果基本上都体现了少孢节丛孢种的特征“指纹”,基于遗传距离分析和应用UPGMA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少孢节丛孢不同地理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提示在少孢节丛孢群体中没有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经济类型高粱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欣  李庆伟 《生物学杂志》2000,17(1):22-23,26
对四种不同经济类型高粱采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技术(RAPD)进行了比较研究。18种引物扩增后共得到54个RAPD标记,其中23个标记在进行4种高粱成对比较时呈多态。根据计算出的遗传距离值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种高粱之间差异虽然较小,但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芥菜16个变种的RAPD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RAPD技术对芥菜(BrasicajunceaCos.)16个变种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36条DNA带,其中275条为多态性带,占818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1244条。利用19个有效引物扩增的240条DNA带对芥菜16个变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A聚类分析,计算出16个变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734,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菜用芥菜16个变种的DNA分子系统树图。该系统将芥菜的16个变种划归A、B、C三个组,其中A组7个变种,B组8个变种,C组只有1个变种,B组又可细分为两个亚组。对芥菜遗传多样性的分子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石福臣  王志西 《植物研究》1998,18(4):468-471
中国东北部的落叶松属植物,在分类学上常被视为2个种^[2,3]。然而对其种鳞的形态、正常种鳞的数量及针叶长度的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以上性状存在地理处的差异,然而又有明显的连续变异特性,证明长白山及东北东部分布的落叶松,在起源上晚于兴安落叶松(Lix gmelinii),应是兴安落叶松在东北东部的地理变异种。  相似文献   

15.
少孢节丛孢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及变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少孢节丛孢的10个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4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多态性,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2~13个之间。供试的10个菌株来自不同的地方,形态差异较大,但四个随机引物的扩增结果基本上都体现了少孢节丛孢种的特征“指纹”。基于遗传距离分析和应用UPGMA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少孢节丛孢不同地理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提示RAPD在少孢节丛孢群体中没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结果表明,根据分生孢子的大小将少孢节丛孢划分为三个变种的观点不能成立,而附属丝在少孢节从抱形态分类上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猿叶虫四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 4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 进行RAPD分析。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扩增, 共得到65个扩增位点, 53个多态位点, Nei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049~0.2061,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641~0.3167。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大猿叶虫遗传变异很高, 其中江西龙南种群遗传变异最小, 山东泰安种群遗传变异最高。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636~0.3200, 其中江西龙南种群和江西修水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哈尔滨种群与江西龙南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种群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吻合。结果提示种群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它们生物学上的相似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松嫩草原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位酶技术,综合分析了松嫩原理11个羊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指标,深入剖析了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羊草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两类种群在等位基因频率、非平衡位点和A、P、He及固定指数F上明显不同,两类种群间有极明显的遗传分化。黄绿型种群的A、P、He皆低于灰绿型;黄绿型F<0,灰绿型F>0,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DIA-1、PGM、SKD和ACP等位点上;两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ADH、DIA-2和PGM等位点上。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8.
古代“太子莲”及现代红花中国莲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及8个锚定SSR引物,对寿命为(580±70)年的古代“太子莲”以及哈尔滨、河北、江西、湖南等地区的红花中国莲(NelumbonuciferaGaertn.)野生居群或农家栽培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及微卫星(SSR)DNA多态性检测,共筛选出能产生多态性标记的RAPD引物13个、SSR引物2个。这15个引物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1个,占526%。琼脂糖电泳表明“太子莲”与哈尔滨红花莲表现出高度的遗传一致性,上述15个引物未能在两组样品内检测到任何遗传变异。来自河北、江西、湖南的红花莲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居群内或品种内分化。根据MEGA程序中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太子莲”与哈尔滨、河北两地区的红花莲聚为一支。“太子莲”与河北红花莲的遗传距离最近(005),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古代“太子莲”与其它4个地区的红花莲比较起来只缺少OPMO6300一条带,仍属于红花中国莲这个种。湖南红花莲与江西红花莲之间可能有基因交流,彼此亲缘关系密切,聚为另一支。它们与“太子莲”遗传距离较远(067)。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种子园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营造针叶树丰产林的首选树种,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营建华北落叶松种子园,现部分种子园已建至第3代。但选优导致的种子园亲子代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情况并不清楚,其分子水平的群体遗传基础也不明确,造成高世代育种及造林工作中种质资源不清等问题。本研究利用10对EST-SSR引物,分析了河北省龙头山林场华北落叶松良种基地种子园中1代、2代、3代优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为2~5个不等。1、2、3代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分别为1.9204个、1.81个、2.0693个,Shannon指数分别为0.7127、0.7052、0.7908,且群体中杂合子过量。结果表明,1~3代种子园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子代群体与亲代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每代群体内,而非世代群体间。  相似文献   

20.
从220个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 DNAs)随机引物中所选出的多态扩增性强的21个引物对来源不同的刀个烟草黑胫病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构建。选用引物对受试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共产生243条DNA标记图带,其中191条为多态性图带,多态检测率为78.6%。利用UPGMA(UnweigthtePair-group MethodWithArithmetic Average)软件对受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状图,受试对个菌株被划分为5个遗传聚类组即(Ⅰ、Ⅱ、Ⅲ、Ⅳ、Ⅴ)。结果证明供试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虽各自的遗传背景差异显著,但其亲缘关系相近,遗传聚类组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未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