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 6 ( Interleukin6,IL - 6) 、白蛋白( Albumin) 及C - 反应蛋白( C -Reactive
Protein,CRP) 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
120 例COPD 病人及60 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120 例COPD 病人分为吸烟COPD 组( n = 60) 及吸烟非
COPD 组( n = 6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测定各组人群血清IL-6、白
蛋白及CRP 水平。结果: 三组人群血清IL-6、CRP 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白蛋白水平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人群肺功能测定指标( FEV1 /FVC、FEV1) 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极
重度吸烟COPD 病人的血清IL-6 水平较轻度病人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吸烟
COPD 病人的血清CRP 水平较轻度病人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随着COPD 疾病进程,血清白蛋
白水平变化不大。吸烟COPD 病人血清IL-6 水平与FEV1( 病人r = -0.544,P<0.05) 及FEV1 /FVC( r = -0.688,P
<0.05) 均呈现负相关。血清CRP 水平FEV1( r = -0.598,P<0.05) 及FEV1 /FVC( r = -0.632,P<0.05) 均呈现负相
关。结论: 血清白介素-6 及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 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 CAR) 对大鼠颈动脉损伤血管组织MMP-9、TIMP-1 表达的影响,探讨卡维地
洛防治再狭窄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9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CAR 组,后两组行颈动脉球
囊损伤术。三组均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 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用免疫组化
和RT-PCR 法检测MMP-9、TIMP-1 在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术后14 dCAR
组内膜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显著减少,管腔面积显著扩大( P<0. 05) ; 与损伤组比较,CAR 组术后3 ~ 14
dMMP-9 表达显著减少( P<0. 05) ,而TIMP-1 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卡维地洛有效抑制大鼠颈动脉损伤后
MMP-9 表达,抑制了VSMCs 迁移、增殖,改善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从而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D-二聚体、脂蛋白a 水平的改变
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06~ 2016-06 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4 例,同期选自我院于2015-06
~ 2016-06 期间的健康体检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D-二聚体、脂蛋白a
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脂蛋白a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
学差异( P<0.05) ;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脂蛋白a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
差异( P<0.05) ;大面积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脂蛋白a 含量高于中面积梗死
组和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脂蛋白a 含量高于小面积
梗死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D-二聚体、脂蛋白a 水平与急
性脑梗死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状况和血清中Fg、hs - CRP 及IL
- 6 水平的变化,探究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 - 12 ~ 2013 - 12 在我院心血管
内科确诊为冠心病并伴有慢性牙周炎病人6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 例,实验组给予心
血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心血管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mo 两组牙周临床指标牙周袋深度
( PD) 、临床附着丧失( CAL) 、龈沟出血指数( SBI) 和血清中纤维蛋白原( Fg) 、超敏C 反应蛋白( hs - CRP) 和白细
胞介素- 6( IL - 6) 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和血清中Fg、hs - CRP 及IL - 6 含量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牙周临床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血清中Fg、hs
- CRP 及IL - 6 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牙周临床指
标和血清中Fg、hs - CRP 和IL - 6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病
人在心血管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可协助降低冠心病相关危险炎性因素水平,延缓冠心病病程发展,对
冠心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Ki-67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氟脲嘧啶类化疗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诊断明
确的胃癌病人资料69 例,且满足术后以氟脲嘧啶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病人
Ki-67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氟脲嘧啶类化疗药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病人Ki-67 阳性表达率随腺癌分化程度变
化,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高( P<0.05) ,淋巴结转移病人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P<0.05) ,且与胃癌
浸润深度正相关( P<0.05) ; 同时Ki-67 表达阳性病人临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病人( P<
0.05) ,Ki-67 表达阳性率与氟脲嘧啶类药物敏感性相关( P<0.05) 。结论: Ki-67 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类型、
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氟脲嘧啶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Ki-67 的表达可作为氟脲嘧啶类药物临床化疗选择
方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协日嘎- 4 不同药味组合与总酚酸和姜黄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P - HPLC 法
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协日嘎- 4 复方不同配伍中总酚酸和姜黄素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结果:
全方组中总酚酸和姜黄素的提取量最高(P < 0. 05)。结论:协日嘎- 4 不同药味配伍的总酚酸和姜黄素溶出具
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 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2,11β-HSD2) 与
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探讨两者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孕妇共120 例,其中正常妊娠组40 例,妊娠期高血压
疾病组共80 例( 其中子痫前期轻度组40 例,子痫前期重度组40 例) 。上述病人均于胎盘娩出后取胎盘母体面
组织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三组病人胎盘组织中11β-HSD2、TNF-α 的mRNA 的表达,并分析两者
间的相关性。结果: (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11β-HSD2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且子痫前期
重度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 P<0.05) 。(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TNF-αmRNA 的表达水平均
高于正常妊娠组,且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 P<0.05) 。( 3)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
胎盘组织中11β-HSD2与TNF-α 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467,P<0.05) 。结论: TNF-α 可能参与了11β-
HSD2的调节,并抑制其活性,二者可能通过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共同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 、白介素-6( IL-6) 的
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部分作用。方法: 选取2008-09 到2011-09 在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0 例,为实验组。健康儿童30 名,为对照组。
采用实验研究策略,引入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的VCAM-1、IL-6 的浓度,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实验组VCAM-1 的血清含量为1385. 467±27. 664μg /L,比对照组的787. 16±86. 79μg /L 明显增高,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t = 35. 980,P = 0. 000 <0. 01 ) ; 实验组IL - 6 血清含量为107. 26 ±11. 42ng /L,与对照组的57. 49
±9. 45ng /L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18. 389,P= 0. 000<0. 01) 。实验组IL-6 和VCAM-1 血清含量分析
显示呈密切正相关( r = 0. 981,P = 0. 000<0-01) 。结论: 急性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有VCAM-1、IL-6 的参与,
提示细胞因子及免疫应答在其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NF-α 对HCAEC 的NF-kB mRNA 的影响,探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的炎症过程的
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诱导组,分2 h、6 h、10
h 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以2.5μg /L、5μg /L、10μg /L 的浓度刺激HCAEC 后,提取细胞RNA 并逆转录,用RTqPCR
法检测NF-kB mRNA 的转录水平。结果: TNF-α 可抑制HCAEC 的NF-kB mRNA 转录水平( P<0.05) 。其
中NF-kB 5μg /L,2 h、10μg /L,2 h、10μg /L,6 h 诱导组mRNA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 。且NFkB
mRNA 的浓度变化与TNF-α 的刺激浓度和时间有一定的趋势规律。结论: TNF-ɑ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
HCAEC μg /L 的mRNA 的转录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RCA-1、PARP-1 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组织、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的关系,探讨其
在三阴乳腺癌治疗、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以期望PARP-1 及BRCA-1 成为新的预测影响因子,为治疗靶点提
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5-08~ 2016-08 期间病人的新鲜乳腺组织共90 例。采用RT-PCR 技术进行分
析,分别研究BRCA-1、PARP-1 在不同乳腺组织表达差异,说明BRCA-1、PARP-1 在三阴乳腺癌发生、发展中
的作用。结果: ( 1) 三阴乳腺癌的BRCA- 1 的表达低于非三阴乳腺癌( t = 3.202,P< 0.001) ; 乳腺恶性肿瘤的
BRCA-1 的表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 t = 9.335,P<0.001) ; 且BRCA-1 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不论良恶性,都低于
正常乳腺组织( t = 18.813,P< 0.001) 。( 2) 三阴乳腺癌的PARP - 1 的表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 t = 5.622,P<
0.001) ; 乳腺恶性肿瘤的PARP-1 的表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t = 10.673,P<0.001) ; 且PARP-1 在乳腺肿瘤中的
表达,不论良恶性,都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t = 10.016,P<0.001) 。( 3) 随着BRCA-1 表达值的增高,PARP-1 的表
达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 r = -0.817,P<0.001) 。结论: BRCA-1 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随着肿瘤恶性程度
的增加,BRCA-1 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PARP-1 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CA199、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40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中AFP、AFU、CA199、GGT的水平,比较检测阳性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AFP、AFU、CA199、GG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P、AFU、CA199、GGT检测阳性率分别是87.5%、82.5%、60.0%和87.5%,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CA199、GGT对PHC的诊断临界点分别为0.025 mg/L、32 U/L、37 U/ml、40 U/L,PHC患者的AFP、AFU、CA199、GGT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3、0.966、0.754和0.948.结论 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PHC的效能如下:AFP>AFU>GGT>CA19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血清CA125 检测联合PET/CT 显像在诊断早期卵巢癌中的应用于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
讨。方法: 取卵巢病变病人110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血清CA125 检测联合全身18F-FDG PET/CT 显像。
结果: 在本组病人中,70 例为卵巢癌,剩余40 例属良性病变。在血清CA125 指数水平方面,卵巢良性病变病人
与卵巢癌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 05) ; 而卵巢良性病变病人与卵巢癌病人在SUV 最大值( SUVmax
) 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 ; 在早期诊断卵巢癌过程中,18F - FDG PET/CT 显像灵敏度为95. 1%,特异性
为79. 09%,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 5% 和93. 1%,准确性为80. 9%; 在卵巢癌早期诊断效能方面,18FFDG
PETCT 显像在上述指标方面均高于血清CA125 检测,但18F-FDG PET/CT 显像与CA125 检测联合可有效提
高前者诊断准确性( 88. 3%) 以及特异性( 91. 0%) 。结论: 在早期诊断卵巢癌过程中,18F-FDG PET/CT 显像具
有相对特异性以及高灵敏度,联合18F-FDG PET/CT 显像与血清CA125 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卵巢癌准确性与特
异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 -反应蛋白( hs - CRP) 与老年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 例老年脑血管病( 观察组) 病人和50 例老年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病人血中hs - CRP 水平
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前者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s - 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组( P < 0. 01) ,中、重型病人血清hs - CRP 浓度显著增高,以发病后第1wk 增高最具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观
察组血清hs - CRP 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r = 0. 53,P < 0. 01) 。结论: hs - CRP 测定对早期判断老
年脑血管病变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LR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CA199、AFP水平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NLR、血清CA199、AFP水平单独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结果 9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阳性57例,阴性35例。血清CA199、AFP、NLR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高于血清CA199、AFP、NLR单一检测时,漏诊率低于血清CA199、AFP、NLR单一检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者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LR联合血清CA199、AFP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有利于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病人不同发展阶段血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 、β2 微球蛋白( β2 -microglobulin,β2-MG) 及血沉(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水平,以探讨这些因子
在MM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MM 病人30 例,正常对照组20 例,测定其血Hcy、β2-MG
及ESR 水平对结果比较分析,并对MM 病人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 1) AL 组初诊
时血Hcy、β2 -MG 及ESR 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P<0. 05 及P<0. 01) ; ( 2) 初诊
时MM 病人血浆Hcy、β2 -MG 及ESR 水平在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及P<0. 01) ; ( 3) 经过4
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包括完全缓解( CR) 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 VGPR) ]时,血Hcy、β2 -MG 及ESR
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5) ; ( 4) 经过4 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
解( PR) 、疾病稳定( SD) 、病情进展( PD) 和完全缓解后复发]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 5) 相关性分析显示,MM 病人组血Hcy 水平与β2-MG 及ESR 均为正相关[( r = 0. 71,P<0. 01) 和( r
= 0. 45,P<0. 05) ]。结论: 动态监测MM 病人血Hcy、β2 -MG 及ESR 水平,可作为MM 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预
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ET-CT 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调强放射治疗( Intensityme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从2009-04 ~ 2012-09 45 例行IMRT 的NSCLC 病
人,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4 组: 12 例中心型无肺不张,12 例中心型伴有肺不张,10 例周围型无胸膜
凹陷,11 例周围型伴有胸膜凹陷。所有病人均进行CT 和PET-CT 检查。通过靶区定义系统比较CT 和PET-CT
勾画的大体肿瘤靶区,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比较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结果:所有病例中GTVCT 和GTVPET-CT
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心型肺癌伴有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伴有胸膜凹陷的病人GTV( gross target vdumes;
GTV) CT 均明显大于GTV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而中心型肺癌无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无胸膜凹陷
的病人GTVCT 与GTVPET-CT 差异变化不显著( P>0. 05) 。PlanCT 和PlanPET-CT 计划参数比较在肺V 20、V 30,食管
V 50 和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而肺V 5、V 10、平均剂量,心脏V 30 和脊髓最大
剂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PET-CT 可以提高NSCLC 病人有肺不张和胸膜凹陷的靶区界定
精确性,并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酪酸激酶( 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 和细胞增殖核相关抗原( Ki-67) 在皮肤鳞状细
胞癌( Skin Squamous Ceu Carcinorna,SCC)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染色法检测Syk
和Ki-67 在30 例SCC 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18 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 1) SCC 组织中Syk
得分为0.50±0.86,较癌旁组织、对照组低( P<0.05) 。( 2) Syk 得分在高、中、低分化程度SCC 组织中表达无明显
差异。( 3) SCC 组织中Ki-67 得分为7.57±3.16,较癌旁组织、对照组高( P<0.05) 。( 4) 在低分化SCC 组织中Ki-
67 得分高于高分化组( P<0.05) 。结论: ( 1) Syk 表达减少或缺失与SCC 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但与其分化程度
的关系尚不明确。( 2) Ki-67 在SCC 组织中阳性表达上调,尤其在低分化组中,说明它与增殖活性平行相关。
( 3) 在免疫组化S-P 法研究SCC 组织时,癌旁组织可以替代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EGF - C) 及受体VEGFR- 3 在原位灶及淋巴结组织
中的表达与宫颈癌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几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
术(Real Time PCR),对40 例宫颈癌病人的原位灶组织中的CXCR4 基因和10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XCR4 基
因进行定量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SP 法)检测40 例宫颈癌病人的原位灶组织中及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 - C
及受体VEGFR- 3 的表达。结果:CXCR4 基因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年龄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
移有关。VEGF - C 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年龄无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VEGF
- C 和VEGFR- 3 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 = 0. 022)。但VEGFR- 3 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结论:CXCR
4 基因和VEGF - C、VEGFR- 3 两种蛋白表达均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VEGF - C 和VEGFR- 3 表达有
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2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40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含量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正常人组(P<0.01)。AFP、AFU、CA199三项指标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09%、71.74%、80.43%,AFP AFU、AFP CA199、AFP AFU 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9.13%、84.78%、95.6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激状态下血浆内皮素-1( Endothelin; ET) 是损伤胃黏膜的重要致病因子。痛会引起强烈的
应激反应,通过检测胃癌术后病人外周血中ET-1 水平,从而探讨有效术后镇痛对胃癌病人术后血浆ET-1 有何
影响。方法: 50 例ASAI 级或II 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 镇痛组与对照组( 未行镇痛组) ,各
25 例,记录术后6 h、12 h、24 h 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和Ram-Say 镇静评分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
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6、12 h 采外周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 的水平。结果: 镇痛组
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前ET-1 水平无显著差异,而在术后6 h 与术后12 h 的时间点上两组血浆ET-1 水平均有
有明显差异( P<0. 05) ,镇痛组术后ET-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内不同时间点指标比较: 对照组ET-1 水
平在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差异( P<0. 05) ,术后6 h ET-1 水平最高,术后12 h ET-1 水平次之,但都高于术前; 镇痛
组在不同时间点的ET-1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有效的术后镇痛可抑制血浆ET-1 水平升高,从而降低由
ET-1 对胃黏膜的损伤,术后镇痛对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恢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