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卓鸿  叶希韵  黄家健  梁斌  邝少杰  袁腾 《材料导报》2018,32(21):3831-3838
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具有成膜速度快、固化温度低、污染小和可再生等优点,发展利用空间很大。利用桐油分子长链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学结构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构建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桐油的化学结构与应用,然后着重论述了通过Diels-Alder反应来构建的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的研究现状,还探讨了其他化学改性桐油构建紫外光固化体系的方法和固化效果。文章最后展望了桐油基紫外光固化材料体系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首先将桐油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得到桐酸甲酯,再将其与过氧化氢和乙酸反应制备环氧桐酸甲酯;然后以三芳基硫金翁盐为催化剂,在UV光条件下催化环氧桐酸甲酯与二乙醇胺开环,制备桐油基多元醇;最后以桐油基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经过两步法反应制备了桐油基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结果表明,在UV光条件下,三芳基硫金翁盐可以催化环氧桐酸甲酯开环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其羟基值为599.54 mg KOH/g,相对分子质量为544;以桐油基多元醇为核得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良好的光固化活性,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且成膜的表面光滑、平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7.2℃,拉伸强度为8.58 MPa,断裂伸长率为23.31%,表面张力为41.36 mJ/m 2。  相似文献   

3.
桐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生物材料和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由于其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通过酯交换反应将桐油酸甘油酯(桐油的主要成分)转化为桐酸甲酯,然后以SO_3H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通过与邻苯二酚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制备桐油基漆酚类似物,最后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表征鉴定桐油基漆酚类似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桐油改性线型酚醛树脂的制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桐油改性线型酚醛树脂的制造方法及应用研究。苯酚,甲醛,桐油在酸催化下进行加成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的桐油改性线型酚醛树脂,是国内我未见报导的桐油改性酚醛树脂新品种。用该树肥作为粘接制造的汽车摩擦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刹车片衬片的缺口冲击强度平均达到了4.11dJ/cm^2,离合器面片的弯曲强度平均达到了54.4MPa,最大应变平均达到了9.2×10^-3mm/mm。对制品的  相似文献   

5.
首先将桐油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制备桐酸甲酯,然后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将其与过氧化氢和乙酸反应,制备环氧桐酸甲酯,最后以阳离子光引发剂(三芳基硫鎓盐)为催化剂,在UV光照条件下催化环氧桐酸甲酯与二乙醇胺进行光化学开环反应,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波谱、凝胶色谱等方法来鉴定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UV光下三芳基硫鎓盐可以催化环氧桐酸甲酯开环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其羟基值为599.54mg KOH/g,平均分子量为544。  相似文献   

6.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一些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利用DTA、TG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这类改性树脂的耐热性能及其热分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热分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分解峰为450~490℃,约分解30~45%;第二个分解峰为570~670℃,约分解35~55%。随着甲醛/苯酚摩尔比的增加,初始分解温度逐渐升高。这种经桐油改性的酚醛树脂耐热性能可达:初始分解温度359.4~383.7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桐油置于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其成膜固化情况,研究桐油的光固化活性,通过测定桐油固化过程中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过氧化值等来揭示桐油的光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桐油的光固化过程包括氧化聚合反应和自由基聚合为主,其中以氧化聚合反应为主;氧气在桐油的光固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氧气的主要作用是当桐油受光照后发生氢提取反应后,所形成的自由基与氧气形成氢过氧化物,促使桐油发生氧化聚合反应;阳离子光引发剂可以大大促进桐油光固化成膜,并且成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硼桐油双改性酚醛树脂的改性原理,对以此为基体的编织型摩擦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与其他几种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酚醛树脂进行硼桐油双改性后应用于摩擦材料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以桐油和丙三醇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了桐油基多元醇,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对产物进行提纯,得到了较为纯净的二羟基桐油酸酯.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别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具有二羟基桐油酸酯分子的羟基、酯基以及共轭双键的特征基团,为目标产物;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桐油和二羟基桐油酸酯具有类似的吸收光谱,但后者在245 nm 处出现了羟基的紫外特征吸收峰,表明产物为预期所得.  相似文献   

10.
用一缩二乙二醇与E-44环氧树脂反应,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再与丙烯酸反应,制备了适于配制竹木基涂饰的紫外光固化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讨论了催化剂种类对环氧树脂转化率及产物粘度的影响,催化剂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化的影响,及光引发剂种类对固化速度的影响。最终制得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比改性前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桐油改性醇酸氨基水性绝缘漆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桐油、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月桂酸、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树脂(HMMM)为交联剂,制备出桐油改性醇酸氨基水性绝缘漆,采用FT-IR、DSC和TG对涂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油度增大,漆膜的吸水率降低,电气强度增大,但树脂的水溶性变差,理想的油度为37%;HMMM的加入量增大,漆膜的玻璃化温...  相似文献   

12.
桐油酸酐固化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阳离子交换的方法将蒙脱土进行有机化处理,使蒙脱土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且层间距扩大,采用浇模固化成型法制备环氧树脂/桐油酸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RD,DMTA等手段研究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剥离行为,研究发现,加入桐油酸酐固化剂后,粘土被剥离而得到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而且工艺条件的变化并不明显改变剥离的效果,DMTA测试表明桐油酸酐固化的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粘土的加入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Different mass spectrometric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an original non-terpenoid varnish. Direct temperature-resolved MS and pyrolysis-GC/MS mainly showed the phenolic components, whereas thermally assisted (trans)methylation with 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 (TMAH) strongly enhanced the evidence for tung oil as part of the varnish. Transethylation studies of the fatty acids confirmed the TMAH data.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 of the oil network was found to be low. No evidence was found for a direct link between the drying oil and phenolic resin. On the basis of the MS information, the aged varnish is identified as an open-structure tert-butyl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which entangles the tung oil polymer.  相似文献   

14.
Tamura H  Kojima R  Usui H 《Applied optics》2003,42(19):4008-4015
A new method for fabricating plastic spherical microlenses was developed, which allowed self-alignment of lenses and self-organized formation of a spherical shape. First a low-surface-energy fluoropolymer thin film was deposited and patterned as a stencil. Then photosensitive phenol resin was patterned on it as the lens material. Finally the resin was annealed in an oil bath to form a sphere. The molten phenol resin spontaneously formed a sphere and positioned itself in the center of the fluoropolymer ring pattern as a result of the difference of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the equivalently zero-gravity condition in the oil bath. When a light-emitting-diode printer head was loaded with spherical microlenses, its optical output increased by 1 order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5.
一步法合成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及其粘接性能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有机硅树脂中加入氢氧化钠使之水解后再加入苯酚、甲醛缩聚制备热固性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而不同于两步法制备热固性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和由硅烷水解低聚物与酚醛树脂缩合制备热固性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本文中通过IR,DSC,TG以及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对这种热固性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的粘接性能,耐热性能,耐久性能和固化工艺进行考核,证明这种方法制备的树脂粘接强度高,耐热性能优异,耐久性能良好,可以作为耐热结构胶粘剂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含三嗪结构环氧组成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三 ( 2 羟乙基 )异氰尿酸酯 (THEIC) ,改性桐油酸酐 (TTOA) ,通过IR光谱确认了其结构及其环氧固化物的结构。结果表明 ,三嗪环结构被成功引入环氧组成物中 ,高聚物具有较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桐油酰二乙醇胺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桐油和二乙醇胺间的转酰胺基作用制备了桐油酰二乙醇胺,并提出了一种提纯该产物的方法;同时,运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所得桐油酰二乙醇胺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纯化后产物的红外吸收谱带符合桐油酰二乙醇胺分子结构中羟基、酰胺基和共轭双键的特征吸收谱带;桐油酰二乙醇胺和桐油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谱带,在200~270 nm和283~315 nm处均有强吸收谱带,但受酰胺基和羟基助色团的影响,桐油酰二乙醇胺的紫外吸收谱带呈现出了一定的红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苯酚液化落叶松树皮粉改性酚醛树脂(BPF)在秸秆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加入聚合异氰酸酯的BPF-PMDI以及传统的酚醛树脂(PF)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新润湿模型的K值常量量化了树脂在稻秸秆表面的渗透速率。通过动态DSC以及Kissinger等式对BPF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表面无论是否处理,BPF的渗透速率常数K最大,其次为BPF-PMDI,最小为PF。BPF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与文献报道的木材/苯酚/甲醛树脂的活化能接近,但比传统的酚醛树脂的活化能高,转化率为40%时固化反应程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