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理脾胃中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中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1例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并营养不 良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1例和单纯血透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倒,两组在对症治疗、血透相关因 素一致条件下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组结合辨证服用调理脾胃中药(脾胃虚弱为主者选用六君子汤加减;湿浊中阻为主者选 用黄连温胆汤加减)。系统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症的主要症状、体征、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段肌肉周径 (MAM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蛋白分解率(nPCR)、改良主观综合 性营养评估(SGA)评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体征症状改善明显(P<0.01),干体重增加(P<0.05), TSF和MAMC增加(P<0.05),血清TP、Alb、TRF、Hb含量明显提高(P<0.01),nPCR提高(P<0.05),SGA评分显著 下降(P<0.01)。[结论]调理脾胃法对改善维持血透营养不良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脂肪、蛋白质储存的不足,提高患者 血清TP、Alb、TSF含量和nPCR等多项营养生化指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清热利湿中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术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配合清热利湿中药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及术前和术后一段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总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LT、AST手术前后两组组间和组内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湿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肝功能,可作为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服用清热利湿方;对照组60例,给予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有效率为65.00%;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5.5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及停药1个月后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内痔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中药熏洗联合龈交穴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主要症状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痔主要症状出血、疼痛、坠胀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利湿中药外用联合龈交穴埋线更有效改善内痔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鳖甲煎汤抗肝纤维化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鳖甲煎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质过氧化酶(LPO)、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并将其疗效与拉米夫定对照。[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肝纤维化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鳖甲煎汤,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检测1次血清TGF-β1、TNF—α、LPO、SOD水平。[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F—β1、TNF—α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含量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血清SOD水平与治疗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与治疗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鳖甲煎汤对调整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有一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抗脂质过氧化,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利湿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静脉滴注青霉素钠注射液、甲硝唑治疗,治疗组66例采用自拟清热利湿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7.58%,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利湿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热除湿杀虫中药外洗对足癣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8例确诊为足癣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消癣泡洗方(由大黄、茵陈、黄柏、苦参、百部、花椒、黄精、藿香等中药组成)泡洗治疗;对照组用达克宁软膏外涂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65例(痊愈率为60.2%),对照组痊愈45例(痊愈率为45%),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86例(痊愈率为79.6%),对照组痊愈50例(痊愈率为50%),两组痊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期间治愈的患者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癣泡洗方治疗足癣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周梅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24-1824
目的评价含莫西沙星治疗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对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应用2HRZEM/4HREM[异烟肼、利福平胶囊(Ⅱ)、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莫西沙星治疗2个月,停用吡嗪酰胺其余药继续使用治疗4个月]方案治疗,对照组58例应用2HRZEV/4HREV[异烟肼、利福平胶囊(Ⅱ)、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治疗2个月,停用吡嗪酰胺其余药继续使用治疗4个月]方案治疗。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组86.2%,对照组69%;病灶吸收率:治疗组82.8%,对照组65.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含莫西沙星方案能促进结核菌阴转,病灶吸收,是目前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具有补益肝肾、益气活血、祛风清热作用的术后抗炎汤(主要由黄芪、当归、枸杞、生地、防风、白 术、桑叶、菊花、钧藤等中药组成)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血清与泪液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 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7例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中药组(2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和滴眼液,中药组在对照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术后抗炎汤。另选15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 人为正常组。检测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和泪液IL-2和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中药组术后血清SIL-2R均 比术前升高(均P<0.01),而中药组术后泪液SIL-2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和泪液 IL-2和SIL-2R水平高于中药组和正常组(P<0.05或P<0.01)。[结论]术后抗炎汤通过调节眼局部免疫功能,能有效减 轻白内障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综合疗效、营养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 法]将9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中药加穴位疗法组3组,每组30例。中药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 肺冲剂口服,中药加穴位疗法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肺冲剂口服,同时对双足三里交替进行隔姜灸与参麦注射液穴 位注射;对照组则单纯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 [结果]中药加穴位疗法组有效率为93.33%,中药组为 86.67%,均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1)。中药加穴位疗法组治疗后患者的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PIBW)、血 清总蛋白含量(ρTP)、血清白蛋白含量(ρAIB)、血清前白蛋白含量(ρPAlb)等营养学指标均有升高(P<0.01);中药组治 疗后ρTP、ρAlb及ρPAlb也有升高(P<0.01),而PIBW和血红蛋白量(ρH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加 穴位疗法组及中药组用药后日常生活分、抑郁分、焦虑分以及生存质量总计分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P<0.01),两 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土生金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可有效 地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结核病化疗药物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方法,保证结核病化疗的顺路进行。方法:对80例(A组)使用含吡嗪酰胺化疗方案的结核病人,在化疗同时加用别嘌醇和/或碳酸氢钠,同时嘱其低嘌呤、偏碱性饮食,并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检验血尿酸,与75例(B组)不加用防止尿酸增高措施的使用含吡嗪酰胺化疗方案的结核病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尿酸仅轻度升高,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尿酸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治疗前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尿酸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使用含吡嗪酰胺化疗方案的结核病患者在治疗同时加用别嘌醇和/或碳酸氢钠,同时嘱其低嘌呤、偏碱性饮食,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的增高,从而保证结核病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透型中药外敷与活血化瘀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由丹参、莪术、血竭、赤芍、桃仁、虎杖等中药组成)灌肠滗疗,治疗组(63例)采用促透型紫草纱外敷加活血化瘀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3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5%;治疗组痊愈4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t=3.08,P<0.05)。[结论]促透型中药外敷与活血化瘀中药灌肠在滗疗慢性盆腔炎中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该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并能坚持治疗,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口服维生素C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影响。方法整群选取494例于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从医院体检科体检人群招募未经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有111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55例,乙组56例。给予乙组患者别嘌醇、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甲乙两组患者血压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血尿酸水平为(342.2±54.3)μmol/L,乙组为(395.5±53.7)μmol/L,甲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总体有效率为96.36%,乙组为83.93%,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能显著改善血压计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解毒中药内服,结合超声波导入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13例,采用清热祛湿解毒中药(茵陈蒿汤合枇杷清肺饮加减)煎汁内服结合超声波导入中药面膜(主要成分:冰片、银花、黄芩、丹参、连翘等)治疗,连续治疗观察4周。对照组97例,口服甲硝唑0.2g,每天3次;维生素B6 20mg,每天3次;另用红霉素软膏外涂,连续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显效率为5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3%,显效率为28.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热祛湿解毒中药内服结合超声波导入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益气养阴药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药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气阴两虚患者分为益气养阴药膳治疗组(简称药膳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法相同,均给予糖适平降糖治疗,降压和降脂等基础治疗也一致。40例药膳组病人同时给予益气养阴药膳(药膳方一:山药山楂花粉肉饼:山药粉30 g、焦山楂30g、天花粉30 g、瘦肉50 g;药膳方二:太子参黄芪生地丹参鸡羹:太子参20 g、黄芪30g、生地30g、丹参30g、鸡肉丝80 g)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尿蛋白和尿糖、血糖、微量蛋白及尿肌酐、血脂及肾功能变化。[结果]除对血糖改善两组作用相仿(P>0.05)外,药膳组对症状改善、血尿常规、微量蛋白及尿肌酐的变化、血脂及肾功能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总疗效比较,药膳组显效15例(37.5%),有效21例(52.5%),无效4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9例(22.5%),有效19例(47.5%),无效12例(30.0%),总有效率为70.0%。经Ridit分析,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药膳对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作用确切,且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法治疗冷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法治疗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6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疏风散寒、活血化瘀中药(由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北杏仁、生姜、大枣、丹参、当归、鸡血藤、赤芍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20d),疗程结束1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38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基本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冷性荨麻疹的重要法则,所选方药是临床治疗冷性荨麻疹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皮下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62例,按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皮下埋线组31例和针刺组31例,两组均在治疗3周后综合评定疗效,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级评分。[结果]皮下埋线组基本痊愈15例(48.4%),显效7例(22.6%),有效7例(22.6%),无效2例(6.4%),总有效率为96.3%;针刺组基本痊愈9例(29.0%),显效9例(29.0%),有效10例(32.3%),无效3例(9.7%),总有效率为90.3%。两组比较,皮下埋线组的基本痊愈率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皮下埋线组的改善作用比针刺组更优(P<0.05)。[结论]皮下埋线治疗可提高颈椎病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熏蒸、外敷及行骨盆牵引,以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5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60.90%,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采用中药熏蒸、外敷、内服及行骨盆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压药、利尿药、激素等);治疗组36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雷公藤多甙片、金水宝胶囊、复方三七胶囊等中成药,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同时给予中药辨证治疗(主要分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4型).治疗6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有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均有所升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的降脂作用和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的升高作用均不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3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消痤方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446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5例)采用自拟消痤方(主要由银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黄芩、桑白皮、丹参、生地、桃仁、赤芍、皂刺等中药组成)内服配合痤疮水(含3%甲硝唑、2%红霉素)外搽治疗,对照组(121例)采用异维A酸口服配合痤疮水外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各种皮损的数目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204 6,P<0.05);消痤方有改善面部皮损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不同程度皮肤干燥、恶心、头晕等症状。[结论]消痤方是临床治疗痤疮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