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临床中根据胆道蛔虫症系脏寒入膈的病机 ,以温脏安蛔、降逆止痛法 ,自拟“胆蛔汤”治疗 ,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例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B超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其中女性 1 3例 ,男性 8例 ,年龄 8~ 1 2岁1 5例 ,1 3~ 2 5岁 6例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1 5天。2 1例中除 6例无明显腹痛史外 ,1 5例均有阵发性腹痛或伴吐蛔史 ,腹痛为阵发性上腹绞痛或钻顶样疼痛症状 ,5例因伴有胆道感染而伴有发热及右上腹明显压痛或拒按 ,并有末梢血白细胞升高外 ,其余病例腹部体征较轻。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胆道蛔虫症(以下简称胆蛔)是乡村的常见病。笔者自1994年12月~1997年12月应用苏合香丸治疗胆蛔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9岁,20岁~40岁以下青壮年共33例最多。60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均有阵发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47例,右上腹压痛49例,发热15例,吐蛔虫8例。27例作了B超检查。其中17例在总胆管或肝胆管内发现索条状细管样蛔虫影,60例全部作大便常规或虫卵检查,其中42例检见蛔虫卵,全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其中27例白细胞总数>10×109/L。2治疗方法本组均留观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胆囊蛔虫症占胆道蛔虫的2.94%~(1),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胆囊以外的胆道蛔虫症并存。我院1985年~1995年检出胆系蛔虫症143例,其中有胆囊蛔虫症23例。现就其超声图象特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2~72岁,平均为10.8岁。患者均系因急、慢性腹痛行超声检查。由超声首检出胆囊蛔虫,经手术证实11例,蛔虫退回胆总管4例。均经纤维十二指肠镜向胆道内插入套圈后取出。本组患者临床均有胆道蛔虫典型发作史。其中16例有大便排出蛔  相似文献   

4.
王宇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51-151
资料与方法 10年来收治胆道蛔虫病患者43例,其中有便蛔虫史者28例,有吐蛔虫史者16例。男29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2.07:1。年龄8~61岁,8~15岁13例,16—40岁28例,41~61岁2例,以16~40岁居多(65%)。  相似文献   

5.
六味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9例陈本立(安徽省铜陵市中医院2440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六味乌梅汤中图法分类号:R657.41一般资料69例中,男23例,女46例;年龄最小16岁,年龄最大76岁。本组为住院病人,经B超检查提示胆道蛔虫症,且均为活蛔...  相似文献   

6.
15例病例中,其中胆道蛔虫症8例,男5例,女3例,住院治疗1例,门诊治疗7例,年龄3~10岁者6例,11~15岁者2例;蛔虫性肠梗阻7例,男4例,女3例,门诊治疗,年龄3~8岁.这15例病人均有排蛔史或吐蛔史,并且在发病前服用过驱虫药(驱虫速、驱蛔灵、宝塔糖).方药组成及用法:甘草50g、米粉30g,蜜糖100g,甘草水煎,去渣取计,量约250ml.与米粉(粳米或优质米)和蜜糖匀拌,文火煮沸成糊样,待温即服,最好1次性服完,或短时间内2~3次服完.治疗结果:经用甘草粉蜜汤治疗,全部治愈.15例患者服1剂愈者12例,服2剂愈者3例.临床症状消失,饮食起居正常.  相似文献   

7.
小儿胆石症     
本文报告小儿胆石症4例,并结合文献,对我国小儿胆石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本组4例(病历略)发病年龄,8~10岁3例,14岁1例.临床表现,4例均有反复右上腹绞痛伴发热、黄疸、吐蛔虫和“胆道蛔虫”病史。化验,白细胞总数15,000~26,800,中性88~90%。手术发现,4例均为多发性色素胆管结石,其中1例2个结石核心均为蛔虫残体,另2例伴肝内结石.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饶筱荣(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景德镇3330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针刺疗法胆道蛔虫,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中医学的腹痛和“蛔厥”的范畴。《伤寒论》中记载:“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选用中药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获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48例,女120例;年龄最小14月,最大67岁;全部病例均具备胆道蛔虫症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其中伴恶心、呕吐145例,吐出蛔虫者61例,便秘106例,腹泻4例,发生于妊娠期者25例,继发胆道感染者89例。1.2 治疗方法:全部采用中药安蛔汤为主治疗。其中部分病例经西药治疗无效后,转为以安蛔汤为主治疗。服药最少的1剂,最多的6剂,绝大多数为2~3剂,平均治愈时间为2.6天。  相似文献   

10.
花椒油与左旋咪唑治疗胆道蛔虫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蛔虫是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我们将花椒油与左旋咪唑联合治疗胆道蛔虫,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突发、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疼痛、呕吐、压痛而无腹肌紧张并有吐蛔史,B超发现胆道内有蛔虫符合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胆道蛔虫病4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4~45岁。对照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40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均无显著差别。病程皆为2~3天。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庆大霉素3~5mg/kg·d,分两次肌注。维生素K34~8mg肌注,每…  相似文献   

11.
曾毓究 《海南医学》2004,15(2):61-61
胆道蛔虫是肠蛔虫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在农村基层多见,目前内镜诊治胆道蛔虫的地位日益突出,本组资料表明了胃镜对胆道蛔虫的诊断治疗价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3例,女32例,均为农村居民,年龄14—30岁,病程4小时至8天不等,均有上腹或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31例伴恶心呕吐,呕蛔虫5例,6例发热,体温38—38.8℃,2例轻度黄疸,4例1年内有排蛔虫史,胃镜诊检前临床诊为胆道蛔虫25例,急性胃炎7例,胆绞痛3例,消化性溃疡4例,急性胰腺炎3例,其余为腹痛待查。 1.2胃镜资料:采用胃镜型号为  相似文献   

12.
于冰心  李玉书 《河北医学》2000,6(7):658-659
1 临床分型根据典型病史、症状、体征、胆道蛔虫症确定诊断后结合中医辨证、分为两型以便指导治疗。1.1 蛔厥型:胆道蛔虫症未合并感染阶段,呈阵发性上腹部剧痛,出冷汗,四肢厥冷,恶心呕吐或吐蛔虫,剑突下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紧,体温、白血球正常或略有升高。1.2 化热型: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阶段,包括胆管炎、胆囊炎、肝脓肿及胰腺炎等。有持续性腹痛或阵发加重,发烧、口渴、呕吐、便结及上腹痛拒按,白血球升高或伴有巩膜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2 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0岁。其中15岁以下者16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胆道蛔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我院 1999- 0 9~ 2 0 0 2 - 0 9收集资料完整的病历记载共 3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10例 ,女 2 2例 ,其中 3~ 5岁 4例 ,6~ 9岁 7例 ,其余 2 1例均在 10~14岁之间。病史长短不等 ,其中 1名 14岁患儿反复发作 9年之久。1.2 临床症状 全部患儿均有腹痛 ,以阵发性绞痛为主 ,伴有胆道系统感染者 ,可有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剧 ,同时出现发热 (最高达 39℃ ) ,黄疸和呕吐 ;既往蛔虫史者 2 4例 ,无蛔虫史者 8例 ,仅有 5例吐出蛔虫。1.3 辅助检查 白细胞化验有 2例…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人以乌梅汤、酸醋及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治疗胆道蛔虫,因此,我们用大剂量维生素C为主治疗胆道蛔虫42例(下称治疗组),同时,以内科综合治疗33例(下称对照组)对照比较,现将其结果报告于下。诊断依据:1.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或钻顶样痛;2.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3.发病时有吐蛔虫,或胃、十二指肠液检得蛔虫卵,或胆道造影有虫体负性阴影,或驱出蛔体有半截发红者;4.除外胆道或肠道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15.
胆道蛔虫是肠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用硝苯吡啶、阿斯匹林、驱蛔灵三联疗法,简称“NAP”疗法治疗胆道蛔虫5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56例全为门诊留察病人,男25例,女31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5岁,平均年龄3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者1小时,最长者二天。其中农民28例,学生17例,工人7例,干部4例。2诊断标准2.1具有肠道蛔虫病史或具有驱虫不当,发热,胃酸过低等诱因。  相似文献   

16.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长期以来基层医院在治疗胆道蛔虫症多采用抗炎、止痛 ,及驱虫等综合治疗 ,取得一定的疗效。笔者 1984~ 1998年期间采用胃内给医用纯氧及皮下注射阿托品联合治疗胆道蛔虫症 36例 ,其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13例 ,女 2 3例 ,年龄 7~5 2岁 ,平均 2 6 .7岁。男女比例为 0 .5 6∶1,女性多于男性。病程时间 40min~ 2 6h ,平均 4.2h。均根据病史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及B超检查 ,证实为胆道蛔虫症。2 )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剑突下 ,右上腹突然阵发性剧列…  相似文献   

17.
胡献国 《大家健康》2008,(12):55-55
乌鸡丸与乌梅丸 乌鸡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适用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及妇女体弱,腰膝酸软等。乌梅丸温脏补虚,安蛔止痛,适用于胃痛吐蛔,胆道蛔虫,脾虚久痢,慢性胆囊炎等。  相似文献   

18.
应用胆蛔冲剂治疗胆道蛔虫症(以下简称胆蛔症)216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90.3%,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16例中男性80例,女性136例。男:女=1:1.7,女性居多。年龄最小3岁,最  相似文献   

19.
自拟利胆排虫汤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瑞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325200)李永平近年来,我采用自拟利胆排虫汤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13例,均获痊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4岁;病程最短10天,...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1年3月至1973年12月采用以“胆道驱蛔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胆道蛔虫症152例。除1例因误诊而施行手术外,均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