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蛋白体又称核糖体(Ribosome)系一种核糖蛋白颗粒,为细胞的亚显微粒,直径10~20毫微米。核蛋白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RNA和蛋白质所组成。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内核蛋白体,按照不同核糖核酸的信息,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因而生成了各生物不同的遗传特征。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是需要由信息核糖核酸来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2.
核糖体是由核糖核酸(RNA)和核糖体蛋白(RP)组装而成的大分子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核糖体生物合成(RB)对调控细胞的呼吸至关重要,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本文主要以细胞质核糖体蛋白(CRP)和线粒体核糖体蛋白质(MRP)为切入点,介绍细胞内的核糖体生物合成过程,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异常调控。  相似文献   

3.
樟脑胺氯乙酸铂对L_(1210)白血病细胞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脑胺氯乙酸铂(camphoramine chloroacetic platinum,CCP)是一新的抗癌铂类化合物。本文报道其对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及合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CP可使细胞内DNA,RNA及蛋白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可明显抑制DNA的合成。采用同位素、荧光探针技术初步分析讨论了CCP对DNA的作用方式。结果提示CCP可能是DNA模板损伤型药物,与DNA发生共价及非共价结合。  相似文献   

4.
樟脑胺氯乙酸铂(camphoramine chloroacetic platinum,CCP)是一新的抗癌铂类化合物。本文报道其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及合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CP可使细胞内DNA,RNA及蛋白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可明显抑制DNA的合成。采用同位素、荧光探针技术初步分析讨论了CCP对DNA的作用方式。结果提示CCP可能是DNA模板损伤型药物,与DNA发生共价及非共价结合。  相似文献   

5.
潘生丁为一扩张冠状动脉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近年来又证明有抗病毒作用,实验已证实潘生丁在试管内能抑制所有的小核糖核酸(RNA)病毒,正粘液病毒,副粘液病毒和某些脱氧核糖酸(DNA)病毒,亦有人认为潘生丁能抑制二氧嘧啶核腺苷和脱氧胞嘧啶核苷等进入细胞内,并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 和DNA 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一种 ,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 (DNA) ,外壳是蛋白质。一般是寄生于宿主细胞内 ,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而复制繁殖。人类 8  相似文献   

7.
acute transfection(急性转染) DNA 对细胞的短期感染。amber mutation(琥珀突变) 使多肽链的合成过早终止的一种突变,原因是中间某一密码于转变为终止密码UAG。amplification(扩增) 使宿主细胞内质粒的数目增加的过程或实验,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使大肠杆菌中杂合质粒的数目增加藉以引入多拷贝的插入基因以增加其蛋白质产物的表达量。antibodies(抗体) 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anticodon(反密码子) 转移核糖核酸分子上在翻译时与信使核糖核酸上的密码子通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核糖核酸及其对动物和人体肝脏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核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它与蛋白质一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核酸最主要的功能是直接参与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控制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因此在生物的个体发育、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过程中,核酸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有关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解决肿瘤的发生、病毒的感染和防治、辐射机制和分子疾病等实际问题上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核糖核酸(RNA)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核糖核酸的生物学作用根据核酸的化学组成把核酸分为两大类:含有核糖的称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简称RNA);含有脱氧核糖的称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简称DNA)。RNA  相似文献   

9.
氯丙烯对神经细胞内钙磷含量和能量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鸡胚脑神经细胞研究氯丙烯作用下细胞内钙 ,磷 ,ATP,ADP,AMP含量及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的改变 .结果表明 ,随着氯丙烯浓度的增加 ,细胞内钙含量明显增加 ,而磷含量则明显减少 ;线粒体 SDH活性明显减低 ,并有明显的浓度 -效应关系 (r=- 0 .9957) ;细胞内 ATP,ADP,AMP含量明显减低 ,细胞外 ADP,AMP含量明显增高 .结果提示氯丙烯可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增加和细胞内线粒体 SDH活性降低 ,ATP合成减少 .氯丙烯引起的细胞内钙增加可能与能量合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双环霉素(Bicyclomycin)是一九七二年由三好等人发现的一种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对双环霉素进行过不少研究,发现它使细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在完整的细胞内与内膜蛋白结合,抑制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抑制DNA的生物合成,而在破碎细胞中,双环霉素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甚微。 为了探讨双环霉素对各种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效果;本试验观察了双环霉素对酶诱导合成的作用。如本文所描述的那样,在双环霉素的作用下,大肠杆菌15THU细胞中碱性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合成,  相似文献   

11.
对正常皮肤的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合成同系物对正常组织的药理作用,可视为体内物质的重新分配。在上述激素的影响下,外周器官包括皮肤的组成成分依次被移走。在此同时,肝脏接受淋巴腺、骨、肌肉及皮肤组织的分解产物,使核糖核酸(RNA)的合成增加,葡萄糖和糖原的含量增多,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的酶合成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STD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寄生于人的泌尿生殖道,粘附于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引起的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炎,但其感染多无症状,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衣原体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具有与革兰氏阳性细菌相似的细胞壁,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可吸附于宿主细胞内繁殖,衣原体侵犯柱状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正> 1979年,我们曾试用正常核糖核酸(RNA)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取得一定的疗效,并发现其对患者血清蛋白的疗效尤为显著。由动物实验尚证明,RNA有增进正常小鼠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观察了RNA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血清蛋白的疗效。自1979至1985年间,总共以RNA治疗CAH82例,并以辅酶Q_(10)治疗CAH20例进行对照观察,进一步证明RNA有明显改善CAH患者血清蛋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一、治疗对象:选择CAH而有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病例为治疗对象。CAH的诊断均参照1978年第一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4.
mRNA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称为有意义链。与有意义链互补的RNA称为反意义链。反意义RNA转入细胞内,可以有效地抑制其互补mRNA的功能。有证据表明,细胞内形成的有意义RNA-反意义RNA杂交体降低了mRNA的翻译能力、稳定性及转运等。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可能利用反意义RNA作为抗病毒  相似文献   

15.
王秀芝 《河北医药》1997,19(5):277-280
1 NO的基本特性及作用 1980年Furchgott和Zawadzki报告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可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平滑肌引起血管扩张,并命名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ndothelial 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进一步的研究表明EDRF就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基础状态下,EC可分别通过NADPH、Ca~(2+)/钙调素依赖的NO合成酶使L-精氨酸(Larginine,L-Arg)氨基端胍基脱氨氧化生成NO和L-瓜氨酸(L-citrulline,L-Cit),并在乙酰胆碱、缓激肽、A_(23187)等作用下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一步增加NO的合成和释放。 EDRF的扩血管作用可能是通过平滑肌细胞(SMC)内环磷酸鸟苷酸(cGMP)含量增加来介导的,即EC释放EDRF,后者弥散到SMC,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GMP含量升高,再经蛋白激酶G引起蛋白质磷酸化,介导平滑肌的松弛反应。外源性NO合成酶抑制剂N~G-monomethyl-L-arginine(L-NMMA)、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可抑制NO的合成和释放,引起平滑肌收缩,补充合成NO所需的底物L-Arg或给予体内生理条件下自发特异形成NO的NO供体——硝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吗啡对小鼠纹状体细胞外尿嘧啶释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检测尿嘧啶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纹状体总RN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吗啡(10,20mg.kg-1,ip)可显著降低小鼠纹状体尿嘧啶含量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盐酸纳洛酮(4mg.kg-1,ip)自身对小鼠纹状体尿嘧啶的释放无影响,却可以显著回升尿嘧啶含量至基础水平。吗啡(10,20mg.kg-1,ip)对小鼠纹状体细胞内RNA含量呈下调作用,与对尿嘧啶含量的下调结果一致,呈现剂量依赖性;盐酸纳洛酮(4mg.kg-1,ip)对小鼠纹状体总RNA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拮抗吗啡对总RNA含量的下调作用。结论:吗啡引起小鼠纹状体尿嘧啶释放降低的作用可能与μ受体相关且与细胞内总RNA的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RNA指导的DNA聚合酶(简称RIDP,即逆转录酶)的发现,而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肿瘤病毒最终引起细胞转化的遗传物质,是肿瘤病毒核糖核酸的脱氧核糖核酸前病毒(DNA provirus)。如合成DNA前病毒所需的RIDP受到抑制,就能有效地阻止肿瘤病毒所侵入的细胞发生转化。体外试验发现,利福霉素SV(I)的某些衍生物是RIDP的抑制剂。其中一些衍生物且能降低为鼠肉瘤病毒(MSV)感染的BALB/3T3细胞以及正常大鼠肾细胞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一、镁在体内的重要性镁在体内含量在钙、钠、钾之后占第四位,在细胞内金属离子含量仅低于钾,以心肌细胞内含镁离子最为丰富。镁参予DNA、RNA合成、三大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神经肌肉兴奋性调节,是体内Na—K—ATP酶、磷酸盐转移酶等300多种酶的催化与激活剂。没有镁叶绿素就不能合成,防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地球生命的结束。在临床上常用的镁盐,主要有硫酸镁、氯化镁、枸橼  相似文献   

19.
用低硒粮和不同水平补硒粮饲养大鼠造成不同硒水平动物,以3H-亮氨酸和3H-尿苷参入观察其胰腺组织切片蛋白质、RNA的合成。结果表明硒可显著促进大鼠胰腺蛋白质和RNA合成,但DNA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神经肽DGAVP和Org2766对神经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a~(2+)指示剂Fura-2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利用AR—CM—MIC阳离子测定系统,检测了分离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及其变化,并观测了DGAVP和Org2766对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ANI)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_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茴香霉素可使[Ca~(2+)]_i显著升高,且有量效关系;DGAVP本身并不引起[Ca~(2+)]_i发生显著变化,但适当剂量的DGAVP可显著对抗一定剂量范围内ANI升高[Ca~(2+)]_i的作用,提示DGAVP对抗ANI的蛋白质合成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拮抗ANI升高[Ca~(2+)]_i这一途径实现的,另一神经肽Org2766则可能不是通过这一机制发生作用。从细胞内Ca~(2+)的角度看,这两种肽的作用机理显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