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 《新食品》2011,(3):I0023-I0023
国产葡萄酒在经历“三精一水”、“民权风波”,和“昌黎事件”之后,将走向何方?国产葡萄酒如何在进口葡萄酒的围追堵截中。突出重围?莫高掌门人赵国柱向本刊记者坦诚讲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食品》2011,(17):I0007-I0007
2010年,我国葡萄酒产量109万千升,同比增长12%,产值是309亿,在全世界排名第七。2010年我国进口葡萄酒28万千升,进口总值8亿美元,进口数量及金额增速都达到65%。进口酒已经对国产酒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国产酒该如何应对挑战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征建 《新食品》2012,(21):113-113
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处于盘整期,这是行业主流企业和商家的共识。行业观察者分析认为,这个阶段可能还会持续两年时间。在几大国产葡萄酒企业中,威龙作为相对后发者,同样面临着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和消费升级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朱玉增 《新食品》2011,(6):I0012-I0012
2010年12月下旬央视《焦点访谈》的“假酒真相”连续报道了河北昌黎县的一些葡萄酒企业制假造假的事件。这个事件的曝光不仅对国产葡萄酒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对进口葡萄酒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市场上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到底有多少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5.
《新食品》2011,(3):I0007-I0007
当前很多传统酒水经销商正在积极寻找进口葡萄酒品牌。这是基于对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市场的看涨心态,也是基于对国内市场混杂、企业不合格生产的“无奈”选择。2010年12月,央视曝光了昌黎酒企生产假酒的新闻,让国产葡萄酒再次遭遇寒潮。据行业数据统计,国产葡萄酒品牌的市场销量呈明显下滑,进口葡萄酒凸显上升优势,然而进口葡...  相似文献   

6.
田野  陈慧华 《新食品》2011,(20):I0014-I0016
“国产葡萄酒永远不可能淡出这个舞台。无论进口葡萄酒如何蔓延。”一业内人士在进口葡萄酒烧得最旺的那段时间里说到。同时他还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多重角度支撑了论点,尽管那个时候十个人中有八个忽略了这个观点并将注意力转向了进口葡萄酒。并认为国产葡萄酒已经没有什么“利”可图了。但在旺火消退。一切趋于冷静之后,十个人中又有五个发现国产葡萄酒的甜头所在,遂争先恐后回归。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看到,有那么一些企业,有那么一群人,正在为中国国产葡萄酒的发展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7.
张茜  袁剑梅 《新食品》2014,(19):70-75
随着进口葡苟酒的冲击以及消费者意识的改变,国产葡萄酒的整体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2012午开始,国产葡萄酒较进口葡萄酒开始出现明显下滑,整个国产萄萄酒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政府务消费的逐渐减少,葡萄酒似乎也逐渐走入了大众消费时代,中低价位产品成为了支撑市场发展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主销区——浙江市场可谓经历了诸多波折。3月份爆发了关于进口葡萄酒的诚信危机。进口葡萄酒价格虚高、商标侵权、以次充好的乱象被媒体集中曝光,引发市场整体销量下跌。年中,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导致温州酒庄、酒窖出现倒闭潮……而国产葡萄酒在浙江却迎来了历史机遇期,由于部分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心存疑虑,转而选择国产葡萄酒。作为国产葡萄酒酒庄酒的代表品牌——华东庄园乘势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  相似文献   

9.
Carmen 《葡萄酒》2020,(3):48-51
2019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简直“太难了”,不管是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季度报,还是产量和各项进口数据都处于逐月下滑的态势中。2018年国产葡萄酒产量下降7.4%、进口量下降8.26%,整个葡萄酒市场迎来“霜降”,进入2019年依旧延续了2018年的发展态势,量额双降。国产酒与进口酒都进入行业调整阶段。为提高中国葡萄酒品牌的影响力,国产葡萄酒产区也呈现出精准定位、个性化发展模式。一方面减少产量,降低市场压力,另一方面提高葡萄酒的品质,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小管 《新食品》2012,(17):186-187
2001年起,中国葡萄酒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04年前后更呈现出井喷状况。2005—2008年。中国进口葡萄酒依旧高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意味着巨大的竞争,进口酒葡萄酒和国产葡萄酒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国产葡萄酒提出了挑战和要求。2011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行业格局悄然改变,旧有的国产品牌三强格局被打破,一支业绩稳定,但曝光度并不多的品牌——“威龙”晋升三强。没有鲜花和掌声,也没有大量报道,这个低调的企业,怎样立足行业,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行业历史?  相似文献   

11.
孙永才 《新食品》2014,(11):76-76
这几年葡萄酒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国产葡萄酒主要是品质、美誉度问题,而进口葡萄酒则是价格混乱、品牌缺乏的问题。 根据笔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由于进口葡萄酒太多乱象,很多消费者不敢购买,为稳爰起见,有些人要么就买国产品牌葡萄酒或知名的白酒。进口葡萄酒要品牌化,品牌辨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经历了外有欧债危机,内有国内宏观经济减速、内需不振、出口受阻的局面;承受了张裕葡萄酒“衣残”事件带采的冲击,困扰于始自浙江的进口葡萄酒的诚信风波……  相似文献   

13.
思卓     
蔡梦藜 《新食品》2014,(20):76-76
Q葡萄酒适宜“再来一瓶”吗? 随着葡萄酒大众消费的慢慢兴起,无论是进口酒还是国产酒,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的价格开始进一步下探,越来越亲民。除了调整产品体系及价格外,一些企业开始在营销上也花费心思。  相似文献   

14.
张乐平 《中国酒》2004,(1):44-45
进入2004年,我国对进口葡萄酒的关税将由现在的65%,下调到14%。一直成为洋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阻力之一的价格问题,将随之而消除。届时,洋葡萄酒将和国产葡萄酒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洋葡萄酒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国产葡萄酒发展时间却较短,相比之下,国产葡萄酒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然而这场争斗在所难免,此时国产葡萄酒必须头脑清醒拿起武器,对洋葡萄酒的抢滩登陆来场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5.
邹良 《新食品》2011,(21):I0006-I0006
在中国的一二线市场上,在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国产葡萄酒已经毫无疑问地处于下风。一方面是一二线市场的消费者们对于国产葡萄酒已经不感兴趣,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那些没听说过的洋品牌身上: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销商们,也在引导着消费者们不断认识着一个真正的世界葡萄酒格局,或者是源于利润的不透明,或者进口葡萄酒更有“故事”。  相似文献   

16.
陈小蓉 《新食品》2014,(18):98-98
今年7月以来,葡萄酒行业已经在释放出回暖的信号,包括一些国产葡萄酒企业的降幅部在大幅收窄。作为国产葡萄酒行业不可或缺的角色,威龙葡萄酒也在努力推动整个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为国产葡萄酒的境遇发声,呼吁政府为国产葡萄酒企业“减负”,创造更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食品》2011,(7):I0002-I0002
探讨国产葡萄酒自强在进口葡萄酒汹涌而来的今天显得十分必要。 不久前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外葡萄酒进口量达到28万千升,国产葡萄酒产量为108.8万千升。从五年前的十比一,到现在的三比一,国产和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时至今日。再有业界人士躺在国产酒中低端产品的优势销量上沾沾自喜恐怕会被认为是缺乏危机感。  相似文献   

18.
桃红来袭     
郭晓霜 《新食品》2010,(15):88-89
桃红葡萄酒,这种两年前还只是在个别国产洒企业中小打小闹“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已借助进口酒的东风,潮涵袭来,并试图挤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新食品》2012,(14):98-98
近期,笔者在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出差,常听到当地的酒商反映,国产葡萄酒在当地销量有回升势头,这些回升的品牌主要集中在张裕、威龙和王朝等知名企业。曾经。圈内的共识是:进口葡萄酒这两年的增速高于国产葡萄酒。进口商多如牛毛.以蚕食的方式入侵国产的“地盘”,抢了中高端市场的蛋糕。  相似文献   

20.
《新食品》2011,(12):I0004-I0004
近两年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已经给国产葡萄酒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面对挑战。一些国产酒葡萄酒企业似乎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模式。笔者曾和业界人士探讨。发现国产葡萄酒企业常用的营销应对措施无非是三种:第一,加大高端酒推广力度;第二,与国外企业或酒庄合作提升自身形象;第三,抹黑进口葡萄酒。通过部分媒体放大进口酒中少数不良产品和假货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