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庆油田由于油气比低 (原始油气比≤ 1∶30 ) ,伴生气资源贫乏 ,单井平均产液量低 ,原油初凝点大于 32℃ ,井口及计量站的输送压力偏高 ,给油田的生产管理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为了解决油井回压高的难题 ,采油五厂技术人员先后试验掺水、电加热、水套加热炉等许多降回压技术 ,但  相似文献   

2.
单井回压低于单井井口掺水压力,判断掺水可以进入回油管线,该井可以正常生产.当单井回压高于单井井口掺水压力,超过计量间回压时,判断掺水不能进入回油管线.此时该井回油管线堵,采取热洗泵冲洗管线,严重时用水泥车处理.确定水、聚驱油井回压的界限及治理措施,聚驱单管集油的油井加密录取油、套压及电流资料,回压超过正常压力0.5 MPa的机采井,及时进行冲洗地面管线,保证回压控制在0.8 MPa以下.水驱油井回压的确定要根据单井的实际生产情况,结合单井的各项生产参数制定合理的热洗周期和清蜡周期.  相似文献   

3.
使用混输泵代替接转站中的输油泵,可以简化站内设施,如可取消分离缓冲罐、事故罐,并可将气液分输两条管线改用一条油气混输管线,同时可降低油气进站的压力。文章介绍了多相混输泵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塔河油田属于滚动开发油田,井间距大,原油黏度高,采用混输泵站与传统接转站相结合的布局,可减少接转站数量,扩大集输半径,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4.
降压掺水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原油集输中采用的两管掺热水集输流程存在掺水量不易控制、井口回压高等问题。新研制的降压掺水器利用射流泵将掺入热水的压能转换成功能,并作用于油井井口排出液体,增加其动能,降低压能,从而达到了降低井口回压之目的。介绍了降压掺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确定降压掺水器特性参数的室内试验流程,给出了降压掺水器降压的相关计算公式,通过实例介绍了降压掺水器的射流泵工作参数优化设计过程和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油气多相混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相混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大油井集输半径,简化集输流程,降低油田建设投资,而且可以井口回压,提高油井产量。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沙漠、滩海及一边际小油田应用油气混输技术的优势,详细介绍了国外混输泵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油气混输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针对边远小断块油田单井回压高、低产、低能、低含水油井在常规工艺技术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了油气混输泵降压集输新思路;通过在胡状油田现场试验过程中选泵、运行、节能、压力变化等研究,证明了油气混输泵集输技术在边远小断块油田应用是可行的,并且经济效益明显,适宜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盘采油厂管辖临盘、商河、临南三个油田 ,现有油水井近 190 0口 ,计量站 130多座 ,油气集输系统全部实现了油气混输、两级布站的大型油气全密闭流程 ,取消了接转站 ,简化了油气集输生产流程 :井口生产的油气混合物混输至计量站量油测气后 ,油气单管密闭混输至联合站集中处理 ,方便了生产管理 ,降低了油气损耗。星罗棋布的计量站是该流程的基本生产单元 ,计量站设计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油井的生产时率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座计量站管辖5 - 2 0口油水井不等 ,计量站至所属各井成辐射状敷设来油管线 ,在计量站实现油、气的计量及外输…  相似文献   

8.
运用水动力学能量守恒原理开发的高效降回压增产装置是将高压水通过喷嘴,在附近产生负压室,把油井来油与负压室相连,来实现油流与高压水的混合伴送。把这种装置安装在油井单井管线靠近井口部分,使高压掺水通过装置的喷嘴射流,产生负压,从而携带单井管线中的油流进入干线,可达到有效降低井口回压,提高油井产能的目的。胜利油田孤东油区8-19-2012稠油掺水井的矿场应用表明,采用高效降回压增产装置后,无论是单井增产还是节能降耗,都见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稠油井和高含蜡井都存在原油粘度大、对温度敏感、含水低、产量低、距离计量间远等问题,造成生产井口回压大,严重影响油井生产。因此,对于这些稠油井以及高含蜡井只有掺热水降粘才能维持生产,但对于普通的三通式掺水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实现掺水降粘,而且还造成井口回压的增大。研究表明,利用Venti原理设计的射流掺水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该泵能大大降低油井井口回压、节约能源、实现稠油的加热与乳化双重降粘作用,而且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维护方便、成本低。现场试验还表明,安装射流掺水泵后,油井悬点载荷降低,油井产量增加。该设备还可应用于排污、排酸、解堵等。  相似文献   

10.
回压高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河南油田某油区有10口油井.采用“港西”模式单井直接进系统集输生产2009年7月系统投运.井口采用掺热水降粘,日产液量135方,日掺水量205方.E9输送液量340方。单井距离联合站最远6km,最近45km,进联合站温度45℃。目前该油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这些稠油含蜡量较高(14.78-33.11%)、凝固点较高(29~47℃)、井口出油温度较低(12~36℃).  相似文献   

11.
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中,计量配水站担负着油田单井油、气、水的计量任务。针对它具有点多面广,投资比重大,需要的生产管理人员多的特点,对计量站进行了技术改进。计量分离器配套安装了电接点液位计、气体流量计、在线含水分析仪、电动阀等部件;取消了分离器计量排油管道油泵,利用油气系统压力平衡原理,使分离器内原油靠位差排出分离器;采用了带压力、温度补偿的旋进旋涡式气体流量计。油井自动计量技术与过去所采用的技术相比,每座站节约建设费用 10.7万元,节约投资17.8%。取消管道油泵后,每年可节电 3.28×10~4kW·h,取消放空测气装置后每年可节气3×10~4m~3。实现了无人值守,每年可减少生产开支28万元,并减少了大量的设备维修、保养等费用。该技术已在彩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石西油田、小拐油田等地面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陇东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一直应用多级离心泵进行油气输送,其缺点是离心泵流道易结垢,设备完好率低,泵效低,能耗高,管理难度大。为此,在主要集输干线悦一阜一中管线应用了柱塞泵输油工艺。经过2年多的试验表明,柱塞泵输油具有“再启动”性能优良、输油泵效高、工艺性能可靠、并泵输油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的优点,完全能满足陇东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主要输油干线上的输油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海上油田开采大多采用电潜泵,在高含气、高井温、稠油、产液变化大等工况下,其应用有一定的限制。水力潜油泵是通过地面对动力液增压,注入泵向井下注入动力液,带动涡轮旋转,继而带动井下离心泵旋转。泵吸入井下液体,通过油管举升到井上。该泵具有可靠性高、适应多种井型、产液量调节范围大、气体处理能力强及安装简单等显著特点。水力潜油泵在海上边际油田、深水大排量油田、稠油冷采油田及稠油热采油田开采中有较大应用空间。随着水力潜油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国产化进程的加快,该泵在海上油田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董世民 《石油机械》2003,31(10):19-22
在假设抽油泵内的流体为气液两相均相流动 ,并假设气体分别按等温和多变过程压缩和膨胀的基础上 ,根据抽油泵的理论循环指示图 ,建立了抽油机井气液两相流有效功率与有效举升高度的计算公式。同时根据多相流能量平衡方程 ,进一步证明了所建立公式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 ,当泵内为气液两相流时 ,抽油机井的有效功率由泵对液体做功所消耗的功率和泵对气体作功所消耗的功率两部分组成 ,对气体作功所消耗的功率不仅取决于抽油泵的吸入压力、排出压力与气体产量 ,而且取决于气体的压缩与膨胀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简化油气集输、储运工艺流程,在设计上发展多功能组合的工艺装置,可减少厂房建筑、场区管网等工程量,为确保安全生产,建议在原多功能组合设备的基础上,选用国外的液下泵或潜油泵代替现有卧式输油泵与现有多功能设备组合,实现转油站油气分离、加热、缓冲、增压等工艺流程全面组合成一套多功能组合的工艺装置。  相似文献   

16.
层间干扰会影响油井生产潜力最大程度发挥,分层采油是目前解决层间干扰的主要技术。常规分采抽油泵容易发生气锁,导致油井产量下降或不出液。介绍了一种防气分采抽油泵,2层产出液体分别进各自独立的进、排液机构,各油层压力系统相互独立避免了层间干扰。设计了下层液体排气通道,解决了气体对泵工况的影响,提高了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气体对油井的影响日益明显,气体影响是抽油机井泵效低的主要原因,而气锚是提高泵效的有效手段,开发新气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杯等流型气锚和普通沉降式气锚对比实验研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的气液比下的井口出气量、脱气效率以及泵效与液面下降速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多杯等流型气锚具有井口出气量小、脱气效率和泵效高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泵下增设一个新装置,使抽油泵上下运动时,油管产生弹性伸缩。利用该伸缩引起的上下腔空压力变化,便可将化学溶剂或稀油定量掺入稠油井或高含蜡井泵下,并随井液进入泵中,从而实现了稠油井或高含蜡油井定量掺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原油在集输过程中,转油站的输油泵由于种种原因,在没有原油供给的情况下继续和时间运转而烧坏泵头,影响了正常输油,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电能浪费的严重后果。取输油泵电动机的电源电流作为监测控制信号,根据电流的变化达到自动控制输油泵的目的。该仪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体积小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油田转油站。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气体对泵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设计了井下复合式气锚。实践应用证明:通过重力-螺旋-重力三次分离,可有效地使油流中的自由气在进入抽油泵前分离出来,减少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特别对高含气井起到了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