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3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经皮穿制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将支架置于冠状动脉狭窄处,可有效防治血管闭塞并能够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我科自2004年以来采取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拟诊为冠心病的图像资料.结果:64层螺旋CT所显示的382支冠状动脉中狭窄35处,确诊30处,漏诊3处和误诊5处;敏感性90.91%,特异性98.56%;阳性预测值85.71%,阴性预测值99.13%,准确率97.90%.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排128层CT对212例有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行冠状脉成像检查,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率、发生部位、长度、厚度、狭窄程度及心肌桥近端管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212例中CTA发现心肌桥55例(64处心肌桥),阳性率25.9%; 46例为单一心肌桥,9例为两处受累,同时累及前降支近段、钝缘支5例,同时累及前降支中段、后降支4例;其中前降支48处,第一对角支3处,第二对角支1处,左旋支1处,钝缘支5处,右冠状动脉4处,后降支2处,以前降支最多见,占75%.左前降支心肌桥组近端较无心肌桥组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结论 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患者旁路移植(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46例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4条桥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A能够清晰判断CABG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显著狭窄或闭塞,并能清楚显示桥血管吻合口的情况。CTA正确诊断22处病变,漏诊1处,误诊3节段;敏感性96%,特异性97%,阳性预测率88%,阴性预测率99%;准确率96%。结论:CTA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清晰,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64层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及斑块处冠状动脉弹性重塑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2月间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共117人。测量冠状动脉节段共468节段,存在斑块节段共114处。分析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及其与脉压、平均动脉压斑块厚度变化率及斑块处冠状动脉弹性重塑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与正常冠状动脉血管顺应性之间存在差别,P〈0.001;斑块处冠状动脉血管顺应性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斑块处冠状动脉弹性正性重塑(ERI〉0)32节段,无明显重塑者(ERI=0)20节段,负性重塑者(ERI〈0)62节段。结论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可较好反映冠状动脉血管壁弹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5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即B型或C型病变者,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12处冠状动脉病变扩张成功10处,成功率为83.3%,其余两处病变一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狭窄部,另一处因术中患者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未行扩张。术后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也适用于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且疗效较好,但危险性较大,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钙化处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无狭窄或轻度狭窄处平均钙化积分75.6;中度狭窄处平均钙化积分118.1;重度狭窄处平均钙化积分122.7.经方差分析,F=2.563,P=0.081>0.05,三组钙化积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冠脉钙化积分仅能反映血管病变而不能准确推测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报告4例右冠状动脉瘘的二维(ZDE)及脉冲(PDE)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果(简称超声)。ZDE共同点是右冠状动脉明显扩张,直径≥6.3mm。PDE、CDFI在扩张的右冠状动脉及瘘口处记录到特征性的湍流。瘘口所在腔室扩大。与手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瘘特异性100%,敏感性100%。对瘘管部位的定位诊断优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造影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病例167例.结果 检出11例共15处心肌桥(6.59%),9例单发肌桥,2例复合肌桥.发生于左前降支(LAD)11例2处,左回旋支(LCX)2例2处,1例见于右冠(1处病变);Ⅰ级6处,Ⅱ级3处,Ⅲ级6处,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症状,2例为心肌梗死患者.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临床多表现为胸痛,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的特殊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在人体各系统的表现有:心血管系统方面(一)无痛型心肌梗塞,发生率国内报告为18.5~34.4%,多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毫无症状者仅占极少数.有报告在9501位健康人中,五年内未被察觉的心肌梗塞发病率为3.6‰。对无痛原因尚无完满解释.有认为疼痛可被其它严重疾病所遮盖;或因冠状动脉骤然闭塞,心肌立刻发生坏死,未能释放出足量的代谢产物引起疼痛;或因梗塞面积较小,扩展缓慢而不发生疼痛.(二)心力衰竭型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多发生于左心室,当左心室心肌损坏超过30%以上时,就可能发生心衰,前壁心肌梗塞比下壁更易发生心衰,二处以上的心肌梗塞或多次发生梗塞者,心衰的发生率较高.如果心肌梗塞导致乳头肌功能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冠状动脉造影的这一辅助检查的认识 ,促进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方法 回顾 16 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比较目测法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密度法对冠状动脉评价的差异。结果 目测法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密度法分别对 4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 6 8处病变分析 ,目测法显示 :狭窄程度 71± 16 % ,病变长度 12 .4± 3.7mm ;图像密度法显示 :狭窄程度 82± 13% ,病变长度 16 .8± 4.6mm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所有 16 9例冠状动脉造影中 ,144例确诊为冠心病 ,共 34 6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者 38例 ,二支病变者 5 6例 ,三支病变者 5 0例。所有病变中A型病变 6 9处 ,B型病变 12 1处 ,C型病变 15 6处 ;轻度狭窄 10 8处 ,中度狭窄 142处 ,重度病变 70处 ,闭塞 2 6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为 98.8%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5 .9%。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是一项很好的辅助检查 ,但其有创伤、代价高 ,故要准确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扩张症一例报告清华大学医院内科(100000)王燕敏冠状动脉扩张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病理表现,以冠状动脉弥漫性或局限性癌作扩张为特征.现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4岁.于1992年10月7日入院,自诉近一年来时有阵发性胸闷、心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斑块数目,目测斑块的密度,测量病变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检出57例患者存在111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其中31例为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钙化斑块79处,2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13处,1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混合斑块19处,15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伴冠状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钙化斑块(均P〈O05)。结论16层CT能同时检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无狭窄的斑块,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存在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采用目测斑块密度的方法,16层CT还可以方便的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发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但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也较常见,并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心脏X综合征(cardiac syndrowX,CSX)是指具有典型劳累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狭窄<50%,并可除外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它虽然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但常规治疗冠心病的西药用在治疗心脏X综合征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笔者所在医院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现报告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自然史包括症状期和无症状期。前者症状可自行消退,持续存在,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后者虽无临床症状,却可出现有重要意义的病理学和血流动力学的闭塞性病变。Enos等研究了战争中死亡的300名美国士兵(平均22.1岁,均无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77.3%的标本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35%动脉壁纤维增厚,3%有大的粥样斑块完全闭塞了一支或多支血管,Mason报告了275例意外死亡的男性患者(20~49岁),在小于25岁的个体中14%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25%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腹壁下动脉、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桥进行测量,为临床医生应用腹壁下动脉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提供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资料.方法:应用解剖方法,对腹壁下动脉长度和外径、冠状动脉各外径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桥的长度进行测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腹壁下动脉及冠状动脉的管径、血流速度进行测量.结果:解剖下腹壁下动脉长度为(13.00±2.58)cm,其起始处管径为(2.95±0.21)mm,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管径为(2.51±0.32)mm,脐下1.0 cm处管径为(1.60±0.26)mm.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腹壁下动脉起始处内径为(2.98±0.37)mm,距起始5 cm处内径为(2.60±0.27)mm,血流速度为(57.00±6.78)cm/s;左冠状动脉主干管径为(4.90±0.76)mm,右冠状动脉主干管径为(3.58±0.63)mm,血流速度为(48.50±7.72)cm/s;主动脉-冠状动脉桥的长度为(10.95±1.35)~(15.30±2.82)cm.结论:腹壁下动脉用于游离移植能桥接主动脉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其管径、血流速度与冠状动脉管径、血流速度相匹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术前可对腹壁下动脉作为移植血管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为临床随访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右心房或冠状静脉窦插管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最常用的逆行插管法是用手在右房室沟处触摸引导插管进入冠状静脉窦。这在冠状动脉再次体外循环中需要良好的解剖暴露,因而难免损伤供应右冠状动脉系统移植的正常血管.应用此法,仅解剖插管缝荷包处即可,并可准确地将导管插入冠状静脉窦的任何位置。方法:解剖暴露主动脉及右心房插管部位后,在右心耳或靠右心耳处缝静脉插管荷包,毒右心耳与下腔静脉心包返折2/3处缝逆行插管荷包。在主动脉插管后,将逆行插管插入右心房.在距导管尖4~5cm 处将带有易折性内套针的导管轻弯45°。在静脉插管荷包处切开右心房,左手食指插  相似文献   

18.
报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39例,其中单支病变69例(49.6%),双支病变47例(33.8%),三支病变23例(16.5%)。PTCA共扩张151处病变,A型病变55处(36.4%),B型变68处(45.1%),C型病变28处(18.5%)。5例采用双导丝技术,6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32例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1例进行了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定向切除术。PTCA的病例成功率95.7%,病变成功率95.4%,术前平均狭窄88.4±8.4%,术后平均狭窄11.5±1.5%。2例死亡,无急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PTCA的适应证、影响成功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通过放置特制的金属支架于冠状动脉狭窄处,使冠状动脉持续扩张,从而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通畅,保证病变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血管治疗技术。冠状动脉支架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很快,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在疑诊女性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冠心病的62例女性患者,行双源CT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731支冠状动脉节段中冠状动脉狭窄39处,正确诊断37处,漏诊2处,误诊3处,敏感度94.5%,特异度99.6%,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99.7%。结论双源CT对疑诊冠心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价值,可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技术用于临床疑诊冠心病的女性患者的筛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