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改变传统带蒂包皮内板方法与包皮内板长度限制,使阴茎功能与外观更接近正常。方法 应用注水后横裁游离包皮内板尿道管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2例与同期带蒂移植物尿道管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7例比较。结果 游离组2例术后发生尿瘘,10例一期手术成功,尿瘘率16.67%。带蒂移植物组7例术后发生尿瘘,尿瘘率41.18%。结论 注水后横裁游离包皮内板尿道管成形术优于带蒂移植物尿道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变传统带蒂包皮内板方法与包皮内板长度限制,使阴茎功能与外观更接近正常.方法应用注水后横裁游离包皮内板尿道管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2例与同期带蒂移植物尿道管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7例比较.结果游离组2例术后发生尿瘘,10例一期手术成功,尿瘘率16.67%.带蒂移植物组7例术后发生尿瘘,尿瘘率41.18%.结论注水后横裁游离包皮内板尿道管成形术优于带蒂移植物尿道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7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体会。方法对76例首诊病例及再次手术病例采用改良Snodgrass手术,成形的新尿道以8~10#胃管作为支架管,然后以包皮筋膜瓣或阴囊肉膜瓣覆盖新尿道,术后10~12天拔除支架管。结果成功65例(85.5%),5例尿道狭窄,予以尿道扩张后痊愈,6例尿瘘,予以行二期尿瘘修补术痊愈。结论改良Snodgrass手术适用于尿道板发育好,轻度或中度阴茎下弯,通过松解阴茎腹侧纤维组织或背侧白膜折叠等可以矫直的尿道下裂病例,以及残余尿道板条件好的二次手术病例,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组织瓣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患者,采用多种组织瓣覆盖技术对尿道和尿瘘内口实施覆盖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甲组尿道下裂27例,8例患者采用局部阴囊推进肉膜瓣法接受治疗,9例患者采用带蒂鞘膜瓣转移法接受治疗,10例患者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法治疗;尿瘘组患者31例,采用局部U形组织瓣法6例,局部X-V皮瓣法18例,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法7例,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治疗后,对58例患者随访2个月~3年,58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其治疗成功率为96.6%.术后尿道狭窄3例,阴茎曲矫正不满意4例.结论 对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患者,采用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修复手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实施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本组36例,术中尿道内插入F8~12导尿管或细硅胶管,距冠状沟0.5cm环形切开阴茎皮肤,紧贴阴茎白膜"脱套"状分离至阴茎根部皮肤,矫正阴茎下曲。沿标志线将包皮内板切开形成一带蒂矩形皮瓣,充分游离与皮瓣相连的血管蒂,使皮瓣旋转90°至腹侧且无张力。包皮内板绕F10-12硅胶管,用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成管状。将皮管近端与尿道远端作斜形端端吻合,皮管远端经阴茎头隧道形成正位尿道外口,留置硅胶导管插入膀胱。包皮背侧正中切开并转移至腹侧,覆盖新尿道,分二层缝合皮肤。结果随访3个月~5年,32例术后站立排尿通畅,2例合并尿瘘,经二次手术修复成功。2例出现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和留置导尿而愈。2例患者成年后性生活正常。结论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阴茎体型尿道下裂很少出现尿瘘、感染、切口裂开、尿道狭窄等并发症,能够达到儿童一期矫治、阴茎伸直、阴茎外观满意和恢复良好的排尿功能以及成年后有正常性生活能力等现代尿道下裂矫治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横行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治疗尿道下裂畸形的疗效,并探讨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3年来采用Duck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患者17例,平均5.3岁。冠状沟型14例,阴茎体型3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率为70.6%。结论Ducktt术式是一种集尿道成形与阴茎下弯矫正为一体的术式。掌握好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注意保护带蒂包皮内板的血供,加强术后处理,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美国小儿泌尿外科医师Snodgrass提出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型的手术方式以来,该术式以其操作相对简便与良好的手术效果,很快得到推广应用,但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仍达5%~16%。2005-2008年,我科采用阴囊中线带血管蒂肉膜组织覆盖用-Snodgrass方法卷管缝制的新尿道表面,治疗尿道下裂患儿,明显减少尿瘘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方法29例患儿,平均4.5岁,其中阴茎体型22例,阴茎阴囊型7例。切除阴茎腹侧纤维索带后,应用阴茎背侧带蒂的内板卷曲成管状,旋转180。至阴茎腹侧与原尿道口吻合,形成新的尿道。结果26例患儿获成功,排尿正常,阴茎外观尚可。3例发生尿瘘。结论应用带蒂包皮内板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的正确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23例采用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一期尿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其中,3例出现尿道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痊愈;2例出现尿瘘,于首次手术后6个月行尿瘘修补术,修复成功,术后阴茎外形满意,尿道口呈裂隙状.结论 去皮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改良Snodgrass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阴茎外形满意,可有效防止术后尿瘘发生,适用于轻中度尿道下裂合并下弯畸形<30°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加盖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型术治疗尿道下裂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加盖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型术在无阴茎下弯或轻度阴茎下弯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的应用方法及特点,方法 在下弯矫正,保留尿道板后,取一与尿道板长度相同。宽0.8cm的长方形带蒂包皮内板转至阴茎腹侧,无张力与尿道板两侧边缘连续缝合成新尿道的手术方法,本组共治疗无阴茎下弯或轻度下弯尿道下裂32例,平均年龄1.8岁。术后随访2年。结果 32例中,一次手术成功29例(90.6%),尿瘘3例,随访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结论 加盖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型术设计合理,对治疗无阴茎下弯或轻度下弯尿道下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nodgrass手术对尿道下裂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尿道板直接缝合形成新尿道修复尿道下裂14例。结果手术平均用时1h。发生尿瘘1例,尿道狭窄6例,经过尿道扩张后均获缓解。所有患儿术后阴茎外观满意,尿线及尿程正常。结论Snodgrass手术操作简便,成形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冠状沟型、阴茎体型以及部分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横形包皮岛状皮瓣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廷山  张培新 《淮海医药》2001,19(3):216-217
目的 提高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成功率,减少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带蒂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皮管法行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16例。结果 2例有轻度尿道外口狭窄,1例尿瘘,余病例一次手术成功,结论 横形包皮岛状皮瓣形成的新尿道血供好,易成活,不易形成疤痕、狭窄及尿瘘。  相似文献   

13.
弧形阴茎皮肤联合皮瓣I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治疗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治疗体会。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12例,均采用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Ducrett+Perovic’s)制成皮管I期成形修复尿道。术中常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尿道置多侧孔硅胶管支架引流尿道,术后应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保留尿道支架管6—8d,膀胱造瘘管10~12d。结果11例I期成功,1例发生尿瘘,于6月后修补瘘管痊愈。排尿正常,无痛性勃起,阴茎无扭转,腹侧无臃肿。结论此法治疗包皮阴茎皮肤充裕之重度尿道下裂效果确切,外观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组织瓣覆盖技术在Snodgrass术(尿道板纵切卷管)修复尿道下裂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96例采用Snodgrass术修复的尿道下裂患儿.其中冠状沟型47例、阴茎体型37例、阴茎阴囊型12例将其分成4组,Ⅰ组(21例),新建尿道无肉膜瓣覆盖;Ⅱ组(27例)阴茎背侧肉膜瓣覆盖新建尿道;Ⅲ组(26例)阴茎腹侧肉膜瓣覆盖新建尿道;Ⅳ组(22例)阴囊肉膜瓣覆盖新建尿道.统计4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出现尿瘘4例(19.0%)、1例(3.7%)、2例(7.7%)、1例(4.5%),Ⅱ组、Ⅲ组、Ⅳ组各出现阴茎扭转2例(7.4%)、1例(3.8%)、1例(4.5%),Ⅱ组、Ⅳ组各出现伤口裂开1例(3.7%)、1例(7.4%),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出现尿道口狭窄1例(4.8%)、2例(7.4%)、2例(7.7%)、1例(4.5%).尿瘘发生率Ⅱ组、Ⅲ组、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Ⅲ组、Ⅳ组和Ⅰ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 5).阴茎扭转、伤口裂开、尿道口狭窄发生率在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时,采用组织瓣覆盖技术可明显减少尿瘘发生率,而且该技术覆盖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的280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总结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280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07%(31/280),发生尿瘘者22例,占7.86%,发生尿道狭窄9例,占3.21%。结论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适应证广,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包皮内板在不同尿道成形手术方法中对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其皮瓣血循环对手术方法的影响。方法取包皮内板带血管蒂皮瓣,皮瓣的一端与外板相连接(不切断皮肤),形成尿道外口,另一端游离,在形成皮管后与尿道口吻合,阴茎皮肤顺势向腹侧旋转,覆盖创面后缝合。同时做尿道外口向远端延伸的处理。结果临床应用23例,年龄22个月至16岁,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3~10个月,临床效果良好。结论连接包皮外板的带血管蒂包皮内板皮瓣一期治疗尿道外口位于阴茎体部的尿道下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尿道瘘是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一种较复杂难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0%,特别是严重阴茎下屈伸直后需尿道成形皮肤组织不足,及不成熟的术式和方法均可使尿瘘发生,因为在修复尿瘘手术上存在的不利的相关因素很多,使修复尿瘘的失败率也很高。多层次的组织皮瓣覆盖新尿道可减少尿瘘,为了提高尿瘘修补的成功率,我院近年来在手术方式作了改进,采用阴茎带蒂双层皮瓣交叉重迭覆盖治疗13例14个瘘,除1例为二次手术外均一次性成功,在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治疗上收到效果满意,现就治疗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陈弓  陆兆祥  黄玉良 《安徽医药》2009,13(7):791-792
目的对比、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下的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法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对1995年至2007年我科收治46例伴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采用Thiersch尿道成形术(局部组织皮瓣尿道成形术),15例采用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对其平均住院次数、治疗周期,成功率作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Thiersch尿道成形术(局部组织皮袢尿道成形术)阴茎外观欠佳,尿道开口于冠状沟,成功率60%;术后尿瘘8例,15例采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下的带蒂皮袢尿道成形术阴茎外观佳,尿道开口于龟头,成功率90%;术后尿瘘1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下的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新尿道血供佳,降低了尿瘘的发生率,达到正位尿道开口,外形佳,治疗成功率高,对多数尿道下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22例尿道下裂惠儿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其中冠状沟型6例,阴茎体型12例,阴茎阴囊交界型4例,14例术前无阴茎下弯,6例有轻度下弯,2例明显下弯。结果 22例术后阴茎外观接近正常,排尿通畅,3例发生尿瘘,2例尿道口狭窄、2例仍有轻度阴茎下弯,结论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适用于阴茎下弯不严重、阴茎头较宽大的尿道下裂患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瓣覆盖技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手术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3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手术中,采用组织瓣覆盖技术覆盖尿瘘修补口。其中尿瘘口旁推移皮瓣法24例,Y-V皮瓣法5例,X-V皮瓣法4例,阴囊肉膜瓣转移法10例。结果随访3~12个月,1次修补总成功率95.4%,其中单发尿瘘成功率100%。结论根据尿瘘的大小、位置、数量和局部条件选择不同修补手术方法,采用组织瓣多层覆盖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