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弋  窦志高 《中国药师》2005,8(5):404-405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移植患者乙肝免疫球蛋白滴度(HBIG)的特点,总结其在II临床HBIG滴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别以MEIA和ELISA平行测定50,100,500IU·L-1的HBIG标准品,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相关性及各自特点.结果:MEIA和ELISA方法学的回收率分别为(105.32±1.85)%和(103.71±3.76)%,RSD分别为(3.67±2.30)%和(2.75±0.74)%.检测HBIG滴度≤160IU·L-1时,两个方法的相关性为CMEIA=0.709CELISA 30.142,r=0.784 0(n=26).当HBIG滴度>160IU·L-1时,两方法检测结果CMEIA=-0.010CELISA 159.197,r=0.032 0(n=29).结论:ELISA法可用于常规的HBIG检测,而MEIA的检测范围比较宽,不仅可用于常规HBIG的检测,更适合HBIG被动免疫后人群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量、滴度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根据术前乙肝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分为高复制组(术前HBV-DNA(+)和(或)HBeAg(+))和低复制组(术前HBV-DNA(-)且HBeAg(-)),比较术后1、7、14、21d及4、8、12、24周时,组间HBIG用量、滴度及HBsAg阴转率之间的关系及其组间差异。结果:30例患者在HBIG累积用量为6000IU时,HBIG滴度〉500IU·L-1且术后7d HBsAg全部转阴;高复制组HBIG累积用量14000IU时患者HBsAg全部转阴,而低复制组HBIG累积用量为12000IU时患者HBsAg全部转阴,2组HBsAg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复制组患者HBIG滴度降低速度快于低复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HBIG用量、滴度HBsAg阴转率与术前HBV-DNA和HBeAg状态有关。对于术前高复制患者可考虑增大HBIG用量,并在术后严密监测HBIG滴度来调整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于术中(无肝期)4000U,术后1~6d 2000U/d、第2~4周2 000 U/周、第2~6个月2 000 U/月.术后6个月后2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根据滴度水平调整,调整标准为术后6~12个月HBsAb滴度≥200 U/L;术后1年以上HBsAb滴度100~200 U/L.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HBsAg阴转及获得的HBsAb滴度,以及随访6个月、1年、随访终点时总体乙肝复发率.结果:肝移植术后第l天~第4天静脉组HBs'Ag阴转率高于肌注组(P<0.05),术后1周时2组HBsAg全部阴转,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原因与乙肝复发无关.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均是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
宋卓伦  高伟    李静  董冲  陈静  马楠  孟醒初  孙超 《天津医药》2019,47(4):356-359
目的 观察接受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供肝的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乙肝表面抗体(HBsAb)滴度 的衰减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 中心完成的60例接受HBcAb阳性供肝的HBsAb滴度>1 000 IU/L的儿童肝移植受者。根据术后3个月间HBsAb滴 度变化情况将受者分为3组:A组HBsAb滴度仍>1 000 IU/L,18例;B组HBsAb滴度200~1 000 IU/L,18例;C组HBsAb 滴度<200 IU/L,24例。比较3组病例供受者信息、围手术期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新发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以 及移植物和受者生存率。运用 Logistic分析受者术后早期 HBsAb滴度衰减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位随访 时间为 17.8个月,随访期内 C组 1例患者死于间质性肺炎,1例出现新发 HBV感染,其余 2组患者随访期内未见死亡 和新发 HBV感染病例。3组患者术后新发 HBV感染发生率(χ2=1.525,P=0.466)、受者生存率(Log-rank χ2=1.665,P= 0.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接受儿童器官捐献肝移植(OR=10.82,95%CI:1.17~100.50)、术中 血浆输注量≥400 mL(OR=6.25,95%CI:1.51~25.87)是术后 HBsAb滴度衰减的危险因素。结论 移植物类型和术中 血浆输注量影响受者术后HBsAb滴度衰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微粒子酶免疫法 (MEIA)和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全血他克莫司浓度的特点 ,总结其在临床他克莫司全血浓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以MEIA和ELISA平行测定高、中、低标准浓度的他克莫司血样 ,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相关性及各自特点。以他克莫司谷浓度测定结果结合器官移植受者的临床情况 ,比较MEIA法和ELISA法在心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移植患者全血他克莫司谷浓度治疗窗的范围。结果 :MEIA和ELISA方法学的回收率分别为 (96 .4±1 .4) %和 (1 0 4.7± 1 .8) %,RSD分别为 (7.7± 2 .0 ) %和 (8.2± 1 .7) %,r =0 .96。与MEIA法相比 ,ELISA法灵敏度更高、测试成本更低 ,但分析速度较慢。MEIA和ELISA可采用相同的谷浓度治疗窗范围。结论 :两种方法均准确可靠 ,适用于临床他克莫司的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6.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弋  付鹏  王文君 《中国药师》2004,7(1):59-61
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是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人的血清或血浆制备成的高浓度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其抗HBs效价达1:1000以上,可以与HBsAg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促使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1].在临床上HBIG联合乙肝疫苗长期应用于阻断乙型肝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和高危新生儿的免疫干预疗效确切.HBIG联合拉米夫定在预防肝移植(1iver transplantation,LT)后HBV的复发中作用显著,也可用于高危人群的被动免疫.对输血后HBV感染,HBIG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尹玉琴  陈炅  徐贵丽 《中国药业》2006,15(16):56-58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CsA)的合适用量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1~790dCsA全血谷浓度进行监测,共136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谷浓度为(542.09±97.36)ng/mL,出现排斥反应的谷浓度为(67.05±33.92)ng/mL。结论跟踪监测肝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CsA血药浓度,对临床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减少CsA的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敏敏  韩国荣  沈玲 《江苏医药》2004,30(5):354-355
目的 探讨HBsAg(+)及HBeAg(+)孕妇于孕 2 8周始注射不同剂量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HBIG)对防治HBV宫内感染和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15 0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孕妇随机分成两组 ,均于孕 2 8周始注射HBIG ,研究组注射 2 0 0IU ,共 6次 ;对照组注射 2 0 0IU ,共 3次。婴儿出生后予相同方案联合免疫。观察两组婴儿出生时及 1、7、12个月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 VM)变化。结果 研究组婴儿出生时血清中抗 HB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88 5 7%和 77 94 % ,但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抗 HBs平均滴度分别为 (3 96± 0 83、2 14± 0 5 2 )mIU/ml,P <0 0 0 1,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婴儿HBsAg初现率和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 0 0 0 %、5 8 82 %和 2 4 2 9%、39 71% ,P均 <0 0 5。两组 12个月龄时保护率分别为 97 14 %、88 2 3%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失败率分别为 11 76 %、2 2 2 2 %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双乙肝Ag阳性孕妇注射较大剂量HBIG可以相对提高胎儿体内抗 HBs水平 ,有效阻断宫内感染 ,减少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8%,100例中有93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3%(93/100)。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疗效.方法将180例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孕妇分成2大组4小组,预防组:A(A150例、A260例),对照组B(B130例、B240例),A1组为HBsAg HBeAg或(含HBcAb)阳性,A2组为其他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组;B1、B2同A1、A2.A组110例,自孕2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每4周1次,共3次,对照组70例,不用药物定期产检,分娩时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预防组感染率为4.5%,对照组感染率为40.0%,相比有显著性(P<0.001).A1(4.5%),B1(86.7%),有显著差异P<0.001,A2(1.7%),B2(5.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sAg HBeAg或(含HBcAb)阳性孕妇晚期,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以有效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肝移植手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预防基础上加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1~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乙肝复发情况。结果通过随访,发现对照组乙肝复发率3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移植手术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法,可有效抑制其乙肝复发情况,且比较安全,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弋  沈中阳 《中国药房》2010,(46):4357-4358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在低谷浓度肝移植患者的药动学,并在每天总药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调整给药方案,使患者的谷浓度达到有效浓度范围。方法:对6例低谷浓度的肝移植患者进行药动学研究,将每12小时给药1次改为每8小时给药。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血药浓度,比较给药方案调整前、后他克莫司谷浓度。结果:调整后的他克莫司平均谷浓度高于调整前的谷浓度(P<0.05),他克莫司的平均谷浓度由调整前的5.8μg.L-1升至调整后的7.8μg.L-1,升高了23.3%。结论:对于他克莫司低谷浓度的肝移植患者,在不增加日给药剂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缩短给药间隔增加谷浓度,使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血清谷浓度的监测。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偏振法测定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并结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病原学结果、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疗效、肾功能情况等),对血流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并应用万古霉素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流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例(44.0%),屎肠球菌14例(56.0%);临床治愈率32.0%。25例患者共进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测定38例次,血清谷浓度范围2.99~39.1μg/mL,均值(14.96±7.83)μg/mL,其中达到靶浓度15~20μg/mL者8例(21.0%)。临床治愈组与临床无效组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分别为(14.69±7.20)、(15.13±8.53)μg/mL(P=0.85)。肾毒性发生6例(24.0%),APACHEⅡ评分均值17分,均为临床无效组。11例MRSA血流感染中,1例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2 mg/L,其余万古霉素MIC值均为1 mg/L;临床治愈组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209±114。结论按照指南的标准,25例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达标率低,需加强对这一类患者血清谷浓度的监测力度,并随时调整用药,给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富氢液对于肝移植手术患者腔静脉阻断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富氢液组(n=30),麻醉诱导后分别经胃管注射250 mL的等渗盐水和富氢液.于麻醉诱导(T0)、新肝期(T3)以及术毕(T5)时分别采集2组患者的静脉血和尿液标本,并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白细胞介素-18(IL-18)、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in C)、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在T3和T5期血清Cr和BUN浓度较T0期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氢液组患者的血清Cr[(164.8±18.4)μmol/L vs(116.7±14.8)μmol/L]、BUN浓度[(8.0±2.7)mmol/L vs(5.8±1.3)mmol/L]明显降低(P<0.05),肌酐清除率[(73.2±20.1)mL/min vs(86.3±18.4)mL/min]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富氢液组IL-18、Cystain C、KIM-1以及NGAL含量在T0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3和T5期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富氢液对于肝移植手术患者腔静脉阻断期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的鉴别指标。方法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各12例分为急性乙肝组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2组入院时均检查生化和肝炎病毒等指标,并在组间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乙肝组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5.4±453.2)IU/L、总胆红素(TBIL)(122.4±76.1)μmol/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患者ALT(387.4±321.2)IU/L、TBIL(32.4±40.1)μmol/L,P〈0.05。②当ALT首次降至400IU/L以内时,急性乙肝组血清中HBV-DNA定量11例已转阴,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③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值明显高于急性乙肝组患者(p〈0.05)。④急性乙肝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9例已转阴;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急性乙肝组乙肝e抗原(HBeAg)均已转阴,为HBeAg(-)/HBeAb(+);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HBeAg虽有数值变化,但变化幅度小,没有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结论入院时血清中HBV-DNA定量已经转阴或ALT〉1000IU/L及ALT降至〈400IU/L以下时,HBV-DNA定量转阴或HBsAg转阴或已经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两种情况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可能性大。对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必须抓住时机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解瑞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37-263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单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出血创面进行处理;对照组38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法对出血创面进行止血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分别在术后1、4个月对患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 E2)、黄体生成素( 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8.0±8.1)min,对照组为(61.0±5.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观察组术前血清 E2值为(131.4±9.6) poml/L、LH 为(5.8±1.7) IU/L、FSH 为(7.8±1.9)IU/L,而对照组分别为(128.3±10.1)poml/L、(5.8±2.2)IU/L、(6.0±1.3)IU/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0.82、1.02,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E2、FSH水平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t=4.31、4.10,对照组t=4.18、4.15,均P<0.05);术后4个月对照组E2水平高于观察组(t=5.22,P<0.05),LH、FSH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t=4.20、5.09,均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能有效维持性激素水平,保护卵巢生理功能正常,为有效的止血方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癌(B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BC分期、分级的关系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BC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出现复发(19例)或远处转移(2例)者、5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BC组的血清VEGF水平(269·2±58·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5±22·3)ng/L(P<0·01),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其中浸润性癌T2-T3(275·7±41·2)ng/L组明显高于浅表性癌Tis-T1(214·6±32·4)ng/L组(P<0·01),浸润性癌T4(338·8±43·7)ng/L组明显高于T2-T3组(P<0·01),G3级VEGF水平(332·9±45·6)ng/L显著高于G1级(231·2±38·5)ng/L和G2级(252·6±45·3)ng/L,G1级和G2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血清VEGF水平(142·4±31·8)ng/L明显下降(P<0·01),而术后复发及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256·3±93·2)ng/L再次明显上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VEGF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监测及判断复发的一个新瘤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铜离子、铁离子在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96例癌症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浓度、血清Cu、Fe离子浓度及总抗氧化力水平。结果 :本测定结果显示 :癌症患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癌症患者111例 (5 21±1 05)nmol/L;对照组36例 (4 04±0 68)nmol/L,两组比较P<0 001。总抗氧化力明显低于对照 ,癌症患者组 (4 39±0 98)U/L;对照组(5.78±0.93)U/L,(P<0 001)。两组比较癌症患者血清水平明显增高 (19.72±4.74)μmol/L;对照组 (14.92±2.71)μmol/L,两组比较P<0 001,但血清铁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铜、铁离子可促进反应性氧类 (ROS)的产生 ,引发和 (或 )加速正常细胞恶性 ,促进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水平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并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采取酶免疫法进行测定无锡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40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并贫血患者(A组)和40例正常人(B组)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结果通过两组测定,A组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为(101.3±56.8)IU/L,B组为(172.3±111.5)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为30.0—60.0g/L、60.0—90.0g/L、90.0—100.0g/L的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分别为(95.2±48.8)IU/L、(102.5±57.2)IU/L、(123.5±66.8)IU/L,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患者随着不同贫血程度的增加,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逐渐的降低,组闭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并贫血的发生可能与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降低有关,临床中治疗该病应多给予含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以此法研究中国肝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00μL全血标本采用硫酸锌破裂血细胞,加入乙醚液液萃取,分离有机相,以氮气吹干后流动相复溶进样。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3.5μm,2.1 mm×100 mm),流动相为2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5∶95,v/v),流速0.3 mL·min-1,采用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ESI正离子方式进行检测,他克莫司与内标子囊霉素用于定量分析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821.8→768.6和m/z 809.8→756.7。采用常规监测移植患者的他克莫司标本,比较LC-MS/MS法与MEIA法检测结果。采集19例肝移植患者服用他克莫司后第一周和第三周全血,采用本法测定浓度并计算主药动学参数。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0.46~92 ng·mL-1(r=0.9997),最低检测浓度为0.46 ng·mL-1。低、中、高三个浓度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15%,平均提取回收率为(55.46±4.13)%。LC-MS/MS法与MEIA法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7701)。肝移植患者第一周及第三周AUC0-12分别为(71.3±39.6)ng·h·mL-1和(116.1±62.2)ng·h·mL-1,AUC0-∞分别为(137.3±90.5)ng·h·mL-1和(183.3±95.5)ng·h·mL-1,Cmax分别为(9.0±5.2)ng·mL-1和(13.5±9.6)ng·mL-1,Tmax分别为(2.2±1.2)h和(4.2±2.7)h,t1/2分别为(9.7±3.5)h和(7.0±2.2)h,C0分别为(3.9±2.6)ng·mL-1和(6.4±3.6)ng·mL-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和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